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上海交大仿生飛行機器人避障系統靈感來自貓頭鷹;到2027年...

2021-01-08 網易

2020-12-02 16:54:27 來源: 機器人大講堂

舉報

  1.上海交大開發仿生飛行機器人避障系統 靈感來自貓頭鷹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生物靈感和計算機視覺的障礙物規避系統,可以改善在動態環境中運行的飛行機器人的導航。這套系統的研究論文預發表在arXiv上,其靈感來自於貓頭鷹如何探測和避開周圍環境中的物體或其他動物。未來,該系統可用於在更複雜的環境中執行任務,從城市地區到主要由野生動物居住的自然環境。該系統還可以啟發人們在類似設計的基礎上開發其他具有增強避障能力的飛行機器人。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嘗試創建複製其他動物行為的系統,同時還將利用強化學習技術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傳感性能。

  2.到202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6億美元

  

  根據智能自動化國際市場領域調研機構Interact Analysis發布的《協作機器人市場2019》報告中分析顯示,到202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6億美元,佔整個機器人市場的30.2%。未來幾年,協作機器人市場的增長速度和增長空間都是相當可觀的。協作應用的概念比協作機器人更進一步,它不局限於協作機器人本身,而是將機器人(不僅僅協作機器人,同樣包括工業機器人輕量臂)、末端工具和應用程式結合在一起考慮,強調協作的理念本身,其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3.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發布

  

  近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電子智慧財產權中心發布《2020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展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創新發展新態勢。其中,在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方面,百度分別以9364件專利申請和2682件專利授權處於第一位,這也是百度連續三年在該人工智慧領域專利分析報告中總申請量授權量蟬聯第一,展現出中國AI「頭雁」的實力。

  4.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採用三元鋰電池

  

  12月2日消息,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重組及其投資決策管理權調整已於11月下旬完成。華為智能汽車部件已明確採用三元鋰電池作為智能汽車的新能源技術方向,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正極材料中鎳鈷鋁或鎳鈷錳的配比比例數據。

  5.京東啟動兩大C2M創新中心 未來三年預計服務上萬個品牌和工廠

  

  2021年京東JC2M智能製造平臺將啟動戰略品類C2M創新中心和KA品牌C2M創新中心,未來三年預計服務上萬個品牌和工廠。同時,在Y open day上,京東聯合眾多知名品牌發布了首個戰略品類C2M創新中心——京東小家電創新中心。通常意義上來說,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是指用戶直連製造,它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IT技術,以及自動化、柔性化、定製化的生產線,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生產出一定需求量的、部分具有個性化定製特點的產品,實現「需求拉動式」經濟。

  6.Scale 目前市值超過 35 億美元,幫助企業提高 AI 能力

  

  據外媒報導,成立於 2016 年的 Scale AI 周二宣布已籌集 1.55 億美元,由 Tiger Global 領投,估值超過 35 億美元。該公司專門為客戶增加原始數據,以便模型可以學習做出準確的預測。客戶包括 Airbnb,通用汽車,Nvidia,OpenAI,Pinterest 和 DoorDash。創始人兼執行長亞歷克斯王(Alex Wang)表示,現在 Scale 收支平衡,儘管該公司第三季度的年化收入運行率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

  7.Varjo 推出新一代人眼解析度 VR 耳機

  

  據外媒報導,總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 Varjo 展示了具有「人眼解析度」或面向企業,醫療,設計和工程應用的清晰圖像的下一代虛擬實境耳機。新的 XR / VR 耳機稱為 XR-3 和 VR-3,其中 XR 版本在同一耳機中結合了 VR 和增強現實,而 VR 僅專注於虛擬實境。該公司表示,新一代產品的性能是上一代產品的兩倍。該公司專注於將沉浸感和臨場感帶入需要精度的市場。用例包括培訓醫生以完成醫療程序。

  該文章內容轉載自venturebeat、機器之心、CNBC、天津機器人

  END

  好文回顧

  機器人大講堂Rob社群開始招募啦!如果您正在從事或想要從事機器人行業、想要學習這一方向,都歡迎您加入我們共同探討機器人前沿科技。

  另外,腿足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專業討論群正在招募中,歡迎各位專業領域的小夥伴加入。

  在機器人大講堂公眾號對話框回復「交流群」獲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機器人大講堂正在招募兼職內容創作者和專欄作家

