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隊在孟圖神廟發現的阿孟霍特普三世是誰?

2021-01-16 鷹蛇之夏
12月4日周五晚上,中埃聯合孟圖神廟發掘與研究項目中方執行領隊賈笑冰在騰訊會議在線做了一次孟圖神廟發掘記報告。從介紹項目到介紹迄今已經發掘的成果。

孟圖神廟雜草已經得到清理,考古隊在兩個地點開始發掘。在第二個地點的發掘,發現了地上鋪的每塊泥磚上都有橢圓圈印章王位名字。

在磚塊上刻寫名字,是中國的傳統,在漢、唐、宋、明時期磚塊上都可以看到有文字的磚。這次中國考古隊在孟圖神廟發現的這個橢圓圈王位印章名字正是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登基王位名!從而證明了孟圖神廟的建造至少不晚於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統治時期!中國考古隊還給遺址內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搭了一個遮陽棚,按照賈笑冰說法,這麼一個偉大法老的雕像被暴露於野外風吹日曬感覺很心痛。


二 阿蒙霍特普三世就是夏朝國王帝不降!


阿蒙霍特普三世又是誰呢?看過本號「發現夏朝之旅」遊記和《發現夏朝》書的朋友應該會有印象,他就是《史記·夏本紀》和《竹書紀年》記載的夏朝國王不降!


這個名字怎麼判斷出來的呢?分析判斷是否科學?不少人以為就是靠想像去猜,實際不是這樣的。這就很像我們去識別甲骨文,就像去問當初王國維等人是怎麼識認甲骨文的?實際這裡就應用了很多種方法,包括字史互證法、形音義互求法等。分析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字對應中國記載夏國王名字,主要應用到王表和人物關係及名字相互驗證法、字史互證法,最後才是用象形相似度進行驗證確證!


下面文字有些長,寫於2015年《鷹蛇之夏》。是介紹夏朝國王不降即阿孟霍特普三世的真實考古歷史!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是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任法老。在他父親圖特摩斯四世死後,他大約6至12歲間登基繼承了王位,第十八王朝在他統治時達到全盛。阿蒙霍特普三世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一個巨大的帝國,帝國的版圖從敘利亞開始,直至尼羅河第五瀑布為止。他的統治期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埃及達到了藝術和國際力量的巔峰,保存在阿瑪爾納文書檔案中來自亞述、米坦尼、巴比倫和西臺的外交函信證明了這一點。他也不得不考慮來自米坦尼和巴比倫國王對埃及黃金和迎娶埃及公主的索求。其任內大力發展對外關係,與許多國家保持著貿易與外交的來往,其外交事跡載於阿瑪爾納文書。統治末期,埃及對其亞洲領地的控制出現鬆動跡象。阿蒙霍特普三世也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戶外生活的情人」和「偉大的政治家」。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圖特摩斯四世與其小妾姆特姆維亞的兒子,他是來自由始於圖特摩斯一世法老統治埃及長達150年的圖特摩斯家族的成員。姆特姆維亞(Mutemwia)名字有代表母親或姆特的禿鷲、貓頭鷹和聖船符號組成,其名字意思為「姆特在聖船上」。在卡爾納克神廟發現姆特姆維亞所擁有的黑色花崗巖聖船雕塑,姆特坐在聖船上,因此這個船的造型也形成她的名字。在聖船的側邊也有姆特姆維亞名字銘文。該雕塑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圖特摩斯四世統治時期,沒有留下姆特姆維亞的記錄。在盧克索神廟有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其母親姆特姆維亞在一起的浮雕。姆特姆維亞頭戴鳳冠,鳳冠之上是平頂帽,帽子周邊用許多個神聖毒蛇裝飾。關於阿蒙霍特普三世出生的故事被雕刻在盧克索神廟的牆上。關於姆特姆維亞的背景還不清楚,有學者認為姆特姆維亞可能是米坦尼國王Artatama I的女兒。下兩圖都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他的母親在一起,注意右上角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兩個橢圓圈名字。



