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實體店也能和社交電商完美結合,還怕生意不來?

2021-01-10 小濤教你做社交電商

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這個事,不但開店的老闆在親身經歷,連我這個不開店的人都能感受到。

我住在一個城中村,每天上下班都要從幾個繁華的街道過,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些鋪面張貼新的轉讓招租信息,有的開業才一兩個月就不幹了,競爭真的太殘酷了。

傳統實體店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傳統店主的思維也該轉變了。

我說的讓傳統實體店主轉變思維並不是讓往傳統電商轉變,因為傳統電商的日子現在也不好過,和實體店屬於同病相憐。

當初是傳統電商衝擊垮了實體店,現在傳統電商被社交電商強烈衝擊著。

社交電商不但是現在的風口,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實體店如果和社交電商結合在一起,對實體店來說可是有很大好處的。

怎麼去和社交電商結合呢?結合後的好處在哪裡呢?看下面分析就明白了。

幹實體店的老闆不管是在銷售方面還是在售後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這樣讓他們和自己客戶的粘性很大。

粘性越大,彼此產生的信任就越大,信任來了,後續的成交也會到來。

實體店的生意是在線下進行的,而社交電商的生意是在線上進行,想把實體店和社交電商結合起來,其實就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起來。

還有一點需要說一下,就是實體店的習慣是等顧客上門,而社交電商是需要去主動聯繫客戶的,這樣實體店就應該把獲取流量的方式從被動改為主動。

將線下的顧客引流到線上,每個到店消費的顧客,都可以通過實體店老闆的引導添加自己的微信號,然後再把顧客拉倒自己建的微信群裡。

在群裡對顧客進行管理,將互動和交易的場景延伸到線上,將店面得到的流量通過微信群留住,在微信群裡與顧客建立強社交關係,形成更大的粘性,以後會帶來多次成交。

實體店是先成交後社交,而社交電商是先社交後成交。

兩者在銷售成交的場景裡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似乎是不能共存的,反過來說,實體店做社交電商也是最適合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進實體店購物的客戶都存在真實的購物場景,還是面對面交易,產生的信任感是線上沒法比的。

舉個都能看懂的例子。

一個開在小區裡的超市,我們都知道,在小區裡住的人很多都是上班族,生活節奏比較快。

超市老闆可以把去他超市買東西的小區人員都加上微信,然後把每個人的信息都標註清楚。

比如住幾號樓幾單元哪一戶,名字和電話都備註到微信裡,再把他們拉倒自己建的小區群裡,群名可以起XX小區超市群。

不定時的在群裡發個紅包,引起更多的互動,群公告裡寫上:各位家人,本超市可以給大家提供上門送貨服務。

這樣不就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了嗎?

實體店和社交電商結合就是這麼簡單,如果還有看不懂的朋友可以找我深入交流,隨時歡迎。

這次就分享這麼多,下次接著分享。

歡迎搜索萬小濤888微博查看更多做好社交電商的乾貨!

