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的這幾種親戚,專門給人添堵,不來往也罷

2021-01-13 清水無塵

文/清水無塵

01

我是農村裡土生土長的85後,見過親戚間互幫互助共渡難關的,也見過親戚間為了一籃子菜而打得頭破血流的。

這幾年,雖然農村人的經濟條件好了很多,那種為了一籃子菜打架的事情已經很少見了,但關於親戚間的矛盾,特別是農村裡親戚的矛盾,還是屢見不鮮。

當然關於親戚,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路遙的一段描述:

「是的,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看得多麼美好和重要。一旦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生活同樣會告訴你,親戚往往不如朋友對你真誠。」

因為在農村住的時間比較長,再加上身邊人的耳濡目染。清水特地總結了以下專門給人添堵的親戚,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02 亂點鴛鴦譜,專門給人添堵的親戚

同事欣欣最近簡直氣得不行,她今年31歲,是正正經經的大學本科學歷,月薪8000多,長相不說很出挑,至少也是中等偏上。

要說欣欣也不是沒人追,只是工作繁忙,再加上一個人過得也挺好的。她對婚戀的態度一直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

上個月,欣欣媽媽生病了,欣欣只好回老家照顧媽媽。就在欣欣回家期間,欣欣的嬸嬸非要給欣欣介紹對象,一開始欣欣拒絕,可耐不住嬸嬸軟磨硬泡,只好勉強同意見面。

結果相親現場,差點沒把欣欣氣得吐血:那男人都快50歲了,長得猥瑣醜陋也就算了,關鍵是那男人還坦誠自己,曾因為打架鬥毆坐過3年牢。

礙於情面,欣欣沒有當場走人,但事後,欣欣直接跟那個嬸嬸不說話了。而欣欣嬸嬸還在背後說欣欣挑剔,高不成低不就,怪不得一把年紀還嫁不出去。

別看欣欣嬸嬸,瞎給欣欣亂點鴛鴦譜,其實人家精著呢。據欣欣說,嬸嬸給自己的兩個女兒挑對象時,恨不得10倍睜大眼睛看對方的長相,家境,工作,人品,覺得對方都配不上她的女兒。可她卻這樣「作踐」欣欣,這讓欣欣覺得對方根本就是在使壞,目的就是給欣欣一家添堵。

03 不願意給姑姑做擔保,被家族親戚圍攻

讀者小薇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小薇媽媽因為嫌棄小薇爸爸窮,在小薇3歲的時候離開小薇,讓小薇成了留守兒童。

聽小薇說,她是奶奶一手拉扯她的,而她的兩個姑姑不但沒給過小薇任何溫暖,還因為小薇媽媽的關係,遷怒於小薇。

小薇11歲的時候,跟著奶奶去大姑家做客。結果一家人都坐在桌子上吃飯,卻讓小薇蹲在廚房吃些剩菜,言語上更是對小薇嘲諷,不屑一顧。這讓小薇事後很多年都覺得如坐針氈,渾身不舒服,發誓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前年,小薇重點大學畢業,進了縣裡的銀行工作。可小薇的大姑卻蠻橫的要求小薇,為她的兒子擔保50萬。受到小薇的委婉回絕後,小薇的大姑先是罵小薇不懂事,接著連通二姑一家,對小薇圍攻,破口大罵。

好在,後來還是小薇的奶奶站出來罵了大姑二姑,堅定地維護了小薇,小薇的兩個姑姑,才不情願地閉了嘴。

小薇悄悄告訴我,要不是看在奶奶的份上,她根本不想跟兩個姑姑有來往。至於擔保這麼大的事,她才不會傻到把自己搭進去。

清水結語:關於親戚之間相處,清水一直堅持一個原則,不委屈自己,也不佔任何人的便宜,至於強人所難的事,更是提都不要提,因為別人沒那個義務。

就像叔本華說的:「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人是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過活。」

對於那些沒有分寸感,甚至懷著惡意對待我們的親戚,我們能遠離就遠離,不能遠離的,也要盡力保護好自己的利益,不被「親戚」這兩個字綁架。

要知道,那種明知道對方是錯的,還一味的忍讓,換來的不是理解和信任,而是助長了她的沒有分寸。事實上,只有大膽的對不合理說「不」,我們才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點,不被親戚關系所累。

