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毛毛蟲來襲讓市民發毛 被蜇後最好及時就醫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大批毛毛蟲來襲讓市民發毛 被蜇後最好及時就醫

  毛毛蟲讓邕城市民發毛

  ●南寧市區綠化樹毛毛蟲大爆發,人體接觸後出現紅斑,感覺瘙癢

  ●專家指出,天敵減少,天氣高溫潮溼,導致毛毛蟲大量繁殖

  ●綠化部門已對多個路段進行噴藥處理

  ●醫生提醒市民,被毛毛蟲蜇後最好及時就醫

南寧明秀二區一棵樹樹根下,堆積著數百條毛毛蟲的屍體。

一名小朋友的手臂接觸毛毛蟲後起了很多大包。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程浩楠 鄒財麟 文/圖

  「我的脖子、兩條胳膊上,全是紅斑,都是拜毛毛蟲所賜。」5月15日下午,在南寧市科園大道,環衛工人劉女士身上多處是紅斑,奇癢難忍。原來,近段時間,毛毛蟲處於爆發期,很多綠化樹特別是榕樹上爬滿了毛毛蟲,既給綠化樹造成了傷害,也讓廣大市民深受其害

  現象

  大批毛毛蟲來襲

  「科園大道西二路馬路邊的榕樹有很多毛毛蟲,居民被毛毛蟲碰過後,感到身上很癢。」5月15日中午,南寧市市民黎先生稱,這幾天毛毛蟲特別多,特別「猖獗」,有的小孩子被毛毛蟲碰到,全身都會很癢,實在受不了,甚至還要去打針塗藥。「現在的毛毛蟲怎麼那麼厲害啊?」當天下午,七星路的周女士也來電反映類似情況。

  當天下午2時許,南國早報記者來到科園大道西二路查看詳情。西二路並不是很長,記者沿著這條路走了一個來回,發現路邊到處是毛毛蟲的屍體,另外還有一些活著的毛毛蟲在地上或樹幹上爬行。痛恨毛毛蟲的人們紛紛用腳將毛毛蟲踩碎。

  「這幾天,樹上的毛毛蟲可多了,不停地掉下來,走在路上的市民都被嚇得躲著走。」市民韋女士說,她就住在西二路,看到不少毛毛蟲落在行人的身上,一些行人的皮膚長包,很癢。

  15日下午,記者來到明秀二區,看到不少樹根下堆積著上百條毛毛蟲。居民劉女士介紹,從前幾天開始,毛毛蟲越來越多,她家的孩子被空氣中夾雜的蟲毛惹得一身紅癢,送去醫院檢查看,醫生說孩子染上了蕁麻疹。劉女士抱怨說:「我自己也挨了,現在光是為治癢,就花了好幾百塊。醫生還囑咐說要將家裡的被褥之類的東西進行清洗,但現在小區內都是毛毛蟲的細毛,洗了怎麼曬啊?」

  明秀二區有一間幼兒園,下午放學時,記者看到許多小朋友的胳膊上長有大塊大塊的紅包。家長們一見孩子要撓,馬上制止:「別抓啦,越抓越癢!」家長陳先生建議,家長來接送孩子時,給他們披上長襯衫,以免皮膚直接接觸蟲毛,儘可能地避免孩子撓癢。

  據該小區物業主任周結水介紹,往年立夏之後,小區內也會出現一些毛毛蟲,但今年的情況特別嚴重,4月份之後,小區對樹木噴灑過3次藥水。但由於工具的限制,樹冠部分還沒能噴灑到,因此現在還沒能徹底解決蟲子擾民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提供幫助,將小區內的毛毛蟲一網打盡。

科園大道西二路,有關部門噴藥後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影響

  環衛工怕在樹下作業

  一名環衛工在科園大道西二路清掃路面的垃圾。她全副武裝,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只有兩隻眼睛露在外面。「我們也很熱啊。但是沒辦法,我們更怕樹上掉下來的毛毛蟲。」這名環衛工人告訴南國早報記者,她和另外一名環衛工負責打掃這個路段,由於毛毛蟲太多,另外一名工人實在受不了,申請去了別的路段。同時,這名環衛工還提醒記者,不要在樹下站得太久,否則身上會有毛毛蟲。