與古埃及任何法老相比,阿蒙霍特普三世是擁有最多雕像的法老,已經發現和鑑別屬於他的雕像超過250個,雕像建造年代涵蓋他整個統治時期。關於他統治時期的另外一個驚人數字是超過200個屬於他的紀念性大型石頭聖甲蟲在從敘利亞到努比亞的廣大區域被發現。大型聖甲蟲上有很長的雕刻銘文歌頌法老的成就。

(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像,大英博物館)

(盧克索神廟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浮雕)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在帝洩(圖特摩斯四世)之後繼承王位的是帝不降:《史記·夏本紀》記載:「帝洩崩,子帝不降立。」。索隱系本則作「帝降」。作為帝洩(圖特摩斯四世)的兒子,那麼不降又會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嗎?《竹書紀年》記載不降在位五十九年,是夏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古埃及考古證明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也很長,他統治時間大概在公元前1391-公元前1353年,大約統治38年時間。還是先看阿蒙霍特普三世登基君名,這個名字有代表真理的瑪特女神(C10)和代表君主的籃子(V30)兩個符號組成。意思為「真理的君主」。從維基百科上給出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樹蜂名字很難看出與「降」有何相似性。然而對比文物上阿蒙霍特普三世名字,發現在彩陶裝飾、戒指銘文、浮雕、聖甲蟲印章等所有文物上的名字以及阿拜多斯王表名中,瑪特女神符號都是有手拿安卡符號(S34)的。顯然,手拿安卡符號的坐姿瑪特女神符號就是甲骨文和金文的「降」字原型,安卡符號和瑪特腿部構成「降」字右邊圖形,「降」字的耳朵旁則是瑪特女神身體象形,或是瑪特女神的特徵符號瑪特羽毛(H6)的象形。瑪特羽毛是鴕鳥的羽毛,也裝飾在阿泰芙冠兩邊。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的一個滑石聖甲蟲印章上,還可以看到用瑪特羽毛也可直接代替瑪特女神符號,而金文中也有一個類似的「降」字對應這種寫法。在一個金文「降」字形中,還可以看到下面還有個像「土」的部分,非常像是瑪特女神和籃子符號的組合,因此這兩個符號組合也可以認為是「降」字,所以索隱系本又可作「帝降」。


降(jiàng)發四聲時有降落之意,降(xiáng)發二聲時有表示降服或者反過來投降歸順之意。那麼不降的「不」字有作何解呢?在滑石聖甲蟲印章的橢圓圈名字下方還有一個籃子和牛大腿符號,似乎表示一個頭銜。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兒子埃赫那頓的一個聖甲蟲印章護身符旁邊則出現了籃子、太陽升起和三個短豎棍符號組合,在第十九王朝塞提一世的一個木塊上的橢圓圈名字旁邊也有這個組合符號。學者解讀埃赫那頓這個護身符意思為「應該確保阿赫那頓的頓悟和他的皇權,以及保證皇家的惠顧或任免權力為私人所有」。把這個組合符號與「不」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對比,發現很相似。太陽升起符號表示加冕,三個短豎棍符號表示複數很多,這三個符號組合應代表加冕為君主之意,或許加冕為君主之後,就可以說很多「不」字,即確保皇權為私人所有。阿瑪爾納文書其中一封信就提到了阿蒙霍特普三世拒絕了巴比倫國王請求嫁一個埃及公主給巴比倫君主的請求。籃子符號(V30)音標為nb,發音內布(Neb),在很多埃及國王名字中都有出現,如內布卡(福)、皇天后土等,因此籃子符號也或是「不」字發音來源。阿蒙霍特普三世君名中單籃子符號也可被當作「不」字,瑪特女神符號就是「降」,所以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君名就是「不降」!


