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啥意思?果真如此?

2020-12-07 歷史有點萌

俗語「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啥意思?果真如此?

在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多如牛毛,不僅給我們生活增色不少,還能起到一定的借鑑與指導意義。而對於生活中細節的觀察,老祖宗同樣表現的一絲不苟,甚至連一些動物的特殊習性也有著清楚的認知,因此真正的智慧往往隱匿於並不起眼的生活點滴之間。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話「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就是古人對家養動物的智慧之談,那其中有何道理呢?

「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

初次聽來,這句俗語還挺搞怪的,不過在有感幽默之餘,也能感受到古人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力。

首先,貓、狗、母雞這三種家養動物很常見,也許相處日久的緣故,古人便根據生活中的諸多現象,發現了它們不同的記憶能力,也就是說,貓能記得離家千裡的路,而狗卻記得離家萬裡的路途,可惜母雞就比較呆萌了,只記得區區二裡多的路程。

其實,「貓記千」雖說有些誇大,但也並非不無道理。試想,貓自馴化以來,就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這是因為貓喜歡夜間行動,就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抓老鼠。值得注意,別看貓咪外表呆萌,實際內心並不安分,有時在家好吃好喝待久了,就一門心思想著出去轉轉,不過大家不用擔心,貓的記憶功能很好,就算它們跑的很遠,也依然記得回家的路。所以說,一般散養的家貓,真正跑丟的現象的確很少見,雖然經常看不著,但只要在外混不下去,還會再次回到家中的,而這也證明了貓的超強記憶能力。

反觀狗作為人類忠誠的夥伴,在這數千年的歲月裡,關於它的故事不勝枚舉。據老人說,從前有人想把狗丟掉,就把它拉到幾十裡外的地方,後來沒幾天,狗狗又自己跑了回來。其實狗不光記性好,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狗懂得做標記,每到一個地方就會以撒尿來宣告領地,如此既讓其他同類避而遠之,也能藉此作為標識來認路。

相比貓狗來講,母雞就不盡人意了,大家都知道,家雞活動範圍較小,通常不會遠離自家周邊,如果一不小心溜達遠了,母雞很快就會忘記回家的路。可見雞的記憶力確實不咋滴,因此為了避免家雞走失,農村人會在雞毛上塗抹顏色,就是防止雞丟失的時候尋找方便些。

