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若家長經常對孩子做這些事,娃將來很難有出息

2021-01-21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的一笑一顰,舉手投足間總有父母的樣子。

哈弗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在他的著作《白板》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的天性,天生攜帶著自己的傾向,那種認為可以像捏泥塊一樣塑造孩子的父母給孩子的撫養方式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的確,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但是有些父母會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學習,而有些父母卻一意孤行。

同事餘姐是個女強人,單親媽媽,工作上雷厲風行,一絲不苟,對待女兒也是非常嚴格,管教得一絲不透氣。

可女兒小麗卻從來不讓餘姐省心,餘姐常常對我們說:「自從女兒上學第一天開始,我就開始白頭髮一根接一根了。」

現在好不容易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餘姐仍然放不下女兒,今天又給大家講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

餘姐的女兒參加一場面試,從小就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這次又沒有提前規劃好時間,急急忙忙化妝後出門,碰上堵車,到面試單位時已經晚了10分鐘。

小麗匆匆忙忙去了廁所,當她從廁所出來時剛好和一位男士迎面相撞,小麗說了句:「不好意思,我趕時間。」

男士尷尬地走到廁所門口,確認了半天這是男廁所才走了進去。小麗這才意識到剛剛誤撞進了男廁所。

小麗走進公司才發現,面試官正是剛剛在廁所撞上的那位男士,她尷尬得滿臉通紅,整個面試也不在狀態,結果可想而知。

父母們總想讓孩子過得更輕鬆,可有時候卻適得其反,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可以反哺父母,有些孩子長大後卻仍然是父母放不下的牽掛呢?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做這些事,孩子會變得家長討厭的樣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①反覆催促

冬天來了,起床難是孩子們的通病,別說孩子了,很多大人也會帶有起床氣。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遲到,反覆催促孩子,可孩子遲到的次數反而越來越多,家長焦頭爛額,孩子還常常氣得對家長大呼小叫。

其實家長的催促成為了孩子遲到的助推器,為什麼這樣說呢?

進入小學的孩子們,是人生的第二叛逆期,他們有著相對獨立的自我保護意識,家長的催促讓他們原本急迫的心裡找到了出氣口,孩子的叛逆心作怪,就會和家長對著幹。

長此以往,孩子的時間觀念越來越差,就如餘姐的女兒一樣,成年後也沒有時間觀念,成為了別人眼中「不靠譜」的 人。

②經常責備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的,有些家長卻是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孩子犯了錯就反覆責備孩子,甚至當眾大罵孩子。

有天接孩子放學時看到這樣一幕,寶媽接兒子放學,小男孩把外套脫了,寶媽說:「你身體很好嗎?動不動就脫衣服!」

孩子說肚子餓了,寶媽又說:「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中午不會在學校多吃點嗎?」

調皮的孩子走著走著跑上了花壇,寶媽吼道:「你非要把腿摔斷了才死心。」

一路上,感覺氣氛非常壓抑,男孩就在媽媽的責備和訓斥下低著頭走回了家。

有些父母見了孩子就充分發揮出了碎碎念的本質。

兒童心理學家跟蹤調查表明,那些生活在家長碎碎念魔咒下的孩子,普遍變得膽小或者叛逆,他們的創造性和想像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③幫孩子出手

早上學校門口發生了這樣一幕,小女孩在學校受了同桌的欺負,爸爸在校門口約談了同桌的爸爸,兩個爸爸一言不合竟然在校門口大打出手,最終兩敗俱傷,兩個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尷尬。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也是常有的事情,80%的孩子都有過和小夥伴發生摩擦的經歷,家長們不同的處理方法給了孩子不同的結果。

有些孩子在挫折中成長,學會了如何和小夥伴們相處,如何保護自己。而有些孩子卻成為了受氣包,把自己孤立起來。

家長怎麼做才是對孩子真正的保護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心理學家把「逆商」一詞引入到教育界中來,要想孩子未來走得更順利,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逆商。

那些逆商高的孩子,家長們都是這樣教育的:

1. 犯錯了怎麼辦?

從改變自己開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勤能補拙」,漸漸做到「熟能生巧」。可有些事情光有勤奮還不夠,要學會勤於思考,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2. 被欺負了怎麼辦?

和孩子一起分析同學的心理,要讓孩子明白,其實每一個惡劣的行為背後都隱藏了一顆渴望被愛的心。

而他們拳頭的背後都有著焦慮和恐懼,我們要學會化解矛盾,找到問題的癥結。

3. 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

那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讓他們嘗嘗遲到後面對眾目睽睽下的不安,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學會有計劃地生活。

最後筆者給大家推薦一本培養孩子逆商的書,名叫《兒童逆商培養繪本2-8歲挫折教育睡前故事書》。

這套書由中國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大自然創意教養創始人,國際心理沙盤師陳俊紅老師編寫。

家長們都知道,在孩子從小到大的難免會受到一些挫折,麻煩,父母不能永遠陪伴在孩子們身邊,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長起來獨自去面對在外面的挫折?

