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2021-01-09 響水大米

農村老人總是能總結出一些有道理的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有的是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道理,有的是從祖輩人嘴裡代代相傳的說法,但是有些俗語老話受限於產生的環境和人們對當時不能理解的自然界現象,所以就總結出來錯誤的說法,就拿紅薯開花這件事來說,就是北方人們因為不能理解自然界的現象歸納出的結論。

紅薯在北方被人們稱為「地瓜」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有過這種感覺,當年在困難時期,可食用的主糧和細糧非常少,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種植紅薯來填飽肚子,紅薯對比於主糧的產量非常大,又非常容易保存,可以曬乾也可以磨成粉食用,但畢竟比不過大米、白面這些主糧,所以在哪個年代,很多人都看見紅薯就會自然反應胃裡反酸水,因為那個年代天天吃紅薯是在是吃怕了。

北方種植的紅薯基本沒有開花的現象,所以人們都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如果發現了那片土地要是種植的紅薯開了花,就會把這種現象和不好的事情聯繫在一起,自然就容易聯想到是災年收成不好。民間除了有「紅薯開花是災年」的說法,還有的老話也說「紅薯開花、夫妻分家」。

其實百姓們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種植環境和品種都有區別,所以一般在南方會常見到紅薯開花的現象,而北方卻基本看不到。

紅薯開花的條件主要靠兩個方面,首先是光照,紅薯是屬於短光照的作物,如果每天接觸陽光照射的時間在8到10個小時,就滿足了它開花的重要因素。但是北方地區在種植過程中,種植的時間都是夏至以後,這個時間段內陽光照射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常常會超過這個短光照植物的臨界期限值,所以光照時間的過長使北方種植的紅薯都普遍不開花。

還有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溫度,紅薯開花的條件是生長期間的溫度需要保持30到37攝氏度的溫度範圍之內,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更有利於植物的開花或花朵就會開的多一些。如果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區間,就很難看到紅薯開花的現象。

所以,之所以北方種植的紅薯很少見到開花的現象,只是因為北方的氣溫和種植環境不利於紅薯開花,而在南方的種植環境下,紅薯開花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句俗語只是人們對自然界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所以就有了「紅薯開花是災年」的錯誤說法。

