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寫秋荷的兩首詩,是理想化的追求和期待

2020-12-04 傲劍寰宇

眼中的荷塘,不知荷花仙子去了何方?「荷塘月色」的交響換成了蛐蛐兒幽幽的獨唱。紅蜻蜓穿梭其間,也許是陶醉在往日的愜意裡,在這濃濃的秋天還不肯離去!梗枯葉黃的秋荷苦撐著,似乎有些孤零,卻不忘將荷花的餘香撒向四方。秋荷,雖不像夏天那般朝氣蓬勃,但有它獨特的美,這種美卻顯得有些悽美。

普通人眼中的秋荷之所以凋萎,在於人們只見其形,未品其韻!在詩人的眼裡,秋荷是有生命的,有思念與感傷之意。特別在古代,秋總是給人以傷懷之感。 秋荷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中,在文人墨客芼下都具有詩情畫意!比如寫霜中秋荷「一夜綠荷霜剪破」;寫雨中秋荷「留得枯荷聽雨聲」;寫月下秋荷「深夜無風新雨歇,涼月,露迎珠顆入圓荷」等。都給人以不同的意象和韻味。在這些意象中,多體現出孤單落寞中不失骨感和神韻。然而,下面李白筆下這兩首寫秋荷內容的詩,卻無蕭蕭之氣,別有風光!

《古風·碧荷生幽泉》

唐代: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託華池邊。

《古風·碧荷生幽泉》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期間所作,當時李白二十八歲,出遊江夏,再次與孟浩然相會,此時的李白朝氣蓬勃,才華橫溢,不久前又收穫了愛情、組建了家庭,自是春風得意。雖近而立之年,還未混出個一官半職,但依他一向心高氣傲、狂放不羈的過性,自認為混個一官半職並不是他的追求,而是要施展更大的報負,有所作為,這從他後來的「天生我財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等詩句中可以得到印證!李白這首《古風·碧荷生幽泉》自命才高道潔,如出一轍。

此詩以荷喻人,雖已是秋季,作者筆下的荷花依然楚楚動人,這麼好的荷花要有人舉薦,在更好的環境中綻放!實際就荷花本身來說,到了秋季,就很少見到碧綠的荷葉和鮮豔的荷花了,作者把秋荷寫得絕世空前,自然是比興言志,參雜了自己的主觀願望。聯想到自已滿腹詩書、心懷家國、志向高遠,正是風華正茂,施展抱負的時候,這時就需要伯樂來引薦自己,並且人的最好華年也如荷花一樣容易凋謝。因此寄望能早日得到重用。事實證明,他的意願最終還是付之東流!

《折荷有贈》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裡,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李白的《折荷有贈》這首詩,似乎與其詩《古風·碧荷生幽泉》有異曲同工之妙。《古風·碧荷生幽泉》寫美好的荷花是以看觸感,含蓄表達自己出類拔翠的才華和品格,生怕被埋沒而無用武之地,想有人舉薦他、重用他。而《折荷有贈》這首詩,也是寫秋荷,則是遊玩所想,愁思滿腹!作者在詩中以女子的口吻寫出了輕舟蕩漾在山光水色中,特別明豔的荷花令人憐愛,產生了欲將鮮花送給所掛念的人,然而所念之人遠在天際,相見無期,只能在秋風中遙望。

