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疑惑:《楓橋夜泊》有八個謎團,搞懂了才能理解詩意!

2020-11-29 教育透鏡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後,途經姑蘇城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按照比較流行的理解,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位四處漂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此詩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夜半鐘聲等感知,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將身處亂世、四處漂泊的家國之憂、羈旅之愁充分地表現出來

那麼,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此詩確實是千古佳作,但如果把有景有情、有聲有色的環境與羈旅之愁聯繫在一起,只能是一個笑話。須知,有人把烏鴉的叫聲當成欣賞對象的嗎?何人在一片烏鴉叫聲中大發愁思?深更半夜除了月色之外,還有何景可觀賞?

羈旅詩是指詩人在遠離家國、漂泊無定中因為疾苦與寂寞而抒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懷念,對人生的領悟等內容的詩歌。這種詩有一個明顯特點,那就是以清謐的環境、寂寞的處境作為襯託,極少見到在喧囂雜亂和有聲有色的背景條件下抒發憂愁的羈旅詩。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比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比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些詩描寫的都是一個人在靜寂的夜裡和寂寞的環境下思念親人而發愁,沒有一首是有聲有色的,為何到了張斷的《楓橋夜泊》就變得有靜有動、有明有暗、有聲有色了呢?這是因為後來的讀者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想像,將詩理解成這樣,原詩未必如此。

由於年代久遠,語音詞義發生了變化,人們往往以現在的詞義去理解古詩中的詞語,自然會出現偏差。從邏輯上講,張繼的這首詩寫於夜深人靜之時,或是描寫的是夜深人靜之時的心情,所以能夠聽到半夜鐘聲。基於這一點,此詩有八個謎團有待釐清。理解不同,結果大有不同。

(1)夜泊——理解為「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沒有錯,但是停在城外還是城內?客人是睡在船上還是客棧?從詩意看,應該停在城裡的河邊,而且客人就住在船上,所以才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兩句。

(2)楓橋——據考證,原址就在現在的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但是,原來到底是楓橋還是封橋,直接影響詩意的理解。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又有人反過來說,原來就叫楓橋,人們誤為封橋,再後來才改過來。如果是封橋,則是極其普通的江上橋梁;如果是楓橋,則可以理解為橋的周邊長滿了楓樹,與「江楓」對接了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高仲武編的《中興間氣集》下卷收錄此詩的題目為《夜泊楓江》,而宋代李昉等編的《文苑英華》收入此詩的題目卻是《楓橋夜泊》。楓江還是楓橋?似乎楓江(封江)上的封橋更合邏輯。後來的人為了色彩,將封江改為楓江,封橋改為封橋。

(3)月落——到底是半夜月亮落山了,還是月光灑落在大地之上?這也影響對詩意的理解。月亮落山了,只剩下白霜了。月光灑落在大地之上,就與白霜形成互相映照之狀。古詩一般借月懷遠,如杜甫的《月夜》、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寫的就是月光,罕見寫月黑之時(當然也有「月黑雁飛高」)懷遠的。

(4)烏啼——這兩個字的理解最為關鍵。有兩種說法,一是烏鴉啼叫,二是烏啼鎮之名。烏鴉在半夜會叫嗎?這是否定的。傍晚和早晨以及白天烏鴉會叫,誰在晚上聽到烏鴉叫?所以,烏啼鎮合乎邏輯。月光灑脫在烏啼鎮的大地上,與「床前明月光」意思相近。有的為了印證是烏鴉叫,而認為不是烏鴉在叫,而是一種叫烏的鳥在叫,這自然是自己的想像。

(5)霜滿天——在南方,重霜與小雪無異,大地一片白色,所以是滿天霜。如果在南方生活過就會知道,前半夜即使下霜也不會太重,到了後半夜特別是早上那就很重了。有的認為,應該是霜滿地,怎麼是霜滿天?比如李白的「疑是地上霜」。實際上,這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有「 十裡長亭霜滿天,青絲白髮度何年?」的詩句。如果坐在或躺在船裡,那更是「霜滿天」了,尤其與皎潔的月光相映。

