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封閉式生態循環系統,八十平米養殖池,產量意想不到

2020-11-25 騰訊網

之前的文章裡,漁夫提到過自己弄了建了一些小小的魚池,總面積大約80個平方,做生態循環養魚的一些設想驗證。現在漁夫可以把經驗教訓總結給大家了,總體來說,驗證是成功的,產量相當喜人。

經驗教訓總結之前,漁夫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建的封閉式生態循環系統。

封閉式循環養殖養出來的魚,在肉質上比自然生長的魚要差些,漁夫估計是因為全部餵食飼料,而飼料中缺少天然活性營養的緣故,所以漁夫在封閉式循環養殖的基礎上,改變了一下,把生態嵌入了進去。

生態系統設立進去後,漁夫驚奇的發現,不管是投資成本,還是餌料成本,全部都降低了,而產量,並不比封閉式循環系統低,魚的品質也更好。

硬體的配備上,生態系統嵌入後,蛋白質分離器和臭氧滅菌器被取消了,漁夫保留了粗濾器用來過濾水體懸浮物,保留了最基礎的循環水泵和增氧機,再加上生態養殖池、曝氣增氧池、儲水池,中途添加了成本不到400元的簡易的黑殼蝦養殖系統,這些,就構成了漁夫的生態循環養殖系統。

工作原理:循環水泵將儲水池的水送入高位養殖池,利用高差,水自流進入低位養殖池,低位養殖池的水經沉澱,再自流進入曝氣增氧池,粗濾器設置在曝氣增氧池邊吸水過濾,出水利用粗濾器的水壓和高差,重新返回曝氣增氧池進行曝氣增氧,然後自流進入儲水池,形成循環。

生態養殖池的生態系統,漁夫採用沉水水草和浮葉水草來吸收氨氮,採用稜螺抑制藻類,採用有益菌類分解沉積物。生態系統提供的天然餌料是水草和幼螺,附帶黑光燈引誘飛蟲作餌。

第一批試驗養殖的魚,因為養殖池太小的緣故,高位養殖池淨寬不到60釐米,長度8米到12米不等,水深60釐米;低位養殖池1.5*1.5大小,水深1米,漁夫選擇的是主養禾花鯉魚和七星魚,混養黃骨魚。

主養禾花鯉魚,是因為之前查資料,了解到養殖空間小,養殖密度大,會抑制魚生長,而禾花鯉魚成魚體型不大,稻田的淺水都能養殖。選擇混養黃骨魚,是因為循環養殖的水體是清水,容易發生錨頭蚤,黃骨魚能有效的預防錨頭蚤。選擇混養七星魚,是想製造「鯰魚效應」。

放養數量,規格2-3公分禾花鯉魚苗800尾,規格2-3公分黃骨魚苗100尾,規格5公分七星魚苗400尾,養殖池中另外還養有漁夫野捕的鯽魚、麥穗魚、鰟鮍、泥鰍不下400尾。養殖密度相當於1畝池塘的養殖量。

經過一年的養殖,收穫禾花魚成魚約200斤,七星魚養殖失敗,黃骨魚養殖失敗。一百平方的淺水池,有這個產量,漁夫很滿意了。

經驗教訓很多,漁夫詳細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1、 養殖密度是成功的,封閉式生態循環的養殖密度可以達到普通魚塘的6倍以上。在整個養殖過程,即使是在持續間斷性循環,循環供水最大間隔5小時的情況下,沒有出現缺氧死魚的現象。如果漁夫把400尾七星魚改成400尾禾花魚,那麼禾花魚養殖密度可以達到普通魚塘的10倍以上。

2、 主養魚類的選擇,漁夫犯了錯誤。七星魚不適合作為高密度養殖魚種,這種魚的領地觀念太強,生長到1兩左右就開始搶地盤,而漁夫並沒有做好防逃逸的措施,於是七星魚都成了家裡貓的食物。魚類選擇的第二個教訓,是養殖過程中,漁夫發現,錨頭蚤根本不可能在主養品種為雜食性魚的水體造成危害,它們是雜食性魚的食物,黃骨魚作為工具性魚的作用沒派上用場,同時,黃骨魚的生長需要寬闊水面,在狹窄空間裡搶食根本搶不過禾花魚,造成一年時間裡,最大的黃骨魚都不到一兩重,還瘦骨嶙峋的。

3、 在養殖前期,漁夫過於要求水質清澈,有益菌群培養不足,水體淨化嚴重依賴水生植物,而禾花魚,對浮水植物浮萍和水浮蓮的取食嚴重,造成水體淨化速度跟不上汙染,水質一度變差。經驗:在養殖雜食性魚類時,採用浮水植物淨化水體,需要設置浮臺,保護浮水植物的根系不被大量攝食。同時,有益菌群的培養非常重要,循環生態養殖的水體,如果不是冷水魚,不必過分強調水質清澈,保持20到30公分的透明度就可以。

