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指的是計劃做某事,結果一再延遲,最後甚至沒有採取行動。這種症狀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會讓我們做事拖拉,延誤了時機,如果很嚴重,更會讓我們一事無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自責、負罪感,甚至出現抑鬱症。那麼怎樣克服嚴重的拖延症呢?
拒絕誘惑。當我們想學習、工作時,會感覺厭倦,腦子裡就想迴避和休息一下,於是開始玩遊戲、看電影、吃零食等。
及時行樂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每個人都希望每時每刻都獲得快樂,誰也不想做枯燥的工作。但工作又是必需的,只有工作了才能賺錢,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而每當我們想工作時,總是或多或少地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幹擾我們,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因為必須學會拒絕誘惑,不要讓無關緊要的事幹擾我們。
明確和拆解目標。設置一個長遠的目標,如20年內賺3億元,然後再分解成一個個短期目標,比如今年要賺20萬元,下個月要賺2萬元。每個月可以再分解成每個星期每天要完成什麼任務,要做到什麼程度。這樣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能降低任務的難度,讓我們更好地去完成它。
明確時間觀念。要有明確的時間觀念,比如做一件事,設置一個截止日期,用一張紙寫下,然後貼在牆上督促自己,如減肥5公斤,要在1個月內完成。
勤奮。勤奮的人比較不會拖延,平時我們想要做的事要迅速地去做,如做飯、洗碗、洗澡、洗衣服等,這些重要的事要儘早完成。
加強緊迫感。有一種時間、任務管理理論,把人們要做的事情分為四種類型:重要且緊迫,如吃飯、賺錢,重要但不緊迫,如10年內賺1億元,緊迫但不重要,如想看電視、聽歌,不重要且不緊迫,如去亞馬遜雨林探險。
我們每個人都有拖延症,但誰會拖延吃飯呢?恐怕沒有。我們想寫一篇文章,也許會拖個一兩個星期,但吃飯,拖延一天都沒辦法,因為一天不吃飯會餓得發慌,做什麼事情都沒勁。我們之所以不會拖延吃飯,是因為吃飯重要且緊迫,所以要消除拖延症,可以把要做的事情當成吃飯處理,比如這個月要賺1萬元,要馬上去行動。
設定小獎賞。完成某一項工作時,給自己一些小獎賞,如跑步兩個小時,獎勵自己喝一杯奶茶。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完成任務才能進行獎賞,否則提前獎賞會讓自己失去動力去做要完成的事。
找榜樣效仿。有的人做事緊迫,習慣想到什麼馬上採取行動,有的人做事拖拉,喜歡在最後一刻完成。如果要克服嚴重的拖延症,可以找到身邊的榜樣,學習他(她)的節奏做事。
克服恐懼。很多時候我們有拖延症,是因為我們害怕,如喜歡一個人,不敢向他(她)表白,害怕被拒絕。這時我們就要克服恐懼,不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了才去做,而是要勇敢地先做個開頭,遇到具體的困難再想辦法去克服它。
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做事情很多時候是習慣,如每天吃三餐、一天睡七八個小時,這些我們是不會拖延去做的。因此要克服拖延症,可以把要去做的事當成一種習慣,如寫一篇文章,把它當成習慣去做,可以更順利完成。
總的來說,想要克服嚴重的拖延症,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目標,想做某事要馬上去做,因為時間不等人,日復一日地拖延最後什麼事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