(6)江楓——又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長在江邊的楓樹,一種解釋是「江村橋」和「楓橋」(見前面的分析),即封江上的封橋或楓橋。到底是江邊的楓樹還是江上的楓橋?應該說,深更半夜的,誰能分清江邊樹葉的色彩,還能看出是紅色?一些人將此詩理解為有聲有色,恐怕與將江楓理解為江邊上的紅色的楓樹相關,然而卻有違常理,有些黑白顛倒,把白天能夠看到的景色移植到夜裡。

(7)漁火——通常解釋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另外一種解釋,「漁火」即漁夥(一同打漁的夥伴)。《全唐詩》「漁火」作「漁父」,漁父應該與漁夫相通。從全詩看,「漁父」似乎更加合理。

(8)對愁眠——伴著憂愁而睡的意思。但是,誰伴著憂愁而睡呢,又有爭議。有的說,是「江楓」和「漁火」相對憂愁而眠,並認為這是擬人手法。有的說,這是「江楓」和「漁火」與前面的「愁眠山」相對,這就沒有憂愁了,顯然不對。從詩作看,應該不是「江楓」和「漁火」或漁父相對憂愁而眠,而是詩的作者對著別人的眠發愁。眾人皆眠,唯他獨醒而發愁,即詩人對著睡眠在江橋附近漁船裡的人們(漁父們或漁夫們)發愁。

經過上述8個詞組的分析可知,一些人將此詩理解為,由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等,營造了一種意韻濃鬱的美境,又由城、寺、船、鐘聲等營造了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你看,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靜臥船中,因為發愁而一直失眠,聽到城外的鐘聲。此詩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有聲有色,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然而,有這樣的美景嗎,有這種藝術境界嗎?一群烏鴉在叫,美從何處來?有人在烏鴉叫聲中欣賞夜半景色嗎?不用說深更半夜,即使是大白天,人們聽到烏鴉叫就很恐怖,極不舒服,何來欣賞景色的心情?還有,有在欣賞美好的抒發愁思的嗎?

那麼,此詩如何理解才符合邏輯?這就是從羈旅詩角度去理解。在一個深秋的深夜,一個遠離家國、在外漂泊的人,極度思念親人,極度懷念故土,並對身處亂世之中、居無定所、前途渺茫而愁思萬千,久久難以入眠,以至於半夜還能聽到遠處寺院的鐘聲。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深夜?皎潔的月光灑落在一個名叫烏啼的大地之上,與漫天露霜互相映照,使得夜晚顯得更加明亮而又寒氣襲人。人們早就進入夢鄉,只有一位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對著這些熟睡的人們獨自發愁。

夜,特別靜寂;人,尤其憂愁。幽寂清冷的深夜冒出股股寒意,侵肌砭骨;孤孑寂寞的詩人百愁纏綿,難以排解而失眠。突然,一聲清脆的鐘聲從遠處傳來,使得愁思的詩人再無睡意,從而更加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應該一夜未眠,頗似「竟夕起相思」(愁緒萬千),又似「斜倚燻籠坐到明」(一夜睡不著)。所以,張繼的《夜泊楓江》將動亂年代當中漂泊遊子的愁思寫到了極致,堪稱千古佳作。

