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的死亡姿勢可以暴露一些疾病,有助於我們今後的判斷

2020-11-27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好好的觀賞魚突然間它就暴斃了,在我們飼養觀賞的過程中,其實這種現象都很正常,老魚友們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如果是想要在觀賞魚死亡之後,我們再去具體分析某些觀賞魚到底是患了什麼寄生蟲病或者細菌類疾病,對於很多魚友來說,如果沒有專業的檢測設備,我們幾乎是很難判斷。

但是諸如一些常見的,觀賞魚的基本死亡特徵,或許有時候也可以幫助到我們,輔助一下我們的判斷,當然這些結論未必都是完全準確的,我們也要去結合魚缸裡的其他觀賞魚反應和很多因素綜合去看。

最簡單的漂浮水面而死,或者沉底而死

這個結論早在30多年前的書中就有記載,那時候大多數指的是家養小金魚或者小型熱帶魚之類的。

一般來說觀賞魚漂浮水面而死,大多數是因為缺氧造成的,當然了長期失漂也有這個可能,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順便觀察一下魚缸裡的其他觀賞魚,是否還有浮頭的潛在症狀,或者魚缸裡的水溫是否過高,水質是否徹底敗壞,這個情況比較好判斷。

另外還有一種與之對應的就是觀賞魚沉底而死,我記得清清楚楚,當時的書中記載的是小型熱帶魚由於水溫過低而被凍死就會沉底,因為那時候可能水溫表尚未普及吧,或者說池塘養魚,零下溫度過低,觀賞魚就會沉底而死,也就是說被凍死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存在了。

觀賞魚彎腰而死,大多數不是過度飢餓就是內寄

在飼養有草金魚或者錦鯉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觀賞魚前幾天還好好的,突然間就沉在為了魚缸底部死亡,而且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腰部彎曲而死。

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多數是由於我們平時觀察的不仔細,這些觀賞魚基本上都是因為長期挨餓,或者嚴重的腸炎、內寄之類的疾病所致,已經是到了完全不進食狀態,然後活活餓死

它們一般呈現出來的死亡症狀就是頭尾蜷縮、彎腰而死,包括了草金魚、錦鯉、銀龍魚等等,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而燕魚之類的純粹側扁型觀賞魚,很少有彎腰而死的。

弓背、塌背而死,比如孔雀魚之類的卵胎生觀賞魚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講過,大多數都是出現在一些小型的卵胎生觀賞魚身上,並且基本上是以雌魚居多。

這個現象要麼就是新水刺激過重,導致雌魚大量的早產,也就是說連未受精的魚卵也一起排出體外了,要麼就是雌魚繁殖過度之後,它們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和緩慢的食物供應,這個時候,這些雌魚大多數都是弓背、塌背而死

有些雌魚,當我們發現初期塌背不重的時候,是有可能救得過來的,但是一旦情況過於嚴重,無需救治,順其自然就好,一般的都救不過來了,因為弓背過重,有些雌魚根本就不進食了,然後很快就會死亡。

龍魚倒立而死,大多數是腸胃穿孔或者嚴重腸炎致死

飼養過龍魚的,無論是金、銀、紅龍,都有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是好好的一條龍魚,突然間開始在魚缸裡直立行走了,這可是一個非常令人懊惱的事情,可以說死亡率幾乎百分百,能夠治好的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大部分都是與我們投餵的食物有關,比如說食物中堅硬的外殼沒有去處,龍魚長時間以來一直患有非常嚴重的腸炎或者長久拒食,或者是在此之間我們投餵了大型的活泥鰍,以及龍魚可能不小心吞噬了異物,總而言之一句話,除了我們不知道的內臟受損或者所謂的癌症以外,剩下來的就是一種情況,那就是腸穿肚爛而亡,龍魚是吃了斷腸草了。

