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佛法的機會來之不易

2020-12-05 凡心禮佛

《法華經》上講:『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一百八十劫』,這個時間是很長了。『空過無有佛』,那是沒有佛的時候,感覺時間更加長了。佛是難得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有的時候,竟然一個劫裡,沒有一尊佛出世,或是幾個劫裡,也沒有佛出世。像現在這種賢劫裡,有一千尊佛出世,真是難得了。

現在算起來,釋迦牟尼佛正法時代、像法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末法時代了。已經末法時代了多少年呢?按從前老祖師,像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規定的,佛法已經過去三千多年了。算起來,現在的末法時代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

『正法』就是有修有證。『像法』就是能夠聽到佛法,修的人多,證的人少。第一個五百年是正法,第一個五百年就這樣過去了,正法時代過了。『像法』就是塔廟堅固、多聞堅固,聽得人多,證的人少。到了末法時代,塔廟也不堅固了,多聞也不堅固了,自稱學佛者,多如牛毛,真正學佛者,如鳳毛麟角。

很遺憾,我們沒有生在正法時代和像法時代,但是能生在這個能聽聞佛法的時代,也算是不容易了。如果不能做到,聽信佛法,親近佛法,一心一意修行,是不是可惜了?

相關焦點

  • 多多聽聞佛法,好處多多!
    龍樹菩薩在其《聽聞集》中寫道: 一是廣學多聞,廣泛讀誦佛陀經典; 二是對同樣內容反覆不斷地聽聞思維。 多聞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轉變自己錯誤的觀念,使佛法在心中打下深深烙印,乃至起心動念,皆與佛法相應。
  •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能聽聞佛法是我們多大的福報
    都說佛法難聞,難是當你讀誦經文的時候,你就能把自己的身心安放在經典當中,身臨其境地聽聞佛陀的教法。而實際上,你只有身臨其境地聽聞過佛陀的教義之後,你才能心開意解,否則你只是信息上、記憶上、語言上、文字上的讀誦,那是形式而已。
  • 如果沒有聽聞過佛法,那你就不會有資格去「阿鼻地獄」
    這些人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聽聞過佛法,卻又不能正信佛法,誹謗佛法。「阿鼻地獄」是認知性的存在,只有聽聞過佛法的人,才會在心中形成「阿鼻地獄」的概念,才有了去阿鼻地獄的可能。而那些沒有聽聞過佛法的人,他們的心中並沒能形成「阿鼻地獄」的概念,他們是沒有資格去阿鼻地獄的。為什麼說他們沒有去阿鼻地獄的資格呢?因為阿鼻地獄是個修正心識的訓練場,他們連心識都沒能形成,又何談修正,何談訓練呢?
  • 聽聞佛法有講究,這些要點你get到沒?
    聽聞佛法有講究,這些要點你get到沒?那聽聞佛法的佛弟子有什麼需要注意呢?我們將從心和行兩方面來做說明。首先是心。在聽聞佛法時,需要先發起菩提心。一、聞法時,人到心未到,心不在法上;或者是抱持著聽法增加自己知見的心,而不把聽聞的法付諸實踐;又或者是抱持著盜法的心來聽。
  • 有緣聽聞佛法非常難
    我們得這個人身,非常難;有緣聽聞佛法,也非常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更是難上加難。善知識的一句教言,往往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比任何金銀珠寶都珍貴。但善知識陪伴我們的時間,通常不會太長。所以,在有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時,務必要好好珍惜!
  • 能夠聽聞佛法,已經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了!擁有的時候一定要珍惜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今天特別高興,來到我們龍源寺,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佛法。因為人生最大的福報是能聽聞佛法,人生最大的福報,對很多人來講,就是走進寺院,可是走進寺院,大家拜佛、燒香就回去了。如果能坐下來聽法,了解什麼是佛陀的法義,那才是出六道輪迴的良藥,那才能夠使得我們真正脫離苦海。這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事情。人生的最大的福報莫過於此,為什麼?
  • 《金剛經》中,如何聽聞佛法?須菩提說了4個字,如何理解?
    在《金剛經》中,佛負責講法,須菩提代為請啟,眾羅漢和菩薩聚於一處聽法,關於眾人如何聽聞佛法,在此經中要非常注意,否則聽不懂佛所講法的奧妙。那麼,眾羅漢和菩薩們是如何聽聞佛所說的佛法呢?佛像願者,願意、願望、發願之意,一個人只有發至肺腑的立有此意願,才能聽聞佛法。
  • 慧律法師:只聽聞佛法而不修持,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慧律法師 - 《死亡的藝術》▌第02篇:如果只聽聞佛法而不修持,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今天是法會第一天據說,諸位上次聽我說法之後,引發了對佛法的興趣,想繼續探討、研究。當然,各位有這樣的希求,只要我身體健康,就可以具足這個因緣,但我的身體自己也不能作主,所以,很怕耽誤到各位的時間。像我剛剛才從逢甲大學那兒趕來。在那裡,我上吐下瀉,要講課前就吐了三次,二百多位師生在國際會議廳等待;都快要講課了,還得先打個針,才有辦法開始講課。
  • 聽聞佛法是─隨其志願,自然得聞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第一、隨願聞法:極樂世界聽聞佛法是─隨其志願,自然得聞。他不一定要到講堂,像我們在娑婆世界,你在你家裡面,是聽不到佛法的,很多的嘈雜聲、電視聲,你聽法一定要來到講堂。
