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民眾,到現代的網絡噴子,群體都有這三大特點

2020-08-28 丹頂鶴的丹丹

2016年,被稱為最美獸醫的臺灣姑娘簡稚澄被網民謾罵到自殺。

簡稚澄從小就十分愛護動物,是臺大獸醫專業的高材生。大學畢業後,為了照顧更多的動物,簡稚澄選擇去流浪動物收容所工作。誰知第一天上班,她就親眼目睹六十多隻狗狗被安樂死。原來,收容所的硬體設施十分有限,按規定,如果這裡的動物在12天內未被領養,就要被實施安樂死。

為了讓更多愛心人士領養救助收容所裡的動物,簡稚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小動物的照片,描述安樂死的過程和收容所的困難。誰知她不但沒能獲得好心人的幫助,反而遭到鍵盤俠的留言辱罵,稱其為讓狗狗安樂死的「女屠夫」。

隨後,很多「吃瓜群眾」不問青紅皂白,簡單粗暴、情緒化地實施網絡暴力,打電話、發帖子侮辱謾罵簡稚澄,無視她提供的說明和解釋。簡稚澄最終承受不住輿論的譴責,給自己注射了用來給動物安樂死的藥物,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經不起推敲的謠言論,為何會有如此多人信以為真?

眾多網民為何要對素不相識的女孩痛下殺手?

早在1895年,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就在著作《烏合之眾》中給出了解釋:這些不理智的行為,是由「心理群體」的特性導致的。

《烏合之眾》是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辟入裡,一經問世,已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對後世影響極大。

本書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有著「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之稱。他生活在法國革命不斷的年代裡,親眼目睹了法國民眾在傳統皇權崩塌後,在少數人的慫恿下,變成了極端、情緒化、野蠻的群體,能夠毫不猶豫地做出駭人聽聞的暴行。於是,勒龐從這些現象中挖掘出了群體的本質和特性,寫出了這部傳世之作。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詳細說說什麼是烏合之眾,他們有哪三大特點。

什麼是「烏合之眾」

「心理群體是一個由異質成分組成的暫時現象,當他們結合在一起時,就像因為結合成一種新的存在而構成一個生命體的細胞一樣,會表現出一些特點,它們與單個細胞所具有的特點大不相同。」

勒龐口中的「烏合之眾」,指的是心理學概念上的「群體」。聚集在一起的個人,只要有著共同的目標,就可以形成一個「心理群體」。

無論這些個體的職業、年齡、智商有多麼不同,只要形成了群體,他們就開始具備這個群體的特徵,個體之間的共性得到強調,個性遭受壓制。

比方說,大街上的車來車往不算群體;交通堵塞時,車主們有了快速通行的共同目標,就形成了群體。千萬網民不算群體,如果他們都是某個明星的粉絲,就形成了群體。

烏合之眾的三大特點

智商1+1<2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群體無意識」,是《烏合之眾》中最基本的觀點。

勒龐認為,人們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智力、推理、邏輯能力,在人類的頭腦中只佔很小的比例。個體的絕大多數的行動,都受到基本情緒、欲望的支配。

當一群人聚集成群體,這些情緒和欲望會不斷被疊加放大,而個體擁有的特性、智力會受到壓抑。因此,當群體聚合的時候,群體會變得非常情緒化、依靠本能行動,相對的智力會低於平均水平。

也正因為這樣,群體不具備理性思維,更依賴形象思維。要想打動群體,生動的圖片比嚴謹的分析更有效果。

非黑即白

由於智商不在線,群體沒辦法理解複雜的情況,也不接受討論,而是傾向於把所有事情都簡單化。這就導致了在他們眼中,世界非黑即白。

一個觀點,要麼是真理,要麼是謬誤;一個人,要麼是大善,要麼是大惡。

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觀點,群體就把持不同觀點的所有人都視為仇敵。

網上時不時會出現不同明星粉絲罵戰,一些比較極端的粉絲把自己的偶像看作真理,把自己的群體看作教會,那麼持不同觀點的人,簡直就是異教徒,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情感極端

人是感情的動物,一不小心就會被情緒主宰。個體如此,群體就更情緒化、更容易走極端了。

在勒龐看來,由於群體的無意識,人們傾向於誇大自己的情感,也更容易被極端的情感所打動。表現在行動上,群體既可能犯下可怕的罪行,也可能做出最高尚的善舉。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1789年8月4日晚,法國貴族們在群體的鼓動下,投票廢除了本屬於自己的特權。換在其他境況下,這些貴族很難做出這樣的舉動,但在群情激奮中,他們表現出了自我犧牲、顧全大局的高尚道德。