不過這個現象一般是極個別的,不會傳染,大多數魚友飼養的都是一條龍魚,也只有個別的能夠遇到這種情況,所以說,一旦死亡也就代表清缸了。

因此,我們再給龍魚投餵活食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些食物的處理問題。

瘋狂轉圈、撞缸身亡,幾分鐘之內觀賞魚突然結束生命

這種情況相信個別魚友也有可能會遇到,真的是很奇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們飼養的觀賞魚都是好好的,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但是突然之間,也就是三五分鐘的時間內,某條觀賞魚瞬間開始狂遊、轉圈、撞缸,然後就拜拜了。

這是最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般的魚友也未必碰得到,對於這種情況目前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就是大型蟲進入魚鰓撕咬

這個倒還好說,觀賞魚死了之後,我們可以立刻檢查鰓蓋,大型蟲我們一定可以看得見,很容易判斷出來。

另一種就是就是小型寄生蟲進入魚腦

這個我們就不好妄自猜測了,也不能給觀賞魚做個CT,但是業內一些七彩養殖的高手,確實遇到了這種情況,也給出了如上的解釋,就是可能有寄生蟲進入觀賞魚的大腦,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參考,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給魚缸裡的觀賞魚,進行適度的驅蟲處理。

還有最後一種解釋就是,可能魚缸裡的某一種重金屬招標

導致了觀賞魚的中毒行為,這個重金屬超標未必就是水質中的重金屬超標,還有可能就是觀賞魚攝食的食物,比如說我們製作的漢堡,它的原料來源有問題,或者是製作器具含有一定的重金屬物質,導致了某個或者某批魚兒中毒了。

上述的這些現象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的,也不是養魚老道杜撰的,在現實中都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所以今天再次簡單的把這些問題做以總結,至於對錯多少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至於說某些觀賞魚死亡之後,身體有著明顯的一些特徵,比如說炸鱗了、腹水了、失漂了、嚴重潰爛、遍體白毛或者白點,那些就不用過多解釋了,我們看起來也很直觀,很容易辨別病情。