4、 忽視了禾花魚攪底造成的危害。粗濾器設置位置只能處理一部分水體懸浮物,禾花魚攪底造成的生態養殖池渾濁情況長期處理不了,懸浮物大量依附在沉水植物上,同時水體透明度不夠,導致沉水植物生長緩慢,嚴重弱化了水體淨化。經驗:養殖池在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底部水體的換水處理。

5、 在生態養殖體系中,稜螺的作用非常突出。作為淨化體,稜螺不僅僅是吸食藻類和處理底部淤泥的作為突出,漁夫發現,在處理水體的懸浮物上,稜螺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自然餌料隨著魚長大而不足,漁夫在養殖池增加了稜螺養殖量的嘗試,意外的帶來了水體懸浮物減少的效果。

6、 黑殼蝦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沒有達到漁夫的預期。在藻類處理上,因為有大量稜螺的存在,黑殼蝦處理藻類的作用變得有些尷尬,它最大的作用反而是提供天然餌料。作為天然餌料,黑殼蝦還是不錯的,生長速度很快,但是不能融入養殖池裡生長,需要另外創造養殖條件。

7、 在生態養殖體系裡,預配飼料的作用被大大降低。幼螺+黑殼蝦+飛蟲+浮萍+牧草的組合,幾乎能完全替代飼料進行營養供給。漁夫買的80斤飼料,一年時間裡,只用了不到20斤。

8、 封閉式循環生態系統中,一定要控制住水體懸浮物。水體懸浮物太多,水黴病就會非常嚴重。水黴病防治,沒有太好的辦法,漁夫現在也只能是控制好水體懸浮物,同時定期使用藥物進行預防。在其它魚病防治中,主要使用的是中草藥,以預防為主,效果很好。

9、 養殖中,對於很多養殖技術裡提到的養殖空間過小而造成魚的生長受抑制這個問題,漁夫經過一年試驗,反而心存疑惑。到底是空間小造成的魚長不大,還是養殖密度大局部水體含氧量過低造成魚長不大?這個問題,漁夫準備進一步試驗一下。今年漁夫把禾花魚和七星魚清理了以後,在這一百個平方的試驗池裡放養了1000尾丁桂魚和30尾草魚,相信這個疑惑應該能夠解開。

