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漏筋、孔洞這樣處理效果不錯~

2021-01-19 工程質量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轉載請註明出處


蜂窩:即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產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材料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②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③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離析;

④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⑤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⑥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等。

防治措施:

①嚴格控制配合比,嚴格計量,經常檢查;

②混凝土攪拌要充分、均勻,坍落度符合要求;

③下料高度超過2m要用串筒或溜槽,豎向構件根部在澆築混凝土前應先澆同配比減石子砂漿(一般30~50mm為宜);

④澆灌混凝土時應分層下料、分層搗固、防止漏振;

⑤堵嚴模板縫隙,澆築中隨時檢查糾正漏漿情況;

處理措施:

①對小蜂窩,洗刷乾淨後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

②較大蜂窩,鑿去薄弱鬆散顆粒,洗淨後支模,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

③較深蜂窩可在其內部埋壓漿管和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澆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麻面: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產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雜物未清理乾淨,鋼模板隔離劑未刷或未刷均勻,拆模時粘壞混凝土表面;

②木模板未充分溼潤,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現麻面;

③模板拼縫不嚴、縫隙漏漿;

④模板隔離劑塗刷不勻,或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拆模後形成麻點。

防治措施:

①模板表面清理乾淨,不得粘有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溼潤,模板縫隙,應用雙面膠條等堵嚴;

②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並且塗刷均勻,不得漏刷;

③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

④若出現麻面缺陷,混凝土表面作粉刷裝修時,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應在麻面處澆水充分溼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孔洞:即混凝土構件上有較大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

產生原因:

①在鋼筋較密或預留孔洞和預埋件處處混凝土下料受阻,未振搗就繼續向上澆築;

②混凝土離析嚴重,石子成堆、嚴重跑漿且未認真振搗;

③一次下料過多過厚,振動器振不到,形成孔洞;

④混凝土內掉入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擋住混凝土等。

防治措施:

①在鋼筋密集處採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認真分層搗固或配以人工插搗;

②有預留孔洞處應從其兩側同時下料,認真振搗;

③及時清除落入混凝土中的雜物;

④處理方法,鑿除孔洞周圍鬆散混凝土,用高壓水衝洗乾淨,立模後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築搗固。

露筋:即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出來,未被混凝土包裹。

產生的原因:

①澆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

②構件截面小、鋼筋密,石子卡在鋼筋上阻止了砂漿充滿模板;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當、離析、露筋處缺漿漏漿;

④澆筑前木模板未溼潤,脫模時粘掉保護層混凝土等。

防治措施:

①澆築混凝土前應檢查鋼筋及保護層墊塊位置正確,木模板應充分溼潤;

②鋼筋密集時粗集料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

③保證混凝土配合比與和易性符合設計要求;

④處理方法:表面露筋可洗淨後在表面抹1:2水泥砂漿,露筋較深應處理好界面後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縫隙、夾層:即混凝土內存在成層的鬆散混凝土。

產生原因:

①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或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並充分溼潤就澆築混凝土;

②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乾淨;

③混凝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

④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土未很好振搗。

防治措施:

①認真按施工驗收規範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交接部位;

②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乾淨並洗淨;

③混凝土澆灌高度大於2m應設串筒或溜槽;

④接縫處澆灌混凝土前先澆同配比減石子砂漿(一般30~50mm為宜),並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

⑤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鬆散混凝土鑿去,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5 水泥砂漿強力填嵌密實;

⑥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鬆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衝洗乾淨後支模,強力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後進行壓漿處理。

缺稜掉角:即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稜角有缺陷。

產生原因:

①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溼潤或溼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後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稜角被粘掉;

②冬季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成品保護不好,稜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塗刷隔離劑,或塗刷不勻、漏塗。

防治措施:

①木模板在澆築混凝土前應充分溼潤,混凝土澆筑後應認真澆水養護;

②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MPa以上強度;

③吊運模板,防止撞擊稜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保護好,以免碰損;

④處理方法,可將該處鬆散顆粒鑿除,衝洗充分溼潤後,視破損程度用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斜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養護。

混凝土表面裂縫:即混凝土表面出現有一定規律的裂縫,對於板類構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混凝土表面出現無規律的龜裂,且隨時間推移不斷發展;大體積混凝土縱深裂縫。

產生原因:

①混凝土澆搗後未及時進行養護,特別是高溫乾燥情況下產生幹縮裂縫。

②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規則的並隨時間發展的裂縫。

③大體積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與收縮裂縫。

防治措施:

①按施工規程及時進行養護,澆築完畢後12h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時間不少於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少於14d)。大體積混凝土如初凝後發生表面風乾裂紋,應進行二次抹面或壓實;

②所有水泥必須經復檢合格後才能使用;