最後還有一個就是觀賞魚的魚鰭發黑而亡,一般的就是藥物中毒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小瓜蟲不會輕易導致觀賞魚死亡,不是發現晚了,就是判斷錯誤
    我們比如說這條觀賞魚已經是半死不活了,那麼它的呼吸能力必然也會受損,水溫突然升高太快,如果再去結合水質和飼養密度問題,這個水體可能就會缺氧,體質虛的魚兒也有可能直接就窒息而死了,因為它們已經弱到無力呼吸,這才是導致它們死亡的真正原因。
  • 哪些拖拉養魚習慣,可以造成觀賞魚的各種疾病,或者死亡?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觀賞魚遇到所有的問題,我們都要去拖拖拉拉的處理,有些觀賞魚的疾病或者死亡一、觀賞魚在長期不換水的水質中生活著,水質長期在低毒素狀態下運行,換水問題一拖再拖,一定不行我們說觀賞魚的體表紅血絲或者因為打鬥傷而造成的各種體表炎症,有些是由於入缸初期各種不適應症造成的,我們可以給它們一定的適應期,但那也要看病情的輕重。
  • 怎麼判斷觀賞魚吃飽了沒呢?
    在觀賞魚飼養的過程中,相信有很大一部分魚友對魚吃多少才合適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以至於使魚時飽時飢,生長速度不理想,疾病多發,也會使得魚的觀賞效果不盡如人意。那麼如何判斷魚是否吃飽了呢?3看水面動靜特別是投食後如果魚類沒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頻繁活動,這是飢餓的表現;反之,吃飽後的魚會離開遊玩,尤其是幼魚或小魚只在水面上成群狂遊,這是嚴重飢餓狀態的標誌,俗稱「跑馬病」,要立即投食,堵截狂遊,否則會大批死亡,若是以食浮遊生物為主的肥水魚,可觀察水質的肥瘦去判斷是否滿足其生長要求。
  • 觀賞魚生病如何治療?分析6種常見的觀賞魚疾病,可以治療
    【前言】現在養寵物已經非常流行,特別是宅家的朋友們都喜歡養一些小動物,這其中就包括養觀賞魚。養魚的魚友們漸漸地多了起來,有時候我們的不經意間的失誤就會導致觀賞魚生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魚友都能從容面對魚的疾病。
  • 觀賞魚小心感染粘孢子蟲,會引發各種疾病導致魚死亡
    觀賞魚粘孢子蟲病是由於粘孢子蟲在魚體中寄生導致的疾病,感染了粘孢子蟲病的觀賞魚會出現組織器官的損傷,並且還會引起相應的症狀。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魚頭部後上端形成瘤狀囊腫,逐漸擴大使肌肉腐爛,魚體暗黑,消瘦,最後死亡。二、粘孢子蟲引起的鰓病:病原為球孢蟲,異形碘孢蟲等。在鰱、鱅、鯉、鯽等由魚苗至成魚皆可感染。
  • 為什麼給觀賞魚隔離治病,不但病情加重,還會突然死亡?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如果是我們飼養的某條觀賞魚出現了一些疾病症狀,把它們適當隔離予以治療,應該是比較妥善的辦法,這樣既可以避免它們把疾病傳染給別的觀賞魚。
  • 觀賞魚部分疾病治療,幾種行之有效,快速見效的方法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今天老鄒大叔到我這裡來給我送清道夫,看似來送清道夫,實際上是喜滋滋的拿著孔雀魚回家繁殖去了,哈哈。我們又說起了最近他的紅鑽七彩突眼死亡,以及部分七彩蒙眼的問題,這個也怨不得他,他確實是眼睛看不清,歲數有點大了,這不就聊到了一些關於觀賞魚疾病治療的的問題。
  • 這些觀賞魚的疾病,都與不困水有很大的關係,不信我們可以試試
    那麼,如果我們飼養觀賞魚不困水,都會遭遇哪些問題呢?以下是養魚老道精心為大家總結的一些經驗,多數指的都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入缸初期,因為不困水而出現的問題,至於觀賞魚養順了之後,需不需要困水,那還得兩說。
  • 魚缸有病菌致觀賞魚死亡怎麼辦?這三種辦法可以給魚缸徹底消毒
    有養過魚兒的朋友們一定都會經歷觀賞魚死亡的事情,幾乎每個人都養死過魚兒,有的甚至會一整個魚缸裡的魚兒全部都死掉,這個損失可是很大的,那麼就需要觀察一下是什麼原因才會讓魚兒死亡呢?其實最大的可能就是魚缸裡面有病菌的繁衍,養魚者沒有過多的注意,讓觀賞魚生活在有病菌的環境,這樣一來過不了幾天肯定都會死光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給我們的魚缸進行消毒和清潔,有了新的觀賞魚後才能在健康的環境下生長,不會再次被病菌擊倒。
  • 疾病小課堂第二彈——觀賞魚疾病
    品種多樣、色彩絢麗、姿態優美的觀賞魚被許多水族愛好者所青睞,然而可能由於有些品種飼養難度較大,或者飼養方式有誤,它們常常會發生疾病。今天自自就為大家講講關於魚病那些事~01觀賞魚發病原因水溫水溫的突然變化,是造成觀賞魚不適、抵抗力下降,甚至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