網友們,你對《夜泊楓江》(《楓橋夜泊》)又是如何理解的?歡迎你的留言,以便大家共享你的智慧。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寫到這裡,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
  • 蘇州筆記:在楓橋夜泊處
    梁東方因為一部作品、一首詩而使一個地方流傳千古的人文地理現象,古今中外都不罕見,但是能將原來寫詩的位置和情景大致保持下來不變的地方,在我們卻也已經不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楓橋景區在蘇州旅遊乃至全國旅遊中的重要地位與意義都可堪歷數矣。
  • 古詩《楓橋夜泊》經常被多人誤讀,餘秋雨表示:死記硬背無意義
    但若要細讀起古詩詞,那就有另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從小到大讀的那麼多古詩詞,我們能全部都理解嗎?如果不能理解,那熟讀這些還有用嗎?文化大儒餘秋雨說,死記硬背無意義,真的是這樣嗎?對《楓橋夜泊》的種種誤讀《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家國動蕩又滿心憂愁之時,途經寒山寺寫下的羈旅詩,全詩寥寥四句,卻寫盡了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無依無靠的漂泊感,被視為寫愁的代表作,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被錄入語文教科書中,更名傳海外,許多人稱之為唐詩第一
  • 《楓橋夜泊》的背後|不被中國人重視的觀念,日本人卻如獲至寶
    楓橋夜泊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失眠的夜不就是人生失意,心中有憂愁的夜,失意憂愁時,忍住寂寞和失落,看到美麗的風景,給自己以安寧,才能繼續自己的徵程。日本人喜歡《楓橋夜泊》這詩,說寒山寺就是日本文人墨客的聖地,日本國內的蒙童都會背誦這詩。其原因,和寒山以及拾得兩人分不開的關係。這兩人最出名的話便是《寒山拾得忍耐歌》中的那句,寒山問:「世間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治乎?」
  • 永不消逝的鐘聲——《楓橋夜泊》的誘惑有多大,生命力就有多強
    我之所以急於想去看寒山寺,毫無疑問,主要是因為唐朝詩人張繼的那首經典詩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起來張繼,其詩名在唐朝乃至整個歷史上都說不上有多大,成就不算太高,但僅此一首詩,區區28個字,便足以名揚四海、留芳千古了。華夏神州,恢宏寺廟多多,若論規模,同其它名寺廟古剎相比,寒山寺也不過是個「小兄弟」而已,而名聲卻極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張繼的這篇七絕佳作。
  • 「聲動」《楓橋夜泊》用四地方言來讀,你能聽懂嗎?
    上海、蘇州、桐廬、黃山方言怎麼讀這首詩?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就是《楓橋夜泊》。方言小百科桐廬話的「霜」的讀音,是一個不同於其他方言的翹舌音。寒這個字讀音同「岸」,半字這個讀音同「辦」。
  • 思維導圖學古詩八楓橋夜泊
    今天學習一首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畫中心圖,來仔細體會一下這首古詩的意境。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首先要畫一個月亮,幾隻烏鴉,江邊的楓樹,漁火可以是小船上的燈 也可以是碼頭驛站的燈火,還有寒山寺,客船。
  • 漫天愁絲——《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今日的楓橋格外冰涼,即使與漁火相對,也感覺不到一絲暖氣。月是故鄉明,客居他鄉只怕今夜再難安睡,戰亂還在遠方,大好的姑蘇是難得的安寧。夜深寂寂,城外的寒山寺,隱隱成一團虛影。對岸的漁火,紅撲撲,偶爾還能聽到柴火爆裂的聲音,聲音斷斷續續,最終歸於平靜。
  • 王士禎挑戰《楓橋夜泊》,這兩首絕句獨具風格,更極富神韻
    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題材和主題相似,但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千變萬化,所以便各有特色。正如趙翼所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後世一位才子讀完這首絕句感慨萬端,也即興賦詩,下面分享的是王士禎挑戰《楓橋夜泊》,這兩首絕句獨具風格,更極富神韻。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其一)日暮東塘正落潮,孤篷泊處雨瀟瀟。疏鍾夜火寒山寺,記過吳楓第幾橋。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中國詩詞大會作為弘揚中華的經典詩篇節目至今已有五個季節,在這五個季節裡,許多詩歌人才在節目湧現,在你的記憶裡,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相信無論是誰,他們都充滿詩意,氣質高雅,古典美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幾季過後,我們都對古詩詞的魅力深感驚訝,看著臺上孩子們自信而從容地讀著詩,我們不禁想到:詩歌不僅僅是簡單的讀幾句就能有詩,有美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提高、加深理解的過程,很多孩子讀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需要背誦。很多孩子只知道詩歌的本質,卻不知道為什麼。
