2018年05月24日 08: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偉 秦超超
字號內容摘要:回到諸神的世界:夏鼐與古埃及孟圖神廟?筵高偉秦超超夏鼐是中國考古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考古事業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除了將自己畢生精力投入到中國考古之外,他亦與另一個古老文明——埃及文明與埃及考古,結下了不解之緣。艾爾曼特:夏鼐的埃及考古之旅夏鼐於1934年申請赴英留學,由本科的中國近代經濟史改學考古學專業,並在倫敦大學師從著名的埃及學家格蘭維爾學習埃及考古, 1946年免答辯獲得倫敦大學的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梅達姆德遺址梅達姆德遺址(Medamoud)的孟圖神廟位於卡爾納克東北約8公裡,古埃及人把供奉在這裡的孟圖神尊稱為「梅達姆德古老而尊貴的聖牛」。圍牆內的建築包括哈普拉神廟、孟圖神廟、高處神廟、瑪特神廟以及沿著神廟南圍牆修建的6座奧西裡斯神殿。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夏鼐是中國考古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考古事業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除了將自己畢生精力投入到中國考古之外,他亦與另一個古老文明——埃及文明與埃及考古,結下了不解之緣。
艾爾曼特:夏鼐的埃及考古之旅
夏鼐於1934年申請赴英留學,由本科的中國近代經濟史改學考古學專業,並在倫敦大學師從著名的埃及學家格蘭維爾學習埃及考古,1946年免答辯獲得倫敦大學的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留學期間,夏鼐不僅學習了埃及及近東考古學、國外考古學理論與技術方法以及人類學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完成了令後人難以逾越的《古代埃及的串珠研究》,還先後參加了埃及艾爾曼特遺址(Armant)和巴勒斯坦杜韋爾遺址(Tell Duweir)的考古發掘。
1938年2月3日,夏鼐結束了在艾爾曼特遺址為期一個月的考古實習。次日,他又開啟了一番考察,在當天的日記中他寫道:
今日預備以整天的工夫專逛卡爾納克……時已近11時,我要赴Temple of Montu(孟圖神廟),驢夫甚覺驚怪,謂為什麼專找這些人家罕來的殘石塊參觀,放著偉大的阿蒙神廟不去,因為堅持要去,沒法子,他只好跟我來。繞道至Sandstone Portal of Ptolemy Evergetes(託勒密·奧厄葛提斯砂巖石門),門鎖著不能進去,繞一個彎,經Gate of Thutmose I(吐特摩斯一世之門),由南面進來,孟圖神廟,Ptolematic Temple and Small Chapel(託勒密神廟和小教堂)都很殘破荒涼,還不及穆特神廟湖光寺影,風景引人,放在阿蒙神廟之旁,自然罕有人來觀光。(《夏鼐日記》卷二,1938年2月4日)
日記中提到的「卡爾納克」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神廟群,阿蒙神廟作為中心神廟,其布滿銘文的多柱廳和牆壁上的浮雕蔚為壯觀,歷經千年滄桑,聞名遐邇。而當日,夏鼐卻繞過了阿蒙神廟,徑直去了相對偏僻的孟圖神廟,令人頗感意外。這是否與孟圖神在底比斯的崇拜、孟圖神信仰與艾爾曼特遺址有關,日記中並未道出,也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
孟圖神:底比斯之主
孟圖神最早出現在古王國第6王朝(約公元前24世紀),北部薩卡拉遺址內的金字塔銘文中曾記載著孟圖神的名字。同一時期,在南方底比斯墓葬中,出土了相關銘文「孟圖神,艾爾曼特之主」,表明孟圖神是埃及南部最古老、最重要的神明之一,是底比斯地區的主神。根據文獻記載,艾爾曼特是孟圖神信仰的起源地,又稱「南方的赫利奧波利斯」。赫利奧波利斯(Heliopolis)位於埃及北部,是下埃及著名的太陽城,以崇拜太陽神拉而聞名。艾爾曼特與赫利奧波利斯並稱為埃及南北兩座太陽城。
第11王朝時,來自底比斯的法老孟圖霍特普二世率部族重新統一了上、下埃及,他的名字當中就包含孟圖神。孟圖神信仰在第11王朝時曾一度達到頂峰,這一時期的法老均以孟圖神命名。自第12王朝起,太陽神阿蒙信仰逐漸發展,最終於第17王朝末期徹底取代孟圖神,成為底比斯地區的主要信仰,進而成為全埃及所供奉的神明。儘管如此,孟圖神在底比斯依然佔據重要的地位,出土銘文中仍被稱作「底比斯之主」。
古王國的孟圖神與星辰相關,被視為天空中圍繞著太陽神的天神之一。他常以人身鷹頭的形象出現,頭飾為兩根羽毛和太陽圓盤,手執權杖,有時還佩戴象徵王權的雙蛇頭冠。太陽神屬性和創世神屬性是孟圖神信仰的本源。這使得孟圖神在古代埃及泛神論的環境中有別於其他一般神明,在國家宗教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鷹頭荷魯斯」的形象也印證了其太陽神的屬性。「聖牛」是孟圖神的另一種形象。法國埃及學家羅格認為,在新王國之前的文獻中從未提及過孟圖神的戰神屬性,聖牛代表著孟圖神所擁有的「繁育力」,而非後人所混淆的「戰鬥的公牛」。
新王國時期,孟圖神與太陽神拉和阿蒙神相結合,被稱作阿蒙-拉-孟圖。由於此時阿蒙信仰繁盛,孟圖神最初所擁有的太陽神、創世神和聖牛代表的「繁育力」屬性不再被提及,轉而以戰神、守護神的形象出現在此時的文獻中。在古代埃及的後期,孟圖神以聖牛布齊斯的形象在艾爾曼特繼續接受供奉,直至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時期(4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