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劇場挑臺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圖(a)、(b)所示。在14根鋼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嚴重的蜂窩現象。具體情況是:柱全部側面面積142m2,蜂窩面積有7.41 m2,佔5.2%;其中最嚴重的是K4,僅蜂窩中露筋面積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處,正是鋼筋的搭接部位(圖c)。
事故原因分析:
1)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傾倒混凝土時未用串筒、留管等設施,違反施工驗收規範中關於「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應大於3.0m」的規定,使混凝土在灌注過程中已有離析現象。
2)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搗固要求不嚴。施工時未用振搗棒,而採用6m長的木桿搗固,並且錯誤地規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車混凝土為準(約厚40cm),灌注後搗固30下即可。此規定違反了施工驗收規範中關於「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過20cm」的界限。
3)柱子鋼筋搭接處的設計淨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於設計規範規定柱縱筋淨距應≥50mm的要求。實際上有的露筋處淨距為0或10mm。
事故處理方案:
剔除全部蜂窩四周的鬆散混凝土;用溼麻袋塞在鑿剔面上,經24h使混凝土溼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窩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下圖(e);灌注加有早強劑的C30(舊混凝土為C20)豆石混凝土;養護14晝夜;拆模後將喇叭口上的混凝土鑿除。除以上補強措施外,還應對柱進行超聲波探傷,查明是否還有隱患。
以上就是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窩露筋和空洞事故案例的知識分享,真是學習了好多呢,大家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多加積累和掌握,才能對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窩露筋和空洞事故有更深的理解。建築界結構知識頻道分享更多相關結構知識,共同學習建築結構資訊知識,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