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獨特的一首詩,他一個人坐在山中自問自答,寫得很是有趣!

2020-11-25 塵世曉書僮

李白是公認的「詩仙」,他一生寫過很多的優美的詩作,大部分的詩作,也都流傳了下來,雖然他的很多詩作裡的一些名句,都被後世的文人修改過,但是總體上來說,也都還保留了原來的意義,並沒有失去文學性。而且他的大部分的詩作,不僅收錄在了《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另外他的一部分最為經典的詩作,還收錄在了課本裡。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有那麼多的詩人,唯獨李白的名氣是最大。

據說李白在當時名氣就很大,不像杜甫等人,只是到了後來人們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從而才使得他的名氣,直逼李白。那在唐朝即使是在當時名氣最大的應當是李白和白居易,這兩位詩人還在世時,他們的詩作不僅在國內很出名,並且還流傳到了國外,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兩位中國詩人。

李白寫過一系列非常優美的詩作,同時也有一些很特別的詩作,例如他的這首《山中問答》,便是一首很獨特的詩作,他一個人坐在山中自問自答,寫出很是有趣,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最為值得一讀,不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真誠,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李白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山中問答 》唐代:李白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的名字,其實是有兩個,另一個是《山中答俗人問》,不過現在大部分的詩集裡,都是以《山中問答》為題;當然這也沒有什麼稀奇,只需要稍稍了解即可,畢竟無論是使用哪一個名字,對於這整首詩來說,都不會失去其文學性。而且個人認為,以《山中問答》來作為題目,卻是更加能夠突出主題。

李白在這首詩中,完全是以一種自問自答的口吻,回答了人們對於他而提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活得極為灑脫的人,他一輩子都是在遊山玩水,好像從來也不用工作,這裡玩一陣那裡玩一年半載,累了時便坐下來休息寫詩,而且一寫那就是驚天動地,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正是李白的偉大之處。

我們再來看一看這首詩,李白在開頭的兩句,便是直接寫到了別人問他的問題,「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現在很多人都跑來問我,而且他們都疑惑不解,問我為什麼要一個人幽居在深山裡?可是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但是每次我都是笑而不答。李白的這一句笑而不答,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有趣;這也更加能夠感受到李白的那一份灑脫,以及他那種遊戲人間的性格。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最後的兩句,李白又以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說明了自己為什麼要這樣生活的原因,而且在這兩句中,他還使用了陶淵明的典故,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也使得此詩,顯得更為緊湊,也更加的有意境。

那最後兩句詩,也是非常好理解,李白也寫得很直白,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每到春天到了,桃樹便是開滿了花,那花瓣便是要落到那溪水裡,隨著那流水向東緩緩地流去,我現在生活的這個地方,真是別有洞天,好似仙境一般。

李白的這首《山中問答 》,最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描寫的很自然,通篇很是流暢,行雲流水,讀來更是朗朗上口,同時在此詩中,李白也表達了出自己內心的一種真切感受,使得人們明白了他為何會喜愛一個人獨自居住在山中,真有點不食人間煙火。

