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龜的我們,接觸最多的養龜環境,估計就是水環境了。哪怕飼養的是半水龜,也會接觸到飲用水,甚至有心的龜友還會建立一個小的水環境,供半水龜泡澡飲用等等。既然有水有汙染源,那麼這個水質肯定是會被汙染的,我們想要做的是,如何才能更長時間地保持水質,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於是水族利器,過濾器被廣泛地使用。這個是也是很正常的,會使用工具一直都是人類的優勢。
過濾使用得當,確實可以幫到我們不少的忙,減輕很多工作量,也可以促使環境像良心的方向發展。但是所有的事實都是建立在符合邏輯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這也是我們作為飼主必須要認知的。
在我們的意識裡得明白,有了過濾不等於就不用換水了。過濾起到的作用是增加水流水循環、水體溶氧、吸附過濾大顆粒的食物殘渣等等。及時截留大顆粒物質,阻止它們擴散到水裡,進一步汙染水體。我們加了過濾並不是就無憂無愁了,很多龜友曲解了過濾的觀念,類似於:只看到人家飼養幾十條小魚一年不用換水的經歷,卻從沒有看見人家一米長全布景的缸與小魚的排洩量。哈哈,也就是說長期不換水是在環境的負荷能力之內才行的。你是否有看到,一缸子裡堆滿了龜,雖然有過濾,但還是救不了水。如果此時再來一句:為什麼有過濾了還這麼快壞水?哈,真不知道怎麼回復了。過濾配合環境,不然也就只是一個心理安慰了。
相對於過濾來說,之前也有說過,很多資深龜友尤其在飼養龜苗的時候,更不喜歡使用過濾,特意營造一種比較安靜的靜水環境,讓龜苗適應。維持水質靠的就是勤換水。這裡的勤換水可不是說你就可以一天換幾次,換得一塵不染。每天換一次就已經可以了,算是勤快了。如果水體很快就髒了,說明的環境不適合你的龜,需要的是改善大結構,而不是一味地頻繁換水。
再說說水,龜友們都聽說水源為自來水的要困水曬水,於是乎也不分情況了,都必須曬。這種當然是好的,但也有龜友會反映自己沒條件曬水。那麼得分情況的,對於大城市的自來水確實水體添加的物質有點多哦,個人覺得至少靜置一天還是要的。如果其他二三線城市,自來水水質還是可以的,水龍頭出來的也沒多少味,直接使用也不是不可以的。龜能適應的,都是好水源。
另外就是對硝化菌的過分崇拜!怎麼說呢,硝化菌是一種可以幫助水體氮元素循環的淨化者。這麼說你是不是覺得更得有它了。其實細菌的分解速度是有限的,加上你水體培養的這些細菌又有多少濃度呢?根本趕不上龜的排洩,特別在夏季、小環境裡。能有最好,無也不必過分追求。就和綠植一樣原理,靠著植物吸收淨化又有多快的速度呢,能趕上龜的汙染快嗎?作為環境點綴還是不錯的,順便小小的淨化下環境。如果想把這些作為主導快速淨化水質的條件,還是換個思路比較好。可以這樣比喻吧,你在家裡用捕蠅草驅蚊的作用明顯不。
過濾不是安全鎖,加上了就完全安全了。這個還得配合你的環境大小,水體多少以及龜的數量大小決定。增加水體溶氧和水循環倒是真的。如果你的龜比較多,加上過濾可以適當減輕你的工作量。但如果真的嫌棄換水累,就不應該養超出你能力範圍的龜數量。
添加過濾環境的龜也未必就養得不好。這還是要取決於你自己的環境布局和飼養模式了。到底哪個好呢?你心中有答案就好,為什麼非得分個高下呢。你喜歡吃肯德基,他喜歡吃麥當勞,也得有個好壞的嗎,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