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唐詩,適合健身時反覆吟誦,讓你的運動充滿詩意

2020-12-04 青青詩文

詩歌作為一種言志抒情的文學形式,從一開始誕生就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健身,如果將健身與詩歌結合起來,運動也充滿詩意。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豐富多彩,其中有不合樂的,也有合樂便於吟誦的。清代文學家孫洙按照「膾炙人口」為標準,選編了《唐詩三百首》,儘是便於詠誦的作品。

其中有一篇李白的唐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有一年秋季,在西湖蘇堤上,一位遊客戴著耳麥健步運動,並大聲吟誦這首唐詩,給周圍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今天就以李白的這首絕世名作為例,共同欣賞其中的詩情畫意,同時分析這首詩的韻律美和建築美,尋求在運動健身中詠誦這首詩,是怎樣的一種美妙享受。

韻律靈妙

這首詩通篇閱讀,每句四至九個字,錯落有致,不似律詩或絕句那麼呆板。全詩自然押韻,讀來朗朗上口,似乎是信手拈來的作品,筆隨興至,曲折迴環,自由奔放。

當我們健步運動的時候,一般不會選擇固定的跑道,而是選擇山水絕佳處,曲徑通幽或景色宜人的場所,這時候能大聲吟誦這首長短句結合的長詩,有節奏的韻律動感十足。

朗誦詩歌和背景音樂一樣,在長距離運動期間不適合節奏感極強的韻律,反而這種舒緩有致的詩歌更加適合吟誦,既不影響運動效果,也能調劑身心,舒緩的節奏令人平和。

意境優美

這是一首記夢詩,先從寫實開始,從越人和遊客的談話中說起,開始描繪天姥山的山水風景,之後詩人發揮想像,開始描述夢中的景色,最後又發出感慨,發出激昂的呼聲。

運動是枯燥的,特別是長距離的運動,單調乏味的重複動作,加上運動期間肢體的加壓訓練,很容易造成身體和心理的疲憊不堪,很多人不能堅持鍛鍊,就是因為缺乏調劑。

而當我們在運動時詠誦這首李白的古詩,腦海中展現的是一幅又一幅意境優美的畫面。有雲霞鏡湖、有山木盤旋、有潺潺流水,有虎嘯龍吟,心隨詩動,沉醉期間,運動也變得輕鬆愉悅。

激昂振奮

這首詩是李白在京都仕途失意之後,南遊江浙一代,有感而發而寫的一首詩。李白在這首詩裡沒有絲毫的鬱悶和悲觀,反而展示了昂揚振奮、不卑不屈的灑脫,他有更為高遠的追求。

當我們參加健身運動時,如果心情鬱悶或者心事重重,不僅達不到運動的效果,而且一心二用還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在運動期間需要心無旁騖,盡情享受運動特別是長距離運動的輕鬆與愉悅。

而在運動期間吟誦這首李白的詩,我們的心情會隨著作者的思緒韻動,其中雖有萬事如空的些許消極意味,但他的主旋律是靈動的、積極向上的,李白那瀟灑出塵的浪漫主義情調非常感人。

這首詩篇幅不短,但也不長,適合反覆吟誦。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李白的其他作品吟誦,比如當你吟誦他的那首《早發白帝城》時,也會有一日千裡的輕鬆和愉悅,讓你的健身動感十足。