  • 潘傑客:「讀詩」能火,因為心靈有需要
    《為你讀詩》公號是2013年6月1日由 Be My Guest 推出的。當時中國沒有一個公號是做詩歌的,我們是第一家。第一期讀詩是由李彥宏、沈南鵬、李靜、郭培和我5個人來讀的。當時只有幾十個粉絲,其間一次推廣都沒做過,通過口耳相傳做到了現在的200萬粉絲,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微信圈讀詩的氛圍。想到做讀詩是有淵源的。
  • 教師課堂筆記丨五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課前預習複習、詩配畫
    情境導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年有四季,四時景物皆成趣。 本文選了三首古詩詞,描寫了秋、冬季節的幾個畫面,每一首都有不同的景致,每一種景致都蘊含著不同的人生況味。讓我們朗讀課文,體味人生。
  • 當代楷書大家田英章,楷書《楓橋夜泊》欣賞,網友:可用作字帖
    他的字有他的結體規律,一點一畫法度森嚴。歐楷不敢說是第一第二,本質與歐楷已經有了差距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二田老師是學歐中很成功的了。至少會留下一筆。自成一家不為過。如果強行對比歐楷,無論風格還是神韻,都已相差很大,閱歷不同,經歷不同,時代不同,已無法用好與壞評價。幾十年的功力不容小覷。與歐楷相比還是變化很大。越是有爭議,越是證明他是成功的。
  • 好聽有詩意男孩名字,溫文爾雅的男寶寶名字推薦
    好聽有詩意男孩名字【鶴延】取自成語:松鶴延年,是中國常用的吉祥話,比喻人像松鶴般一般高潔、長壽。比喻男子志行高潔,正直無私,眼界高遠,身體康健。溫文爾雅的男寶寶名字推薦【江楓】出自《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雙面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生活的詩意:詩並不在遠方,你就是你的遠方|周末讀詩
    這有詩意嗎?再以賣花為例,清晨你聽見巷子裡有人賣花,一聲聲叫賣著。如果這裡有詩,可能是什麼樣的詩?我們來讀南宋詞人蔣捷的兩首小詞,看看以上兩個日常生活情景,讓他寫出了什麼樣的詩。蔣捷就是那位聽雨聽出人生三味的詞人,也是從秋聲中聽出交響樂的「指揮家」,一個以敏銳的聽覺寫作的詩人。
  • 老趙讀詩‖羅唐生:在詩意的土地上揮灑心靈的碎片
    ——讀羅唐生組詩作品《在南方》文:趙福治(原創)有一種很小的鳥,能夠飛行幾萬裡,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段樹枝,飛行時它把樹枝噙在嘴裡,累了把那段樹枝扔在水面上休息,餓了它在樹枝上捕魚。小鳥讓我敬仰,更讓我驚羨於它的智慧和簡單。
  • 一首詩,一座城,跟著詩詞去旅行
    當詩意生活遇上焦慮年代,你需要的詩意,是要紮根於你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又怎能少得了旅行。旅行,是一段發現美,遇見美的過程。今天就是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大部分人都是選擇出去旅遊,但又不知道該去哪裡好,那麼今年的小長假讓我們來一次不一樣的旅行吧!
  • 看看媽媽為兒做的詩意早餐
    9日早上7時30分,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大渡口區陽光花園,見證詩意早餐的出爐。把詩做成早飯蛋糕片是房子,萵筍葉成了南山因為是周末,李玉蘭把早飯比往常推遲了一個半小時,方便老公和兒子睡懶覺。我們進屋時,八寶粥已經煮好,桌上放著今天的菜單——手寫的陶淵明《飲酒·其五》,幾個燃燃不認識的生字還標註了拼音。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小學生讀「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提個問題難住不少家長
    品讀古詩詞,是一種享受!然而總有一些可愛的「槓精」們,讓這種享受變成了一場有趣的爭論。古代的槓精代表有王安石,他讀到李賀的「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時硬是覺得:「既然已經黑雲壓城了,鎧甲怎麼可能被照得發光」。聽到他這個解釋,明代楊慎等人直接說他不懂詩的意境!
  • 八位詩人,一人一首成名作
    王翰少時聰穎過人,舉止豪放、不拘禮節,正是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在仕途上不盡如人意,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豪邁喜歡交友的性格,才能寫出這一首豪邁的《涼州詞》。這首詩不僅意蘊深遠,邊塞風光也如在眼前。「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將邊疆戰士笑傲疆場、不懼死生的豪邁刻畫的驚心動魄,歷來為人稱道。《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