  在科園大道靠近西二路的路邊,記者見到了另外一名環衛工。她脫掉了上身的環衛服,可以看到她的脖子及雙臂等部位幾乎全是包。她說:「這些包都是毛毛蟲的毛飄落在身上造成的。」一些過往的行人見狀,也紛紛駐足觀看,有些人很關切地問「癢不癢、痛不痛」,並建議她請假回家休息或者去看醫生。

  隨後,南寧市西鄉塘區部分環衛工人也表示,他們最近也遇到了毛毛蟲,感覺很苦惱,每天除了把自己包裹得很嚴實外,沒有更好的辦法應對。

  行動

  綠化部門噴藥滅蟲

  在科園大道西二路的綠化樹上,張貼著「已噴灑農藥,請注意安全」的紙張,提醒過往市民注意。據介紹,5月14日開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毛毛蟲進行治理,在南寧市多個路段及廣西大學等一些高校裡,對有毛毛蟲的榕樹噴灑農藥。

  南寧市綠化工程管理處的人員稱,路幅紅線寬度20米以上(含20米)道路綠化樹問題歸該處管理,20米以下道路則是由城區園林綠化管理部門負責。「現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難免會出現毛毛蟲。」南寧市園林局相關人員表示,市民發現哪個路段毛毛蟲較多,可以向綠化部門反映,由工作人員進行處理。目前主要是通過噴藥的方式滅蟲,為了防止農藥噴到市民身上,工作人員一般是在晚上對綠化樹進行噴藥,然後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據介紹,綠化部門早前根據以往經驗及當前季節特點,意識到毛毛蟲會大爆發,從上個月開始就著手進行走訪、處理、防治,並根據輕重緩急,分路段、分時段進行滅蟲,目前已經對民族大道、葛村路、大學路、安吉大道、快速環道等一些路段進行了噴藥滅蟲工作。

  提醒

  毛毛蟲患還將持續

  在南寧一醫院皮膚科,一名醫生看過環衛工人皮膚紅斑的圖片後表示,應該是皮膚接觸毛毛蟲後,發生了過敏現象。

  對於毛毛蟲大爆發的問題,廣西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導師龍明華教授認為,現在的生態受到了破壞,毛毛蟲的天敵也就少了,導致大爆發。另外,這段時間,氣溫較高,下雨較多,空氣潮溼,很適合毛毛蟲產卵、繁殖。

  如何應對毛毛蟲?龍明華表示,通過直接噴灑觸殺性農藥滅蟲,見效快,但也汙染環境,容易讓市民感覺不適。而使用內吸性農藥滅蟲,則可很好地避免汙染環境問題,「更適合在城市綠化滅蟲時使用」。

