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

2021-01-16 澎湃新聞

基層醫師公社

來源 / 基層醫師公社

作者 / 納洛酮

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

案例

某門診部,下午三點多的時候,有幾個門診病人正在輸液,患者王某忽然開始發抖,說是渾身發冷、難受。

值班醫生一聽患者說難受,當即趕到患者跟前,調慢滴速,詢問情況、聽診心肺,護士忙著測量體溫、血壓。

患者血壓正常,體溫37°C,經過臨床判斷,醫護人員判斷患者是出現了輸液反應,遂對症處理,給予異丙嗪針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靜脈注射,停止輸液,保暖、心理疏導等,後來,患者又開始發熱,體溫升到39°C!醫護人員不敢怠慢,嚴密監護,對症施治。

經過4個多小時的折騰,一直到晚上七點多,該患者這才轉危為安。

點評

對於靜脈輸液,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除了制定輸液治療方案,建立靜脈輸液通道,給患者執行用藥,更要做好輸液過程的監測以及應對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如何保障患者輸液安全?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查對制度,預防感染及差錯事故的發生。

2、根據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輸液順序,並根據治療原則,按急、緩及藥物半衰期等情況合理分配藥物。

3、對需要長期輸液的患者,要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

4、輸液前要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的空氣,藥液滴盡前要及時更換輸液瓶或拔針,嚴防造成空氣栓塞。

5、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對於刺激性或特殊藥物,應在確認針頭已刺入靜脈內時再輸入。

6、嚴格掌握輸液的速度。對有心、肺、腎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嬰幼兒以及輸注高滲、含鉀或升壓藥液的患者,要適當減慢輸液速度;對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適當加快輸液速度。

7、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輸液反應,如患者出現心悸、畏寒、持續性咳嗽等情況,這些都是輸液反應的臨床表現,應立即減慢或停止輸液,並及時處理。

常見輸液反應及處理流程

一、發熱反應

臨床表現

多發生於輸液後數分鐘至1小時,患者表現為發冷、寒戰、發熱。輕者體溫在39°C左右,停止輸液後數小時內可自行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熱,體溫可達40°C以上,並伴有頭痛、噁心、嘔吐、脈速等全身症狀。

處理流程

發熱反應輕者,立即減慢點滴速度或停止輸液→及時通知醫生;

發熱反應重者,立即停止輸液→保留剩餘溶液和輸液器,必要時送檢做細菌培養,查找發熱反應的原因;

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嚴密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必要時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二、循環負荷過重反應(急性肺水腫)

臨床表現

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像粉色的雪沫,急性肺水腫之特徵樣表現),嚴重時痰液可從口、鼻湧出。聽診肺部布滿溼囉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

處理流程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立即停止輸液→迅速通知醫生進行搶救。

如果病情允許,可協助患者取端坐位,雙腿下垂,減少下肢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安慰患者減輕其緊張心理,給予高流量吸氧,6-8L/min,提高肺泡內壓力,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滲出液的產生。

溼化瓶內加入20%-30%乙醇溶液,減低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症狀,再給予鎮靜、平喘、強心、利尿和擴血管藥物,以穩定患者緊張情緒,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液體排出,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必要時四肢輪扎,有效減少回心血量。

三、靜脈炎

臨床表現

延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處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靜脈輸液,患肢抬高、制動,局部用50%硫酸鎂或95%乙醇溶液行溼熱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鐘,超短波理療,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

中藥治療,將如意金黃散加醋調和成糊狀,局部外敷,每日2次,清熱、止痛、消腫,合併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四、空氣栓塞

臨床表現

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心電圖呈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處理流程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頭低腳高位,以利氣體浮向右心室尖部 ,避免堵塞肺動脈入口,高流量吸氧,提高患者血氧濃度,糾正缺氧,有條件可用中心靜脈導管抽出空氣,嚴密觀察患者表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對症處理。

五、過敏反應

按患者臨床表現輕重,分輕度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兩種。

(一)輕度過敏反應

臨床表現

輕者表現為蕁麻疹,皮膚潮紅、瘙癢;頭痛、焦慮不安,噁心等。

處理流程

出現輕度過敏反應→立即停止相關藥物的使用→保留輸液通道,可繼續應用其他藥物,或對症應用抗過敏藥物→酌情給予鈣劑、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物使用→做好臨床觀察,出現病情變化及時應對處理→心理疏導。

(二)過敏性休克

臨床表現

1.呼吸道阻塞症狀:表現為胸悶,氣短,伴頻危感,喉頭水腫等。

2.循環衰竭症狀:面色蒼白,冷汗,口唇紫紺,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

3.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暈,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煩躁不安,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 皮膚過敏症狀:有癢感,蕁麻疹等。

