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能當飯吃?
當然。對於有文化而且用心的媽,這根本不是難事。35歲的語文老師李玉蘭從上月25日起,每天把李白、張繼、杜牧、蘇軾、陶淵明、王安石、李清照的詩詞通通裝進盤子裡,給7歲的兒子燃燃當了早飯。
憑這心意、創意、詩意,這位平時在家不掌勺的媽媽強力圈粉,別人家的兒子羨慕,粉絲追著趕著要學,朋友圈盛讚她的生活態度……一下子,她成了網紅媽媽。
怎樣把詩詞做成早飯?9日早上7時30分,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大渡口區陽光花園,見證詩意早餐的出爐。
把詩做成早飯
蛋糕片是房子,萵筍葉成了南山
因為是周末,李玉蘭把早飯比往常推遲了一個半小時,方便老公和兒子睡懶覺。
李玉蘭仍是按老時間6時起床。我們進屋時,八寶粥已經煮好,桌上放著今天的菜單——手寫的陶淵明《飲酒·其五》,幾個燃燃不認識的生字還標註了拼音。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玉蘭正在廚房忙碌——萵筍頭切成長短不一的薄片,和著萵筍葉下鍋炒熟,這是主材,陶淵明家的籬笆、庭院大樹,還有家後面的南山,都得靠它們;房子是蛋糕片;菠蘿切細拼盤,算是菊花;白水煮蛋取一半蛋黃,這是太陽。哦,對了,要有夕陽西下的味道,再灑點番茄醬!
李玉蘭辦家家酒似的,一樣樣把需要的食材切好,裝盤,手法明顯不是很熟練。事實上,家裡掌勺的一直是老公,半個月前因為兒子吃飯太秀氣,為讓他胃口好點,她把兒子的早餐接管過來。
這裡不得不再次說起《中國詩詞大會》的逆天人氣,李玉蘭從中汲取了靈感,把古詩詞放進餐盤裡,每日一詩,寓教於吃,好吃好看還浪漫。
李玉蘭的第一頓詩意早餐始於上月25日,她把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裝進了盤子。
故人西辭黃鶴樓——幾片豌豆莢疊起黃鶴樓,就在這裡告別吧;煙花三月下揚州——番茄炒雞蛋有煙花三月的意境,就它了;至於孤帆遠影,簡單,餃子上場;長江天際流怎麼辦?麵條啊,一堆麵條不就是那波濤滾滾的長江麼?
兒子捧場,吃得眉開眼笑。李玉蘭的創作熱情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半個月來,她將就冰箱裡的食材,結合時令節氣,陸續把王安石的《梅花》、張繼的《楓橋夜泊》、杜牧的《清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一一搬上餐桌。風景也越發豐富,芒果片變鴨子、火腿腸切成水牛剪影、折耳根當樹幹、火龍果雕成桃花、玉米粒做成雪花……引來朋友圈點讚一片。
把生活過成詩
願你的廚房有煙火,客廳有笑容
8時20分,早餐上桌。做成這套詩意早餐共計用時30分鐘。
燃燃興致勃勃抓起桌子上的古詩菜單,再仔細觀察盤中餐。他從8日晚上就開始打聽第二天早飯吃哪首詩,李玉蘭賣關子,沒說。
「我家建在有很多人聚居的繁華地段,但是沒有車馬的喧囂……」李玉蘭開始逐句講解。全詩講完,籬笆、南山、夕陽已被燃燃的筷子掃蕩得一乾二淨。末了,燃燃依照平時的習慣,菜單拿上,坐到沙發上開始朗讀。
沙發邊有個大魚缸,大大小小近20條魚,既有顏色鮮豔的觀賞魚,也有幾個月前自釣的鯉魚。客廳到處是花,真真假假加起來好幾十盆,燃燃父子合編的竹籃子也成了花器。沙發兩端,一邊擺著吉他,一邊堆著兩輛山地車,都是一大一小。周末沒事時,父子倆常常說走就走,騎車、釣魚、挖野菜……
一家人還連續三年參加了馬拉松,當然,是5公裡迷你級別,每年成績都會進步幾分鐘。
「好佩服你對生活的熱情。」有朋友在李玉蘭的早餐共享帖下留言。李玉蘭回覆:「生活沒有熱情,豈不是了無生趣?」
「雖然工作壓力大,我還是想把生活過成詩。」李玉蘭在江津區和平小學當副校長,還兼任三年級的語文課,每天早上7時就得開車出門。儘管時間不夠用,她還是想把詩意早餐堅持下去。兒子喜歡畫畫,她準備以後把周末早上也變成親子時間,讓兒子跟著進廚房,一起構思早餐畫面,培養想像力。
「願你的廚房有煙火,客廳有笑容。我想,最好的在一起,是一家人用心陪伴,一蔬一飯是我們的一蔬一飯,一花一香是我們的一花一香,一草一木是我們的一草一木……」9日下午,繼詩意早餐後,我們再次分享了李玉蘭的朋友圈。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文 路易 圖 畢克勤 通訊員 阮瑞雪
原標題:詩歌當飯吃?看看媽媽為兒做的詩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