這首詩寫秋荷,作者以女子的口吻來寫,更能表達出遊玩的情韻所在,女人愛花的天性,加之細膩的情感,使思而不得的愛情宜發悽美。然而這首詩是李白寫出來的,寫這首詩時二十九歲,已是有家室之人,正圖放開手腳施展報負,這就不難理解李白是託美人以言志,古人用情詩喻政治的不乏其人,李白以其才華此時未能實現願望,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情是多麼的糾結!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也能寫文章,比較一下他的詩與賦,哪個更好?
    唐朝大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被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人爽快,俠肝義膽,愛好擊劍,輕財好施;又愛飲酒交友,為"竹溪六逸"和"飲酒八仙人"之一,喜酒後賦詩,有「李白鬥酒詩百篇」之說。李白不光寫詩,也寫詞、賦,但以詩為最多。
  • 李白最「low」的一首詩,我覺得應該是這首
    李白在唐朝那會兒,是全民的偶像,文藝界巨星,粉絲眾多,如果放在現在只有劉德華能與之比較。其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新高度,畢竟「詩仙太白」的名號不是憑空而來的。李白的詩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婦孺皆知。有人會說:貴為詩仙的李白,怎麼可能寫「low」詩呢?即便是有,那也是你們後人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我今天就要說說的我看法,從小到大背過李白很多詩,但有一首我覺得點「low」。那就是這首婦孺皆知的《靜夜思》。原詩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從黃鶴樓到鸚鵡洲再到鳳凰臺,詩仙李白的半生糾結與追尋
    李白是誰啊,那是「詩仙」啊,一個天才的偉大詩人怎麼可以在崔顥面前鎩羽?!黃鶴樓的情結依舊在心,讓李白無法放下。過了好多年,李白奉旨進京,有過一段極其風光的翰林歲月。然而很快就失意而歸,他重新開始漫遊山水。這一天,他來到了金陵,登上一個具有歷史感的鳳凰臺。面對山水風景、歷史興亡,他偶有感而發,再寫一首七律。
  • 李白最下裡巴人的一詩,詩仙自娛自樂起來當真不顧形象,令人捧腹
    世人仰慕他的才華,但卻並不把他當聖人一樣遠遠地供著,而是讀著他的詩,聊著他的一段段傳奇趣事,只因這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男子不是一個刻板的書生,他是那帶著一壺酒、持著一把劍獨走天涯的青蓮居士。讀李白的詩,我們讀的早就不是詩本身,而是詩中那份灑脫、浪漫、奇絕和快意。什麼平仄、對偶、章法,他毫不在意,他要的不過是一已之快。
  • 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途經hao縣,李白賦詩幾首,杜甫為什麼沒寫?
    李白岑勳喝了幾天,岑勳要回九皋山中,李白依依不捨。送岑徵君歸鳴皋山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貴道能全真,潛輝臥幽鄰。探元入窅默,觀化遊無垠。光武有天下,嚴陵為故人。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餘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塵。
  • 詩仙李白家喻戶曉,詞祖李白幾人知曉?
    有人說,中國人的每一種心境,似乎都被唐詩、宋詞和元曲描繪過了,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所有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財富。這兩年熱播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讓詩詞走進了更多普通觀眾的心裡,通過那些優美的詩句詞句,我們不管是在幹什麼,得意也好,失落也罷,貧窮也好,富貴也罷,都能從心底受到溫暖和感動,堅定我們的腳步,慰藉我們的心靈。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最高峰,眾多的詩人如同群星一般璀璨奪目,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就是最耀眼的那顆明星,被人們冠以「詩仙」的桂冠。
  • 關於愛情的15句經典古詩詞,詩仙李白寫的情詩你有沒有讀過?
    古詩詞的內容包羅萬象,有描摹山河,有感物傷懷,有邊塞烽煙,但愛情是古詩詞中永恆不變的話題,詩仙李白,詞宗蘇軾也都寫下過關於愛情的美麗詩句。人生自是有情痴,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關於愛情的15句經典古詩詞,詩仙李白寫的情詩你有沒有讀過?15、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 唐詩三百首中最行雲流水的送別詩,李白的創意都直接被摘成歌詞了
    李白的詩歌大多數都是一氣呵成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李白的兩句古詩,也是給予的他詩詞作品的最好的評價。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這首送別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行雲流水的古詩。李白在這首古詩當中所寫的詩句,有不少已經被直接化成了歌詞。
  • 李白很獨特的一首詩,他一個人坐在山中自問自答,寫得很是有趣!
    李白是公認的「詩仙」,他一生寫過很多的優美的詩作,大部分的詩作,也都流傳了下來,雖然他的很多詩作裡的一些名句,都被後世的文人修改過,但是總體上來說,也都還保留了原來的意義,並沒有失去文學性。那在唐朝即使是在當時名氣最大的應當是李白和白居易,這兩位詩人還在世時,他們的詩作不僅在國內很出名,並且還流傳到了國外,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兩位中國詩人。
  • 肖戰、那英新歌曝光,歌詞是王維、李白的兩首詩
    肖戰、那英新歌《千年一聲唱》曝光,歌詞是王維、李白的兩首詩,很有中國風除此之外,這首新歌的作詞人也頗為有意境,之所以這樣說,自然是有原因的,新歌則是兩首詩,一首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看過後讓人感嘆瀟灑至極卻殺死太重