③對大體積混凝土在澆搗前務必制定妥善的溫控方案,控制內外溫差在規定值以內。氣溫變化時應採用必要的防護措施。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即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產生原因:

①砼澆筑後,表面僅用鐵鍬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鬆動、泡水,致使新澆灌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不均勻下沉;

③砼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使表面出現凹陷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①嚴格按施工規範操作,澆築混凝土後,應根據水平控制標誌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後澆水養護;

②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應支設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撐面積,並防止浸水,確保不發生下沉;

③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施工。


創刊於1983年,每月10日公開發行,住建部主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築業協會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分會|國家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辦。傳播行業正能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重視期刊的引導性、實用性、學術性。住建部優秀期刊+全國建築行業精品期刊+中國各大電子期刊資料庫核心期刊(遴選)

訂閱:010-64517449/7738//QQ:3231203138

流程:填訂單(發票信息、地址、數量)→匯款→待收

投稿:www.gczl.org→在線投稿→註冊→上傳

查閱:1.關注投稿系統稿件狀態;2.聯繫編輯部

微信公眾號:gczl1983

微信推廣聯繫方式:010-64517745





相關焦點

  • 為何混凝土工程會出現蜂窩,麻面,漏筋,孔洞?怎麼預防和處理?
    家居雜壇以下面的問題為例來給大家解答常見的質量問題以及質量瑕疵的處理方法。混凝土工程中的蜂窩,麻面,漏筋,孔洞夾渣等產生的原因和處理的辦法有哪些?關於混凝土工程中的蜂窩,麻面,漏筋,孔洞夾渣等產生的原因和處理的辦法有哪些,其實對於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其實也不是一樣的。每一種問題產生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所以下面家居雜壇就把這些問題分開逐一來給大家出現的原因和處理的措施。
  • 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怎麼用混凝土密封固化劑處理?
    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怎麼用混凝土密封固化劑處理?下面介紹的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新式處理方法,使用的是納路特特製的修補砂漿和修補固化劑,兼容性非常好,修補後的地面具有保水性,固化後有一定的彈性,對各種基層具有很好的粘接力;同時具有良好的抗滲性、抗裂性、耐衝擊、耐磨性以及良好的防水性,耐老化性及耐酸、耐鹼性能;使用方便,可與潮溼基層施工,健康環保。一、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產生原因模板接縫不嚴,板縫處漏漿。
  • 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形成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有的情況下混凝土會造成蜂窩、麻面、孔洞,那這種也是怎樣造成的呢?又該怎樣解決呢?造成原因:①模板接縫處關不緊,拼縫處漏漿。②模板表層未清除整潔或模板沒滿塗隔離劑。③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漏振導致蜂窩麻面、不嚴密。
  • 混凝土施工出現蜂窩、麻面等問題怎麼處理?解決方案在這裡
    混凝土表面無水泥漿,露出石子深度大於5mm,但小於保護層度。這種情況為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散,無強度狀態。處理方法:先除去蜂窩處薄弱鬆散的混凝土,洗刷乾淨後,用與原混凝土同成分的[或1:(2-2.5)水泥砂漿分層壓實抹平。抹壓砂漿前,表面應充分溼潤(但無積水),刷素水泥漿,一次抹壓厚度不超過10mm。最後的表面層抹壓時,應與完好混凝土的交界處刮平壓光。
  • 混凝土施工出現蜂窩、麻面等問題怎麼處理?不清楚的看這裡
    如果混凝土施工出現蜂窩、麻面、孔洞、裂縫、露筋、缺稜掉角等情況怎麼處理?不清楚的可以看這裡,收藏好備用。1、蜂窩蜂窩是指混凝土土局部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出現空隙,形成的蜂窩狀孔洞。這種情況對房屋的質量無太大影響,只是整體外觀不好看。
  • 混凝土蜂窩\麻面的預防與處理
    【來源】中國論文網 【關鍵詞】商品混凝土 蜂窩 麻面 預防 處理 中圖分類號:TU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在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商品混凝土表面蜂窩麻面的現象,而這看似很小的問題卻會給工程帶來嚴重的後果,使商品混凝土局部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且蜂窩麻面部位容易產生露筋
  • 水泥混凝土地面上出現蜂窩麻面怎樣處理?
    水泥混凝土地面出現蜂窩麻面怎樣處理?水泥地面蜂窩麻面的病害表現主要是地面上出現蜂窩狀,這種地面產生的危害,首先,該地面的摩擦係數肯定非常的大;其次,這部分地面更容易產生積水,而地面如果經常積水,久而久之,該部位地面的強度肯定會嚴重下降。
  • 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孔洞怎麼辦,教你讓正確的姿勢要收藏哦
    在農村建房的過程中,澆築混凝土應該是很費心的一件事,澆築的時候要萬分的仔細,雖然如此但有的時候還會出現混凝土質量方面問題。比如說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出現孔洞、露筋等狀況。那麼在建房過程當中應該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其實這些在問題藏在搗鼓的這一環節。