相關焦點

  • 這三種親戚,哪怕血緣關係再近也要遠離,少給自己添堵
    在人們的觀念中,血濃於水,只要是攀上了親戚,哪怕多年不見,也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可並不是所有的親戚,都如同我們想像的那般親如一家人。很多時候,很多親戚,也不過只是光面人情,甚至看菜下飯,擺出一副勢利眼的嘴臉。所以,當我們遇到了這樣親戚時,哪怕血緣關係再近,也要懂得保持距離,少給自己添堵。第一種:趨炎附勢的親戚。
  • 農村這幾種酒席,無非就是為了收禮錢,農民有苦說不出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的酒席越來越多,但如今在農村有這樣幾種酒席,純粹就是為收禮金,讓農人同時有苦說不出,你遇到過嗎?農村這幾種酒席,無非就是為了收禮錢,農民有苦說不出第一搬新家入夥酒(喬遷宴)哪家哪戶搬新家了,住進新房子,想要熱鬧一下是可以理解的,辦個小宴席熱鬧一下,請親戚好友來家裡熱鬧一下,大家一起到新房子看看。
  • 都說農民好客,城裡的親戚回鄉探親,為何農村人卻高興不起來?
    每年的過年前後的這段時間,走親戚對農村人來說是少不了的,就連很多已經在城裡安家生活的人,都會趁著這個機會回鄉探親,到農村的親戚家拜訪一遍。和城市相比,農村人的淳樸熱情一向是出了名的,年末年初有親戚上門更是一件大好事,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很多農村人家在招待親戚這件事情上面一向是熱情又大方的,不過如今這種情況似乎已經有所改變。
  • 農村親戚味越來越淡,走親戚的越來越少,這是為啥?
    每年不管是外出的遊子,還是在家裡的留守人員期盼的就是過年,家家戶戶團圓熱鬧,說道最令大家感興趣的就是走親戚了,不管遠的近的,在大年初一就開始走親戚了
  • 在菜市場買了一隻小土狗後,多年不來往的親戚竟突然來我家要狗!
    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看的很重要很美好。可一旦長大之後,獨立生活接觸社會才明白,親戚之間的關係常常是庸俗無趣的,說的不好聽點,只是有點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而這種「覺悟」,全然來自於我與親戚的最後一次來往。
  • 人到中年,你應該明白,和這樣的親戚來往,會讓自己勞形苦心
    人到中年,你應該明白,和這樣的親戚來往,會讓自己勞形苦心,完全沒有勉強的需要!01.太要面子的親戚我家就有太要面子的親戚,為了自己所謂的尊嚴,明明是自己不知分寸,卻要別人配合自己的過分,特別令人無語。一次酒席,我爸感冒吃了頭孢,在那裡光吃點青菜、清湯。
  • 農村老話「死了姑,別了舅,三年表親成陌路」,真的如此嗎?
    尤其是在這個智能化的網絡時代裡,親情的維繫基本上都是通過各種即時通訊,看似感情聯繫越來越方便,但人們卻越來越不願意走親戚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長大之後很少會和自己的親戚進行聯繫,逢年過節也都躲著不見。對於大家來說,可能關係最近的就是娘家親,第三在農村也有著「死了姑,別了舅,三年表親成陌路」的說法。
  • 大叔在山中建樓房,5年後屋前修4車道,親戚朋友羨慕
    隨著社會發展,山裡修公路並不是稀奇事,可是這條公路「寬」得格外吸引人眼球,遠遠望去,一輛輛大貨車就像是螞蟻在土黃色的玉帶上爬行。「不要說你們不敢想像,就連我也時不時覺得自己像在做夢似的。」大叔聽到大家的言論後連忙插話道,他家就在前面新修的公路邊,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家屋前能修通一條這麼寬的公路,稱雖然是山區,但是能趕上城市了。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是什麼意思?為啥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有什麼道理?有的人怕狗、有的人恨狗、還有的人愛狗,雖然一些人對狗是又愛又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而在農村裡,狗狗也是農民們的忠實夥伴,一些農戶家中、養殖場裡總有著這麼一條或幾條狗給主人看家。因此來說,相對於城市裡一些人嫌棄狗狗,農村人還是更樂意待見狗的。
  • 農村土狗的真實生活:農村狗狗行為準則!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懂
    人也從小被長輩鄰居親戚教育怎麼對待狗。所以說,在公共場合咬人的狗一定是會被殺的(這種狗一般長不到成年,被發現過度攻擊欲的時候,馬上就被處理掉了),但是如果咬了小偷之類的,估計還會被獎勵幾塊肉吃吃。農村狗狗行為準則1:永遠不要招惹熊孩子。不論有理無理。熊孩子永遠是勝利者。2:不可以攻擊家禽家畜。誰家的都不可以。那是「主人們」的財產。
  • 農村人雞不養,豬不餵,地不種了,為啥呢?這6位老人說出了實情