根據維基百科,《中華通史》第一冊(章嶔著)又把不降稱為「江成」,那麼江成可能是阿蒙霍特普二世的朕本名嗎?他的朕本名與其爺爺阿蒙霍特普二世(芒)的朕本名僅有一個符號不同,是用符號(R19)代替了符號(O28),R19符號是插有瑪特羽毛的瓦斯權杖,代表底比斯城。當把這個符號與彎鉤符號組成在一起與「成」的古體字形對比時,發現與「成」的小篆或金文字形極為相似,可判斷這兩個符號組合正是「成」字。前面已證阿蒙神符號與霍特普符號是「芒」字的原型,但與「江」的古體字形也確實很相似,小篆「江」的「工」部分象是棕櫚葉,三點水是阿蒙符號中的水波紋;或者反過來也可以把「工」字看成是塞尼特棋與霍特普符號組合,三點水仍然是水波紋,棕櫚葉符號被忽略。「江成」名字來自於《中華通史》,不清楚作者是根據何考證而來,或是也有古文記載,或是因字形相似而誤認。不管如何,「江成」二字古體字形確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朕本名的一種象形。因此確證阿蒙霍特普二世的君位名正是「不降」或「降」,朕本名可作「江成」。

《竹書紀年》記載帝不降「六年,伐九苑」,九苑又在哪裡呢?根據維基百科信息,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是相對平靜的,沒有什麼大事件。有關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軍事活動的記錄只有一條,在努比亞靠近Aswan和Sai島地方發現的三塊花崗巖石碑記錄有他即位第五年後的軍事行動。官方關於這次軍事勝利記錄強調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武藝。那次是在他即位初期對抗努比亞人的戰爭,戰爭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確保來自努比亞地區的埃及黃金運輸線的安全。古埃及考古發現阿蒙霍特普三世唯一一次軍事活動是在他即位第五年後,這與《竹書紀年》記載帝不降即位第六年伐九苑一致,由此可以判定古埃及人當時稱努比亞地區為九苑。努比亞是位於今天蘇丹與埃及南部之間的尼羅河地區。努比亞也分成上努比亞和下努比亞兩個地區。下努比亞在尼羅河第一和第二瀑布之間,上努比亞在第二和第六瀑布之間,大約在今天蘇丹中部地區。努比亞人也擅長射箭,古埃及稱呼努比亞一帶土地的符號中就有弓箭的符號,意思為「弓箭的土地」。苑通常是指古代養禽獸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園,如鹿苑、御苑等。在埃及南方的努比亞方向,也正是古埃及法老經常去狩獵的地方。在「苑」的小篆字形中,仍然可以看出有弓箭的符號,苑的草字頭可能是舉雙手男人符號象形。九苑應該就是指從尼羅河第一瀑布開始,包括但不限於到第六瀑布的的尼羅河上遊區域。古代埃及在不同時代徵服努比亞,並把部分地區變成為埃及的州。但在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亞人反過來徵服了埃及。用黃帝新衣故事中的兒童眼光看,從古埃及留下的各種浮雕、繪畫都可以看出古埃及人是把努比亞人描繪成黑種人,把閃米特人描繪成大鬍子白種人。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統治期間,整個埃及是富有而又穩定的。根據中國記載不降在位時期夏朝版圖達到極盛。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埃及各地所建造的建築非常多。他的這些建築包括了薩卡拉神廟、盧克索神廟、卡爾納克神廟的擴建、底比斯西岸祭祀陵廟,以及最南在努比亞境內的Soleb修建的巨大神廟等。他在底比斯西岸的馬爾卡塔(Malkata,位於哈布城南)修建了行宮與人工湖,湖通過運河與尼羅河相連,方便乘船到達底比斯。該處宮殿是當時埃及最大的皇室住所,宮殿的地基今天仍然存在。此外,他還在埃及開設了許多玻璃、彩陶、首飾作坊。在卡爾納克阿蒙神廟,他拆除了第四座塔門,修建一個新的第三座塔門,並開始修建通往姆特神廟的第十座塔門。在卡爾納克神廟聖湖旁邊修建了一個巨大聖甲蟲(太陽神凱布利Khepri)雕像,雕像底座碑上有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號(江成、不降)。在姆特神廟豎立了600個獅頭女神賽克邁特(Sekhmet)的雕像,她是造物主卜塔神的妻子。阿蒙霍特普三世最卓越的建築是盧克索神廟(參見:發現夏朝之旅一一古埃及深度遊紀實(12)一一夏朝國王帝不降的傑作)。盧克索神廟古埃及語意思為「南邊的聖殿」,這個神廟不是奉獻給某一位神祗,而是致力於王權的復興。通過神廟中重新被使用的建築材料可以推導出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時這裡就已經有一座神廟了。法老圖特摩斯三世時在這裡建造了新神廟的第一個部分。按照學者們觀點,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在他統治的第38或39年去世。但是按照竹書紀年,不降「(帝不降)五十九年,遜位於弟扃。」其遜位時並沒有立即去世,而是在帝扃統治十年後才去世:「(帝扃)十年,帝不降陟。」如果按不降十歲左右即位算起,那麼帝不降將近活到80歲左右。阿蒙霍特普三世葬在帝王西谷WV22,其墓室布局和裝飾延續了阿蒙霍特普二世(芒)KV35墓和圖特摩斯四世(洩)KV43墓的風格。但主墓室兩邊多了兩個較大的側墓室。繼圖特摩斯四世(洩)墓中出現工筆重彩後,不降的墓室繪畫又開始向國畫淺降方向發展。


