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極具爭議的4種野菜,常被質疑對人體有害,卻擋不住人們大量採挖
每年春季,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擋不住人們挖野菜的熱情。城裡人會就近選擇在小區綠地或者公園挖野菜,農村的朋友則利用天然的優勢,漫山遍野找野菜。
春天的野菜雖然滋味鮮美,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野菜的安全性未知,還是不要吃得好。尤其是這4種極具爭議的野菜,常常被公眾質疑對人體有害,卻仍然擋不住人們大量採挖。
1、紫背菜。
紫背菜學名紫背天葵,它的葉子表面是綠色的,而背面卻是紫色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民間還稱之為「補血菜」。國人對於補血、補鈣一向熱衷,因此補血菜就成了野菜中的香餑餑,人們不僅去野外採挖,甚至還有農民朋友專門把它當成一種蔬菜種植,以及把它培育成盆栽蔬菜,栽在陽臺上、院子裡,方便隨時現摘現做。
但是,補血菜在近些年卻屢遭質疑,被認為吃多了對肝有害。主要是因為它裡面含有一種肝毒性生物鹼,不建議長期大量食用。
2、蕨菜。
要說春季數量最多的野菜,莫過於山裡的蕨菜,南北方皆有,只要去山裡就能採到。蕨菜味道鮮美,吃不完的還可以曬乾保存,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純天然無汙染的山野菜。
不過近些年來,很多人都知道,蕨菜有致癌的風險。蕨菜中含有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這種物質被認為具有致癌的可能。但是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長期大量食用才會有比較高的風險,偶爾吃一吃無妨。
3、魚腥草。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是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特別喜愛的一種野菜,在這些地方也有農民大量種植。魚腥草的嫩葉和根都能食用,並且它還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既能當菜吃,又能入藥,在很多中藥配方之中,都有魚腥草的身影。
但有網友質疑,在魚腥草中,有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是具有腎毒性危害的,如果大量食用的話,對腎有害。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魚腥草之中雖然有馬兜鈴酸,但是含量很低,平時每餐吃的量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4、灰灰菜。
灰灰菜在農村很常見,田間地頭到處都可以見到,初春的時候,掐它的嫩尖涼拌十分美味,此外還可以做餡、做窩窩頭,很是鮮嫩。但是灰灰菜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皮膚對陽光很敏感的人儘量別吃。因為灰灰菜是一種「光感性」的植物,有些人吃了之後再曬太陽皮膚會出現皮炎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全身刺癢。所以,如果皮膚敏感的人吃了灰灰菜之後,儘量不要曬太陽。
除了上述4種野菜之外,還有很多野菜都有爭議,例如香椿就被質疑亞硝酸鹽含量高,野筍被質疑草酸含量高等,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一刀切。如果真喜歡吃野菜的話,在掌握量的情況下合理食用,不要把野菜當飯吃,其實問題不大。
讀者朋友們,你們支持吃野菜嗎?以上幾種野菜你都吃過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