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盤點溺水救命招數:四招保命 五大步驟救人

2021-01-09 湖北新聞網
臺媒盤點溺水救命招數:四招保命 五大步驟救人

發布時間:2018年08月31日 1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3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溺水意外屢見不鮮,其實,哪怕不會遊泳,也有四招幫你在水中保命;如果遇到他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救人,要記住五大步驟,科學安全施救。

戲水玩耍要注意安全。臺灣《聯合報》記者遊明煌攝影

  臺灣教育部門呼籲學生,戲水玩耍要注意兩點:第一,選擇有救生設備與人員的場所;第二,不要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為此,臺灣教育部門倡導「不會遊泳也要學會的水中自救四招保命招式」:

  ——拍打水面:雙手水平舉起,向下平拍水面,並大聲呼救,利用動作和聲音引起他人注意。

  ——利用漂浮物:利用現場的漂浮物,或是脫下身上的衣物,從頭後向前拋,讓衣物充滿空氣,形成漂浮工具。

  ——水母漂:深吸一口氣,臉向下埋入水中,手與腳向下自然伸直,並將身體放鬆。

  ——仰漂:全身放鬆,吸滿氣後,頭部慢慢後仰,換氣時快吐快吸。

  另外,如果遇到他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救人,要記住「叫、叫、伸、拋、劃」五字救援口訣,也就是五大步驟:第一個「叫」是大聲呼救;第二個「叫」是打電話,向119、110等求救;「伸」是拿出竹竿、樹枝等延伸物,讓溺水者拉住;「拋」是將球、瓶等漂浮物拋向溺水者;「劃」是搭乘救生圈等漂浮工具,劃向溺水者救人。

(編輯:劉莉莉)

關鍵詞:

相關焦點

  • 女孩墜湖後「教科書式自救」,這些溺水自救法,有必要教會孩子
    這也給廣大家長提了個醒:面對身體隨處可見的溺水風險,父母有必要讓孩子掌握。 保姆級溺水自救教程,關鍵時刻能保命,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掌握 有人看完女孩自救現場視頻後表示:「不就是大字型漂浮嗎,我覺得挺簡單,不就跟躺床上一個道理嗎?」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 雲南一滑板少年用衣物擰成救命之繩,救下落水男童
    近日在雲南的雙柏,一名男孩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墜入了查姆湖中,此時之間一位開滑板工作室的小夥直接衝進了湖中對男孩進行施救,因為湖岸斜坡太滑,他脫下衣褲將衣服擰成救命的繩子,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將小男孩成功救上岸。
  • 大學生結梯救人續:撈屍者手牽綁屍繩談價錢(圖)
    真真攝 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生結人梯救人續:撈屍者手牽綁屍繩談價(圖)  10月30日上午,湖北荊州寶塔灣煙霧朦朧,遠處的貨輪像往常一樣在長江上平穩行駛。岸邊的沙灘上,自發來這裡祭奠英雄的人們絡繹不絕……  6天前,當地兩所高校的3名大學生何東旭、方招、陳及時為救兩名落水少年,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 廣東雷州水上「飛魚隊」隊員勇救溺水婦女
    寒冬水冰冷,救人熱情高。1月11日清晨,雷州市一年輕女子突然溺水,生命危在旦夕。幸虧此時,被人們稱為水上「飛魚隊」的雷州市遊泳協會水上義務救援隊3名隊員及時出手,不顧寒風的刺骨及深水的危險,英勇跳下冰庫一樣冷的水中,接力救起溺水女子,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深受人們交口稱讚。
  • 宜春市父子倆同時溺水,千鈞一髮之際多虧了他
    一家四口只有熊武林會遊泳,於是,妻子帶著女兒在淺水區戲水,他在不遠處的橋下教兒子學遊泳。忽然,熊武林腳下一個趔趄,滑進了一個深坑,河水一下子沒過他的脖子,兒子也被他帶到深坑中。當時秀江上遊正在放水,水流較急,熊武林試圖將兒子推到淺水區,未能如願,父子倆就這樣在水中一沉一浮。期間,熊武林用微弱的聲音向不遠處的妻子呼救,但是其妻子以為他們在學習潛水,並沒有察覺危險已經發生。
  • 兒童節,請收下這份溺水自救指南
    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渠道,開展經常性的家校互動活動,督促家長切實落實監護責任,加強對子女的防溺水教育和監管,引導家長密切關注未成年人在課餘、周末和節假日的活動,禁止孩子聚集性到沒有安全防護的水域遊玩,切實遠離危險水域,最大限度避免溺水事件發生。四是把督導檢查落到實處。
  • 哈爾濱獲救落水女生講述溺水事件過程
    聽見呼叫聲後,附近看管房屋的魏慶國、魏德壯父子迅速趕到現場,將其中兩人救上岸來,其餘4名少年隨後被打撈上來,但已溺水身亡。  13時許,記者趕到事發現場的松花江大壩時,不斷有救護車從事發地點駛來開往醫院。記者看到,江堤是呈斜角的護坡,附近還擺放著許多磚頭。據附近村民介紹,6名少年就是在這裡陸續墜入江中的。  在大壩上的警車前,記者見到了救人的魏氏父子。
  • 兒童溺水猛如虎!掌握溺水4個搶救步驟,分秒必爭奪生機
    兒童溺水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溺水不到 4 分鐘就會使孩子死亡或大腦受損,每個兒童生命的逝去都給家庭帶來無盡的悲痛,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溺水,掌握相應的急救知識。一、什麼是溺水?溺水是指淹沒或浸沒於水中,導致原發性呼吸損害的過程。
  • 溺水的3個誤區,個個致命!
    溺水最大的特點是看起來不像溺水。 關於溺水最大的誤區就是: 溺水者既不會大喊大叫,也不會揮手呼救,溺水的過程非常安靜。 在芬蘭一家遊泳館裡,一個孩子在水裡,手腳撲騰,也沒有哭喊大叫,更沒有大喊救命,很安靜漂的浮在水裡
  • 天氣熱了謹防溺水 請收下這份文圖指南
    本季的學生安全指南主題是防溺水和發生溺水後的急救知識,我們以文字加漫畫的形式為您呈現。【防溺水課怎麼上?】天氣炎熱了,又到了該說防溺水的季節了。並且你的身體狀況,如腿部抽筋、身體疲勞、空腹等也會讓你無法正常遊泳,從而導致溺水。誤區3:手拉手就能 救上溺水者?我們不時地會在新聞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後導致多人溺水的悲劇。