第21王朝時期,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木乃伊與新王國時期幾位法老的木乃伊一起被移到KV35墓中,直到1898年被發現。木乃伊鑑定他去世時大約在40-50歲左右。阿蒙霍特普三世駕崩時,外國領導人傳達他們的悲痛。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Tushratta)在信中寫道:「當我聽說我的兄弟Nimmureya(不降的名字)已經去世,在那天我坐下來哭了,在那天我沒有進食,沒有進水。」當阿蒙霍特普三世死後,在他身後留下一個權力和影響力到達非常高的國家,在國際上博得極大尊重,同時他也把埃及傳統政治和阿蒙(仁)祭司宗教文化傳承下去。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的祭祀陵廟位於盧克索神廟的對岸,在當時是底比斯已建成的最大陵廟。現在,該祭祀廟僅有少部分遺蹟,包括放在門口處的兩座巨大石像,也叫門農巨像(Colossi of Memnon),有18米高。在門農巨像後的陵廟區挖出幾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坐姿雕像。這個陵廟相對更靠近河流,每年尼羅河水泛濫使得該陵廟被毀壞更快速。

託勒密王朝時代,人們認為石像是希臘神話中的門農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為門農像。兩尊坐像已風化得十分嚴重,臉部不可辯識。但仍看出整體是法老的標準坐姿雕像,雙手平放在大腿上。兩尊坐像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左側的為一整石雕成,右側的是由石塊砌成。羅馬統治時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據說門農巨像右側的這一座在每日清晨日出或起風時會像唱歌一樣發出無邊的悠遠之聲。許多旅行者都曾經記錄他們聽到了一首悲傷悠揚的歌。後來經過修補之後的門農像,就再也沒有唱過歌。帝洩統治時期,「九夷」接受了夏朝的統治(第十八王朝帝國疆域涵蓋西亞西部),作為這種「接受」的一個象徵是米坦尼國王被迫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圖特摩斯四世(洩)。他的兒子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統治時期,他迎娶了更多位外國公主,已知他迎娶的外國公主有兩任米坦尼國王的兩個女兒、兩任巴比倫國王的兩個女兒、Arzawa(土耳其境內)統治者的女兒和Ammia(敘利亞境內)統治者的女兒。同時他拒絕了其他國家娶埃及公主的請求,他在回復巴比倫國王的信中說:「有史以來,從沒有埃及公主給過任何人。」 埃及學家解讀娶埃及公主或皇室女性就有機會使他們的後代成為埃及的法老或高官大臣,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拒絕嫁公主給巴比倫君主的原因,或者可以看做是他為加強埃及國際聲望的精明嘗試。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的大皇后Tiye(泰伊)則是出自本國的一個富商家庭,她是古埃及最出名的「平民王后」,也是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頓)之母。她將被視為「一神教」的始祖王后。不降迎娶這位皇后對此後的埃及、中東,以及東西方世界人類歷史發展都有至為關鍵的影響,是蝴蝶效應中的那隻蝴蝶。泰伊大約生於公元前1398年,死於約前1338年。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的第二年(大約7-13歲),泰伊在她11或12歲時嫁給了阿蒙霍特普三世,並成為皇后(公元前1390–前1353)。阿蒙霍特普三世與泰伊結婚後第五年伐努比亞(九苑)。有些人認為泰伊皇后強烈的政治和非常規的宗教觀點可能不只是由於她堅強的性格,也是源於他父親的外國血統。本書推測她的父親尤亞可能是努比亞系黑人,而她的母親是埃及皇室黃種人,泰伊當是黃黑混血。考古學家也曾經發現許多泰伊的雕像,分別收藏在開羅博物館、巴黎羅浮宮、柏林新博物館。德國柏林新博物館收藏有泰伊的一個木雕頭像。法國羅浮宮收藏有一個泰伊雕像殘片,旁邊僅剩一個胳膊的人可能是阿蒙霍特普三世。雕像中泰伊頭戴禿鷲鳳冠,她的鳳冠在禿鷲頭兩邊還裝飾有另外兩個瓦吉特蛇頭,這是十分罕見的。鳳冠之上是平頂冠,平頂冠之上是雙羽毛。她的左手拿蓮花形拂塵,身體衣服也被雕刻成鷹的翅膀圖案。從泰伊的幾個頭像看,她與黃種女性一般面容存在差距,嘴唇相對較厚。與新浪一博客發布的遊客在上埃及亞斯文地區拍攝一個土著女人照片對比,泰伊與這個女人面容很相似,具有黃黑混血特徵。