應對流程

立即停藥,就地搶救→換掉輸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針,接上生理鹽水快速滴入→置患者於中凹位(休克臥位)→開放氣道,給氧→心電監護→患者血壓降低,首選藥物為腎上腺素,可給予0.1%腎上腺素0.25~0.5ml肌注或靜注。

如不緩解,可視病情20-30分鐘重複使用→應用糖皮質激素,靜脈輸入地塞米松5-10mg,80-120mg甲強龍或200mg氫化可的松等,選擇一種或兩種→擴容,快速靜脈輸液250-500ml,觀察心率血壓變化→酌情使用升壓藥物。

經過補液、腎上腺素、激素,患者的血壓會逐步恢復到正常,若持續不升,可使用小劑量多巴胺、去甲腎等→心臟驟停需要馬上CPR,行胸外心臟按壓。

總之,患者出現輸液反應,需要臨床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患者的用藥史、現病史、過敏史等實際情況,進行評估,確定究竟屬於哪種輸液反應,以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做出及時的應對處理,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和醫療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基礎護理學/李小寒等主編。-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

原標題:《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五大搶救流程速速掌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熊孩子輸液瓶裡打髒水:害奶奶住進ICU
    近日,有一位河南鄭州的老太太因鼻竇炎發作輸液。原本是由診所醫生配好液體、交代好家人其他注意事項後,老太太在家輸液並由家人來更換液體。老太太連續輸液7天都相安無事,就在第二瓶輸液輸了100多毫升後,老太太突發渾身不適,高熱寒戰等症狀。其子發現輸液瓶裡的液體有異常,原本澄明的液體懸浮著很多黑色絮狀物。
  • 治感冒不一定要輸液 尤其不要輕易輸抗生素
    患者徐女士說:「自己經常感冒,每次感冒吃點藥感覺沒什麼效果,頭痛、咳嗽、身體很難受,就選擇來醫院輸液,輸液效果明顯,好得快,不用受罪。」  那麼,用輸液的方法治療感冒是不是最佳的選擇呢?該院急診科副主任呂軍說,不可否認,靜脈輸液的方法減少了由於胃酸對藥物的破壞,效果比較直接,特別是對那些伴有胃腸道症狀和伴隨高燒的患者尤其見效。
  • 輸液港:一種更「體貼」的輸液方式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需要長期靜脈輸液的患者,反覆穿刺有困難、患者很痛苦,管路維護又不方便。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兼顧安全、舒適與便捷的選擇「輸液港」。輸液港(醫學上稱為Port)是一種埋在體內的輸液系統,主要包括注射座、導管和專業無損傷針。皮下置入注射座後,連接插入上腔靜脈的導管形成一個血管的通道,發揮類似港口的作用稱輸液港。
  • 黑龍江東寧縣一男子患腸胃感冒 輸液過程中死亡
    中新網哈爾濱10月9日電(解培華)9日,記者從黑龍江牡丹江市東寧縣中醫院證實,3日中午,一男子在東寧縣中醫院被診斷出腸胃感冒後在該院輸液治療過程中死亡。目前,東寧縣衛生局已成立調查組調查此事。  死者兒子尹賢坤告訴記者10月3日11點左右,他父親尹學臣由於鬧肚子到東寧縣中醫院就醫。
  • 市三醫院:靜脈輸液港讓患者免除反覆扎針的痛苦 建立生命綠色通道
    汪中明 王新芽)近日,市三醫院乳腺腫瘤科醫護聯手成功為一已行氣管切開的晚期甲狀腺癌患完成了該院首例上臂靜脈輸液港植入術,手術過程順利,管路輸液通暢,術後病人反應好。至此,該科已具備針對長期輸液患者,面對不同臨床需要,全面無死角各部位靜脈輸液港植入能力。
  • 官方通知:又一地村衛生室叫停輸液!…
    據悉,山東萊州市全面禁輸的原因是因為該地接連發生兩起患者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突發意外搶救無效死亡案例,萊州市衛健局督查後發現:相關機構的醫務人員對急救技能知識掌握不全面,急救藥品應用指徵不熟悉
  • 「輸液好得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作為患者,我們在生病時一定要科學治療,不要盲目輸液,切忌圖一時之快而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那麼,輸液到底有哪些危害?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01前不久,山東淄博發生了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4歲女孩辰辰,只因發燒37.5度,在私人診所輸液致死!
  • 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樣?危不危險?
    眾所周知輸液時空氣不能進入血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有可能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器官缺血,甚至導致腦梗或肺梗等。正常情況下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麼樣呢。如果輸液時空氣進入了血管,病人會什麼樣?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可引起空氣栓塞。
  • 拔掉輸液針後 怎樣按壓不出血?終於懂了
    但如果患有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或使用某種藥物造成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就需要更長時間的按壓止血,有的患者甚至需要長時間的加壓包紮止血。說到這兒,您是不是覺得和您在醫院裡聽到的差不多?那麼,咱們再來說一說輸液後按壓針眼的小貼士!以門診,輸液部位手背為例(最常見):筆者問:請您回想:當您坐在輸液椅上,護士把輸液針頭拔掉時,你用哪個手指來按壓的?
  • 輸液的時候輸入多少空氣,才會致死?
