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總是能總結出一些有道理的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有的是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道理,有的是從祖輩人嘴裡代代相傳的說法,但是有些俗語老話受限於產生的環境和人們對當時不能理解的自然界現象,所以就總結出來錯誤的說法,就拿紅薯開花這件事來說,就是北方人們因為不能理解自然界的現象歸納出的結論。
紅薯在北方被人們稱為「地瓜」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有過這種感覺,當年在困難時期,可食用的主糧和細糧非常少,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種植紅薯來填飽肚子,紅薯對比於主糧的產量非常大,又非常容易保存,可以曬乾也可以磨成粉食用,但畢竟比不過大米、白面這些主糧,所以在哪個年代,很多人都看見紅薯就會自然反應胃裡反酸水,因為那個年代天天吃紅薯是在是吃怕了。
北方種植的紅薯基本沒有開花的現象,所以人們都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如果發現了那片土地要是種植的紅薯開了花,就會把這種現象和不好的事情聯繫在一起,自然就容易聯想到是災年收成不好。民間除了有「紅薯開花是災年」的說法,還有的老話也說「紅薯開花、夫妻分家」。
其實百姓們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種植環境和品種都有區別,所以一般在南方會常見到紅薯開花的現象,而北方卻基本看不到。
紅薯開花的條件主要靠兩個方面,首先是光照,紅薯是屬於短光照的作物,如果每天接觸陽光照射的時間在8到10個小時,就滿足了它開花的重要因素。但是北方地區在種植過程中,種植的時間都是夏至以後,這個時間段內陽光照射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常常會超過這個短光照植物的臨界期限值,所以光照時間的過長使北方種植的紅薯都普遍不開花。
還有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溫度,紅薯開花的條件是生長期間的溫度需要保持30到37攝氏度的溫度範圍之內,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更有利於植物的開花或花朵就會開的多一些。如果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區間,就很難看到紅薯開花的現象。
所以,之所以北方種植的紅薯很少見到開花的現象,只是因為北方的氣溫和種植環境不利於紅薯開花,而在南方的種植環境下,紅薯開花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句俗語只是人們對自然界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所以就有了「紅薯開花是災年」的錯誤說法。
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你怎麼看?大家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麼?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