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賣魚經常和一些魚友,特別是一些新手魚友交流,得知他們在飼養觀賞魚過程中
經常出現的諸多魚的死亡方式。今天大致匯總下,藉此能提醒一些新手朋友。
常見的一些死魚情況
常見的一些死魚方式大致可以分:魚類自身優勝劣汰,人為原因,器械類原因。
魚類自身優勝劣汰
這一分類大多數是人無法控制的,比如魚卵受精孵化階段,即便是進行各種消毒
工作,孵化率也不可能達到100%。只能說可以提高大的存活率。在大自然環境當
中,從魚卵自然孵化出小魚,再到成魚必然是不斷地有死亡出現,優勝劣汰自然
法則這裡就不多述。
人為原因
在飼養過程中,人為因素造成魚死亡佔了一大半比例。大體可以歸納如下:
1.魚買回家過溫過水步驟做的不對,或者操作上有些過急,造成觀賞魚適應新環境
不夠造成死亡的。
2.養魚先養水,很多新手魚友買魚之心太迫切,家中魚缸的水剛倒入魚缸就急匆匆把魚
放入,即便是過溫過水時間夠長,操作夠溫柔,也會因為新水刺激造成魚出現問題,然後
新手魚友觀察力不夠,不能及時早發現早應對,造成這個死魚情況出現。
3.平時換水及餵食操作不當,不夠合理造成魚死亡。有句俗話:花是澆死的,魚是撐死的。
特別是金魚,冷水魚之類,能吃能拉,對待魚食總是來者不拒,再加上有些魚友養魚腦筋
太死,總是聽說餵食五分鐘內吃完理論。當看到魚不到五分鐘左右,只用了一分鐘就爭搶
完了,就認為自己可能餵得少,於是逐步加量,造成魚消化不良,患腸炎趴缸,這時候如果
處理不當久而久之造成魚死亡。更有甚者因為餵食量太大,造成水體惡化,然後這部分魚友
手忙腳亂的大換水,來回折騰,最後魚一命嗚呼。
4.人為下藥和往魚缸裡亂放其他水族產品。不少新手魚友買魚之前會問:要不要魚缸裡
放鹽,或者水族專用鹽。甚至有的魚友還會放黃粉或者其他藥物。問其原因就是想消消毒。
更有很多魚友養魚神經過於敏感,稍微發現點問題,還沒等確定啥情況下,就盲目的下各種
藥物。有很大一部分魚絕對是藥物毒倒的。有些這部分魚友還自稱是「藥學派」搞得很多人盲目
跟風,實屬害魚不淺。有些魚友說的很對:是藥三分毒,防病總是大於治療。真的患上一些棘手
魚病,相當多的魚友是無法靠藥物治療過來的。一些小的問題,其實是可以通過換水,升溫措施
來達到輔助作用,然後依靠魚自身免疫力自愈。
5.人為的操作不當,比如真的有這樣的魚友,洗過濾棉拿到水管上,就像洗衣服一樣,就差
用肥皂和洗衣粉伺候了。過濾棉洗的太乾淨,如果自己的生化過濾或者生態環境不夠完善,
極有可能因為猛烈的操作造成水體波動太大,魚兒出現死亡問題。
6.人為的沒事瞎折騰,有些魚友各方面一開始做的很好,魚很少出問題。然而突然哪天覺得
無聊,發現這裡或者那裡不夠完美,於是乎說幹就幹,折騰起來時候往往腦子忘了一些要領
。比如前些天一位魚友突然更換運行良好的過濾。然後水質波動嚴重,後來一天死一條,每每
想起都很懊悔。這種死魚情況完全是折騰太猛帶來的後果。
7.綜合一些其他人為因素包括:換水溫差帶來的問題。總是不斷買買買,造成魚缸魚類密度
過大出現的問題。還有亂七八糟混養不同種類造成交叉感染。另外還有魚友喜歡野撈河裡魚
放入魚缸習慣,然後帶菌入缸造成死魚。再或者一些新手魚友本身選擇魚缸大小就不夠合理,
因為水體少缺氧而死。諸如此類問題太多,真是結果都是相同的,起因過程卻是五花八門。
器械類因素
這些年隨著水族市場的成熟壯大,各類水族器械層出不窮。有些質量和設計上存在很多
良莠不齊,不夠合理。比如加熱棒質量差,出現加熱棒漏電,有的甚至出現爆炸。這不
死魚哪裡跑?還有的潛水泵設計上問題造成吸魚問題。另外前不久我的一個瀑布過濾,一條
小鬍子順著潮溼溢流的上水管爬到轉子倉裡被水泵轉子打殘致死。真是應了那句話:越複雜
事物越容易出問題。
就在打這篇文章之時,又一個老鐵魚友微信私聊說今天死了一條魚。到底是不是以上三大類,
誰又能得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