    可能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有打過點滴的經歷,而有些人在輸液的時候,因為一次性要打好幾瓶,所以可能會疏忽。在輸液的時候空氣進來了,這自然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害怕。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如果空氣進入的特別多,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人們休克,甚至死亡。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輸液的時候進入空氣有什麼反應?
  • 什麼情況下,才應該輸液?
    □記者 譚萍 文圖  關於輸液問題,記者先後採訪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主任張曉堅、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馬佔敏、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朱眉。    遇到這些情況時才需要輸液    朱眉剛剛對輸液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
  • 一到換季就定期輸液,真能預防腦中風?
    一到換季季節一些腦血管的老患者就感覺是「血稠」了他們就去醫院門診要求去掛「活血化淤」或「擴張血管」的水以達到他們所想的「降血脂、疏通血管」目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定期輸液真的能降血脂、洗血管,預防腦中風嗎?
  • 我國年人均輸液8瓶被指泛濫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
    即使需要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設備必須徹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針具等。還有美國醫生介紹說,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主要基於四方面考慮:一是輸液比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二是交叉感染;三是為了減少病人在用藥時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產生抗藥性。其中的第四點是考慮最多的。在美國,靜脈輸液由專職護士負責的。
  • 「輸液治不好流感,不比吃藥好得快」
    N海都記者 陳燕燕/文 毛朝青/圖 關注理由「流感不能輸液!」最近,一段視頻刷爆朋友圈:一個診所醫生的兒子跪求病人「別輸液」,他說,自己感冒,爸爸從不給他輸液,只讓他吃點藥,「抗生素對流感病毒一點也不起作用,還傷害內臟器官」。
  • 江西贛州一診所患者聚集路邊輸液,官方處理結果來了
    江西贛州一診所患者聚集路邊輸液,官方處理結果來了如今,隨著國家醫療體系的不斷調整,人們看病難的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大中小規模醫院逐漸興起,讓不少人在看病方面提供了方便。然而,現在很多醫院也是人滿為患,有時連掛號都很麻煩,需要提前預約,所以在一些鄉鎮地區,很多人更願意去小診所看病,尤其是一些頭疼、發燒之類的,而小診所最常見的就是輸液。這段時間疫情有些反反覆覆,很多地方在疫情防控方面更加嚴格,以防疫情擴散,而發生在江西贛州的這一幕,一診所患者聚集路邊輸液,官方處理結果來了。
  • 一感冒發燒就輸液,已經害了很多人!盲目輸液的危害你清楚嗎?
    感冒發燒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病,特別是在換季、降溫的時候,出現感冒發燒的人群更是多。在生活中,很多人一出現感冒發燒的現象,第一反應就是去診所、醫院掛點滴治療,這個做法真的合理嗎?一起來了解下!
  • 大醫院日均輸液上千人次 醫生:一感冒就吊水是害孩子
    記者隨後又從省人民醫院等市區的三甲醫院了解到,這些醫院每天門診輸液患者都有一兩千人次。據了解,在這些輸液者中,腹瀉、普通感冒發燒的患者佔到了六七成,而這其中,兒童患者又佔了大約一半。另還有一些心腦血管患者。部分患者主動要求輸液「靜脈注射主要用於急症、重症和不能口服藥病人的救治和治療。」
  • 都是輸液打針,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與靜脈留置針應該怎麼選?
    王奶奶因長期住院需長期輸液扎針,手上因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帶來的不舒適鼓了個小包兒。 早前,護士們建議奶奶選擇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但奶奶擔心留置針會給自己日常行動造成不便而拒絕。 這一次,護士長又拿出圖紙和奶奶耐心的解釋,再次給奶奶科普留置針的優點。
  • 36歲男子診所輸液死亡 夢想2年後在香河買房
    新京報訊 (記者侯潤芳 實習生陳光 劉思維)近日,一中年男子因感冒前往成壽寺路附近一診所輸液,在就醫過程中死亡。昨日,朝陽區衛計委發布通報稱,事發診所具備相關資質,目前事件進一步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男子就醫3小時內死亡    據了解,死亡男子邱先生系成壽寺路朝龍五金交電一條街附近商戶。
  • 省腫瘤醫院靜脈輸液港植入術「一針到位」「化療」神器讓腫瘤患者...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二科的何英副主任醫師成功為一名胃癌患者高奶奶精準調整了放置胸壁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X線引導下通過一個不到1釐米的原切口巧妙地一次性調整到位,不僅為患者節省了再次重置的費用,更重要的是讓高奶奶今後治療的輸液、打針、抽血等操作都只需要在這個「港口」就可以完成,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