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實習生 李婷 劉思佳
2017-02-19 12:04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小學不教拼音?上海市教委對此進行了否定。
此前,在上海家長扎堆的一些網絡社區裡,每到幼升小的時候,就流傳著關於小學拼音教學的各種說法:「老師不教拼音,但考試要考拼音,拼音全靠孩子自學。」
上海市教委闢謠稱,小學語文課老師不僅會利用5至6周時間集中教拼音,老師還會結合識字、閱讀、表達等方面的訓練,來鞏固音節的拼讀。
上海市教委介紹,在孩子們進入小學以後,一般先要經歷3至4周的「學習準備期」,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後,便進入5至6周集中學習漢語拼音的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在50課時左右。
5至6周的集中學習之後,漢語拼音的學習並沒有結束,老師還會結合識字、閱讀、表達等方面的訓練,來鞏固音節的拼讀,促使孩子們在不斷練習使用漢語拼音中自主識字,並在這個過程中熟練掌握漢語拼音。
然而,有小部分家長對現行的拼音教學模式並不了解,在不知道小學如何教拼音的情況下,盲目地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開設的拼音補習班。
齊女士的女兒現在上小學一年級,在去年幼升小的暑假,齊女士給女兒報了某知名培訓機構的拼音班,提前學了拼音知識。但9月份上了小學才發現,學校統一集中教了兩個月的拼音。齊女士說,其實學校對於教拼音很有一套,還會將拼音融入到課文中,「現在想來,不應該過於相信外面的培訓班,畢竟學校才是教育的主戰場。」
這種情況,得到了靜安區閘北實驗小學副校長、語文教師錢玉華的證實,「那些提前學過拼音的孩子認為自己會讀、會拼,有的甚至會寫了,就不再認真聽課。久而久之,他們上課的專心度會弱於其他同學」。
上海市教委也表示,家長們完全沒必要給孩子報名參加所謂的拼音培訓班、突擊班,那樣很可能違背兒童認知規律。
對於拼音考試,上海市教委稱,漢語拼音的檢測一般放在小學二年級結束的時候,主要考查孩子們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正音和查字典的能力。經過實證研究,這個要求對孩子們來說是沒有難度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基礎教育,拼音教學
相關推薦
評論(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