話說至此,對於以上這兩句農村俗語,大家都聽說過嗎?或者,你覺得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這些動物特性您知道嗎
    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人們至今依然喜歡在家裡養一些動物,像貓、狗、雞鴨等尋常的家畜在農村裡可謂隨處可見。興許是農村人長期飼養家禽動物,所以對於一些家禽的生活習性與特徵都比較了解,這也是農村人經過他們長期的生活與閱歷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增長我們的見聞。
  • 「貓記千、狗記萬,老鼠撂爪記眼前」啥意思?背後的深意不能不知
    「貓記千、狗記萬,老鼠撂爪記眼前」啥意思?背後的深意不能不知!中華古老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可以上知天文地理,也能下知尋常百姓之家,能夠對馴養後的動物個性了如指掌。比如這句老話:「貓記千、狗記萬,老鼠撂爪記眼前」,它的意思是說貓能記住千裡之外,也就是把貓送出去一千裡地,它還能記著老路回到家中;而狗就更厲害了,哪怕是把它送到萬裡之遙以外,依然能記住回家的路;而老鼠就不可同日而語,只能記住眼前一會兒,接著撂爪就忘了。
  • 「貓記千,狗記萬」是什麼意思?老司機告訴你答案!
    狗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又懂人性,狗是人類的忠誠朋友,農村人大多數家裡都養狗,為的就是看家護院,狗的記憶力非常好。狗記萬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把狗的眼睛蒙上用車子把它拉到百十裡路以外的地方,然後把蒙狗眼的東西拿下來,狗會順著原路回到原來的地方,狗蒙住眼睛是看不到路標的它也沒法記清楚,狗主要是依靠自己的鼻子聞氣味找回原路的。如果不把狗眼蒙住的話,把它帶出一二百裡路的地方,狗會順著原路回來的。說狗能記萬裡路是有點誇張的。
  • 農村俗語「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原來是形容這樣的人
    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是經過祖祖輩輩的農民根據自身經驗總結而來,流傳至今。俗語,曾作為農村家家戶戶的路標,如今科技發達,雖然不再那麼需要俗語了,但是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至今讓人受用。俗語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
  • 農村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什麼意思?老輩人為什麼這樣說?
    現在城裡很多人喜歡養貓、養狗,把它們當成寵物,這也是一種情感寄託。其實,農村人採收養「寵物」的始祖,從古至今農民都有在家裡養家禽的愛好,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一些小動物,像在過去比較受歡迎的就有土狗、土雞、鴨子、豬、貓等等。而在飼養的過程中,老一輩農民也總結了很多和這些小動物相關的俗語,您都聽說過哪些呢?
  • 俗語:「貓忌送狗忌買,善正月毒五月」什麼講究?了解一下!
    在農村,很多人家裡都養有貓狗,貓可以捉老鼠,狗能夠看家護院。在城市也有很多人將貓狗作為寵物。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貓和狗都是比較受歡迎的,但是對於貓和狗也有一些禁忌,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對於這些,信則有,不信則無。
  • 細解老輩常說的俗語「狗記千,貓記萬」,看一看主子們都有何本事
    有些水棲的哺乳動物,如鯨、海豚等沒有嗅覺,屬於無嗅覺類;鳥類一般嗅覺不發達,屬鈍嗅覺類;豬、羊、牛、馬、狗、貓等哺乳動物都有高度發達的嗅覺,屬敏嗅覺類動物。在十幾年前的農村,家裡邊的貓狗幾乎處於流浪狀態。很多貓狗白天都會走很遠的地方溜達,晚上在天黑的時候及時回家。狗能記千,貓能記萬,粗略來看沒有問題。
  • 被人誤解的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是何意?
    因此,民間大多數的俗語都出自農村,這句俗語也不例外。 現在有人們說,這句俗語是為了節省糧食,果真如此嗎?這句俗語的關鍵點就就在這裡。按理來說,一個家庭在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家庭人口越多,糧食就越緊張,就應該越要節省糧食。貓狗在生活生產中作用,並非是一個家庭的關鍵性的牲畜。
  • 俗語「貓忌送狗忌買」是指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貓能用來捉老鼠,狗則是看家護院的一把好手。在城市,也有很多人把貓咪狗子當做寵物,甚至當做家庭成員一樣的供養。關於貓和狗,有一些禁忌點,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講,看看你都知道嗎?「貓忌送狗忌買」是一個流傳已廣的俗語。意思就是說,不要把貓咪送人,也不要從別人那買狗。
  • 你知道「狼怕一拖,狗怕一摸」是什麼意思嗎?盤點農村動物俗語
    農村百姓也是一個非常充滿智慧的群體,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的生活經驗,農村俗語也油然而生。動物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見的東西,不少關於動物的俗語也流傳了不少出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關於動物的一些農村俗語。
  • 「犬不八年,雞無六載」啥意思?有條狗給主人戴綠帽,還將他咬死
    其中狗更是兼具看家護院的職能,家裡養狗能讓主人安心不少,因此狗幾乎成了人的好夥伴,是與人類最親密的動物之一。01古時候有一種說法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養過狗的人自然知道狗的壽命通常是不止8年的,這句話說的「八年」其實也不是指壽命,而是說養狗不能超過8年、養雞不能超過6年。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呢?原來,古人是認為如果動物在主人家中養久了,會因為長時間與人的親密接觸,耳濡目染之下可能會成為精怪,為家裡招致禍患。當然新中國成立後不許成「精」,所以這個隱憂也就不存在了。