相關焦點

  • 山東煙臺海水工廠化養殖面積達350萬平米 產量2.8萬噸
    山東煙臺海水工廠化養殖面積達350萬平米 產量2.8萬噸2016-02-29 10:04:00  水產養殖網2015年,煙臺生態養殖水產品產量124.9萬噸,佔全市水產養殖產值98.4%,海水工廠化養殖無論是規模還是養殖產量,都約佔全國1/6,而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大菱鮃產量高達每平米52.3kg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大菱鮃產量高達每平米52.3kg2015-06-29 15: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項目組在改進原有循環水工程系統、優化養殖技術的基礎上,開展了高、中、低三種密度的養殖對比實驗,獲得了大菱鮃在規模化生產條件下的生長率、成活率、餌料係數、經濟效益以及水質調控能力等多項技術參數,並與原生產車間的養殖進行了實時對比,取得了大菱鮃工廠化循環水三個不同養殖階段的實際生產數據,獲得了三個生產階段的適宜放養規格、養殖密度、養殖周期、分級策略以及循環系統的實時調整方案,初步建立起工廠化循環水高效養殖管理技術和規範化的運行模式
  •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王健華等2017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暨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集成現場會上提出「地、水、飼、種、潔、防、安、工」八字決,要從節約土地、改良水質、生態飼料、優質種質、清潔養魚、疾病防控、質量安全和現代工程信息八個方面,加大適用先進安全技術研發,因地制宜、推進典型養殖模式示範,提升水產養殖生態屬性和綜合效益。
  • 美國技術落戶中山 養殖南美白對蝦可在室內搭建養殖池
    美國技術落戶中山 養殖南美白對蝦可在室內搭建養殖池2013-05-02 08: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山商報        瀏覽量: 5906 次 我要評論   近日,來自美國的海洋養殖水循環系統技術落戶廣東中山市,養殖對蝦可在室內搭建養殖池養殖。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巧用生態池漆,錦鯉魚池水環境更清新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是擺脫了自然淡水和海水養殖的一種水產養殖方式,採用全封閉式的水體循環系統,技術組裝方面採用的是環保型的高新技術,進行集約型的水產養殖,其自身的水產養殖體系,具有智能化、產業化及效益化等特點。
  • 浙江湖州市首個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運行
    &nbsp&nbsp&nbsp26畝外塘波光粼粼,水塘內4條養魚槽水流汩汩,每一條水槽的前端都有一臺推水機正在運作,中間有多條增氧管在供氧,另一端是一臺吸汙器,左右移動吸取池底的殘存飼料和魚糞便
  • 寶應養殖專業戶傾囊相授生態養殖 菱角塘裡爬出了致富鱉
    黃保伏口中的嚴春利,是當地有名的仿野生生態甲魚養殖專業戶。「上世紀九十年代,甲魚每斤三四百元,村裡甲魚養殖興盛一時,1996年,25歲的我也加入了進去。」嚴春利介紹,粗放式光塘養殖,甲魚口感差,且養殖的人太多,產量猛增,導致甲魚的價格一路下滑。「當時最低每斤只有四五十元,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戶都虧了本。」
  • 高手是這樣養石斑魚的:1平米能產100斤魚
    瀏覽量: 12202 次 我要評論 「我們已經做了好幾年的工廠化養殖,雖然不如大企業的規範,但是我們養出來的產量不比別人差,1平米能養出70-100斤石斑魚(
  • 室外水泥池養殖商品龜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吳養殖技巧。今天給大家來分享商品龜的養殖,室外水泥池養殖商品龜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也是目前比較先進的養殖模式之一,尤其適合土地資源相對缺乏和市場銷售情況較好的地區應用。建造時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要有充足的優質水源,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三是要沒有汙染,四是要環境安靜。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龜菜共生養殖模式效益高 生態環保病害少
    如何降低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傷害,實現可持續的生態養殖,成為水產界不少有識之士的探索目標。位於珠海金灣區紅旗鎮的珠海樂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詩),就在珍珠龜的養殖過程中,探索出了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龜菜共生,實現了養龜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小番茄)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 草食動物綠色食品——豚鼠的生態養殖技術
    管理不善和生態環境的惡劣,也都嚴重影響了豚鼠養殖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豚鼠產業前景和現實狀況,提出豚鼠生態養殖技術方法。本方法包括場地選擇、欄舍建設、養殖、種植牧草、飼餵、管理和糞便處理等,具體操作如下:
  • 武漢漁業養殖「工廠化」 循環水養魚成本高
    養殖場負責人沈光輝介紹,所謂循環水養殖,簡而言之就是將養魚的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這種養殖方式不具備傳統養殖的流水設施,每個養魚池之間互相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水系統,即每個養殖池有輸水管道與位於車間一端的水處理系統相連,可隨時根據需要將池內的水輸送到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再將處理後的水輸回養殖池內。
  • 三種新型高效設施化池塘養殖系統構建與應用
    同時,隨著人工繁殖、顆粒飼料和增氧機的發明,我國的池塘養殖水平迅速提升,並快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家。至2014年底,我國已有池塘養殖面積311.9萬公頃,產量達2319.843萬噸,池塘養殖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的主要形式。池塘不僅是魚類生活的場所,也是天然餌料的培育基地和有機物氧化分解的場所。
  • 沁陽新聞資訊澳洲淡水龍蝦生態養殖關鍵技巧
    沁陽新聞資訊澳洲淡水龍蝦生態養殖關鍵技巧兵就是這裡的主人。在銅陵義安區,他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憑藉著多年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和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創業創新理念,不僅獲得過神內農技推廣獎、銅陵市農民創業帶頭人等榮譽,在2017年,他還榮獲了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的榮譽。
  • 自建生態景觀小水池
    自建生態景觀小水池,一看就會,自己動手試試吧。
  • 水產養殖尾水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水產養殖尾水中的主要汙染物 有 氨 氮 、亞 硝 酸鹽、有機物、磷及汙損生物。水產養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不僅惡化養殖水域環境,而且會導致魚類、蝦蟹類等的爆發性疾病,甚至大面積死亡,養殖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
  • 河蟹養殖池中的水草栽種關鍵技術
    河蟹養殖池中的水草栽種關鍵技術張燕在河蟹養殖池中栽種適當適量的水草能夠吸收水體和淤泥裡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維持水體中的理化因素=子的穩定,有效的淨化水質;水草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從而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質呈現氧化狀態,從而降低有害無機物含量;水草能夠有效的固定底泥,有效的減少水體中營養鹽的含量,改善水體富營養化;水草的根部能夠穩定底泥中的氧氣含量
  • 發展生態循環淡水龍蝦養殖初見成效
    據了解,自2017年起,海南農墾榮光農場公司與海南善水循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善水公司)共同探索以生態循環模式養殖澳洲淡水龍蝦,一個具有智慧養殖大棚、高科技養殖手段、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的淡水龍蝦基地初現雛形。澳洲淡水龍蝦。
  • 大鱗䰾池塘集約化、規模化生態養殖技術
    大鱗䰾池塘集約化、規模化生態養殖技術馬晶晶大鱗䰾( Barbus capito )屬於鯉科、䰾亞科、䰾屬,原產於烏茲別克斯坦的鹹海,主要分布於西亞的裏海和鹹海水域,是當地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之一,於2003年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首次引入我國,具有食性廣、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耐鹽鹼、適應性強和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
  • 廠家直銷一體式養殖水槽 幼苗錦鯉 玻璃鋼成魚養魚池 尺寸可定製
    經過清淤的池塘,利用空閒時間將塘水排乾,讓池底接受風吹、日曬和冰凍。塘底少量淤泥會變得較乾燥、疏鬆,同時又能殺死病原體和寄生蟲,改善池塘生態環境,提高肥力。 3.施放生石灰。每667m2水面施100kg生石灰,不僅可消毒殺菌,而且可以澄清池水,改變淤泥的結構,改善池底通氣條件,加速細菌分解有機物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