  • 海濤法師:修五戒十善,常行布施,聽聞佛法,你會有人天福報!
    「守五戒」、「修十善業」、「護持三寶」、「常行布施」、「聽聞佛法」,我們聽聞佛法,我們就知道要去持戒布施,了解三寶的意義,所以進一步,我們不孝順的人會變孝順,不禮貌的變禮貌,所以持戒布施。嘴巴——「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進一步我們天天都講真實語,特別是佛法是最好的真實語,講柔軟語。所以各位講話的口氣要改變,要溫柔又體貼,好不好?講話要如黃鶯,別像只烏鴉,你要開始改變啊。
  • 人間菩提:精進聽聞佛法
    證嚴上人在(6月22日)志工早會,鼓勵大家:「人生要把握時間, 生命減少、慧命增長,只要殷勤精進聽聞佛法,將法入心並且身體力行,相信人人都可成佛」。穿著白色襯衫,圍著深藍色圍裙,這一群小朋友,是靜思書軒的志工,小小年紀的他們,不但要熟悉每一項靜思文物,以及慈濟精神,更要學會生活規矩。
  • 楞嚴經告訴我們,不但要聽聞佛法,還要學會這件事
    因為在佛法的這個教法裡面有十種戒,比如說,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染戒,隨道戒,無著戒,智所贊戒,還有自在戒,隨定戒,具足戒,十種戒法。這十種戒法都屬於這個戒的範疇。那麼這裡這十種香,和合起來就等於說,表要受持這十種戒法。
  • 佛法初學者:懂「知見」通「善知識」,必可明心開悟
    佛法知見對於許多剛學佛教的人來說,一臉的迷茫,對修佛參禪也一知半解,特別是對開悟、「知見」與「善知識」更覺得很遙遠。對於修佛的初學者,如果對參禪悟道有正確的知見和觀念,又有真善知識之提攜和教導,欲悟明心性,其實並不是件困難的事。
  • 光泉法師要求志工聽聞正法 樹立正見 服務社會
    他要求雲林志工親近三寶、聽聞正法,樹立正見, 服務社會。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值此己亥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杭州靈隱寺隆重舉行「雲林志工團聯誼會」,可謂因緣殊勝!在此,我謹代表杭州靈隱寺兩序大眾,向多年來支持和發心護持佛法的十方信善、檀越大德以及雲林志工團的志工菩薩們致以最誠摯的新春問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 遇到佛法,你的人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殊勝無比!
    六道輪迴中,我們在人道,是幸運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得遇佛法,是快樂的。值遇正法,聽聞善知識開導,如理作意,法隨法行,這人生已經成功的一半,金剛菩提種子已扎入八識田中生根發芽了,總有一天我們也如佛一樣,萬德莊嚴,廣度眾生!
  • 佛教聖僧鳩摩羅什的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
    他曾隨母親遊學天竺各地,四處尋訪了名師大德學習佛法心得,期間羅什也參悟了很多深奧的佛法。羅什對於知識的吸收遠遠超出天竺的範圍,他不僅通梵語,又自學了漢文,少年時期的羅什已然對於佛法有了極深的造詣。他與母親在疏勒的一年間向精通大乘佛法的高僧須利耶蘇摩和佛陀耶舍求法,在這之前的羅什跟著槃頭達多修習的是小乘佛法,而小乘佛法講求的是「相」。大乘佛法講求的是「空」。這一不同的理論使得當時的鳩摩羅什感受到了不同佛法的奧義,也正因此鳩摩羅什發現了小乘佛法的弊端正是大乘佛法的精華,那麼是否可以將這兩者合一來修習呢?於是這之後的歲月裡鳩摩羅什從小乘佛法修習至大乘佛法,將兩者融會貫通,從此智慧之門圓滿。
  • 什麼是真正佛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認識,什麼是佛法?按照我們常規的認識,寫在佛經上的,就是佛法,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寫在法律條文中的文字就是法律一樣。但是,佛法並不是佛經上寫的那些文字,而且,也不是釋迦摩尼佛說的那些話。這些,我們一般都以為是佛法的,其實都不是佛法。這是我們的誤解!那麼,什麼是佛法呢?
  • 《金剛經》:「佛法」只是個假名,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法叫「佛法」
    《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中,世尊告訴須菩提:「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世尊為什麼這麼說呢?般若無形相、無佛相、無佛名,惟是佛從般若出,故佛即非佛;般若內亦無諸法的名相,但從般若而出生一切法相,所以佛法即非佛法。
  • 《金剛經》:佛法只是「藥方」而已,其實並沒有真實的佛法
    就現在的佛弟子來說,我們所學的佛法是二千多年前釋迦世尊於四十九年中所宣說,後來結集成經典,這就是我們所修學的佛法。但是這些佛法的本質,就像醫藥一樣,是為對治眾生的心病而開出來的藥方。其實,佛法只是藥方而已,並沒有所謂真實的佛法。我們所學的種種佛法,本質上也只是宣說出來的語言,以及在經典上的文字而已。然而,語言是聲塵,經典是色塵,都不是常住、真實的法,因為聲音說出來就馬上消失,經典上的文字也不是真實不壞的東西,經不起風吹、雨打、火燒,終歸會壞滅。語言、文字的佛法並不是真實不壞的法,所以佛弟子並沒有真實的佛法可得。得法的時候,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 煩惱如病,佛法如藥,吃對藥才能治好病
    如果有眾生聽聞如來佛法後,受持、讀誦,依法修行,他由此所得的功德自己是很難覺知的。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如來佛才知道此人所種的不同種子和此人的內部本質屬性,知道他憶念何事、思維何事,修行何事;知道他以何法憶念、以何法思維、以何法修行;知道他習 什麼法並由此而得什麼法。眾生處於種種境界,唯有如來佛可以如實得見,明了無礙,好比花木藥草並不知道自己的上、中、下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