    為此我們採訪日照市莒縣某個村莊的6位老人,從他們的話裡,我們就知道答案了。採訪一:吃穿全靠兒女打錢的陳大爺我覺得幸虧年幼的時候多生了幾個孩子,我現在幹不動活兒了,一年之中就是種個菜園吃個時令菜,其他的我全都不種了,因為糧食一點也不賣不上錢,白白幹了一年到頭來很可能折本兒。荒了的地總比白出力還折本的要好呀!
  • 農村親戚多不知道該叫啥,苦惱嗎?不用怕這裡有最全的親戚稱呼!
    2018年的春節已經過完了,回到農村老家過年的朋友們有沒有苦惱到,見到親戚不知道該叫啥?農村一般比較注重親情,過年了都會互相來往,即使平常不怎麼見到的親戚,過年時都會相互走動下,有時大家還要圍在一桌吃飯,見到這麼多的親戚,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長輩,很是苦惱,特別是常年在外上學,畢業後又在城市工作90後的年輕人,該怎麼稱呼真是過年時的頭疼問題,現在小編把最全的親戚稱呼奉上,從此不用再怕了,讓你瞬間有自信,熱情招待客人。
  • 過年這幾種人就別去串門了,不受待見不說,自己還受累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農村的生活一直都比較閒趣,這裡有著慢生活的節奏,感受著自然的風情,漫山遍野的綠色,讓人的內心更加的舒心。當然近些年裡,國家對農村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設要求,促進鄉村能夠早日振興,對農村的基礎建設項目不斷的完善,對於環境的質量也在不斷的革新。
  • 農村這幾種小動物,遇上千萬要繞開,你見過幾種
    聽奶奶講,很久以前一個農夫捉了幾隻小黃鼠狼,晚上就有一個白髮老者託夢給農夫,哀求農夫放了自己的孩子,農夫卻不以為然,把幾隻小黃鼠狼殺死了。後來老者又來託夢,他滿臉殺氣的說,農夫會得到報應的,結果沒過多久,農夫的幾個孩子都溺水身亡了。這個故事雖然只是個傳說,但是農村人都對黃鼠狼比較敬畏。
  • 為什麼農村走親戚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不外乎就是以下這三種原因
    為什麼農村走親戚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不外乎就是以下這三種原因馬上就要過年了,依稀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過年的時候各家的親戚都會聚在一起,就算不是過年親戚之間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相互的來回走動,那時候在農村農民們的民風還是很淳樸的,就算只是鄰居也早就像一家人一樣了。
  •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農村宴席上惹人討厭的人
    北方農村把惹人煩叫「不待見人」,平常生活中有、各類交往中人、婚喪嫁娶的宴席上也有,雖說叫法不一,大致是同類情況,中原地區多數叫作「不待見人」,我們這兒說宴席上的「滿窩到、拉偏套、發酒瘋、身穿孝」四類人為「四大不待見」。
  • 「姑沒了,舅死了,剩下老表不走了」,農村的親情真的終結了嗎?
    所以,在所有的關係中,親戚之間互相的走動是非常頻繁的,每當過年的時候更是農村串親戚的高潮,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到老家都會給老家的親戚帶禮物,去拜年。老話都說姑表是一家,我們也不難理解,農村的表親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非常親近的,即使平時見面的機會不多,到過年的時候大家也應該聚在一起聊聊天。但是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姑沒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走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85歲爺爺說:人過三十,這幾種人與你絕交,別傷感是好事
    有幾類人他們的品性本來就有問題,與他們交往百害無一利,如果他們與你絕交不必傷感,反倒應該擊掌相慶。你也30歲了必須要知曉這個道理。我問您說的這幾種人都包括誰呢?爺爺接著說。
  •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
  • 關於農村老話,「添人不添狗」,其實真正原因是這樣的!
    但是,對於備孕或者家裡有小孩的人來說,能不能養狗成為了一個爭論的話題。在農村流傳的俗語中還有「貓來窮,狗來富」的說法,所以狗一直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是為什麼在俗語中會有「添人不添狗」的說法呢?這句話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