  5月17日下午,南寧市綠化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綠化部門通過噴藥消滅了大部分毛毛蟲。但是,由於難以同時對全城的毛毛蟲進行噴藥,所以,部分路段依然存在不少毛毛蟲。另外,由於毛毛蟲屬於季節性蟲患,一直到9月份,這種蟲患將持續存在。工作人員會繼續噴藥滅蟲,減少蟲害。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長春男孩被毛毛蟲蜇後身亡?別傳了,假的!
    「今天在市醫院,在場的人都哭了,這個小男孩才5歲,被毛毛蟲蜇了,在來醫院的路上就已經救不活了,前後才一個小時,現在是玉米收穫時期,還有樹上都是毛毛蟲,大家記住被毛毛蟲蜇住以後千萬不要用酒精,這樣會加速毒氣蔓延。(用膠帶粘或者用大蒜擦)。誰的群多都轉發一下吧,說不定還能救人一命。」
  • 毛毛蟲刺傷、馬蜂蜇傷、蜱蟲鑽肉裡 | 「蟲蟲特工隊」來襲
    3、如果就近有乾淨水源的話,馬上用清水反覆衝洗傷口,並用手擠壓傷口附近,把毒液擠出,注意要擠壓傷口直至流出鮮紅的血液為止,再用小蘇打水塗抹傷處,這樣能減輕中毒後紅腫。但不要用髒水清洗,更不要用泥糊在創面上,這樣容易感染傷口。4、如果出現發熱、頭暈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
  • 冬季馬蜂喜藏晾曬衣物中 醫生提醒:被蜇後應及時就醫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月13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剛套上襪子,腳趾像被針扎一樣疼;穿上褲子,大腿一陣刺疼;準備套被套,竟抖出一隻馬蜂……本月以來,省人民醫院接診了50餘名被馬蜂蜇傷的市民。「腳剛伸進襪子裡,就跟針扎一樣痛,再伸出來腳趾就腫了,一著地疼得厲害。」
  • 南安南山公園毛毛蟲大暴發 吊死鬼嚇壞散步市民
    隨著天氣轉熱,這兒的市民們漸漸多了,可一種毛毛蟲的身影也多了,讓市民避之不及。  這種體長3到5釐米,通體黑色,長有白色長毛的毛毛蟲,從樹上吐絲垂下,或在地面、牆上蠕動,是人們俗稱「吊死鬼」的毛毛蟲的一種。路人經過如未注意,很容易「中招」惹上身。  記者經諮詢專業人士得知,這種毛蟲是一種燈蛾幼蟲,屬害蟲,但並無毒性。南安市園林管理處已獲悉蟲害,表示將派人前往查看滅蟲。
  • 毛毛蟲刺傷、馬蜂蜇傷、蜈蚣咬傷、蜱蟲鑽進肉裡……出遊遭遇...
    被馬蜂蜇傷、被毛毛蟲刺傷、被蜈蚣咬傷、硬蜱蟲鑽到肉肉裡……其實,在各大醫院急診,蟲咬傷害並不罕見。 在新華醫院皮膚科急診室,每天會接診數例因各種蟲咬而引發的急症,比如毛蟲皮炎、隱翅蟲皮炎、馬蜂蜇傷休克等。特別是近幾年,蜱蟲咬傷和蜈蚣咬傷,在上海也逐漸增多起來。
  • 初秋謹防蜂蜇眼 被蟄傷不及時就醫可能導致失明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劉蓉通訊員蘇哲)近日,廈門眼科中心眼外傷專科連續接診了兩例較為罕見的病例:分別被馬蜂、蜜蜂蜇傷眼睛,其中一人因就診不及時而失明。眼科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初秋燥熱,蜜蜂、馬蜂開始蜇人了。一旦被蜇傷,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來自莆田的林大叔在室外勞作時,被蜜蜂襲擊蜇傷左眼。回家後,林大叔眼睛流淚不止且伴刺痛,當即前往廈門眼科中心。