對我們的啟示

在《烏合之眾》裡,勒龐預言人類將進入群體時代。舊的宗教和皇權式微,群體將決定國家命運,左右社會輿論的。

100多年後的今天,《烏合之眾》的很多觀點都在當代社會得到了印證。網絡暴力的頻頻發生,川普的成功當選,背後都能發現烏合之眾的身影。

我們了解了群體的特徵,就要時時自省、時時警惕,讓自己在眾人皆醉時保持清醒,在這個群情洶湧的時代,即使身在烏合之眾中,也能獨立自主的思考。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革命圖像史研究的興起、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兩位作者不僅介紹了大革命年代諷刺漫畫的慣用手法和意義,而且著重分析諷刺漫畫這一極具時代特點的文化產物與民眾心態之間的複雜關聯。他們認為,政治漫畫並非觀念的簡單投射或者民眾態度的體現,而是時代政治想像經過精心編碼的寓意性表達。這套作品彌補了此前研究者多關注革命諷刺漫畫而忽視大革命時期存在大量反革命圖像的不足。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但這兩場革命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在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政治體制不斷變革,最終卻保留君主制。法國政治體制也不斷變革,但最終成為共和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甚至帶有點宗教色彩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法國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就極其明確——啟蒙思想。
  • 都是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王室卻被推翻
    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近代世界歷史兩場影響深遠的歐洲革命運動。但這兩場革命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在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政治體制不斷變革,最終卻保留君主制。法國政治體制也不斷變革,但最終成為共和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重讀「法國大革命」,它對歐洲的影響力比想像得要大,且迅猛異常
    對此,下層階級的平民們就有意見了。 平民的人數佔到國家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但是,卻只能擁有國家三分之一的土地。而且,這些人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他們每人都要承擔很沉重的賦稅,這完全是一種剝削。這就是法國會爆發革命的原因之一,即:平民受到了來自統治階級的剝削。
  • 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的三位女性
    對於底層民眾她自然無暇顧及也不屑顧及。甚至對於全法國名流貴族趨之若鶩的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麗夫人,來到凡爾賽宮將近兩年,她在所有重大場合不曾與這位夫人有連任何交流哪怕是一句客套話——她看不起這位靠出賣色相贏得名利的下層女人。母親、國王路易十五特別是杜巴麗夫人都希望這位未來的王后能夠給杜巴麗夫人一個面子也給法國國王一個面子,可安託瓦內特堅決不從。
  • 盤點法國腐敗統治階級的11種,最終導致法國大革命的方式
    儘管瑪麗·安託瓦內特可能並沒有真正說過「讓他們吃蛋糕吧」這句話,但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幾十年裡,法國的君主和貴族們,表現出了一種近乎可笑的,與普通人脫節的生活狀態。儘管歷史學家指出了法國大革命的各種原因——從經濟和社會問題到政治問題,但法國王室的過度行為,在造成平民和王室之間的隔閡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 為何法國王室破產,引發大革命,而英國王室延續至今!
    1789年,法國發生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臺,從此統治法國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波旁王朝覆滅,法國王室破產。這是我們在中學就已經耳熟能詳的歐洲近代歷史,但或許就有人疑問,為什麼同樣是歐洲王室,英國王室卻能延續至今呢?
  •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歐洲人的線式戰術雖然簡單有效,但排隊槍斃這事確實太反人性了,因為正常人在排隊對射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去躲避和恐懼。因此散開隊形,自由射擊往往會成為很多人的潛意識選擇。而這在戰術上的最終結果,就是散兵戰術了。那麼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從排隊槍斃進化到散兵戰術的呢?
  • 又一款法國大革命遊戲《我們,革命(We The Revolution)》公布 扮演...
