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表現平平?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天賦!教育專家教你如何挖掘

2020-12-05 醫知袋鼠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在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他的特長和不足,因勢利導地幫助他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或許更好。

我去全國各地給家長和孩子做留學講座的時候,每次會場都座無虛席,而且以家長為多。看著臺下那一張張寫滿殷切期盼的臉,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什麼叫作「拳拳之心」。講座後接受家長諮詢時,除了正在進行留學準備的家長來和我交流各種問題,也有很多孩子還在上小學甚至幼兒園的父母擠上來,一臉焦急地問:

「我的孩子怎麼著都學習不好,怎麼辦呢?」「我女兒還在幼兒園識字、數數就趕不上其他小朋友,以後我該做什麼?急人!」……

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微微一笑:「急什麼呢?孩子現在不夠優秀,將來未必發展得不好……」

一聽這個,家長更急了:「起跑就比人家慢,往後追起來不是更費力?!要是您的女兒也這樣,您試試?!」

言下之意,是我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但我還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月月小時候,真的是個比較普通的孩子,沒看出來她比其他孩子有明顯突出的地方,唯一相對突出一點兒的就是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錯。但她數學很一般,我在前面提到過,她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偷偷看她上課,她算數反應比很多小朋友都慢。這點連她姥姥都忍不住說:「月月這孩子,算數挺慢的。」我雖然一直很重視對孩子的培養,但那時候也沒有感到焦慮和慌張:人生是場馬拉松,為什麼要讓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跑第一?為什麼要孩子的表現在每一個階段都比別人強?

大人都做不到的事,也沒有必要去要求孩子。

那太累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不是特別擅長,父母著急也沒用。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只是回到現實中往往就被急功近利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給迷惑了。在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他的特長和不足,因勢利導地幫助他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豈不是更好?

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又有才的

月月在耶魯大學有一個同學,也是她非常要好的朋友。這個女孩現在經濟學專業在讀,數學好得難以想像。一樣的考題,班裡大多數同學的分數都在四五十分的時候,她能考98分。在本科時,她的數學水平就可以選修研究生的課程,並且成績遙遙領先。毫無疑問,這就是天賦。這個女孩說,她小時候沒有顯示出什麼過人之處,小學時成績平平,到了初中,不知道為什麼,她的數學一下子就好起來,好像突然開竅了。

當然,這個女孩的天賦是非常突出的,但我想說的是:

世界上什麼樣的孩子都有,某個階段表現平平並不意味著以後沒有好的表現。

看著我女兒長大的一些朋友,現在聊起來,也覺得月月越來越好,小時候並沒有從她身上看出什麼特別優秀的特質,但是後來的發展,確實是一步步越來越好。

我認為這得益於月月始終處於良性、被激發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因為周圍給她提供了始終好的發展環境。不管是我們給她刻意創造的也好,還是她自己的運氣也罷,總之這個環境是有利於激發她的潛質的環境,她有才華的那一面都被非常充分地激發出來,並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和發揮。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們沒有有能無能、有才無才之分,所有的孩子都毫無例外是有能又有才的。應該在每個學生身上找到他們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能力,並開發它、孕育它、培養它,使之充分顯露出來。」

孩子的特長和才能,即便父母不刻意去找,在他成長過程中也會漸漸地顯現出來,只不過花費的時間稍微長一些而已。在此期間,我們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稍微「平凡」一點兒、稍微「落後」一點兒呢?在一段時間裡,孩子可能不是拔尖的,但他或許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了廣泛的興趣,而這為他以後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放棄並不總是意味著軟弱

人生是場馬拉松,不能要求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跑第一。

小學以後,月月的數學表現一直都很一般。而我有個同事的孩子,從小就顯示出非常強的計算天分,數學明顯比其他孩子好很多,這是孩子的數學思維天生就好。這讓很多當了父母的同事羨慕得不得了。儘管如此,我也沒有因為自己孩子沒有這樣好的數學思維而著急、沮喪,只是覺得要在以後的教育過程中儘量幫女兒挖掘她的長處,不足的地方儘量補,但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要不太拉後腿就可以了。

沒有哪個孩子是萬能的、面面俱到的。我的原則從來都是能幫到孩子的儘量幫——檢查作業、寫作文……我也從來不要求她各個方面都要得第一。英語學不好不成,琴彈不好不成,畫畫不好也不成……這類情況在我們家不會出現。月月學了一段時間電子琴,覺得自己沒有音樂天分,也不是特別喜歡,所以我們果斷終止學琴。切記,要求過高或太急功近利,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賈伯斯說過:「放棄並不總是意味著軟弱,有時反而是因為夠堅強,才能捨棄。」把這句話和所有的父母共勉。

