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郴州,綠色是郴州天然的底色,唯有底色更實,發展才更可持續。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郴州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高位推動河長制從「有名、有實」向「有力、有效」轉變。全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9月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講話精神,以問題為導向,從實際中出發,摸索前行,總結推廣,全面建立跨地區、跨流域河長制聯動機制,進一步統籌推動河湖生態系統功能整體性提升。
地方探索,著眼系統集成
耒水發源於郴州市桂東縣,經汝城縣、資興市、蘇仙區、永興縣等縣市區,于衡陽耒陽市的耒河口入湘江。耒水資興-蘇仙-永興交界段為以河中心為界且部分區段存在「插花地」的典型山區河段,河道保潔範圍不清、清理打撈職責不明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三方政府。自2015年來,市政府組織市水利局牽頭建立了耒水流域資興-蘇仙-永興河道保潔聯動機制,構建了「電站保潔為主,地方政府獎補」的跨地區河道保潔模式,即由位於交界河段的程江口電站購買船隻負責壩前垃圾打撈,由該電站及三方政府按比例共同籌措河道保潔經費。資興-蘇仙-永興河道保潔聯動機制為全市各地提供了經驗借鑑,特別是2017年河長制工作開展以後,各地陸續探索建立了縣級河長「五包」責任機制、電站保潔責任劃分機制、「民間河長」助推機制、公司化運作機制、遠程監控機制、資金保障機制、保潔責任考核機制等河道保潔「七大機制」,系統性解決了各地河道保潔難題。
七項制度,築牢協同機制
大麻溪發源於汝城縣大坪鎮,流經湖南省汝城縣和廣東省仁化縣。因該河流為跨省河流,執法監管存在一定難度,使得該河段非法採砂現象多發、頻發。為徹底解決跨省河道非法採砂、執法監管、河道保潔等難題,2019年12月,汝城縣河委會主動作為,積極對接,與廣東省仁化縣河委會籤訂了「湖南汝城、廣東仁化邊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解決了跨地區、跨流域的河流尚無共同上級河長的難題,開創了我市縣級層面省際河長制協作工作先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考察郴州的重要講話精神,市河長辦在各地河長制改革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全面推廣,下發了《郴州市跨境河流河長制聯動機制》,推行「聯席會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聯合巡查制度、聯合執法制度、協同監管制度、流域生態環境事故協商處置制度、聯絡員制度」等七項制度,進一步築牢協同聯動機制,構建了權責明晰、監管到位、協作聯動、全面覆蓋的河湖監管網絡。
求是求實,共創幸福河湖
共飲一江水,兩岸一家親。河湖生態健康的維繫,需要上下遊、左右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年來,我市已成功建立茶塢水嘉禾-桂陽段河長制聯動協議、永州市藍山縣-郴州市嘉禾縣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漚江桂東-汝城河長制聯動協議等跨地區、跨流域河長制聯動實例,統籌推進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水汙染防治、水域岸線保護等各項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市已完成9處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3處船舶汙染物接收站點建設、77處「千人以上」集中式一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3015個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問題整改、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劃界、105畝溼地保護與恢復,全面開展保護區禁捕退捕,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水變清了、岸變綠了、河變暢了,特別是歐陽海庫區圍庫突出問題整治成效顯著,全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會在我市桂陽縣召開,省河長辦對我市河長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