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攝影師張大龍在家鄉宜君五裡鎮河道拍到了銅川朱䴉的身影。據張大龍介紹,拍到朱䴉的河道距離福地湖並不遠。鏡頭裡,朱䴉和白鷺以及河道內家養的鴨子和睦相處,難道耀州柳林的朱䴉也喜歡上山城宜君了?是要落戶嗎?
為什麼朱䴉會出現在宜君呢?帶著問題,記者採訪了最熟悉銅川朱䴉的專家——銅川市耀州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站長,林業高級工程師王華強。王華強介紹,宜君是朱䴉的遊蕩區,屬正常活動範圍,飛去一年多了,耀州動保站和宜君動管站一直在監測。
那麼,朱䴉是定居在了宜君嗎?還會回到耀州柳林嗎?
王華強表示,這個無法確定的,有可能還會回來,當然期待朱䴉最好再往北飛,擴大分布區域,這也證明了它的生存能力。目前,在宜君遊蕩期的朱䴉數量從2隻到5隻不定,數量並不穩定
張大龍所拍攝的圖片裡,不僅有是朱䴉的身影,還有它的近親——白鷺的身影。
由於不同的物種擁有不同的感知系統(比如聽覺,視覺),所以混合群通常可以更好地發現天敵,並且由於不同物種的食物有差異,可以減少群體間食物資源的競爭,所以加入混合群的鳥類通常可以獲益。朱䴉比較有趣,是一種觸覺性取食的鳥類。朱䴉喙部尖端有很多觸覺細胞,常用其長而彎的喙部從水下的泥裡探尋食物,像是一個腦袋扎進水裡的感覺。白鷺是一種視覺性取食的鳥類,通常用眼睛搜尋獵物。
白鷺和朱䴉。
知道一下:
這種曾經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從2013年首次在銅川野化放飛以來,經過7年時間野外繁育,如今「銅川籍」朱䴉數量已經達到105隻。
迄今為止,秦嶺以北首批野放朱䴉在耀州區沮河流域已度過7年,2020年繁殖季之前的6年共繁殖了85隻「銅川籍」朱䴉,今年已有9對18隻朱䴉成功孵化出20隻朱䴉幼鳥,從而使「銅川籍」朱䴉的數量達到了105隻。
王華強說,朱䴉是生存能力相對較弱的野生鳥類,每年進入繁殖季,耀州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都會加大監測和巡查工作的密度,對朱䴉棲息地周邊的巢樹進行逐一排查,掛牌警示,記錄築巢繁育情況。同時對朱䴉巢區隔離封控,防止人為幹擾和疫源疫病的傳播,對巢樹安裝防護網,對樹幹以塑料布纏繞,防止蛇類等天敵攻擊,並在有條件的巢樹上安裝了紅外線監控設備,對朱䴉繁殖進行不間斷地監控記錄。
在這樣的悉心保護之下,銅川朱䴉的繁殖區域進一步擴大,目前其活動區域已經擴大到野化放飛基地周圍近30平方公裡,且自然分為幾個相對固定的群落,今年在直線距離36公裡之外的宜君縣也發現有繁殖期朱䴉活動。
「我們在2018年繁殖的024號雌性環志朱䴉,在成年後的第一個繁殖季,自然遷飛到170多公裡以外的寶雞市千陽縣千湖溼地,與當地2014年的野放朱䴉Q01自然配對,今年成功繁育出了4隻小朱䴉。」王華強說。(記者 田怡心 攝影 張大龍)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