泰伊在她丈夫和兒子(埃赫那頓)統治時期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權利影響,也成為她丈夫的顧問和心腹。因為聰明智慧、堅強勇敢,泰伊也贏得外國政要的尊重,她在對外關係中,扮演一個活躍角色,外國領導人願意直接與她打交道,她也是第一個在外國官方行為記錄下名字的埃及皇后。已知泰伊比她丈夫多活了12年,她的兒子埃赫那頓登上王位後,她繼續做她兒子的顧問。埃赫那頓在與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Tushratta)通信中,說到泰伊產生的高度政治影響。在阿瑪爾納文書中,米坦尼國王直接給泰伊寫信,回憶在她丈夫死後,他與泰伊保持的好關係,並表達希望與她兒子埃赫那頓繼續遵守友好條約的願望。以前沒有一位皇后象泰伊這樣在她丈夫統治時間內是如此突出,泰伊有規律地出現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墓葬、廟宇浮雕和紀念碑旁邊,泰伊的名字與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字也成對地出現在許多小件文物上,如器皿和珠寶。泰伊名字也有規律地在大型聖甲蟲印章上的日期線上跟在阿蒙霍特普三世名字後面。泰伊名字組成符號有兩個棕櫚葉(也是她母親尤亞名字中的符號)、有表示未來之意的杵(chǔ)符號(U33)、表示成雙的兩個傾斜短棍(Z4)和表示皇后的符號(B7)。皇后符號是手拿鮮花或拂塵、頭戴禿鷲和平頂冠的女人形象。皇后符號也可用Sedge草、小圓麵包和表示妻子的水井(N41)的符號組合表示。