  • 泉州民宅旁遍地毛毛蟲爬動 樹幹上密密麻麻
    在路面、水溝邊上,都可看到毛毛蟲的身影。居民楊阿姨家的牆壁上也未能倖免,一樓、二樓牆壁上,都能看到毛毛蟲在蠕動。居民陳女士表示,毛毛蟲大概出現於10天前,往年也有,但沒有今年這麼密集。天晴時,樹幹上密密麻麻的,令人毛骨悚然。「有時從樹下經過,毛毛蟲會掉在身上。」居民林先生說,自己的手臂被毛毛蟲爬過,感覺有點紅癢,趕緊用藥膏塗抹。
  • 又到毛毛蟲暴發季 醫生提醒如被蟄千萬不能抓
    南都訊 記者申鵬 通訊員高華峰 隨著天氣轉熱,到新會圭峰山遊玩的市民漸漸多了,可毛毛蟲的身影也多了,讓市民避之不及。對此醫生提醒,毛毛蟲的刺內含有毒素,如果市民被毛毛蟲的毒刺刺中,一定要對傷口進行及時處理。
  • 深圳一男子銀湖公園遭毒蜂蜇亡
    晶報訊(記者 彭晶 通訊員 深衛信)記者昨日從市衛計委獲悉,6月23日,深圳120連接兩起蜂蜇報警,兩名男子被野峰蜇傷。其中一例發生在銀湖,傷者被蜇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另一名傷者在葵湧被蜇傷,經救治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專家特別提醒市民,在野外如遇到野蜂攻擊,不要扑打反擊,如被蜂蜇傷要及時就醫。
  • 綠色帶刺毛毛蟲「聚會」啃樹葉 這是刺蛾幼蟲碰不得
    帶刺毛毛蟲 網友供圖小心!這是刺蛾幼蟲,碰不得!綠色帶刺毛毛蟲「聚會」啃樹葉武漢晚報訊(記者陳奇雄)一大群長著刺毛的綠色毛毛蟲,爬到樹葉上「聚會」。不小心觸碰這種毛毛蟲後,皮膚上出現連片紅色疹子。也想搞清楚人被這種蟲子蜇傷後,應該如何醫治?「Es推廣委員會」介紹,他從一條偏僻處的小路上經過時,意外瞧見數十條綠色的毛毛蟲在路邊一棵常綠樹樹葉上爬行,一片樹葉上聚集有三五條甚至十幾條這種蟲子。蟲子體長2到3釐米,體表生有數十個肉疙瘩,每個肉疙瘩上似乎都生有一叢堅硬的刺毛。在觀察過程中,一不小心,他的手臂觸碰到了這種蟲子,皮膚被蟲子蜇傷,受傷處火辣辣的,又癢又痛。
  • 天熱蟲子多 被毛毛蟲咬傷怎麼辦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說,被不同的昆蟲咬傷處理方法不同,比如被毛毛蟲咬傷後不要抓撓;對付黃蜂的襲擊,最好的辦法就是跑;至於蜘蛛、蠍子、蜈蚣或者在野外遇見的不認識的蟲子,千萬別惹,一旦被這些強毒的蟲子咬了,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毛毛蟲經常爬在葉子上,這些葉子常常有被啃咬的痕跡。曾曉芃說,北京的毛毛蟲以松毛蟲、桑毛蟲、刺毛蟲較為多見。
  • 毛毛蟲大軍入侵白雲山專家稱毒性不強市民不用怕
    原標題:毛毛蟲大軍入侵白雲山專家稱毒性不強市民不用怕   ■記者走訪發現,一截樹幹上少則附著一兩條,多著數十條。芒果樹、鳳凰樹上尤其多。  ■新快報記者 陳楊  有網友懷疑與五一期間放飛蝴蝶有關,專家分析兩者不是同一個種類,蟲子不會引起樹木死亡  毛毛蟲大軍入侵白雲山啦!近日,記者走訪白雲山時發現,山路兩旁的樹木都「長」了拇指般粗黑體白毛的毛毛蟲,少則一兩條,多則數十條,讓人見了雞皮四起。專家說已對毛毛蟲進行噴殺,而且其毒性不強,一般不會引起皮膚紅腫刺痛,市民唔使驚。
  • 毛毛蟲最近有點多 樹下活動要小心
