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聽聞佛法,已經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了!擁有的時候一定要珍惜

2020-12-05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

今天特別高興,來到我們龍源寺,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佛法。來到這裡我就感覺特別歡喜,除了護法功德的寺院慢慢慢慢地逐步在建設進行,更重要的是,寺院當中有這種求法、學法、修行的氛圍,這在這個世間是一件特別難得的事情。特別難得,為什麼呢?因為人生最大的福報是能聽聞佛法,人生最大的福報,對很多人來講,就是走進寺院,可是走進寺院,大家拜佛、燒香就回去了。

如果能坐下來聽法,了解什麼是佛陀的法義,那才是出六道輪迴的良藥,那才能夠使得我們真正脫離苦海。這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事情。人生的最大的福報莫過於此,為什麼?因為我們無始以來流轉於生死輪迴當中,頭出頭沒,一直沒有機會聽聞佛法,乃至出六道輪迴。今天我們能夠在這個道場裡面聽聞佛法,希望以此為契機,敞開、打開我們解脫的大門,最終我們能出六道輪迴,能夠離苦得樂。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因緣,我自己本人也非常的高興。當我接到這個邀請的時候,我心中非常歡喜,我說無論如何再忙,我也要來。首先要聲明,我來這裡不是講法的,我來這裡是學習的,學習什麼呢?學習我自己心中的佛法,把自己的學習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匯報,這個是自己的一點點體會,也是自己在學佛過程當中的一點點進步。

當然,這是個人的心得,可能有些人覺得不是很圓滿,也可能我確實學識和閱歷和修行不夠,如果大家覺得有錯誤或者說有不滿意的地方,隨時隨地大家可以舉手,或者說法會間歇期間,大家可以向我提出來,我虛心地向大家接受建議。因為學佛在這種你來我往互相交流和互相的探討當中,法義的逐步深入,才能夠使自己不斷提高,這是我需要向大家做一個聲明的地方。

這次的講座,在我的講座的計劃當中,我們開啟一個系列,這個系列是淨土法門系列。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是講《佛說阿彌陀經》,但在講經之前,要有一個方法論的說明,所謂的玄論的部分,我給它取的題目叫「淨土探微」,我們從聞思修的視角來說明。因為一般的人提到淨土法門,總認為是簡單的,是老太婆念的,是實在沒辦法的,但實際上淨土法門是一個佛教當中舉足輕重的法門。

每個學佛的人可以說都是從念佛開始。我自己本人,我當年記得在棲霞寺剛剛出家的時候,我對佛教其實了解得不多,但是三個月念佛下來,我就感覺自己慈悲心增加了,自己對佛菩薩有信心了,我就覺得這輩子我就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我腦子被驢踢了,這個年輕人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個樣子,也不愛玩了,也不愛錢了,原來沒出家之前,我是早戀,女朋友也不要了,反正就在廟裡了。