    除了3A級《刺客信條:大革命》以及一些獨立策略遊戲,遊戲圈很少涉及法國大革命題材作品,不過波蘭廠商Polyslash意圖打破常規,製作一款超群創新的法國大革命題材遊戲《我們,革命》。
  • 為什麼有很多無知的噴子肆意污衊義和團?他們就不能看看歷史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很多無知的噴子肆意污衊義和團?他們就不能看看歷史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那些肆意污衊「義和團」的人,的確沒有好好看過這段歷史。」也許他們覺得「義和團」的愛國行為太過偏激,就好像前些年「抵制日貨」時一樣。但其實,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性質和程度就更不用說了!
  • 法國的國旗、國歌、國徽、國鳥及國花
    法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集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羞澀,藝術與激情革命融合在一起的國度。 一,法國的國旗。 法國國旗是一面從左至右藍、白、紅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
  • 語言趣談:「網絡噴子」、「鍵盤俠」用英語怎麼說?
    雖然中西方文化不同,但是有一些東西卻是一樣的,例如,在網際網路時代橫行的「網絡噴子」和「鍵盤俠」,這些人是不分國界的。那麼,到底什麼是「網絡噴子」和「鍵盤俠」呢?用英語又要如何表達呢?鍵盤俠養成記「網絡噴子」的解釋有很多種,但是大概都是說:不管是什麼觀點,不管是什麼邏輯,網絡噴子都是不顧的,他們以傷害別人為樂,肆意展示自己的「智商」,不管他人解釋和嘲笑,只要能夠博取關注就很興奮。
  • 神聖羅馬帝國法國大革命捅了神羅的命根子
    這不,撇開早就君主立憲的英國不談,大老遠的北美洲,一群殖民者後代起來造反,在1783年打跑英國佬,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未來的世界頂尖霸主——美利堅合眾國就此誕生。
  • 《刺客信條:大革命》男主角長這樣子
    當然這主要是由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設定決定的。在《刺客信條:大革命》中,主角是一名叫做亞諾(Arno Dorian》的年輕人,在失去摯愛之後,選擇了踏上危險的贖罪之路。那麼Arno究竟是以什麼樣的面貌呈現在遊戲中呢?遊戲畫師Anthony Guebels的兩張3D設定圖讓你看個明白。
  • 英語流行語:"網絡噴子」和「鍵盤俠」的英文怎麼說?
    科學教證實,5.6%的網絡用戶屬於我們俗稱的「網絡噴子」,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攻擊別人,打壓別人的基礎上。   The Sad Truths of Internet Trolls:   「網絡巨魔」的幾大悲哀事實:   1.
  • 法國末代王后拖鞋拍賣34萬成交!她奢侈無度,大革命遭斬首
    法國奧塞納拍賣行當地時間11月15日表示,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最後一位王后、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Antoinette)穿過的一雙拖鞋拍賣被追捧,最終以4.375萬歐元(約合34.2萬元人民幣)成交。
  • 「網絡噴子」英語怎麼說?一個超簡單的單詞搞定!
    像這種人我們叫做網絡噴子,那「網絡噴子」英語怎麼說?一個超簡單的單詞搞定!1)「噴子」用英語怎麼說?在英語中還真有一個詞對應網絡噴子,就叫做「troll」。是不是跟大家遇到過的網絡噴子一模一樣呢?英語例句:① Don't reply to his comment, he's a real troll.不要回復他的評論,他就是個噴子。② Just ignore the trolls, they are just trying to start a fight.
  • 「洛可可」不是一種建築裝飾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一個時期
    洛可可(Rococo)描述了一種藝術和建築風格,它的特點是精緻而清新,始於18世紀中期的法國。洛可可式的裝飾藝術通常被歸類為「晚期巴洛克式」,在新古典主義席捲西方世界之前蓬勃發展。洛可可式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
  • 自由之涵義的演化——現代自由與古代自由的區別
    英格蘭的民眾被告知,這是一位窮兇極惡的叛徒,殺害了許多無辜的英國人。在劊子手已經把刀架在華萊士脖子上時,英格蘭的官員突然告知華萊士,如果他此時公開宣布認罪並向英王道歉,他可以免於死刑。在大家都等著華萊士低聲下氣求饒的時候,華萊士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喊出:「自由(freedom)!」這一場景在《勇敢的心》這部電影中被生動地還原出來,令人印象極其深刻。
  • 完美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讓自己變為噴子
    經常上網查點資料,看點新聞,其實一直有一種感覺,就是噴子多,而分析的少。大家只是把網絡當作一個發洩工具。前段時間看有人說邏輯思維跨年演講,然後有很多人就開始罵了,說這是個虛頭巴腦的東西,又說聽他誤了很多人,雞湯毒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