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被稱為「活化石」。歷史上西伯利亞、日本、朝鮮半島、我國臺灣和東部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有朱䴉分布的記錄。1960年,第十二屆世界鳥類學會議將其列為「國際重點保護鳥」。
人類發展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隨著人口膨脹、森林破壞、戰爭和人類狩獵,朱䴉的棲息地越來越小,種群也越來越少……
1963年,朱䴉首先在俄羅斯蹤跡全無。
1975年,朝鮮半島最後一隻朱䴉消失。
1981年,日本為了使朱䴉擺脫瀕臨滅絕的境地,決定把最後6隻野生朱䴉全部捕獲,進行人工飼養。同時,也向世界宣告日本野生朱䴉從此絕跡。
朱䴉相繼在其主要分布國家消失,引起世界的震驚。
當時,廣袤的中國是唯一沒有「過濾」過的國家,於是整個世界就將目光聚焦到了中國,尤其是日本。朱䴉在日本被視為聖鳥和國鳥,1952年日本將朱䴉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1972年,出於無奈,日本環境廳向中國正式提出在中國尋找野生朱䴉的請求。
中國還有朱䴉嗎?當時中國林業部、中科院給國務院的答覆是:1930年以前,我國14個省份可以普遍見到朱䴉;1950年前後,在陝西、甘肅一些地方的稻田和河壩還可以見到覓食的朱䴉;到了1960年,我國的鳥類學家只在秦嶺採集過標本;1964年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朱䴉的消息。
「無消息並不是絕跡,找!」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指示到。1978年9月,受國務院委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受命組成專家考察組,正式拉開了在中國境內尋覓野生朱䴉的序幕。
1978年朱䴉專家考察組沿著曾經有朱䴉分布的燕山、中條山、呂梁山、大別山一路搜尋,均未發現朱䴉蹤跡。
後來又擴大範圍,在北起興凱湖,南至海南島,西自甘肅東部,東臨海岸線的整個史上曾出現過朱䴉的12個省內的山水間,實施「拉網式過濾」……
在大江南北尋覓的3年裡,考察組大都是在無望和失望中奔波著……唯一讓他們欣慰的是,1980年在甘肅天水市發現的3根朱䴉羽毛。
1981年5月初,朱䴉專家考察組第三次進駐陝西省漢中市洋縣,這是複查計劃中需要詳細全面實地勘察的重點縣。就在大家無望地收拾行李,準備向甘肅徽縣轉移的時候,紙坊鄉一個叫何丑旦、一個叫何天順的兩位農民,來到了考察組營地報告:他們在金家河山上砍柴時,見到過這種鳥。
1981年5月18日,由何丑旦、何天順帶路,考察組向洋縣北部的秦嶺深處進發。傍晚時分,在馬道梁不遠處突然傳來了兩聲「啊……啊……」的鳴叫聲。「快看!」大家順著何丑旦手指的方向,看到一隻大鳥正從頭上掠過。
「天哪——朱䴉!是它,真的是它!」興奮的考察隊員忘記了疲勞和飢餓,朝著朱䴉飛去的方位狂奔,翻越一座座小山,終於在八裡關鄉大店村姚家溝近距離地看到了它們。
苦苦尋覓3年的朱䴉就在眼前,半山腰上長著15株百年青岡樹,在由低向高延伸的第7株樹上,他們像做夢一樣發現了一對朱䴉和3隻嗷嗷待哺的幼雛,在相鄰的另一株樹上又發現了一對成鳥。這——就是已有「6000萬年歷史」朱䴉的最後家園,是當時世界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
中國發現7隻野生朱䴉的消息正式對外公布後,立即在整個世界引起了轟動……
今天,朱䴉在中國的保護與繁衍已獲得空前成功,總數量已達2000多隻,活動範圍已達1.3萬平方公裡……(來源:讀者報 攝影:紅豬)
《讀者報》
知過去 長知識 有談資 擺故事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