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近江商人博物館講解員展示各色「家訓」複製品。 王健 攝
圖為東近江市五箇莊地區的「近江商人」傳承老屋街區。 王健 攝
中新網東京5月25日電(記者 王健)「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形象描述了各國家族經營企業亟欲擺脫而又恰恰很難擺脫的一道「魔咒」,因此,那些能夠傳承百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長壽企業」,在企業總量中所佔比例相當低。
日本是現存「長壽企業」較多的國度,日本商工會議所根據其搜集數據編纂的有關「長壽企業」的研究報告稱,日本現有傳承逾百年的企業數量超過25000家,居世界前列。
該項研究分析認為,日本的「長壽企業」多為家族經營式的中小企業乃至個體企業,其數量偏多的原因,除其外部和內部經營環境因素之外,最重要的還在於有著十分強烈的家業傳承意願。
作為當今日本和服業界中堅企業塚喜集團掌門人的塚本喜左衛門,在試圖向記者說明其家族企業傳承六代依然興旺的秘訣之際,取出一隻精緻的畫軸盒,盒上赫然寫著「長者三代鑑」五個漢字。「長者」在日語中指代富人,故此題字的寓意顯而易見。
展開畫軸,畫面顯示上中下三部分內容。下方為企業家族先人艱辛創業情形,中間顯示高雅悠閒生活場面,而上方則十分驚悚地出現打狗討飯的敗落情景。
塚本社長告知,這幅畫軸乃其家族世代傳承的「家訓」之一。而自1867年該社創業至今,「家訓」就一直伴隨其承繼家業者的經營之路。除了這幅畫軸外,另有一幅書法橫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也是其世代相傳的「家訓」之物。此外,似乎還有更為費人揣摩的單傳「家訓」:塚本給記者看一隻普通的玻璃罐,裡面裝滿了用到無法再用的鉛筆頭。他說,當年其父去世之時留下12隻這樣的玻璃罐。揣摩長久,終於悟出其中「業精於勤」等含義。或許正由於此,承接企業掌門已屆40年的塚本,至今堅持每天凌晨三點半起床,五點鐘到公司上班的習慣。
塚本的老家在滋賀縣的東近江市,無疑屬於日本著名的三大商群(近江商人、大阪商人、伊勢商人)中頗具名頭的「近江商人」脈系。在琵琶湖畔的五箇莊區域,至今完好保存著當年「近江商人」的眾多老屋。而當地的近江商人博物館內,給人印象深刻的展示內容仍是各色「家訓」。該館講解員特意取出一些「家訓」複製品向記者展示,諸如「奢者必不久」、「先義後利榮,好富施其德」、「利真於勤」等漢字書幅,其實皆為傳統中國商家並不感到陌生的說法。而被視為「近江商人」所共同推崇的集體「家訓」,則無疑是當地頗為流行的所謂「三方好」(即指賣家、買家和社會三方皆受益)的說法。
塚本告知,他是其家族企業的第六代,而六代經營者用的都是「塚本喜左衛門」這個名字。可見其傳承意願之深。他認為,古時近江地區在地理位置上恰好處於中國大陸文化傳播至日本京都、奈良等地的必經要衝。所以在「近江商人」的經營理念中,折射了相當多的中國文化影響印跡。
實地了解「近江商人」的經營思路,感覺與中國早年的晉商頗有相類之處。塚本認為,「近江商人」的「三方好」經營理念,強調顧客、經營合作者和社會的因素,其實恰恰有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獲利。如果仔細想一想,道理也很簡單。他並認為,不少企業經營者都有「發財之後回饋社會報效鄉裡」的想法,但他覺得這樣並不足夠,讓三方受益的做法,應是一開始就同步體現,比如在自家門前掃地,將掃把朝外,垃圾灰塵推向自家以外,是一種做法;而掃把朝內聚攏垃圾灰塵自行處理掉,也是一種做法。而大家共同採取不同的做法,其結果也會大為不同。
支撐「近江商人」家族企業「長壽式」傳承的,還有一種十分奇特的「別家」制度。大致說來,就是對家族企業中的外來骨幹功勳成員予以財產與名頭的分門自立,但仍與家族企業「本家」維持主僕關係。據介紹,這些「別家」骨幹或元老,會被定期召集商議定奪企業重大事項。而「別家」中的佼佼者,甚至會被納入企業家族的本家祖墳,享受其後世祭祀。
然而無法迴避的是,在現代產業模式和經營潮流的影響之下,家族式企業傳承日益面臨衝擊。即便在日本,家族企業的「長壽」也絕非易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