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涵蓋了在學校、在家庭,和朋友相處,和父母相處和孩子自己的小情緒等方方面面,教會孩子們遇到這些問題時要如何去面對和解決。

這套書非常適合2-8歲的寶貝們閱讀,挨批評了怎麼辦?被拒絕了怎麼辦?膽子小怎麼辦?考試沒考好怎麼辦?做錯了事怎麼辦?比賽輸了怎麼辦?落後了怎麼辦?說錯話了怎麼辦?被孤立了怎麼辦?這些問題通通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這套書原價153.6元,現活動價僅售49.9元,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這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實則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別高興太早
    文|西紅柿媽媽自從孩子出生後,便是全家的希望,為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一番大作為,這樣不僅孩子前途無量,自己也能揚眉吐氣。現在大多父母評判孩子能否有出息,就是看孩子小時候機不機靈,能不能比別的小孩腦子轉得快,能不能得到別人更多的讚揚。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高智商孩子從小就有這些「怪癖」,你家娃有沒
    我對小陳說道:「孩子有這些舉動真不是壞事,反而那些小時候乖巧的孩子,長大後卻很難有大的出息。你家老二智商一定很高!」小陳笑著說:「你別安慰我了,我這是自作自受,不生老二現在多輕鬆啊!」這些名人雖然小時候都有些與眾不同的習慣,可他們後來都取得了過人的成就,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重要人物。其實,兒童心理學家通過對上百萬兒童根據調查研究發現,那些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通常有這幾個「怪癖」,家長們快來看看你家娃有沒有:1.
  • 外國研究表明:家裡這位成員帶孩子比媽媽更合適,娃將來也更聰明
    不過,有這麼一位寶媽卻別出心裁,她跟老公鬥氣後,覺得老公除了上班賺點錢,回家啥也不幹,總是往沙發一躺「裝大爺」,連孩子哭了都不管,這事不公平。「我甘願女人出去賺錢,男人在家帶娃。」寶媽小張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結果,還別說,五年之後,小張自己成了公司骨幹,薪水過萬元。
  • 李玫瑾:娃若有這4種「臭毛病」,將來智商差不了,家長好好培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總會有意無意地用「乖」「懂事」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你要懂事」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 日本反雞湯繪本大師:將來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多,何必讓他們的童年...
    「我認為是否上學問題不大,人生不是只有上學一件事。」「剛才有媽媽說想以後孩子有出息。我覺得很狹隘,因為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上周末,日本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的一場讀者見面會,把長寧區圖書館一個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大會議廳坐得滿滿當當。現場家長熱情踴躍地提問,都恨不得抓住機會向他討教點育兒「成功學」。
  • 媽媽有這兩個特點,養出的孩子會很有出息,將來老了也更幸福!
    大多數父母都覺得,如果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關鍵還是要學習成績好,而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還要看老師,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對一個家庭來說,母親或許不是支撐家庭經濟的那個人,但是一定是維繫全家人之間情感最重要的「紐帶」,母親對一個家庭來說起著關鍵的作用。
  • 父母經常愛說「3句話」,孩子將來難免軟弱自卑,心理創傷難自愈
    有的孩子在成長中,免不了要受到父母的打罵,有一些語言被兒童心理學專家列為禁詞,這些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不然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父母經常愛說「3句話」,孩子將來難免軟弱自卑,心理創傷難自愈毛毛是個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因為成績不好,每次考試的時候都免不了要被媽媽打罵一頓,每一次被打她媽媽都會罵他是個沒用的廢物。
  • 研究表明: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育兒路上有4件事請媽媽放手
    的確也沒有出什麼大的亂子,有人說爸爸帶娃是災難,但是不同的育兒模式,對於孩子來說,自然也會帶來不同的體驗感。耶魯大學研究表明:爸爸帶的孩子智商更高,這是為什麼呢?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媽媽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後要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自然而然地感覺育兒的重任就在媽媽身上,爸爸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 「無能」的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父母親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光宗耀祖。但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很多時候父親都是缺位的或者是"無能"的,他們不懂得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很多時候,"無能"的父親喜歡說這三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無能"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是孩子整個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人生導師,父母的一句話往往能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不可預料的影響。
  • 獨生子女易有的7類「通病」,你的娃中招了麼?家長學會正確引導