  • 農村俗語:「母雞打鳴走黴運,母狗狂叫須謹慎」,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母雞打鳴走黴運,母狗狂叫須謹慎」。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無奈之下,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母雞打鳴走黴運雞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家禽。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都養雞。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火雞、烏雞、野雞等,而我們家養的雞被稱為家雞。據科學研究發現,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在4000多年前,人們對野生原雞進行了馴化,從而使野生原雞變成了家雞。
  • 農村俗語「越有越肯算,愈窮愈大方」是啥意思?果真如此嗎?
    千百年來,農村裡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越有越肯算,愈窮愈大方」是什麼意思呢?果真如此嗎?又究竟揭示了窮人和富人的何種心理狀態呢?所謂「越有越肯算」意思是說,對於富有的有錢人,他們雖然有財富,但是越是富有就越是會算計。
  • 民間俗語:「男不養貓,女不養狗」,啥意思?背後有何歷史淵源
    文/六六民間俗語:「男不養貓,女不養狗」,啥意思?背後有何歷史淵源當你穿梭在大街小巷時,有沒有被各種微笑天使所俘獲?比如貓狗,它們雖然不會言語,卻能陪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覺得不再那麼孤單。但是,你是不是也曾聽到過這樣的一句俗語,那就是「女不養狗,男不養貓。」啥意思?背後有何歷史淵源?都說俗語是古人根據經驗所得,那這句俗語又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呢。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句俗語的來源。
  •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啥意思?老話背後有何講究?
    文/青山綠水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啥意思?老話背後有何講究?出身在農村的小編雖久居城市,但還是會時常回想起那農村芬芳的土地,想起小時候那些愉快的生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在農村十分流行的話叫做「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啥意思?老話背後有何講究呢?我們都知道貓狗都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動物,對我們很有幫助。不過在城裡貓狗基本上都是當寵物去養,但是在農村就是要靠他們做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貓,貓的主要職責就是捉老鼠。
  •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對於俗語文化,近幾年來也是爭議頗多。比如俗語「添人不添狗,添狗沒一口」,我們先來看看最初老祖宗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說了哪些講究。首先俗語中的「添人」說的是家裡新添了小孩,所以這句俗語整體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家裡添加了新生兒,就不能再養狗了;如果養的狗吃得多,就會導致家裡吃的不夠,平均下來每個人就會少吃一口。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乍一聽,可能就知道這是和雞打鳴有關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平時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不會啼叫的,但如果母雞啼叫了就是不好地徵兆;如果在三更半夜的時候,雞打鳴了,那麼接下來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下面就帶大家,來細細的解讀一下,這句話裡面所包含的深層次的意思。
  • 俗語:來狗去貓,必定要有,啥意思?老祖宗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俗語:來狗去貓,必定要有,啥意思?老祖宗對生活的美好期望所有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溫暖的角落,無論經歷多麼殘酷,遇到過怎樣的骯髒,那個角落總會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著自己的純淨,那裡裝著我們對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始終有著詩和遠方。
  • 農村俗語「雞不過三載,狗不過六年」啥意思你知道嗎?有啥說法沒?
    時至年底,農村也是非常的熱鬧,畢竟很多的在外打工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是回答過年了,對於在農村這會,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到了年底,基本上沒有農活,我就在村裡空曠的地方,聽我們村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雖然以前的年齡比較小,不太了解一些俗語的意思,後來一品品還真的有味道,就比如這句話,雞不過三載和狗不六年,雖然這句話是句俗語,但是在農村其實對於雞和狗來說是一種生理現象
  • 俗語:家狗不咬上門女婿,啥意思?狗真的有那麼靈麼?
    俗語:家狗不咬上門女婿,啥意思?狗真的有那麼靈麼?說到最接地氣的文化傳承,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們所熟知的諺語和俗語,這些諺語和俗語都蘊含著上下五千年古人的生活經驗和人生哲理,諺語和俗語更貼合我們的生活並且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有趣的俗語,那就是家狗不咬上門女婿,啥意思?狗真的有那麼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