在開羅埃及博物館一層大廳中間展出有阿孟霍特普三世和泰伊的巨型雕像。



最後,感謝中埃聯合考古隊的努力,通過考古將繼續深化和豐富我們對夏朝的認識!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助力發掘古埃及孟圖神廟,中國一帶一路沿線考古
    近日,社會科學院發布了「一帶一路」聯合考古項目的最新進度,其中以古埃及的孟圖神廟最吸引外界矚目。該項目源自2018年10月籤訂、11月下旬正式動工的《中埃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協議》,是中國與埃及首度合作考古,工作將為期五年。
  • 古埃及孟圖神廟的千年興衰
    作者:賈笑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埃及卡爾納克神廟群成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景區之前,最常出現在19世紀歐洲攝影家鏡頭中的古蹟是孟圖神廟以北的託勒密大門。這座高聳的大門是孟圖神廟區的北大門,一條斯芬克斯神道向北與運河港口相連。
  • 回到諸神的世界:夏鼐與古埃及孟圖神廟
    回到諸神的世界:夏鼐與古埃及孟圖神廟 2018年05月24日 08: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偉 秦超超 字號 內容摘要:回到諸神的世界:夏鼐與古埃及孟圖神廟?
  • 《盜墓筆記》西沙考古隊被誰餵下丹藥,陳文錦變成禁婆
    因為在無論是七星魯王宮還是海底墓,他們在20年前都進去過了,而且已經發現了許多神奇的秘密。讀過小說的稻米們不難發現,其實吳三省就是整個謀的布局關鍵人物,而小哥是長生不老的張家人,也是張家最後一任族長,也是非常關鍵的人物,吳邪是作為局外人進入這個謎團的,而且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迷惑那股勢力,讓它不敢輕舉妄動,為這個計謀爭取時間。而當年進入西沙的那支考古隊,很可能也是揭開長生秘密的關鍵。
  • 考古隊挖出佛塔地宮,發現一具「肉身佛像」,吸引眾多日本人跪拜
    當然,我們都知道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的人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智慧和珍貴的文物,而中國的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每一處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值得探索。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佛教大國。佛教雖然沒有在中國興起,但在中國發展得很好。河南嵩山是我國重要的佛教聖地,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
  • 河南3000年大墓被盜,考古隊挖出34個「人頭」,槨室景象讓人後怕
    下面要介紹的這座墓葬距今起碼3000多年,而且算得上是一座很高規格的商墓,而且這座墓葬中曾經挖出了逆天級國寶,也就是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相信大家是絕對不會熟悉的,它的前半生經歷非常的坎坷,一度流落到了許多人的手中,後來差點被小日本給盜走,好在最後在愛國人士的幫助之下,這尊司母戊鼎還是安然無恙的被保護了起來。
  • 義大利寧芙神廟馬賽克壁畫首次亮相中國
    信息 義大利寧芙神廟馬賽克壁畫首次亮相中國 2016-07-22 19:16: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敘利亞最壯觀神廟遺址被IS炸毀 已存在上千年
    繼上周二敘利亞帕爾米拉古城的守護者、考古學泰鬥哈立德·阿薩德(Khaled al-Asaad)被「伊斯蘭國」斬首之後,該城羅馬時期的遺蹟巴爾夏明神廟(Baalshamin)亦於當地時間8月23日被「伊斯蘭國」炸毀。
  • 湖南農民蓋房,總是挖出青銅劍,考古隊:沒辦法,還是我們來挖吧
    導讀: 位於湖南益陽市的桃江縣,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地,屈原曾在這裡創立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文學作品《楚辭》,被譽為屈原的「第二故鄉」。同樣在桃江縣,是三國時期中黃忠的故鄉,在定軍山黃忠老當益壯一舉斬殺夏侯淵,為三足鼎立奠定基礎。
  • 考古隊發現關羽墓, 出土了幾件物品, 百姓: 原來一直拜錯地方了
    2018-12-24 16:15:58 來源: 天下第一奇園 舉報   考古隊發現關羽墓
  • 古埃及神廟發現不為人知的天體信息,或與他們信仰的太陽神有關?