  我們對職業、所在地等沒有要求,歡迎有興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看累了嗎?戳一下「在看」支持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受貓頭鷹啟發的飛行機器人避障系統
    在開發機器人系統和計算工具時,計算機科學家經常從動物或其他生物系統中獲取靈感。事實上,根據一個系統的獨特特徵和目的,自然界通常會提供具體的例子,說明它如何能夠快速有效地實現目標。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生物靈感和計算機視覺的障礙物規避系統,可以改善在動態環境中運行的飛行機器人的導航。
  • 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一個新的仿生機器人技術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同時關於動物如何移動、處理危險和保存能量的特別見解和觀察不僅有趣,而且對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很有價值。在德國漢堡舉行的IROS年會上,類似動物的機器人運動做出了這樣的貢獻。   來自南非開普敦大學的三名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一種受蜘蛛啟發的牽引線使移動機器人能夠進行空中俯仰矯正。」
  • 全球最輕雙翼機器人來了!靈感來自獨角仙 最長可飛行9分鐘
    圖片來源:Hoang Vu Phan 在機器人研究中,大自然一直是科學家們取經的對象。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創造了一種會飛的機器人KUBeetle-S,靈感來自一種叫做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雙叉犀金龜)的昆蟲,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蟲之一。
  • 全球最輕雙翼機器人來了!靈感來自獨角仙最長可飛行9分鐘
    全球最輕雙翼機器人來了!靈感來自獨角仙最長可飛行9分鐘 發布時間:2020-06-10 12:00    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 15歲女生發明撿桌球機器人 靈感來自農田收割機
    近日,上海一名15歲初中女生發明了一臺可以撿拾桌球的機器人,它能自動尋找、收集散落在地面的桌球。發明者是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的學生姚妍,她表示,這款機器人的靈感來自於農田裡的收割機,想用機器人來幫助保潔阿姨減輕撿球負擔。
  • FESTO半自主飛行仿生狐蝠機器人亮相機器人大會
    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於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公眾參與度最高的博覽會中,FESTO半自主飛行仿生狐蝠機器人亮相,吸引了不少目光。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仿生機器人展翅後全長為2米28,前後體長87釐米,重量僅有580克即一斤多,可在特定空間內進行半自主飛行。其翼膜採用新型材料,運用多點焊接方式,即便出現輕微損傷,仍可在空中繼續飛行。(記者 尹力 編輯 郭世浩)
  • 科研人員從昆蟲獲取靈感設計仿生機器人
    新華社倫敦3月4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前發布消息說,該校科研人員正根據跳蛛、蜜蜂的生物特性來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未來這些吸收了昆蟲屬性的機器人能為工業等領域帶來新的技術變革。曼徹斯特大學學者穆斯塔法·納巴維領銜的一個團隊正開發蜘蛛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模仿一種北美東部較常見跳蛛的強悍彈跳能力。這種跳蛛從一個點彈跳出去的距離能夠達到身體長度的6倍以上,遠超人類。據納巴維介紹,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跳蛛跳躍不同距離和高度的每一個細節,收集了大量數據用於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原型,讓它們模仿跳蛛的跳躍。
  • 擎天柱、機械蛇、仿生蝙蝠,一大波奇葩機器人來襲!
    「機械蝙蝠」來襲,費斯託又一仿生黑科技費斯託(Festo)作為成立了90多年的德國工業自動化公司,繼承了德國人在工業製造和機械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主要提供工業氣動原件和系統的費斯託總能在科技領域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繼前兩年的仿生蜻蜓、仿生蝴蝶後,費斯託又在今年推出了仿生狐蝠!不禁讓人感嘆費斯託要在仿生機器人這條黑科技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 漢王仿生撲翼鳥Go Go Bird1000亮相上海玩博會,與萌娃共享仿生AI...
    (原標題:漢王仿生撲翼鳥Go Go Bird1000亮相上海玩博會,與萌娃共享仿生AI盛宴!)
  • 中國工博會上演「仿生飛行秀」,「仿生狐蝠」實現部分自主飛行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劉歆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 劉力源(見習) 製作   【新民晚報·新民網】9月2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的2018中國工博會,上演了一場
