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這是未成熟的菠蘿嗎?為什麼表面都是小疙瘩?」在海南三亞市崖州區城東村的中國農大實驗田旁,一棵水果樹吸引了前來參觀人群的駐足,「這是諾尼果,一種熱帶特有的水果,海南如今已經算常見,外省難得一見。」實驗田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這種水果長相和味道都很奇怪,雖說外國有些小島上,土著吃這種水果有悠久歷史,但一般人直接吃甚至可以說是難以下咽。那為什麼還要在中國海南種植呢?原來這種水果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具有不會發黴腐爛的神奇特質,汁液能消炎。目前,在三亞的崖州區已經有3000多畝的諾尼果有機種植基地。
醜醜的諾尼果。受訪者供圖
2004年才正式在中國研究的怪水果
通過觀察,記者發現諾尼果(又稱諾麗果,英文為Noni)的莖幹是方形的,葉片較大,成熟的果實為白色,約為20釐米長,全身都是黃色的小疙瘩,外表並不美觀,甚至有點像發了芽的土豆。「你看這個水果外表奇怪,味道其實很怪,很多人受不了。」實驗田負責人劉波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它外觀醜陋、味道不佳,因此沒有像芒果、楊桃、榴槤等熱帶水果一樣廣為人知。
記者查詢發現,剛剛獲得「最美奮鬥者」稱號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專家鄭學勤老先生,原來就是國內研究諾尼果的專家。2004年之前,國內無人研究這種水果,中國大陸地區也幾乎沒有諾尼果存在。雖然在國內很少見,但其實本世紀初時,諾尼果在全世界就已有20億到30億美元的產值,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國,當地居民食用這種果實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
2004年,鄭學勤教授親自到我國西沙群島尋找、探索野生諾尼果樹,在永興島發現了它的蹤影后,鄭教授帶回諾尼果原種開始培育,為國內產業研究開啟了一個新領域。
與菠蘿同屬於聚花果
據了解,諾尼果是茜草科巴戟天屬的植物,植株為常綠小喬,方莖,但是葉子是尖形葉子,結果是一節結一個,一般諾尼果樹可以生長到9米以上。
長相奇特的諾尼果。受訪者供圖
諾尼果不僅果子長相特別,花也非常獨特,它和菠蘿、桑果、無花果一樣,是一種聚花果,由整個花序發育成果實,諾尼果成熟後逐漸變得軟軟的,並且開始散發出濃濃的發酵味。
據了解,諾尼果對土壤要求不高,在石縫裡、沙地也能生長,陽光充足就能長得很旺盛,從開花到成熟需要大約90天,未成熟的果實呈現綠色,完全成熟後則變成白色,水果的氣味也由淡變濃。在同一棵果樹上,有完全成熟的白色果實,也有剛剛結出的小果,因為這種熱帶水果一年四季都可以掛果、採摘。如果採摘方法正確,沒有傷及樹的莖幹,那10天後摘掉果子的地方則會繼續發芽結果。
水果中的天然「木乃伊」
當年,70多歲高齡的鄭學勤教授特地到西沙群島尋找諾尼果,是因為諾尼果具有長時間不發黴腐爛的特質。據了解,這種果子從樹上自然掉落到地上後,會逐漸變得乾枯,自然風乾後縮成一團,但不會腐爛。
和其他香甜的水果不同,諾尼果中不含任何的糖分,味道又很奇怪,因此生長期間不會招蟲。據悉,諾尼果在成熟後會產生一種叫做八碳酸的物質,它可以抗細菌、抗真菌,所以掉在地上的諾尼果放置好長時間也不會發黴。
諾尼果長得醜又不好吃,為什麼還要引進並大規模種植呢?這是因為這種水果能提升人體免疫力,修復人體受損細胞和機能且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在皮膚燒傷、割傷或者燙傷後,可以塗抹一些諾尼果的果汁,能有效消炎。但由於諾尼果味道很怪,直接吃有些難以下咽,一般食用方法是煲湯和泡茶。
由於諾尼果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量這兩年日益擴大,三亞的崖州區有3000多畝的諾尼果有機種植基地,此外,一些村子裡的農民也開始種植諾尼果,這種水果正成為當地貧困戶的「致富果」。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