本文來源:《柔性的專斷——耶魯女孩成長手記》

這是一本務實的家庭教育圖書,由兩位作者共同撰寫。作者郭力是一位有情懷、有格局的智慧媽媽,歷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助理、學科副總編。在她的引導下,接受傳統教育的女兒被耶魯和普林斯頓兩所名校同時錄取,研究生就讀於哈佛大學。作者張玲玲,曾任《心理月刊》專題編輯、新浪網高級編輯,現專職於人物及生命成長寫作。

相關焦點

  • 孩子性格決定教育方式,這4種性格類型,你家孩子是哪一種?
    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不會有兩片葉子是相同的,誠然,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施對孩子的教育。我國近年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心理始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 三個方法判斷孩子是否有鋼琴天賦(全文)
    父母都希望早些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學習鋼琴的天賦,是否有音樂的感知能力,這些家長可以簡單地通過一些方式來做基礎的判別,但天賦並不等於成就。無論多有天賦的孩子如果不通過後天的勤奮努力,絕對成不了鋼琴家,反之,如果資質平平的一個孩子,後天非常刻苦努力,一樣能夠學有所成。
  • 哆啦咪國際音樂早教:讓每個孩子都能開啟音樂天賦
    ,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學員的音樂天賦,實現每個孩子的音樂夢。」區別於其他普通琴行,哆啦咪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表演平臺,每年都有赴歐洲表演和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作為孩子快速成長的跳板,能夠降低孩子的學習時間和成本,得到更快的成長,哆啦咪一直在穩步前行。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高智商孩子從小就有這些「怪癖」,你家娃有沒
    我對小陳說道:「孩子有這些舉動真不是壞事,反而那些小時候乖巧的孩子,長大後卻很難有大的出息。你家老二智商一定很高!」小陳笑著說:「你別安慰我了,我這是自作自受,不生老二現在多輕鬆啊!」這些名人雖然小時候都有些與眾不同的習慣,可他們後來都取得了過人的成就,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重要人物。其實,兒童心理學家通過對上百萬兒童根據調查研究發現,那些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通常有這幾個「怪癖」,家長們快來看看你家娃有沒有:1.
  • 孩子是散養好還是圈養好,其實,出身運氣,天賦努力佔兩樣就好
    孩子媽媽給婉拒了。說咱參加的目的和活動舉辦方的目的或許有不同,世面倒是能見到一些,你願意花錢,人家就帶你玩唄,至於你能否學到小記者的採編,鍛鍊孩子的敘述和描寫能力,真正的還是要看孩子心思在不在這上面了。事後,我跟一老師朋友做了一個討論,就是孩子教育要不要全身心的貼上,是應該散養還是圈養。老師的觀點是應該全身心貼上,一刻也不能放鬆。
  • 思考《地球上的星星》教育:相信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電影中的星星是指問題孩子的伊夏,他對周圍的人漠不關心,直到她遇到新來的美術老師尼卡姆,在美術老師的悉心呵護和教導下,問題兒童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終於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己。影片中給觀眾印象最深的是對孩子對伊夏父親和尼科姆老師兩種不同教育方式的影響。關於教育孩子,這部電影想告訴家長什麼?一、不定義標籤威爾遜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個性的工程師。」
  • 孩子的這五種「怪癖」,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要懂得正向引導
    文|西紅柿媽媽小麗家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發呆,有時候會對著天空沉思,有時候會盯著著汽車一動也不動,甚至有時會把家裡的東西給拆了,比如電話、鐘錶、奶奶的收音機等等。因為這些事,小麗沒少教育他,天天就此在家裡上演一場「母氣兒哭」的年度大戲。
  • 孩子是上帝給我們派來的天使|親子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_網易女人
    19世紀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英國大文豪司各特。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偉大的雕塑藝術家羅丹。偉大的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這些不可教的笨小孩,每個人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如果他們的父母僅僅因為他們一時的表現下結論,那麼,人類將損失多少偉大的成就。
  • 每個孩子都是這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這在每個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都是這世界上最可愛,最漂亮帥氣的孩子。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的孩子難免會被比較,也許是沒有別人的小孩好看,也許是在學習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比不上別人,也許是孩子的某些缺陷被別人嘲笑。
  • 十年後,你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山銀山,而是……