相關焦點

  • 做生意掙的錢不如上班 電商巨頭線上線下「夾攻」 個體實體店該...
    實體店現狀經營成本高 扣除開銷還不如上班「在電商的衝擊下,水果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連租金都賺不起。」在大竹林開水果店的莫曉華告訴記者,他的店鋪面積32平方米,每月租金4000元。為了抵消電商的衝擊,他每天晚上都用三輪車拖著水果,到石子山餐飲一條街等地方販賣。「我這個店鋪8平方米,一個月租金6000元。」
  • 實體店生意的困境與希望
    實體店與大眾的生活聯繫緊密,是主要的購物消費渠道,儘管線上電商發展到了頂點,線下的實體零售仍舊佔據主流,地位不可撼動。但受商業環境變化和消費模式變遷的影響,開店做生意也沒有以前那麼風光了,傳統營銷模式無法有效盈利成為普遍現狀,實體店經營者有很多營銷難題亟待解決。
  • 深圳東門老街,實體店遭遇電商衝擊,服裝店老闆:準備改行做美食
    東門店鋪的租金也是水漲船高,曾經這裡的生意依靠巨大的人流量,在這裡開店做生意,非常火爆,很多人想租一個店鋪都租不到。東門的服裝店很多,每到周末這裡就人山人海,逛街買東西的人擠得水洩不通。隨著雙十一的狂歡熱情漸漸地淡化,電商的又一個節日,雙十二即將來臨,這意味著又一場對實體店的衝擊,即將來臨。在東門的服裝店,可以說下半年的生意都非常的慘澹。
  • 電商投資太大,實體店又不好做,現在到底做什麼賺錢呢?一起探討
    現在整整體經濟低迷,人們都很迷茫,現在到底做什麼生意賺錢呢?電商投資太大,實體店又太難做,該怎麼辦呢?我在這裡和大家探討一下。一、跟上經濟大趨勢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如果你選擇站在風口處,豬都會飛上天。實體店客人寥寥無幾,除了餐飲、理髮店還是人來人往往,其他像服裝、零食等商店,是越來越不好做了。只要是網絡能解決的事情,想必就不會去逛超市吧。三、為懶人服務的生意雖然電商的投資很大,流量很貴,逛實體的人越來越少,但有一點是不可否定的,那就是:需求。人們為了生存,就一定有需求,不管他有多懶,都逃不了這個圈,活著就有需求。現在要做生意,想賺錢,你就看怎麼服務好懶人。
  • 家具生意越來越難做,是因電商影響?真實原因很意外
    「哎,現在家具實體店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都去網上買東西了,誰還來實體店」相信聽過不少人家具生意人的這麼抱怨。確實隨之電商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但這真的就是生意難做的主要原因嗎?沒有人去實體店?實體店門可羅雀?
  • 2021年的實體店該怎麼找出路呢?
    從大數據上來看很多人都覺得實體店已經敗了,已經沒有機會了,可是這是真的嗎?今年想要開店的人還是不少的,難道他們就不怕虧錢嗎?還是他們有什麼可以逆襲的絕招嗎?其實實體店沒有生意還是可以挽救一下的,就看你們怎麼做了。
  • 男子辭職開水果店,線上線下相結合,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原先在蘭溪一家水泥廠做銷售的章慶洪,辭職後,有人以年薪20萬元的待遇邀請他去做管理人員,想自己創業的章慶洪還是婉言謝絕了。章慶洪在淘寶上開了網店賣水果。同時,他還在金華市區開了一家零售水果的實體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通過網店和實體店的有機結合,章慶洪的水果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其實,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門面租金實在是太高了。有很多門面的租金已遠遠超出了實體店的承受範疇,有些有經驗的租客,總是希望找一些位置好的地段,這樣生意容易做得出來。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要所選的位置好,租金肯定是很貴的,而租金不太貴的,地段肯定是比較差的。
  • 如果把現在的電商比喻為過街老鼠,那實體店就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罵電商成了政治正確,一時之間滿屏幕都是罵電商的文章,可我還是奉勸各位:你能把電商罵沒了麼?市場催生了電商平臺,說明在市場這個大叢林裡適應它的成長。反過來問一句實體店鋪經營者: 你店裡有的,電商平臺哪個沒有?憑啥你能開店,就不允許人家開店呢?
  • 第02集:為什麼實體服裝店生意越來越難做?可以這樣破局
    上集說到:為什麼實體服裝店生意越來越難做?如何破局? 任何生意都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重做一遍!未來生意,必將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商業社交化、商業個體IP化、實體店+社群+直播,可以破解任何生意都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重做一遍!未來生意,必將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商業社交化、商業個體IP化。實體店+社群+直播,可以破解這個難題!
  • 是誰幹掉了實體店?實體店還有沒得做?
    以前琳琅滿目的街道,越來越冷清了,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關閉了,是誰幹掉了實體店?幹掉實體的不是電商,就是實體自己。從銷售的角度來講,實體店和電商到底誰更難,中國人幾千年以來的消費習慣,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 傳統實體店的三大優勢和五大劣勢,轉型研讀