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就是被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所深深地吸引。我從此就覺得我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要去往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股信心推動著我走向佛門,推動著我探求佛法,一直孜孜不倦,一直到現在,從沒有放棄。為什麼?就是淨土法門給我的最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能聽聞佛法是我們多大的福報
    如果是給我們說的,我們在此時要做好醍醐灌頂的準備。都說佛法難聞,難是當你讀誦經文的時候,你就能把自己的身心安放在經典當中,身臨其境地聽聞佛陀的教法。而實際上,你只有身臨其境地聽聞過佛陀的教義之後,你才能心開意解,否則你只是信息上、記憶上、語言上、文字上的讀誦,那是形式而已。
  • 遇到佛法,你的人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殊勝無比!
    六道輪迴中,我們在人道,是幸運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得遇佛法,是快樂的。值遇正法,聽聞善知識開導,如理作意,法隨法行,這人生已經成功的一半,金剛菩提種子已扎入八識田中生根發芽了,總有一天我們也如佛一樣,萬德莊嚴,廣度眾生!
  • 多多聽聞佛法,好處多多!
    龍樹菩薩在其《聽聞集》中寫道: 一是廣學多聞,廣泛讀誦佛陀經典; 二是對同樣內容反覆不斷地聽聞思維。 多聞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轉變自己錯誤的觀念,使佛法在心中打下深深烙印,乃至起心動念,皆與佛法相應。
  • 聽聞佛法的機會來之不易
    『空過無有佛』,那是沒有佛的時候,感覺時間更加長了。佛是難得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有的時候,竟然一個劫裡,沒有一尊佛出世,或是幾個劫裡,也沒有佛出世。像現在這種賢劫裡,有一千尊佛出世,真是難得了。現在算起來,釋迦牟尼佛正法時代、像法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末法時代了。已經末法時代了多少年呢?按從前老祖師,像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規定的,佛法已經過去三千多年了。
  • 有緣聽聞佛法非常難
    我們得這個人身,非常難;有緣聽聞佛法,也非常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更是難上加難。善知識的一句教言,往往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比任何金銀珠寶都珍貴。但善知識陪伴我們的時間,通常不會太長。所以,在有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時,務必要好好珍惜!
  • 慧律法師:只聽聞佛法而不修持,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慧律法師 - 《死亡的藝術》▌第02篇:如果只聽聞佛法而不修持,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今天是法會第一天據說,諸位上次聽我說法之後,引發了對佛法的興趣,想繼續探討、研究。當然,各位有這樣的希求,只要我身體健康,就可以具足這個因緣,但我的身體自己也不能作主,所以,很怕耽誤到各位的時間。像我剛剛才從逢甲大學那兒趕來。在那裡,我上吐下瀉,要講課前就吐了三次,二百多位師生在國際會議廳等待;都快要講課了,還得先打個針,才有辦法開始講課。
  • 海濤法師:修五戒十善,常行布施,聽聞佛法,你會有人天福報!
    「守五戒」、「修十善業」、「護持三寶」、「常行布施」、「聽聞佛法」,我們聽聞佛法,我們就知道要去持戒布施,了解三寶的意義,所以進一步,我們不孝順的人會變孝順,不禮貌的變禮貌,所以持戒布施。嘴巴——「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進一步我們天天都講真實語,特別是佛法是最好的真實語,講柔軟語。所以各位講話的口氣要改變,要溫柔又體貼,好不好?講話要如黃鶯,別像只烏鴉,你要開始改變啊。
  • 聽聞佛法有講究,這些要點你get到沒?
    聽聞佛法有講究,這些要點你get到沒?這首開經偈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正是因為佛法難能聽聞,所以聞法也有相應的講究。所謂法從恭敬求,有一分的恭敬,就會有一分的受用。以世間法為例,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也要學生認真聽講,才能得到受益。
  • 《金剛經》中,如何聽聞佛法?須菩提說了4個字,如何理解?
    在《金剛經》中,佛負責講法,須菩提代為請啟,眾羅漢和菩薩聚於一處聽法,關於眾人如何聽聞佛法,在此經中要非常注意,否則聽不懂佛所講法的奧妙。那麼,眾羅漢和菩薩們是如何聽聞佛所說的佛法呢?佛像願者,願意、願望、發願之意,一個人只有發至肺腑的立有此意願,才能聽聞佛法。
  • 聽聞佛法是─隨其志願,自然得聞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第一、隨願聞法:極樂世界聽聞佛法是─隨其志願,自然得聞。他不一定要到講堂,像我們在娑婆世界,你在你家裡面,是聽不到佛法的,很多的嘈雜聲、電視聲,你聽法一定要來到講堂。
  • 如果沒有聽聞過佛法,那你就不會有資格去「阿鼻地獄」
    在文明之初,「地獄之說」作為一種警示,對人心向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那麼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每天在生活中享受著科技便利的一些人,為什麼還會接著相信「地獄之說」呢?死亡後的真相,是不能被證知的,由於不能證真,所以有些人就為是錯誤的,而又因為不能證偽,所以也會有人接著相信。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緣或者是事業上無法擴大的原因。佛法認為,這個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果報的道理是絕對的。而想要修福報,就一定要修善法。
  • 看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德行
    別總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別人要多在別人的位置上看自己看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德行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載萬物。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厚,深厚的意思;的是德行、人品等;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清華大學的古訓 — 厚德載物比如有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你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對他非常有好處。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
  • 兒女福報由你來定?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一旦福報享盡了,一切的不順就會顯現。從前,有兩個人打賭。其中一個人念佛吃齋了很久,但他覺得自己依然很貧窮,並且總生病,他便覺得念佛吃齋沒有用。
  • 大乘佛法的背景,學佛人一定要了解!
    從一開始的佛教開放性的狀態,進入到一種封閉式的、相對於世隔絕的狀態,這對佛教來說是教義能夠深入開展,能夠體系化、理論化。但是對民眾來講,是越來越難懂,越來越不容易懂。因為走上哲學化,特別是經院哲學的路數以後,佛教教義越來越深,很難懂。不像早期佛陀時代以乞食為背景的佛教,以遊化為生活方式的佛教,出家人走到哪裡都要乞食,乞食的過程當中就隨分隨力弘法。
  • 貓的靈性有多厲害,要看養貓人的福報
    有的時候看看自家的貓咪,就是那麼不通人性,平時憨傻愣不說,關鍵時不時還給你搗搗亂,好像這個時候一定要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一樣,這個時候貓咪的靈性都去哪裡了?難道都被狗吃了?可是家裡也沒有養狗啊!其實都太概括了,有的時候真的養什麼樣的一隻貓咪,還是要碰運氣的,這種幸運能不能落在你的頭上?可能也是,考驗人品的事情,所以說跟貓咪不要談什麼靈性,如果非要說靈性的話,那就真的要看養貓人的福報有多大了。貓咪的靈性多厲害,體現在哪些方面?
  • 人間菩提:精進聽聞佛法
    而這一分精進的心不分年齡,小朋友也因為到靜思書軒當志工,而堅定人生方向。證嚴上人在(6月22日)志工早會,鼓勵大家:「人生要把握時間, 生命減少、慧命增長,只要殷勤精進聽聞佛法,將法入心並且身體力行,相信人人都可成佛」。穿著白色襯衫,圍著深藍色圍裙,這一群小朋友,是靜思書軒的志工,小小年紀的他們,不但要熟悉每一項靜思文物,以及慈濟精神,更要學會生活規矩。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還有國外的如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都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他們主張可以吃三淨肉。佛陀制定戒律時就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如果硬性規定,首先會斷送了很多人進入佛門的機緣。比如有些人也想禮佛修行,但暫時真做不到完全素食,這時候如果有強硬的規定,那這人就可能失去了親近佛法的機會;其次,就是某些特定情況下,不吃肉不足以活命。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其實所有的人,最大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就是來自於執念,來自於我執。所有的執念,都會給你增加負擔,增加煩惱,增加壓力,都會擾亂你的平靜心,包括佛法也是一樣。如果你執著於佛法,執著於有一個我在學習佛法,那麼同樣是我執,而且是一種更大的執念,同樣會帶給你煩惱壓力,讓你不能輕鬆,不能真正的解脫。其實學好佛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是很重要的。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要浪費!
    我的出家師父在我剛入佛門的時候就曾經為我開示:她說人這一生啊,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是逃不了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我們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有天生命就好的,也有天生殘疾命苦的,這就是娑婆世界的眾生相,「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