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間俗語,鴨子大過鵝

2021-01-12 天下客家

語意:比喻妄自尊大,自以為是。

鴨,水鳥名,俗稱鴨子。分家鴨和野鴨,嘴扁,頸長,腳短,趾間有蹼,善遊泳。野鴨會飛,家鴨則不能。

鵝,家禽,鴨科。像鴨但比鴨大,額部有肉瘤,頸長,嘴扁而闊,腿高尾短,腳趾間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善遊泳,吃穀物、蔬菜、魚蝦等。

鴨子自以為比鵝還要高大、威武,這就無異於夜郎自大了。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漢武帝開發了中國西南之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達今屬雲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詢問漢使:「你們大漢與我滇國相比,誰的疆域更大一些?」後來漢使者返回長安經過夜郎國(今貴州部分地區),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的疑問。

夜郎國君本無意向漢王朝叫板,蓋因地處偏僻、山隔水阻、信息不通等因素造成。後世「夜郎自大」之謂,實為大國沙文主義者的誤解。

鴨與鵝卻截然不同,每天同被主人家圈養在一起、放牧在一起,彼此再熟悉不過了。仍有鴨子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比鵝還要牛高馬大,如此行徑,實在是自欺欺人。

妄自尊大者,無不貽笑大方。尊重事實,或曰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接近事物的本質。(客家阿哥)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鴨生蛋種田,鵝生蛋過年」,是什麼意思?
    這句農村俗語「鴨生蛋種田,鵝生蛋過年」,出自胡祖德《滬諺》:「鴨生蛋種田,鵝生蛋過年,鴨於二、三月生蛋,於年底生蛋。」指的是鴨子在二、三月開始下蛋,鵝在春節前後開始下蛋。這句農村俗語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但只有這一種有文字可以考究。
  •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擰」這句俗語是啥意思?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擰」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因為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就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家裡的長輩們提出告誡我們的。告訴我們無論是狗還是鵝,孩子們都不應該激怒他們,儘管這句話有點誇張。但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只有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含義!
  • 有聲繪本故事:鴨子,鴨子,鵝
    點擊下方視頻播放《鴨子,鴨子,鵝》在《鴨子,鴨子,鵝》中,小鴨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刺兒頭
  • 農村俗語「千年的王八好找,十年的老鴨難尋」,鴨子活不了十年?
    導讀:農村俗語「千年的王八好找,十年的老鴨難尋」,鴨子活不了十年?在農村,很多人都喜歡養殖一些雞鴨鵝之類的,因為蛋類也是主要的肉食來源。除了可以食用補充營養外,還可以把蛋類拿到市場上賣,換錢賣柴米油鹽等等。
  • 民間傳言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蛇為什麼會怕鵝?看完就明白了
    民間傳言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蛇為什麼會怕鵝?看完就明白了大家都知道,就整個生物界來說,構成了一條條完整的食物鏈,這也就是民間的老話,一物降一物,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生物都是相生相剋的,而在我們農村地區,往往都會養一種家禽,那就是大白鵝,別看大白鵝是人類飼養的家禽,但是其攻擊性非常的強悍,所以大白鵝也是很多小孩子的噩夢
  • 民間故事:雞鴨鵝講話
    「雞、鴨、鵝,殺一隻,不就有了嗎?」老嬤出了個主意。接著,又說:「女婿郎官不知送什麼年羹來?」老公說:「這樣好了,挑年羹擔來,就殺雞;拎包頭來,殺鵝;空雙手來,殺鴨。你看好不勿好?」老嬤點點頭,說:「好,就這樣吧!」兩公婆的話,給關在窩裡的雞、鴨、鵝全聽到了。它們急得要命,一夜到天亮都沒合眼過。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是什麼意思?其實老祖宗暗指兩類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俗語作為民間最廣為流傳的文化,自然是受老百姓的愛戴的,尤其是現在快節奏的社會發展下,人們更加注重對自己精神的培養,今天我們就分享給大家一句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啄「,這句話非常好理解,就是要讓被狗咬和被鵝啄之間選擇一個的話,肯定是選擇前者,哪怕是被咬一口也千萬別被啄一口
  • 農村俗語:「雞冷上架,鴨冷下河」,有什麼樣的隱含寓意?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雞冷上架,鴨冷下河」,有什麼樣的隱含寓意?在農村的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同時農村的環境也比較好,因此在這樣的獨天優厚的先天條件下也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並且還特別適合養一些小動物。
  • 客家碌鵝,客家人吃鵝的特殊烹飪方式,香到隔壁的貓狗都聞香而來