    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大寶貝,因為只有一個,家長格外珍惜。父母願意用一輩子的努力去為孩子遮風擋雨,給他們幸福、美好的人生。然而,這樣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維會產生一定的弊端。據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容易產生7類「通病」。家長們平時要注意孩子是否有以下情況,及早發現,並注意正確的引導。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抱著「成龍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現實卻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當我們看到孩子出現淘氣的表現時,總是氣不打一處來。其實,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如何,跟智商的發育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孩子雖然小時候很不聽話,但未來照樣能幹一番大事業。
  • 北大教授的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想要未來有出息,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從小堅持好習慣,對他們以後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鄰居是退休的北大教授,平時經常一起喝茶下棋,有一起我說道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長大之後能有出息嗎?北大教授給了我一句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 孩子經常做噩夢怎麼辦?不要不當回事,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做的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經過研究表明,夢境是人的潛意識。但如果孩子經常做噩夢,那麼家長們就要注意了。許多家長認為,做噩夢沒什麼大不了,有一篇來自英國的論文,是關於孩子噩夢的內容,他們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發現,經常被噩夢驚醒的孩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能夠讓孩子保持優質的睡眠質量,家長該如何做?
  • 家長別高興,小時候看起來「鬼精靈」的孩子,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
    現在還成了無業游民在家裡啃老,也不願意出去找工作,看來這輩子都不太可能有出息了。其實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小時候內斂,說不定長大以後卻是最有出息的一個。下面這種孩子小時候看起來「鬼精靈」,但是長大以後可能難有出息,家長們可別高興得太早哦!第一種,喜歡投機取巧的孩子。
  • 玩具多和少會對孩子有啥影響?實驗表明:玩具多的娃會有這3不同
    每個孩子都有玩具,但家庭經濟情況和教育方式不同,孩子的玩具數量就會有所不同。這也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價值觀和感受。 妞妞一出生就是家裡的小公主,全家寵著她一個。爸爸平時工作忙經常出差,陪妞妞的時間比較少,所以經常給她買玩具彌補空缺。沒多久,家裡客廳就被玩具佔滿了。
  • 這三種孩子小時候鬼靈精,將來卻難有大出息,希望你家娃不在其中
    正因為有喜歡找歪理這個毛病,上學期間媽媽沒少被老師喊去學校。像濤濤這種自作聰明的孩子還有很多,那麼還有哪些小時候讓人覺得聰明,長大卻招人厭,很難有出息的孩子呢?抬槓在人際交往中是一大禁忌,這種不給別人臺階下的行為,很可能會毀了孩子將來的前途。2、鬼靈精,從不吃虧,愛佔小便宜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愚鈍,所以平時都會提醒孩子機靈點。在超市有試吃的地方,孩子上前將試吃品都吃完,家長反倒會認為孩子鬼靈精,殊不知孩子這種聰明正將他帶上「歧途」。
  • 哈佛心理學家提醒: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自卑的孩子
    研究表明,超過80%的犯罪都是因為在童年時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早前有研究表明,希特勒後來對猶太人滅絕人性的屠殺,與他童年遭受的暴力是有很大關係的。那麼有自卑感的孩子有什麼表現呢?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花了5年時間研究心理學的領域,總結出來了一些經驗,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提醒家長要及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 老人帶娃常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家長要留心
    本以為老人的加入,可以讓家庭更加和諧,孩子有人照顧,大人安心工作,互相之間達成默契,殊不知,老人們不當的帶娃方式,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老人哄孩子時說的這些話,你聽過幾個?1、就吃一個,沒事!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老人帶娃上街的過程中,老人帶著孩子外出買菜,遇到賣水果或者賣小零食的攤位,孩子眼饞口水直流,老人心疼孩子就會說:「想吃就吃一個嘗嘗,沒事的!」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養育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應該對延遲滿足這個詞不太陌生,但是對延遲滿足的具體的做法和理解,可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見解。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很多家長以為延遲滿足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拖延滿足。其實這和延遲滿足的本意並不一致,延遲滿足不像字面意思那樣拖延或延後滿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01延遲滿足和自控力的關係延遲滿足可以幫我們培養孩子性格中沉穩的一面,也就需要提升孩子對自我管理的的自控能力。延遲滿足的含義,通俗來講就是,對某一件事的期待就算推遲或延後發生了,也仍然會得到滿足。
  • 敢頂嘴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父母清醒點,別再讓他做「乖寶寶」
    而聽話懂事的孩子能為家長省不少心。可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卻把聽話當成了順從。只要家長認為對的,孩子不聽,父母就會焦躁起來。一位德國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敢於同長輩爭論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父母就是孩子世界裡的權威,一個只知道聽話的孩子是沒有思辨能力的。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唯唯諾諾,在生活中沒有自己的主意,只希望別人給自己下命令,按部就班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