    仲夏時節,不少市民選擇到樹蔭處避暑、活動,卻被大量的毛毛蟲嚇跑了。最近,有不少讀者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稱,在鐵路公園、廈大情人谷等處,部分樹木、欄杆爬滿了毛毛蟲,還有人不慎被蜇。園林部門表示,梅雨季節過後,毛毛蟲大量出現屬於正常現象,到七八月份時就會消亡,目前暫未發現大規模爆發的跡象。
  • 麗水衢州一天四人被馬蜂蜇重傷 被蜇後不可抹碘酒
    縉雲有3人被蜇成重傷;衢州的馬先生上班途中被馬蜂刺了一下,因為過敏而休克,險些喪命。  馬蜂兇猛!哪些行為容易招致馬蜂攻擊?遭遇襲擊,到底能不能逃?如何逃?被蜂蜇後,傷口如何處理?什麼情況下應該馬上就醫?錢江晚報記者整理了一份防馬蜂指南,大家可以看看,有備無患。
  • 夏季隱翅蟲皮炎常見 孩子被咬要及時就醫
    6日,市民李女士反映,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她帶著5歲的兒子,和朋友在南岸區南坪壩玩到天黑,結果晚上回家發現,孩子身上被咬了十幾個包,有幾個更是又紅又腫,孩子癢得睡不著覺,早上帶去醫院,醫生說是被蚊蟲所咬,具體是什麼蚊蟲,卻難以分辨。
  • 上山採茶籽 男子遭馬蜂蜇傷兩小時後不治身亡
    消防隊員:在野外發現馬蜂,應趴下不動,千萬別狂跑,以免引起蜂群追擊  醫生:被馬蜂蜇後,要將毒刺拔出,可用食醋、肥皂水衝洗傷口,傷重者立即送醫  10月15日,醴陵市均楚鎮黃谷村46歲的吳安文上山摘茶籽時,被馬蜂蜇到,兩小時後不治身亡。
  • 70後80後的放牛郎,被這蟲子蜇過的應該不少吧?
    被蜇之後人們如何清理傷口?請大家往下看!刺蛾身上的刺可以說布滿全身,而刺蛾身上的刺和毛毛蟲是不一樣的毛毛蟲的是軟軟的的毛!刺蛾受到危險時,它會用自己的刺針來保護自己。當它的刺針刺到人的皮膚時就會自動脫離蟲體。這時就會發現皮膚被蜇到的位置,會有很多的刺針。特別的疼!而且刺針脫離蟲體之後還會長出新的刺針,也不會對蟲體造成傷害。這也是它的厲害之處了。這個刺蛾其實還有一個名稱叫做「辣子蟲」!為什麼叫做「辣子蟲」呢?
  • 被貓、狗、蟲子等咬、抓或蜇傷後怎麼處理?答案在這裡
    市民張先生說,他到醫院就診得知,他遇到的是隱翅蟲,蟲體內有強酸性毒液,腐蝕性很強,即便爬過皮膚,皮膚也會疼痛、灼癢、紅腫甚至起水皰。他把蟲拍死,導致毒液擴散,後來又敷上大蒜泥,進一步刺激了皮膚。記者從河科大二附院皮膚科了解到,在洛陽,每年八九月,隱翅蟲出現較頻繁,《規範》指出,隱翅蟲體內的毒液可引發昆蟲性皮炎、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等,人被叮咬後應儘早用肥皂水、小蘇打水或爐甘石洗劑清洗。
  • 瀘州8歲男孩被馬蜂蜇傷致多器官功能損傷 醫生提醒:被蜂蜇傷需及時...
    被馬蜂蜇傷20多處,出現了肝、腎等多器官損傷,小刁被送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時情況一度非常危險。緊急轉入PICU後,經過兒童血液淨化治療,小刁的病情逐漸好轉。馬蜂蜇傷20多處,緊急治療轉危為安小刁家住瀘縣玄灘鎮,一周前與家人到當地的桂圓林玩耍時,誤碰了馬蜂窩,被蜂群蜇傷。
  • 馬蜂蜇傷、蜈蚣咬傷、蜱蟲叮咬……如何化解現實版「蟲蟲危機」?
    1.被蜂群攻擊後,不要過分反擊,找安全地方蹲下,用衣物遮蔽重要部位,避免激惹蜂群。2.馬蜂蜇人後,不會把刺留在人身上,但蜜蜂會留刺。因此,被蜇傷後要首先檢查傷口處是否有毒刺殘留。如果有毒刺殘留,應該用鑷子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