  • 仿生技術發展,仿生機器鳥
    仿生技術已經不陌生了,從模仿動物鱗片的屋頂瓦楞,到利用蝙蝠回聲定位系統的雷達。在科技上動物們一直在給我們人類一些啟示,而現在隨著仿生科技的發展。讓一隻小鳥進入了我們生活當中,進行科學研究和作為孩子互動娛樂帶來了新的體驗。
  • 機器人大會「仿生」家族聚集,老鷹一飛沖天,水母遊動自如
    原來,這款名為馭風者的仿生機器人是通過模仿自然界大型鳥類製作而成,機身相當於一張課桌大小,重量不到600g,飛行速度可達每秒7米。馭風者的每扇翅膀可以擁有兩個或三個自由度,以增加機器人本身的靈活度。通過模仿鳥類飛行時翅膀的拍打姿態,機器人可以在飛行中利用上升氣流作為助力使自身前進、盤旋和滑翔,貼近大型鳥類尾巴的轉彎功能,還可以通過尾翼控制轉向。
  • 逆天仿生動物以假亂真!
    l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開始走進人們的世界。除了工業機器人,科學家從自然中獲取靈感設計的「仿生」機器人,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
  • 仿生機械臂,靈感來自大象的鼻子
    大自然永遠是工程師們的靈感來源,最近,德國的Festo公司又盯上了大象的鼻子。這款仿生機械臂(Bionic Handling Assistant)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於大象那靈活的鼻子。Festo公司希望他們可以將這種仿生機械臂投入量產,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幫助醫院的病人拿東西,或者成為一個廚房小幫手之類的東西。Festo公司正在上海世博會德國館展出他們研發的「機械企鵝」(AquaPenguin),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 看看 。另外,Festo公司還曾推出過一款「會飛的機械企鵝」(AirPenguin),看來這個公司對於企鵝還真是情有獨鍾。
  • Festo展示三款仿生機器人 空中翱翔的蝴蝶水母和企鵝
    【科技訊】1月3日消息,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機器人與仿生的生物也更加接近,仿生機器人製造商Festo就展示了3款飛行機器人,可以模擬蝴蝶、水母和企鵝的姿態在空中飛行。
  • 以大自然為師 可上天入地的11款仿生機器人
    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催生了仿生科技。  近年來,仿生科技正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  行業,從蜘蛛到鳥類,從章魚到蟑螂,各種生物為技術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仿生科技也成為  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以下是11款典型的。雖然其中有部分產品還處於試驗階段,但這種探索將是未來各種行業應用必須走出的一步。
  • 智能導盲機器人為盲人引路 比導盲犬成本低
    >>>專題: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  手指康復機器人、智能圖書整理小車,還有機器人協助看護育兒、人工智慧語音……功能多樣的AI(人工智慧)應用一顯身手。昨天,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海交大-閔行」零號灣專場活動現場,學生們的科創設計令人眼前一亮,也讓大家盡覽「雙創」風採。  由交大五位交大工程機械研二的學生創意設計的這個機器人是一款人手肌肉康復的訓練裝置。別看它只有手臂大小,卻非常靈活。能夠通過程序的設計對人的手進行多次重複抓握訓練,讓因為「腦中風」需要康復的病人恢復手臂的功能。
  • 2020世界機器人大會漢王仿生撲翼鳥新品亮相,"這是什麼新物種?"
    10月13日是萬眾期待的2020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第一天,作為機器人界的"奧林匹克",新銳產品集中亮相,業界大咖齊聚一堂。從技術突破到應用探索,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全面加速發展,先進的人工智慧應用正在走向全球消費者。
  • 2016年機器人在研究領域都有哪些新突破 | 2016 影響因子
    如圖所示,Alter目前並非一款擁有完整雙足的人形機器人,它只有上半身,並且除了面部和小臂有仿生材料包裹之外,其他部分都是裸露的機械結構。MIT成功研製人造肌肉纖維,仿生機器人已在地平線研發該機器人的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他們希望自己的發明能夠應用於醫療領域,比如把鎮痛藥物傳輸到身體需要的特定部分。        儘管其他團隊也開發出類似功能的「納米遊泳機器人」,但是他們大部分長得更像是一個小潛水艇,而如何讓納米機器人向前推進,傳統的靈感來自於細菌螺旋狀的尾部。實驗發現,這個「納米魚」比以往的類似功能的機器人更加有效。
  • 烹飪美食、照顧老人、危險巡檢、海底測繪……探訪服貿會「機器人...
    在新松機器人展臺,《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一款下肢外骨骼設備,它採用仿生結構設計,可提供多種步態選擇,主要適用於下肢偏癱、身體機能下降導致的下肢功能障礙。它旁邊還有一個看起來很酷的無源下肢外骨骼。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套設備採用純機械式無源助力結構,在髖關節和膝關節提供助力,自重只有2公斤,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以及能獨立行走的肌力較弱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