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這個事,不但開店的老闆在親身經歷,連我這個不開店的人都能感受到。
我住在一個城中村,每天上下班都要從幾個繁華的街道過,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些鋪面張貼新的轉讓招租信息,有的開業才一兩個月就不幹了,競爭真的太殘酷了。
傳統實體店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傳統店主的思維也該轉變了。
我說的讓傳統實體店主轉變思維並不是讓往傳統電商轉變,因為傳統電商的日子現在也不好過,和實體店屬於同病相憐。
當初是傳統電商衝擊垮了實體店,現在傳統電商被社交電商強烈衝擊著。
社交電商不但是現在的風口,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實體店如果和社交電商結合在一起,對實體店來說可是有很大好處的。
怎麼去和社交電商結合呢?結合後的好處在哪裡呢?看下面分析就明白了。
幹實體店的老闆不管是在銷售方面還是在售後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這樣讓他們和自己客戶的粘性很大。
粘性越大,彼此產生的信任就越大,信任來了,後續的成交也會到來。
實體店的生意是在線下進行的,而社交電商的生意是在線上進行,想把實體店和社交電商結合起來,其實就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起來。
還有一點需要說一下,就是實體店的習慣是等顧客上門,而社交電商是需要去主動聯繫客戶的,這樣實體店就應該把獲取流量的方式從被動改為主動。
將線下的顧客引流到線上,每個到店消費的顧客,都可以通過實體店老闆的引導添加自己的微信號,然後再把顧客拉倒自己建的微信群裡。
在群裡對顧客進行管理,將互動和交易的場景延伸到線上,將店面得到的流量通過微信群留住,在微信群裡與顧客建立強社交關係,形成更大的粘性,以後會帶來多次成交。
實體店是先成交後社交,而社交電商是先社交後成交。
兩者在銷售成交的場景裡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似乎是不能共存的,反過來說,實體店做社交電商也是最適合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進實體店購物的客戶都存在真實的購物場景,還是面對面交易,產生的信任感是線上沒法比的。
舉個都能看懂的例子。
一個開在小區裡的超市,我們都知道,在小區裡住的人很多都是上班族,生活節奏比較快。
超市老闆可以把去他超市買東西的小區人員都加上微信,然後把每個人的信息都標註清楚。
比如住幾號樓幾單元哪一戶,名字和電話都備註到微信裡,再把他們拉倒自己建的小區群裡,群名可以起XX小區超市群。
不定時的在群裡發個紅包,引起更多的互動,群公告裡寫上:各位家人,本超市可以給大家提供上門送貨服務。
這樣不就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了嗎?
實體店和社交電商結合就是這麼簡單,如果還有看不懂的朋友可以找我深入交流,隨時歡迎。
這次就分享這麼多,下次接著分享。
歡迎搜索萬小濤888微博查看更多做好社交電商的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