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你怎麼看?大家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麼?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該看看
    提要: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該看看文/二狗對於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災年。」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無稽之談。紅薯開花在某些紅薯方面來說,是由於氣候、氣溫、光照或者變異等現象造成的開花的生理特徵。
  •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紅薯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基本上我國南北各地都有種植。而估計很多人都是吃過紅薯的,但是真正看到紅薯開花的卻沒有多少,特別是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而言,沒有種植過紅薯的都很難看到這種現象。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過去農村老人常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們沒有看到竹子開花,如果竹子開花則意味著年景不濟,不是旱就是澇,要麼就是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所以老人說遇到竹子開花這種情況,就趕緊搬家離開這個災難之地,以躲避危險。
  • 農村俗語「竹子開花,趕緊搬家」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聽老農咋說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有不少人家都會種一片竹子,春天的時候可以吃竹筍,可以用來編制籮筐,打制竹蓆竹床。我們老家農村裡面的篾匠,是個心靈手巧的匠人,全村的竹製品基本上都出自他一人之手,經久耐用。可以說竹子是跟農村人生活緊密相關的,甚至有一些人專門在庭院或者是附近種植觀賞性的竹子,因此也留下了一些民間俗語,廣為流傳。其中有一句比較特別,叫做竹子開花,趕緊搬家。那麼這一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竹子開花,戶破家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竹子在很多地區很常見,基本上南方農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會栽叢竹子,因為它在農村稱得上是一種耗材,它被用於編制日常用具。在人們印象中,竹子四季常青,但很少見它開花。確實,竹子不常不開花。眾所周知,植物開花是為了結果繁衍,正所謂有花才有果。
  • 老人常說「竹子開花,破戶敗家」,這什麼意思?竹子還會開花嗎?
    摘要:老人常說「竹子開花,破戶敗家」,這什麼意思?竹子還會開花嗎?植物開花結果往往都是象徵著美好與幸福,然而在我們農村裡有株常見的植物,它開花結實卻被大家認為是不詳徵兆。它就是竹子,這個常被大家種在房前屋後的植物,大家也都比較了解,竹子一生是很少開花的,而一旦開花結實,也就是說它的生命到了結尾,在我的印象裡,我還沒有見過竹子開過花。奶奶說她小時候見過,因為那時候本來糧食就不夠吃,對於「竹子開花是災年」的說法也就見怪不怪了。
  • 農村老人說,「竹子開花,馬上搬家」,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在我國南方的農村地區,竹子的分布十分廣泛,因為經濟經濟高,很多農民甚至專門靠種植竹子為生。竹子的經濟價值體現在它的各種用途上,每個階段的竹子都有不同的作用:新鮮的竹筍是一種營養又美味的食物,而且賣價不菲;成熟的竹子可以用來編制簸箕、背簍這些經常會用到的生活用品;另外,前些年的部分農村還有用竹子來搭建房子的傳統。
  • 紅薯開花意味著什麼?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紅薯開花意味著什麼北方農村老人老人常會說「紅薯開花,夫妻分家」,意思是一旦出現紅薯開花現象,預示著年景不好,生活會受到影響,夫妻之間會因為生活問題發生矛盾,甚至離婚。那麼,紅薯開花是不是一種非正常現像,紅薯開花是不是就預示著將會出現年荒現象?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記得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看,沒有電視看,每天白天都是和泥土做伴,天一黑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會喊著回家吃飯。吃完飯,洗完澡,早早的上床睡覺。
  • 老祖宗常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究竟是什麼道理?
    千百年來,咱們的老祖宗在種地的過程中,總結出許多有關植物的俗語,比如「凍不死的蔥,旱不死的蒜」,意思是說,蔥比較抗寒,即使溫度再低也不怕。蒜苗具有抗旱性,就算缺水也沒關係,生命力相當頑強。當然了,這只是相對而言,假如溫度極低,蔥也是能被凍死的,長時間乾旱的話,蒜也扛不住。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從長輩口中聽過這樣一句話:「桃三李四柑八年。」
  • 農村老人常講:「貨到街頭死,人到集上活」什麼意思?
    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農村裡面,會流傳很多城市裡面人不是那麼理解的俗語,都是有很多都是挺有道理的。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些其中的俗語吧,來探索一下其中的奧秘~第一,貨到街頭死,人到集上活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有沒有聽說過貨到街頭死,人到集上活這句話。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這句話也是比喻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能生活得很好,也是比喻各有各的擅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農村老人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有什麼含義?你知道嗎?
    竹子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但是你們見過竹子開花嗎?農村有一句俗語「竹子開花,趕緊搬家」,大家聽說過嗎?眾所周知,竹子是有很多品種的,在農村竹子也是十分常見的,許多家庭甚至擁有自己的竹林,畢竟竹子還是有很多用途的,像在以前,許多農村家庭喜歡用竹子編竹籃,籮筐等,還是十分實用的。
  • 農村俗語:「竹子開花,棄捨丟家」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值得代代傳承下去的;而有些俗語卻僅僅是根據個例「臆造出來的經驗」,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甚至,還充斥了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不能夠繼續傳承的。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勞動人民們通過日常生活、節氣等方方面面的經驗,總結出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語,而在農村裡也一直流傳這這些俗語,讀起來可能有些粗俗,但是撇開這些字面得意思,深究裡邊的含義還是非常有道理。俗語涵蓋的面很廣,各個方面都有 。
  • 「竹子開花,馬上搬家」,為何老人會這麼說?這句話有道理嗎?
    02沒有接觸過竹子的可能不知道,在農村地區有這樣一句關於竹子的俗語——「竹子開花,馬上搬家。」從字面意思來看,咱們可以解讀為:竹子一旦看花,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人們就要搬家。聽上去太嚴重了,這樣說也有點太草率了。嚴謹一點說,這句話是有點道理的。
  •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農村有一些特別有意思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一句農村,它也是所謂的農村順口溜「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四不摸」。
  • 俗語「竹子開花,馬上搬家」,說的到底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關於竹子,有一件事兒鮮少被人知道,就是竹子會開花。竹子開花這事在古代的書籍中就有所記載了。晉朝郭璞在給先秦古籍《山海經》附註時,是這樣描述竹子開花的,「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它的意思是竹子每六十年就要換一次根,易根必定會開花,開花必定會結穗,結穗後竹子就一定會枯死,竹穗落完後竹子就又復生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以前,有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是靠打山上的野味為生,有一些地方是靠打魚為生。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打農藥的東西,很多都是天然食品。記得小時候,經常看到人們在山上挖一些野味,或者是在水裡打魚。但是,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