  • 建房澆築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孔洞等問題,施工時可以預防
    混凝土蜂窩、麻面產生原因:模板表面沾有幹硬水泥砂漿,接縫不嚴實。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排出。採用了不透水、不吸水的的材料作內模,使混凝土中的氣泡排除。解決方法:模板應該及時清理乾淨,拼縫要嚴密。
  • 這樣處理蜂窩、麻面、露筋、裂縫、掉角等問題
    在結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檢查經常能發現施工現場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包括施工縫(樓板)夾渣、鋼筋外露、混凝土蜂窩、麻面、缺稜掉角、及樓板裂縫、門窗洞口不平直等。施工縫處混凝土結合不好,有縫隙或夾有雜物,造成結構整體性不良;潤泵砂漿在樓板上沒有強度,給結構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
  • 混凝土出現質量缺陷問題後的正確處理方法是什麼?
    1、麻面的處理措施首先由項目質量員會同監理人員對麻面部位進行分析,若程度較輕,下道工序可以處理則不需要進行混凝土缺陷處理。戴好橡膠手套,將水泥灰握於掌心,對著麻面進行塗抹填充。填充時要保證一定的力度,先是順時針方向,後轉換為逆時針方向對同一處麻面進行揉搓,反覆進行,直至麻面內填充密實。密實的概念是用手指對著缺陷處按壓時,不出現深度的凹陷。
  • 砼表面蜂窩麻面形成原因及處理方法
    隨著建築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戶不僅僅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強度指標高耐久性好,而且還要求砼結構有光潔如鏡的外觀,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結構要求更加突出,為此給我們的施工作業提出一個新的課題——如何消除砼表面蜂窩麻面現象。
  • 淺析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2)小蜂窩: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淨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2、麻面  2.1 現象。
  • 遇到蜂窩、麻面、露筋都別怕,建築施工常見問題處理方法都在這兒
    在結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檢查經常能發現施工現場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包括施工縫(樓板)夾渣、鋼筋外露、混凝土蜂窩、麻面、缺稜掉角、及樓板裂縫、門窗洞口不平直等。針對現場存在的質量問題,項目部進一步分析其原因,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及治理方法,現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 混凝土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蜂窩   1.1現象: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2)小蜂窩: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淨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水泥壓漿處理。
  • 混凝土出現蜂窩露筋現象不要怕,你該這麼做
    在14根鋼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嚴重的蜂窩現象。具體情況是:柱全部側面面積142m2,蜂窩面積有7.41 m2,佔5.2%;其中最嚴重的是K4,僅蜂窩中露筋面積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處,正是鋼筋的搭接部位(圖c)。事故原因分析:1)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
  • 如何避免建築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露筋、顏色不均勻現象?
    一、常見的外觀質量問題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混凝土外形缺陷,即混凝土跑模、表面不平整、線條不暢,主要表現為缺稜掉角、稜角不直、飛邊凸肋、掛簾等;二是混凝土表面產生蜂窩、麻面、氣泡、疏鬆,主要表現為混凝土局部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蜂窩狀的孔洞,從而造成混凝土不密實、強度低、混凝土表面局部粗糙,或有許多小凹坑
  • 史上最全的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措施,值得收藏
    四季氣溫變化也是澆築混凝土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此時混凝土都會出現蜂窩、麻面、孔洞、裂縫...等通病,甚至會出現高空掉落混凝土塊的危險,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該採取什麼措施來預防呢,建築市場與交易網(一個無需註冊就可以免費獲取招投標信息的服務平臺)梳理了史上最全的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措施分享給需要的施工人員。
  • 柱、剪力牆砼蜂窩、麻面、露筋等缺陷的處理方案
    施工準備1.1 擬修補牆、柱的砼蜂窩、麻面、脹模等缺陷部位,大小標記清晰。1.2 對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架子、錘子、鐵錘、吊錘、墨斗準備好。1.3 施工員對操作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安全的交底。三、施工方法3.1 首先對待修補部位的鬆散混凝土進行鑿除,做到小錘細鑿,避免損傷結構鋼筋。3.2 對鑿除部位用毛刷刷乾淨,並用水衝洗, 使其無鬆動石子及粉塵。3.3 進行支模, 要求模板支設牢固, 並留設澆築口和清理口,確 保支模時的垃圾能清理乾淨。清理後及時封堵清理口。
  • 蜂窩、麻面、爛根、缺稜掉角等八大問題權威處理法
    2、處理方法①對較小蜂窩,洗刷乾淨後用1:2水泥砂漿抹平壓實;②對較大蜂窩,鑿去薄弱鬆散顆粒,洗淨後支模,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③對較深蜂窩,可在其內部埋壓漿管和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澆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