    據德國和埃及的考古專家的說法,他們在對一座布滿灰塵的古埃及神廟進行修復後,發現了一些以前不為人知的天體信息。這些考古專家的修復工作,還揭示了古埃及人為這座具有2000年歷史的神廟曾塗上的原始絢麗色彩。古埃及神廟發現不為人知的天體信息,或與他們信仰的太陽神有關?這個天體稱為「 Apedu n Ra」或「 The Geese of Ra」。工人從古埃及神廟中清除灰塵和汙垢,他們有時還用酒精和蒸餾水的混合物進行清除,曾經蒙塵的原始彩繪雕刻和象形文字依然非常生動和充滿活力。
  • 古埃及保存最完整的神廟 鷹神荷魯斯神廟
    供奉著天空之神——鷹神荷露斯的神廟就位於這裡,神廟地處高地,是埃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埃及神廟,也是古埃及的第二大神廟,僅次於卡爾納克神廟。荷魯斯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37年,是在古埃及託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直到公元前57年才完成。從神廟的規模可見當時的埃及是極為繁榮。當時的神廟除了用作供奉鷹頭神荷魯斯之外,亦作宗教祭祀活動。
  • 《盜墓筆記重啟》考古隊的秘密是什麼?當年在巴乃到底發生了什麼
    考古隊其實分為兩個派系,一派是目睹了史上最大活動的那次傷亡,不想再讓更多的人捲入萌生退意,比如張大佛爺家的張塌塌,這是消極派。另一派則是以陳皮阿四的女兒陳文錦為首的積極派,吳三省、解連環也屬於這一派,這一派又被稱為陳情派,意在諷刺他們是假積極只是想要討好陳文錦的芳心。
  • 遊記:埃德福神廟(荷魯斯神廟)
    埃德福神廟(荷魯斯神廟)在2000多年前託勒密時期修建,由於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和尼羅河沉澱的淤泥下,使他不受河水泛濫的威脅,成為全埃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神廟建築。它供奉的是老鷹神,也就是埃及的保護神。
  • 《遺落大陸》神廟迷宮攻略 神廟迷宮怎麼打
    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遺落大陸神廟迷宮打法攻略一覽介紹吧,感興趣的小夥伴們速來圍觀吧~~~ 遺落大陸神廟迷宮打法攻略: 簡介 探索獸人神... 在遺落大陸手遊中神廟迷宮小夥伴們應該怎麼去打呢?
  • 這是供奉鷹神荷魯斯的神廟,神廟的地位也非常的高!
    這是供奉鷹神荷魯斯的神廟,規模僅次於埃及最大Karnak神廟,由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的父親建造完成。其36米高的巨大塔門很是讓人震撼,尤其是塔門上展示託勒密十二世拖著敵人頭髮預備在荷魯斯面前打碎他們頭骨的壁畫,逼真動人。塔門前是兩尊鷹形荷魯斯的花崗巖雕像。
  • 德國發現2.5米長猛獁牙,考古隊:旁邊還有一塊骨頭,不知道來源
    在歐洲,發現猛獁象牙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西伯利亞,不過這項因地理原因而獲得的考古優勢,不再是獨家的了,德國也挖到了一根長達2.5米的大猛獁象牙。讓德國人找到古物的原因,正是德國的國寶——多瑙河。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隱藏神廟,騎鹿神廟(米茲.耀)怎麼騎?
    米茲.耀神廟的坐標:卡卡利科村的東北方向的平原上米茲.耀神廟的背景:在阿拉布平原的北邊,需要與利特族的卡西瓦對話,卡西瓦留下神廟謎題:「草長鶯飛之大地,兩桿槍野獸馳騁追麗。乘此野獸以奔騰,勇者的試煉方能現形。」
  • 講座︱顏海英:古埃及神廟中的《亡靈書》
    埃及神廟的剖面圖發現《亡靈書》的具體神廟第一座發現《亡靈書》的神廟是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位於巴哈裡的祭廟。哈特謝普蘇特是一位具有開創性的女王,她在很多方面開了先例。這個祭廟的一大特點是有很多哈託爾女神(Hathor)的柱飾。沿神廟的中軸線一左一右分布著兩個祠堂,一個用來祭祀國王,另一個是太陽神祠堂。
  • 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2020年是中埃兩國書寫新輝煌的一年
    2020年4月,中國駐埃及使館向中國留學生和旅埃僑胞代表發放「健康包」和防疫物資三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踐行「外交為民」,全力保障旅埃華僑華人、留學生、孔子學院教師、在埃中資企業等人員健康安全。疫情初期,使館及時建立「臨時來埃中國遊客備案制度」,敦促埃方採取措施確保中國遊客順利離境,協助遊客改籤機票,穩妥化解了2000多名中國遊客滯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