運動期間吟誦古詩,既能達到運動的效果,也能感受到詩情畫意,讓你的健身充滿詩意,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發現這些問題後,蘅塘居士才決定要選擇膾炙人口的唐詩,編成一本適合稚童的啟蒙教科書,以驗證那句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如果說《唐詩三百首》的思想之正是儒家,那麼唐詩的正就是盛唐了,而盛唐之正又是李白、杜甫,細數本書中所有篇目,杜甫以39首名列第一,隨後就是李白,有29首詩入選,所以「取正不取變」中的正,還有另一層意思:宗盛唐,主李杜。取易不取難對於稚童來說,過於高深的詩意他們理解不了,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需要讀熟一首詩,領悟其中的美感,培養自身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就夠了。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值得留意的是,《金縷衣》還是作為最後一首詩,被蘅塘退士編入《唐詩三百首》的。至於蘅塘退士這麼做的具體原因就不得知了,不過或許是因為它是無名氏所寫。 當然,它能入選《唐詩三百首》,及成為千古名作,主要離不開它含有的哲理性意蘊。也就是反覆詠嘆強調人們要愛惜時光,莫要錯過大好青春年華。
  • 李白最搞笑的一首詩:美女看見李白就跑,假裝害羞!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上至頭髮斑白的耄耋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少年兒童,都會背幾句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幾乎是許多人的啟蒙詩歌。詩人之間的逸聞趣事古來不少,可是要說李白寫了900多首詩,哪一首詩最搞笑?許多人可能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是哪一首?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2015年11月30日11: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李白的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入選了美國教材
    它來自於我國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首經典情詩《長幹行》。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平淡卻絢爛,唯美而真實,讓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也被稱為是李白最肉麻的一首情詩!那時,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快樂地繞著井欄做遊戲,一起度過了美麗的童年,一起跟著時間長大。兩顆心,從來沒有猜忌。依稀記得出嫁那天,我睫毛低垂,羞紅了臉龐。時光匆匆飛逝,你出去經商,而我在家殷切地思念。往事一幕幕重演,我只能借著回憶假裝你還在身邊。
  • 李白很獨特的一首詩,他一個人坐在山中自問自答,寫得很是有趣!
    而且他的大部分的詩作,不僅收錄在了《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另外他的一部分最為經典的詩作,還收錄在了課本裡。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有那麼多的詩人,唯獨李白的名氣是最大。據說李白在當時名氣就很大,不像杜甫等人,只是到了後來人們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從而才使得他的名氣,直逼李白。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把孤獨寫絕了
    唐詩應當說是中國文學最美的收穫,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那是已經超過了文學本身,很多詩句,到現在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唐詩是我們這些人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同時一些詩句,也都轉化成了日常的生活用語,人們每一天都在使用。
  • 李白在酒席上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贈別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但很傷感
    李白的詩裡處處充滿詩意,同時也有酒味,酒是他詩歌的靈魂,我們在他眾多的作品中,那都是能夠看到酒,而且他對於酒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李白也不太順心,特別是到達了長安之後,並沒有受到重用,所以只好是借酒澆愁,畢竟酒能夠帶給他片刻的歡樂。
  • 李白此詩被美國詩人譯成英文,入選美國教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中國,李白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唐代大詩人,男女老少,無一不能吟誦出他的詩,至今鼎鼎有名。不但在民間廣泛流傳,就連課本上也頻頻出現他的名字,凡是讀書人,大都是背著他的詩歌長大的。而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我們才越來越懂李白。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白居易一首寫月華如水的唐詩,田園景色之美,有身臨其境之感
    相比李白杜甫等人的唐詩題材和內容顯得有些高大上,白居易的唐詩則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這些唐詩創作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非常小。完全不像李白,杜甫那樣,更多的都是在自我抒情。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是白居易非常經典的一首田園題材的唐詩。28個字寫秋夜月華如水,第一句當中的七個字更是有兩種疊字,讀起來很有趣味。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村夜》,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描寫的農村的夜晚。根據有關的記載,這首詩寫於公元814年,當時的白居易已經42歲。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在唐代詩壇上,李白李商隱都是分量很重的人物。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唐代詩壇上還有一位姓李的詩人,且能夠和他們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詩人就是李賀。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致酒行》,寫的就是作者當時客居長安,想要參加科舉,想要求得功名而不得的失望心境。在這首唐詩的一開篇,作者就寫出了自己懷才不遇、借酒澆愁的狀態。「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一個是落魄的讀書人,一個是心地善良的旅館主人,兩人相互敬酒,一解心中之愁。
  • 蘇軾很罕見的一首七律,充滿豪邁情懷,最後兩句令人忍俊不禁
    下面介紹蘇軾很罕見的一首七律,充滿豪邁情懷,最後兩句令人忍俊不禁。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宋代:蘇軾七千裡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談到蘇軾,讀者朋友大多可以吟誦他的幾句名篇。
  • 唐詩精選女孩名:300個構思巧妙的名字,感悟詩之美,名之雅
    這首詩的構思非常巧妙,杜甫在海棠之鄉四川住了八年,卻沒有一首詩寫到了海棠花,也許是因為海棠太美,讓杜甫感覺難以下筆,蘇軾這首詩將這位女子比作海棠花,正是對她絕佳的讚美。這樣的構思常人難有,但是家長給寶寶取名時,卻可以從唐詩中獲得一些構思靈感,說不定就會像蘇軾一樣有與眾不同的發現。江南易林從唐詩中精選了300個構思巧妙的名字,自然輕靈,既有詩之美,亦能體會到名之雅。
  • 李白示愛被拒,夜裡難過的轉輾反側,揮筆寫下一首詩,成千古絕唱
    親們都知道,李白算是一個非常幸運的詩人,因為古代很多詩人,他們在當時生活的年代中並不是特別出名。很多詩人當時寫詩只是愛好,後來他們的詩流傳下來,這才有了名氣。但在他們生活的年代,光靠寫詩並不能養活他們自己。但李白不一樣,李白作一首詩就會被人爭搶,因為人家25歲出蜀之後便名震大唐,求詩的人絡繹不絕。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早發白帝城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起來欣賞吧。
  • 李白描寫楊貴妃的唐詩,僅僅四句,非常肉麻
    這些都說明,他們研究李白,並不是為了騙經費,而是實實在在地喜歡李白。李白傳入西方很早,具體時間已經不能確認,不過從西方學者自十八世紀就開始研究李白詩歌的情況來看,李白傳入西方最晚也是在十七世紀。當然,有人會說翻譯失去了內涵,說的不錯,不過如果沒有翻譯的話,這個世界將會不能理解彼此。
  • 唐詩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有何成就?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初唐四傑唐詩四大家: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巧妙地拆開了「愁」字,您知道是哪兩首嗎
    現代人依舊如此,拆字是很常見的,比如《菊花臺》的歌詞中有這樣一句:「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正好把「愁」字拆成了「秋心」,人們在讚嘆作者的才華時,往往忽略了古人,這些小技巧在古詩詞裡屢見不鮮。除了以上兩句之外,在唐詩宋詞裡亦有巧妙地拆解「愁」字的,一首是唐詩,一首是宋詞,這兩首詩詞雖然不被大眾所熟知,但是也非常經典。一首是唐代詩人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一首是南宋詞人吳文英的《唐多令,惜別》。我們先來看一下唐詩: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 借鑑李白詩意,南宋詞人寫了一首名作,和《還珠格格》歌詞很像
    瓊瑤《還珠格格》曾紅遍大江南北,在第三部中有一首叫《奈何》的歌曲,隱娘印象很深:我和你兩個 伴著燈兒坐我低頭無語你眉頭深鎖好花好月好良宵 它不屬於你 也不屬於我心事幾萬重 只有情默默想對燈兒說 燈兒不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