  • 闢謠:並非所有觀賞魚死亡都需要給魚缸消毒,你做對了嗎?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觀賞魚死亡的情況。有時候比較嚴重的,可能還會整個魚缸全軍覆沒。尤其是剛開始養魚的朋友,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然後就在思索,是不是魚缸裡面有細菌,或者是有其他什麼致病菌,才導致整個魚缸裡面的觀賞魚全軍覆沒呢?這個時候是不是要給魚缸消毒之後,還可以繼續飼養觀賞魚?這篇文章就這個話題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其實也可以當做是闢謠,因為並非所有情況都需要進行魚缸消毒的。
  • 新魚入缸,會做出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姿勢,難道這些都是病魚?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要一看到觀賞魚入缸出現各種不正常遊姿,它就一定是病,就需要立刻下藥治療或者加倍折騰,往往很多的觀賞魚之所以在入缸後不久,就開始患病或者死亡,就在於其入缸的前幾天,我們就開始下藥或者不斷折騰。本來沒有什麼疾病的觀賞魚,愣是被我們給折騰出了疾病。
  • 新魚入缸,會做出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姿勢,難道這些都是病魚?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要一看到觀賞魚入缸出現各種不正常遊姿,它就一定是病,就需要立刻下藥治療或者加倍折騰,往往很多的觀賞魚之所以在入缸後不久,就開始患病或者死亡,就在於其入缸的前幾天,我們就開始下藥或者不斷折騰。本來沒有什麼疾病的觀賞魚,愣是被我們給折騰出了疾病。
  • 為什麼魚缸裡,三番五次死亡一種觀賞魚,哪怕只飼養一個品種?
    尤其是某些新魚友,總在同一個地方買魚,還是購買的一些質量很差的通貨品種,也不知道換換地方,它們的死亡速度就會更快。如果飼養同種觀賞魚總是死亡,我們最好是換換地方、換換魚店、換換賣家買魚,不能總在一個樹上吊死吧?當然也可以更換其他品種。
  • 為什麼魚缸裡,三番五次死亡一種觀賞魚,哪怕只飼養一個品種?
    我們比如說,在五六十釐米的小魚缸裡,飼養中型錦鯉或者大型金魚,再加上密度稍微過大、選魚不慎等問題,這些觀賞魚之間的疾病就會迅速爆發,之後就很難得到控制。一般來講,很多同種觀賞魚之間的某些疾病,一定有其傳染性或者患病的共性。
  • 關於觀賞魚投餵問題的一些手法,小金魚可以投餵小米、餅乾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大致上注意這三點就可以了,同時什麼青苔啦、浮萍啦、甚至於海帶、裙帶菜之類的,還有一些蔬菜,都是可以少量的投餵給金魚的,但看我們自己處理的仔細不仔細了,至少製作的適口性要好,不能讓金魚吃不下去,也不要把它們給噎著。
  • 飼養的觀賞魚死亡以後,可以拿來投餵其他魚嗎?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那麼,這些死去的小型魚,可不可以直接投餵那些中大型觀賞魚呢?基本上來說,是完全可以的,只是有幾個問題我們需要注意。我們平時要多去觀察,觀賞魚的攝食行為的,這一點很重要,招財貓、大嘴鯨是可以張嘴就吞,那也要吞的下去,而其他魚,一旦吃不進去又吐不出來,也就完蛋了。
  • 為什麼飼養的觀賞魚,反覆出現同樣疾病,治好了還能再犯?
    持續發生的頭洞病,也是因為上述的這些原因另外最為嚴重的就是觀賞魚的頭洞病,也有很多魚友反應,治好了它們還會犯,或者是斷斷續續、久治不愈,最後導致了觀賞魚的死亡。關於其成因,至今仍然是眾說紛紜,一般解釋為六鞭毛蟲或者營養不均衡,那麼我們遇到觀賞魚的頭洞病反覆發作,第一點當然是需要可以克制六鞭毛蟲的藥物來治療了,一旦治好後,我們也別高興太早,需要關注一下觀賞魚的營養全面問題,適度提高一下觀賞魚的體質,不要緊著一種魚飼料,可勁的餵啊,咱適當增加點輔食,換換魚飼料品種不行嗎
  • 辨別觀賞魚害怕還是由於疾病趴缸多麼簡單,應該一眼就看得出來!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很容易地遭遇到觀賞沉底的現象,俗稱趴缸,不過有時候這種現象不一定都是疾病,我們還是應該有所區分的。很多魚友對於觀賞魚疾病趴缸和害怕趴缸感覺很難區別,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怎麼可能那麼難呢?
  • 暴露年齡段的觀賞魚品種,你中招了沒有?
    70後孔雀魚,80後龍虎虹,90後七彩與錦鯉,00後原生境,這些暴露年齡段的觀賞魚品種,你中招了沒有?飼養觀賞魚在中國已經有了近兩千年的歷史與傳承,早在晉朝時期早期的金魚(金鯽魚)就已經出現了,而且一直到今天,金魚作為觀賞魚還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