    小弟今天放假回家,作為大姐的我,決定搞只鵝來感動小弟的胃,順便讓他嘗嘗祖輩流傳下來的特殊烹飪鵝的味道,正宗客家人做正宗客家碌鵝。首先,去家裡的鵝圈裡抓一隻又肥又大的鵝出來,有個竅門是千萬不要選到年齡不大但是又虛胖的鵝,不然上面會有很多毛處理不乾淨。
  • 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原標題: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在廣州增城,有一種客家特色小吃叫鵝湯餈,最近被列入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為什麼雞是白天下蛋,而鴨子卻是晚上下蛋?鵝是什麼時候下蛋?
    鴨子是由野鴨馴化的鴨子為啥是夜裡下蛋呢?聽爺爺說是因為長久的生活習慣養成的。因為鴨子野,是由野鴨馴化而來的,白天要放到河邊水庫去放呀,在出門之前養鴨人都要摸摸鴨屁股,看看裡面是不是有蛋,有蛋就不放他出去,沒有蛋才放他出去找食吃,所以鴨子就養成了習慣,在夜裡把蛋下完,白天才有機會出去找食吃,久而久之,鴨子就養成了在夜裡下蛋的生活習性啦!
  • 圖說客家:古今人物遊長街 客家高蹺舞千姿 圖
    鑼鼓聲中觀高蹺仙姑凡間覓知音騰躍跨跳功夫好唐僧猴王獻高技千古絕技競風流古今人物遊長街旱船河蚌來伴舞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贛州人叫做「高腳師」,它是民間表演的一種舞蹈形式。據《京都風俗志》載:「秧歌以數人扮頭陀、漁翁、樵夫、漁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鑼,足登豎木,謂之高腳秧歌。」另《定縣秧歌論》也說:「唱秧歌的人,腳底下綁上三四尺高的木棍,叫做踏高蹺腳。」
  • 活動 北京 包客家粽子吃客家菜!
    客家菜主要流行於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和臺灣等地~用料大都以家禽與野味為主,不是「無海鮮不成宴」,而是「無肉不成宴」,有所謂「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鵝不濃周四過節我們一起去包客家肉粽,吃傳統客家菜~一共23道,吃完這桌席,估計就變客家人啦~僅剩最後兩個名額~  ◆ ◆ 包客家粽子吃客家菜 ◆ ◆
  • 俗語「雞寒上樹,鴨寒下水」什麼意思,雞會飛到樹上過冬?
    在農村裡,人們都喜歡熱鬧,沒事就喜歡聚一起聊天,而且喜歡聊到俗語,今天小編就聽到了一個很有趣的俗語,「雞寒上樹,鴨寒下水」,大家都知道,相比於乾淨的城市,大部分農村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一些雞、鴨、鵝、馬、牛、羊之類的牲畜,有的可以下蛋,有的可以幫忙農民幹農活,在農民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農村俗語:「屋後莫有『鵝鴨爪』,房前莫有曲路繞」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屋後莫有『鵝鴨爪』,房前莫有曲路繞」。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弄明白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屋後莫有「鵝鴨爪」所謂的「鵝鴨爪」,是指「鵝鴨爪」一樣的「山勢」,一般來講,這樣的房屋是建在靠山的地方的。
  • 農村俗語:「狗怕弓腰低聲吼,鵝怕仰脖昂首走」,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狗怕弓腰低聲吼,鵝怕仰脖昂首走」。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狗怕弓腰低聲吼狗是一種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的犬科動物。因此,狗也被稱為「犬」。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啥意思?鵝難道比狗還兇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積累而流傳下來的,有一些直到現在都教人深思。其中有一句俗語可能很多小夥伴都聽過,那就是「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寧可讓狗咬一口,也別被鵝啄一口。很多小夥伴就不理解了,狗咬一口得多疼呀,鵝就算啄一口就那麼一小口,那怎麼還有這樣的俗語?鵝難道比狗還兇嗎?沒有在農村生活的朋友不知道,鵝是有名的「村霸王」。以前小編在老家的時候,碰到鵝都是繞路走。
  • 農村老人說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有沒有道理呢?看完明白了
    是很多孩童的噩夢,老話說的好不怕狗咬,就怕鵝擰,鵝這貨是典型的愣頭青,無所畏懼的姿態,敢跟任何生物幹上一架,除了天性使然,鵝具有好鬥性情之外,據研究表面,鵝的眼睛才是真正的狗眼看人低,由於眼睛的構造原因,鵝看什麼都感覺比較小,跟自身比起來相差很大,所以對於自認為比自己渺小的,當然是不會害怕。
  • 為何有的農村裡用雞孵鴨蛋或鵝蛋,為什麼不用鴨子或鵝來孵呢?
    為何有的農村裡用雞孵鴨蛋或鵝蛋,為什麼不用鴨子或鵝來孵呢?在農村其實有這麼一句老話,是說「母雞抱窩,母鵝抱窩,唯有母鴨不抱窩」,意思是說:母雞和母鵝都是可以孵蛋繁育後代的,唯獨母鴨例外,只管下蛋不管孵蛋!
  • 俗語「寧讓狗咬,別叫鵝啄」是什麼意思?古人總結這句話意義何在
    俗語,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一類語句,它是由古時的勞動者所創造,並廣泛流傳於民間。大多數俗語是反應古人的一些生活經驗的,語句形式較為簡潔、粗糙,非常接近於我們的日常口語,其意也是通俗易懂,很多從字面意思就能體會出它的深意,然而俗語雖俗,所總結的經驗、道理卻是不俗,可算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智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