    其實,孩子天生就是科學家,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極強的好奇。培養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早發現孩子的天賦,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孩子天賦發展的規律,科學挖掘孩子的天賦。曾經有一位父親為了培養孩子的天文夢,花了4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了一臺專業級別的天文望遠鏡。雖然這個孩子沒有成為天文學家,卻創辦了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騰訊。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孩子的言行都會表現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寶寶的這3種煩人行為,其實是愛你的表現!寶媽別兇孩子了
    寶寶的這3種煩人行為,其實是愛你的表現!寶媽別兇孩子了文|大興想必寶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剛想要坐下來好好休息的時候,寶寶就屁顛屁顛的跑到你身上,又是抓又是撓,一會捏你鼻子,你會扯你衣服,心情不好時就會認為寶寶這樣特別煩人,恨不得有人把孩子抱的遠遠的。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請用這三種方式表揚孩子
    孩子今天畫了幅畫,你表揚孩子聰明,聰明在哪裡?你的孩子今天無意間一個人搬起來了一袋十斤大米,你馬上豎起大拇指,表揚孩子厲害,厲害在哪裡,亦或是真的厲害呢?這些情況有沒有在你身上發生過,請自行腦補。可能你內心會在疑惑,現在不是提倡「鼓勵教育」,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麼,如果不表揚他,會不會造成我家孩子自信心不足呢?其實並不是說我們就此不對孩子進行表揚了,而是要注意表揚的方法以及表揚的內容。
  • 撿了一個塑料瓶,孩子就進了醫院!衛生安全教育每個孩子都要接受
    養育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從寶寶7、8個月開始,他們凡是發現地上的東西,就用小手撿拾往嘴巴裡送,無論是糖果、玩具還是其他一些小物件。其實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於精細動作發展和口腔敏感期,而父母要做的,除了時刻看管寶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對寶寶進行衛生教育和安全教育。
  • 繪爾森美術:家長有善於發現天賦的眼睛,孩子才能成為畢卡索
    有不少發展條件好的孩子,由於中途興趣轉移或沒有堅持的毅力導致半途而廢;與此相反,有的孩子繪畫能力並不十分突出,由於他們能堅持參加活動,逐漸培養了孩子的美術特長。赫伯·裡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啟發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因為美術教育是表現內心的藝術,兒童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
  •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5種行為,是沒有家教的表現
    所以孩子的調皮霸道不講理,沒有家教的行為,家長們需要及時更正,古語都說「三歲看老」,意思就是孩子三歲時候的性格,就能猜到以後成年人後的性格,因此別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就慣著他,殊不知,孩子沒有家教的表現,要趁早改成,進行教育才能讓他變成一位有素質的小孩子。那麼,哪些行為是孩子沒有家教的行為呢?
  •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11種方法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排滿各種活動。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隨性的時間。 2.鼓勵多運動 陪孩子一起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她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的生活狀態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能夠讓孩子喜歡自己。
  •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小心你的「快樂教育」,正在廢掉孩子
    這種種的政策都在說明一個事實:在未來的日子裡,中考比高考還要難。不努力,小小年紀就要被分流。02 其實,教育分流對於孩子來說,不一定就是壞事。一些不適合讀書的孩子早些進入職中,學得一技之長,並不一定就混得比上大學的孩子差。可現實問題是,當下我國的高職教育在制度、管理上都不夠成熟。
  •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給孩子一面塗鴉牆
    即使你不喜歡孩子亂塗亂畫,也可以「忍痛割愛」,把這份自由和快樂送給孩子,過幾年把牆重新修整一下不就行了。而孩子回報你的,往往是無法以價錢衡量的才華和豐沛的情感。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的答案是:想像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在教育上,並非家長做得越多越好,有時恰恰相反。尤其在培養孩子想像力方面,我認為「少就是多」是一條黃金法則。
  • 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給孩子好的情感教育
    因為你們相親相愛,給了我一個美滿的家。楊絳與錢鍾書的婚姻,被世人視為典範,在父母恩愛環境下長大的錢瑗,雖然她一生經歷了很多不幸,但是兩段婚姻都非常的幸福。在現實生活中,我發現身邊那些能坦然說出「我爸媽很相愛」這句話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幾乎都是積極向上的。大家都說: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