    傳統實體店的三大優勢:    1、產品的真實體驗,這隻有在門店才能做到,尤其是一些價格昂貴,功能複雜的產品,還有一些需要服務結合的產品,門店能夠讓消費者更加真實的了解產品,這一點,電商無法取代;    2、人人之間的信任感,能夠面對面的信任感是網際網路解決不了的;    3、有一些店內的服務,也是網際網路無法得以解決的;
  • 目前投資10萬塊錢,能開一家什麼樣的實體店呢?推薦幾個供參考
    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目前投資10萬塊錢,能開一家什麼樣的實體店呢?現在實體店生意都不太好做,想找一個非常好的項目確實很難。但也並不是說所有的實體店都不能開,我這裡推薦幾個,僅供參考。因為這類產品目前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受電商衝擊並不大,所以,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社區便民超市10萬塊錢可以選擇開一家便民超市,這個比較穩妥。現在居民都是集中居住,每一個小區都有這樣的小型超市,就是服務於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 幹掉實體店後,唯品會、洋碼頭等電商為何開始布局實體店?
    幹掉實體店之後,電商又開始走入線下,怪圈是如何產生的?幹掉實體店,電商自己開起了線下店「唯品會竟然在世貿開店了,轉了一圈,感覺東西很便宜,但是都是舊款」……在大眾點評上,不少網友留言,在世貿看到唯品會開了線下店還是略微挺吃驚的。這是2019年12月29日,榮盛時代國際廣場一樓唯品倉開業後,唯品會在濟南的又一家線下店。
  • 焦點分析|巨頭都想做的電商生意,Facebook有備而來
    這意味著,由他一手建立的龐大社交帝國開始拓展邊界——做電商。「許多小型企業正在線上化,以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當人們被告知待在家裡,正是實體店的艱難時刻。過去幾個月,我和我們的團隊每天都在推進Facebook Shops,加速將其提供給需要使用這一工具的小企業。」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 Shops是一套免費、完整的電商工具。
  • 社交電商大爆發,誰才是社交電商之王?
    為此,野草新消費結合過去半年多的行業先進性觀察,梳理了十家具有鮮明特質的社交電商,大家一起來評判,誰才是未來的社交電商之王?1、拼多多2006年隨同李開復共同組建Google中國辦公室,2007年開始離職創業,並先後創辦手機電商、電商代運營和遊戲公司。在美國讀書時,黃崢通過丁磊認識了校友段永平,並形成忘年交。一個高精尖的IT男能做出來拼多多這樣「接地氣」的項目,很大程度是收到段永平小霸王和步步高打法的影響。黃崢曾坦言,自己主要的商業教育來自於段永平。
  • 社交電商怎麼做?社交電商和傳統電商有什麼區別?
    社交電商就是藉助社群,自媒體,社交軟體的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內容運營等方式來影響、引導用戶產生購買意願和行為的電子商務模式。 社交電商是做一群人的交易,而不是單個人的交易。 微商型:為具備一定銷貨能力的個人提供貨源、渠道、倉儲、配送、服務資源,為其分銷建立鏈式服務; 我們如何做好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社交電商不賣貨,更多的是賣個人IP和影響力。
  • 2021年實體店你真的知道怎麼做了嗎?
    2021年還想要做實體店的朋友你需要知道這些才行,因為想要做好真的不容易。你必須要學習,你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跟上這個社會的步伐。實體店的生存環境在快速變化的同時,也蘊藏著諸多機遇。在這個重感官重體驗的消費時代,線下消費仍有著線上購物不可替代的地位。
  • 玩轉社交電商之後,完美日記正在挑戰絲芙蘭
    2018年到2019年,完美日記通過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平臺的批量投放,迅速走紅,收穫口碑與銷量,網紅品牌與國貨之光也成為與它緊密關聯的標籤,在標籤的背後,完美日記在線上渠道走紅的方法論也奉為經典案例,人們試圖找到「網紅品牌」背後的規律。比如,在社交媒體為品牌塑造人設,完美日記在小紅書的總粉絲量超過173萬 ,遠超於其他美妝品牌的總和。
  • 讓精打細算走向高級定製 斑馬會員要做會員制社交電商的頭號玩家?
    這是深耕電商領域14年的李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格家網絡的董事長,在創立了社交美食電商平臺環球捕手之後,李瀟注意到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在消費觀念轉變下的新需求。2018年底,在吸取日本的T-Point以及亞馬遜Prime的成功經驗後,結合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當下對「高品質生活服務」的需求,格家網絡正式上線了為中國中產家庭服務的會員制消費平臺——斑馬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