    明明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卻寫過一首讓人不寒而慄充滿殺氣的詩,他就是被後人喻為「詩仙」的李白,那首詩被稱為「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我們都熟知的有農民領袖黃巢《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朱元璋還將其改編為《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但朱元璋自己也寫過,在他的《不惹庵示僧》中寫道「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
  • 人到中年陷入低谷,不妨讀讀李白的這1首詩,懂者豁然開朗
    中年危機,也被稱之為「灰色中年」,是指中年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人到中年陷入低谷,不妨讀讀李白的這4首詩,懂者豁然開朗。這是詩仙太白面對危機時發出的長嘆。但是李白知道,悲天憫人是沒有用的。要從苦悶中掙脫出來,還要倔強、自信、對理想依然有執著的追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兩大詩人牽手伴遊、同床共枕,杜甫與李白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尤其是杜甫對李白的傾慕之心更是表露無遺,寫了十幾首詩向他表達濃濃情意,但李白回給杜甫的詩卻寥寥無幾。究竟詩仙與詩聖之間,有怎樣的愛恨糾葛呢?隔年秋天兩人相約在兗州(今山東、河南省交界)同遊,他們一起去找了隱居在附近的範隱士,杜甫將這段旅程寫成了詩,裡面提到自己和李白手牽手走在一起,晚上還蓋同一條被子睡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感情不是普通的好。但奇怪的是,李白也將「兗州行」寫成了詩,但裡面卻沒有一句都沒提到與他同遊的杜甫。可是這趟旅程似乎也是他們人生最後一次見面,此後杜甫寫了非常多首詩懷念李白。
  • 李白描寫相思的一首詩,寫得纏綿悱惻,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李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不僅還被後世稱為「詩仙」,他的作品也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位詩人,他的很作品,那都是有被收錄進課本。相信只要是一位中國人,那麼都是讀過作品,例如他的那首《靜夜思》,即使是小學生那也是能夠倒背如流。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1首:李白《獨坐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一位偉大的詩人就是人類的一顆偉大心靈。這顆偉大心靈的每一聲哼鳴都是人類靈魂和人類精神的詠嘆,因此,一首偉大的詩作會超越時空,說不定什麼時候,什麼情境下就會撥動你的心弦。李太白這首平實恬靜的《獨坐敬亭山》就是一首永恆撥動人們心弦的傑作。
  • 後人嘲諷李白,韓愈憤而反駁,寫下流傳千古的罵詩
    元稹更過分,他為杜甫寫了墓志銘,高度評價杜甫的文學水平,認為自西漢開始,沒有一個詩人能與杜甫相比。鑑於墓志銘的特殊性和杜甫本身的地位,這個說法也不為過。但他卻公然說,李白的詩歌,只不過想像力出奇一點,與杜甫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現在我們知道,李白的豪放灑脫與杜甫的沉鬱頓挫是詩歌的兩種風格,談不上誰比誰更高端。
  • 李白很深情的一首詩,短短3句寫盡秋日相思,開篇10字意境絕美
    文/顧無【引觴漫談】詩詞大會蒙曼有一本書,講的是詩詞中的四季之美,其中特別提到了李白的四首詩。哪四首?【臨其詩境】《子夜四時歌》本身是樂府詩的舊題,這裡是被李白沿用過來,舊瓶子裝了新酒。而這新酒更不是一般的酒,是李白從天上,帶到人間的仙釀。四首詩中沒有能夠明確表示創作時間的信息,但是我們好像也不太需要知曉時間。任何時間的李白,都能夠寫出這樣的作品。
  • 李白本欲題詩,看到此人的詩後自愧不如,只得放下筆悻悻作罷
    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被譽為詩仙,有過非常多的著名詩篇,如《將進酒》、《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等,都是我國唐朝詩文化的瑰寶,現在的學子上學時學的許多詩都是李白寫的。李白喜歡作詩,但是在仕途上卻一直不得志,因此李白經常遊山玩水,他每到一地就要作詩一番,或述心志,或讚美景,或送友人。他生於盛唐時期,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因此寫出的詩往往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有一次,李白到黃鶴樓遊覽,見到黃鶴樓的美麗景色,極為讚賞,想要題詩一首,以為後人傳頌,但他抬頭一看,卻發現黃鶴樓上已經有一首詩了。
  • 兩首經典宋詩,一首寫春景,一首寫秋景,第一首作者一詩封神!
    像唐宋文人才子,就會將眼前所見的秀美的景色和自己興奮的心情付諸於筆墨,化成了一首首令人陶醉的詩篇,被世人保存下來。南宋時期,詞風盛行。在諸如辛棄疾這樣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詞風盛行之下,也有不少的經典宋詩出現,比如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第一首宋詩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僧人,名叫志南。他的生平資料已無記載。他憑藉著這一首詩而一詩封神,被後人皆知。
  • 現代人這麼亂改,詩仙李白能同意嗎
    要知道"林深時見鹿",可是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現代人這麼亂改,詩仙李白能同意嗎?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古代沒有手機電話,約朋友見面要麼謝謝,要麼託人帶話,再要麼就只能靠碰了,所以古代有很多"不遇詩",比如最有名的《尋隱者不遇》。李白寫此詩,正是因為沒能跟道士友人相遇,所以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