  • 學好遊泳 謹防溺水
    南壇小學實驗學校在校內開設遊泳課,並教授學生自救及救人知識。怎麼才能讓孩子懂得自救與救人知識?   案例   溺水事故多發生在   郊區和農村學校附近   今年6月1日下午2時,小梁帶著弟弟、妹妹在惠州學院三輝園後山公園內的蓄水池邊玩耍。弟弟、妹妹還小,不會遊泳,小梁讓弟弟、妹妹在岸邊,自己則在附近找來一塊泡沫板,跳入水中遊泳。遊泳時,小梁一不留意,泡沫板從手中滑走,一頭栽進水裡不見了。
  • 下海救人第三匹「救命恩馬」已經痊癒
    其中的兩匹英雄馬在救人後不久開始出現高燒、咳嗽等症狀,並於8月13日凌晨不幸離世。隨後第三匹名叫「將軍」的「救命恩馬」也出現咳嗽病症,牽動了許多人的心,中國馬會的專家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派出由中西醫馬醫組成的特別醫療組趕赴晉江對「將軍」進行診治。
  • 下海救人的第三匹「救命恩馬」已經痊癒
    其中的兩匹英雄馬在救人後不久開始出現高燒、咳嗽等症狀,並於8月13日凌晨不幸離世。隨後第三匹名叫「將軍」的「救命恩馬」也出現咳嗽病症,牽動了許多人的心,中國馬會的專家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派出由中西醫馬醫組成的特別醫療組趕赴晉江對「將軍」進行診治。
  • 兒童溺水 塑膠袋、飲料瓶可救命
    ;nbsp&nbsp暑假來臨,又到了青少年溺水高峰期,同時加上降雨影響,市民也需要掌握防溺水和洪災自救互救常識。&nbsp&nbsp&nbsp&nbsp瀋陽市紅十字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培訓師付明珠介紹,有報導顯示,在我國溺水是1~14歲兒童意外傷害致死的首位因素。兒童溺水多為意外,主要和疏於監管與兒童自身的保護能力不足有關。1-4歲兒童在家中的臉盆、浴盆、浴缸甚至馬桶都可能發生溺水。
  • 下海救人的兩匹救命恩馬生病了,中國馬會正了解兩匹馬病情
    中國馬會正了解下海救人兩匹馬病情下海救人的兩匹救命恩馬生病了,我們已與@中國馬會 取得聯繫,馬會反饋正了解有關情況。感謝所有熱心網友,希望馬兒能好起來!@中國馬會:您好,請問可否私信我們馬主的聯繫方式。我們中國馬會有國內最好的馬醫團隊和醫療資源,希望可以幫助他們。
  • 夜鷹10分鐘救命課,完整版全網首發
    暈倒了,掐人中;噎住了,伸手摳;燙傷了,抹醬油;癲癇發作,撬嘴巴塞東西;溺水了,撈上來控水;心臟病,大力咳嗽…可以說,公眾的現場急救知識與能力幾乎是零甚至是負分。現場急救,單靠醫生是還不夠,畢竟醫生不能從天而降。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懂一點靠譜、關鍵的急救技術。
  • 昆明消防「堅持哥」救活停止呼吸的溺水兒童
    >      趙雲松為溺水小孩控水   「趙隊長,你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明傑的生命是你用生命換來的。」李明傑的父親李才慈說,「小孩住院第一天情況特別糟糕,第二天才恢復意識,帶著氧氣面罩叫了我一聲『爸爸』,我心裡的石頭才落下。」   李才慈說:「趙隊長如果不到醫院來看明傑,都會打電話詢問孩子情況,令我們深受感動。」   「他已經成網絡紅人了,微博上有網友說『這才是英雄,這才是正能量』。」
  • 夢見自己遊泳救人是什麼預兆 夢見自己遊泳救人是什麼預兆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遊泳差點溺水男人夢見遊泳溺水,內心的舊創傷處被挖掘出來,又被迫再次回想不欲回憶的過去。也因目前處於秘密容易被揭發的時期,自己得先守口如瓶才行。另外雖有投資的運氣,但應眼光長遠一點,較具投資風險的標的並不適宜。這兩天接近圓形物品或是圓形的首飾配件都有幸運的效果喔。
  • -6℃ 你在四樓屋頂光腳救人的樣子真帥
    今天下午3點13分,桐鄉市烏鎮鎮應急辦接到市民求助,稱自己和丈夫在四樓屋頂,快掉下來了。三分鐘後,應急辦消防戰鬥班的四位隊員到達龍翔街道紅星小區,發現一對三十歲左右的小夫妻正在四樓屋頂等待救援。寒風凜冽,男主人趴在屋面上瑟瑟發抖,他的妻子正坐在屋脊上。
  • 父親救落水兒子不幸溺亡,70歲老太太幫救人遺憾自己不會遊泳
    5月6日,參與救人的70歲老太太陳玉香,收到了工作單位頒發的500元見義勇為獎金和榮譽證書。 老人一邊往水塘邊跑,一邊呼喊救命。 坐在自己三輪農用車上的父親老馬聽到呼叫聲,趕快跑到水塘邊,跳下水從下面將兒子託起。岸邊的陳玉香老奶奶和其他幾位好心人用木棍和其他工具將小馬拉上岸。可惜老馬將兒子託起來後體力不支,沉入水塘裡。 當時救人的幾位好心人都年齡較大,又不會遊泳,無法對老馬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