相關焦點

  • 崔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山水之美寫得令人神往,值得一讀
    說到崔顥,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名作《黃鶴樓》。畢竟可以說崔顥就是憑著這首詩名垂千古的。據說李白都曾為之擱筆,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但《黃鶴樓》的盛名在外,也掩蓋了崔顥其它詩作的光芒。如他的另一首佳作《入若耶溪》,相比較而言,就顯得很冷門了。
  • 李白描寫相思的一首詩,寫得纏綿悱惻,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可能在部分人的影響中李白是一位放蕩不羈的人,而且是屬於那種不拘小節的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大氣磅礴,給人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其實李白在有些時候也是非常的深情,他的一些愛情詩,以及描寫相思的詩,那也是非常的經典,同樣的也是寫得纏綿悱惻,很是值得一讀。
  • 李白在酒席上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贈別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但很傷感
    李白的詩裡處處充滿詩意,同時也有酒味,酒是他詩歌的靈魂,我們在他眾多的作品中,那都是能夠看到酒,而且他對於酒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李白也不太順心,特別是到達了長安之後,並沒有受到重用,所以只好是借酒澆愁,畢竟酒能夠帶給他片刻的歡樂。
  • 「林深時見鹿」,原來下句不是「海藍時見鯨」,竟出自李白一首詩
    然而並不是,「林深時見鹿」其實是李白寫的一首詩的其中一句,當然後人稍加改動,成了現在備受歡迎的名句。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首詩詞本來的面目呢?在經過後世的添加修改,其實詩詞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韻味。所以今天為大家賞析的這一首詩,就是李白所寫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這首詩的第2句是「樹深時見鹿」,雖然與前文提到的僅有一字之差,但是卻也有些許不同。因為一個字的差距,讓兩句話的意境相差甚遠。
  • 李白最搞笑的一首詩:美女看見李白就跑,假裝害羞!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上至頭髮斑白的耄耋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少年兒童,都會背幾句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幾乎是許多人的啟蒙詩歌。詩人之間的逸聞趣事古來不少,可是要說李白寫了900多首詩,哪一首詩最搞笑?許多人可能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是哪一首?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李白求愛卻遭拒絕!寫下酸溜溜的一首詩,卻成為千古名篇
    李白作為唐朝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自然有很多女人仰慕於他。因此李白的女人緣是很好的,然而李白也有碰壁的時候。李白有一首詩就描寫了他的一次豔遇。然而這次豔遇並不成功,在他向女子求愛的時候,卻慘遭拒絕。於是李白回去之後,心情失落之下便寫了一首酸溜溜的詩。
  • 李白最「low」的一首詩,我覺得應該是這首
    他的詩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面很多詩人的詩都受其風格的影響。他的詩風格豪放,清醒飄逸,想像力十足,意境奇妙,這與當時所在的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去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出了大量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如眾人熟知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等。
  • 時代少年團新專上線,歌名像是在自問自答,其中的深意真的懂嗎?
    新歌名字像是在自問自答時代少年團的《之》這張專輯中總共包含了兩首新歌——《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和《要你管》。先不看其他的,光看這兩首歌的歌名,「只有我一個人覺得」、「要你管」,連起來看,真的像是在對話,感覺像時代少年團的弟弟們在自問自答。
  • 你只知道林深時見鹿,但你知道它其實出自於李白的一首詩嗎?
    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應是當時所作,全詩譯文如下: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
  • 李白柔情蜜意的一首詩,化用曹植詩句,無一怨字卻字字是怨
    說到李白的詩,很多人覺得是豪情萬丈,氣勢磅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意氣風發,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一瀉千裡。其實李白的詩不僅有」剛「的一面,還有」柔「的一面,他也能寫出」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純真,」美人卷珠簾,深坐顰眉蹙「的幽怨,也有」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無奈。本文要分享的就是李白很「柔」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卻是一首經典,詩為《玉階怨》。玉階怨李白 〔唐代〕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李白向女子求愛,卻遭到拒絕!隨後寫下一首醋溜溜的詩,流傳至今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將進酒》裡的一句詩句,而寫下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我們熟悉的唐朝大詩人—李白。李白可是被稱為「詩仙」「酒仙」的男人,邊飲酒邊做詩,也造就了他的性格是豪放、率性而為的,這也讓李白的多了一些風流韻事。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最重要的是你要熱愛詩歌,要是真正喜歡的話,那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美。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袁枚獨自出門遊玩,看到遠處層層疊疊的群山,寫下一首很有趣的詩
    他除了詩歌寫得好,另外對於國學,還有美食也是深有研究,為此還撰寫了一部《隨園食單》,裡面記載了幾百種美食的種法,即使是到了今天,那些廚師也是把這部著作當成重要教材。我個人是很喜歡袁枚,尤其是他那首《苔》,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在這首一首小詩中,他正是通過對於小小苔蘚的描寫,從而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 詩仙李白寫秋荷的兩首詩,是理想化的追求和期待
    比如寫霜中秋荷「一夜綠荷霜剪破」;寫雨中秋荷「留得枯荷聽雨聲」;寫月下秋荷「深夜無風新雨歇,涼月,露迎珠顆入圓荷」等。都給人以不同的意象和韻味。在這些意象中,多體現出孤單落寞中不失骨感和神韻。然而,下面李白筆下這兩首寫秋荷內容的詩,卻無蕭蕭之氣,別有風光!
  • 李白最下裡巴人的一詩,詩仙自娛自樂起來當真不顧形象,令人捧腹
    世人仰慕他的才華,但卻並不把他當聖人一樣遠遠地供著,而是讀著他的詩,聊著他的一段段傳奇趣事,只因這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男子不是一個刻板的書生,他是那帶著一壺酒、持著一把劍獨走天涯的青蓮居士。讀李白的詩,我們讀的早就不是詩本身,而是詩中那份灑脫、浪漫、奇絕和快意。什麼平仄、對偶、章法,他毫不在意,他要的不過是一已之快。
  • 「詩仙」李白,也能寫文章,比較一下他的詩與賦,哪個更好?
    唐朝大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被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人爽快,俠肝義膽,愛好擊劍,輕財好施;又愛飲酒交友,為"竹溪六逸"和"飲酒八仙人"之一,喜酒後賦詩,有「李白鬥酒詩百篇」之說。李白不光寫詩,也寫詞、賦,但以詩為最多。
  • 朱熹喝醉酒後寫下一首趣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寫得很有韻味
    從元朝開始特意規定科舉考試中,所有的標準的答案採用朱熹的註解,也正是這個時期開始朱熹所創立的「理學」成為了正統思想,他對於四書五經的注釋,被認定為標準答案,並且一直沿用到清朝,長達幾百年,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理學」作為對於儒家學說的延伸,朱熹可謂是功不可沒。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