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荷塘,不知荷花仙子去了何方?「荷塘月色」的交響換成了蛐蛐兒幽幽的獨唱。紅蜻蜓穿梭其間,也許是陶醉在往日的愜意裡,在這濃濃的秋天還不肯離去!梗枯葉黃的秋荷苦撐著,似乎有些孤零,卻不忘將荷花的餘香撒向四方。秋荷,雖不像夏天那般朝氣蓬勃,但有它獨特的美,這種美卻顯得有些悽美。
普通人眼中的秋荷之所以凋萎,在於人們只見其形,未品其韻!在詩人的眼裡,秋荷是有生命的,有思念與感傷之意。特別在古代,秋總是給人以傷懷之感。 秋荷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中,在文人墨客芼下都具有詩情畫意!比如寫霜中秋荷「一夜綠荷霜剪破」;寫雨中秋荷「留得枯荷聽雨聲」;寫月下秋荷「深夜無風新雨歇,涼月,露迎珠顆入圓荷」等。都給人以不同的意象和韻味。在這些意象中,多體現出孤單落寞中不失骨感和神韻。然而,下面李白筆下這兩首寫秋荷內容的詩,卻無蕭蕭之氣,別有風光!
《古風·碧荷生幽泉》
唐代: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託華池邊。
《古風·碧荷生幽泉》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期間所作,當時李白二十八歲,出遊江夏,再次與孟浩然相會,此時的李白朝氣蓬勃,才華橫溢,不久前又收穫了愛情、組建了家庭,自是春風得意。雖近而立之年,還未混出個一官半職,但依他一向心高氣傲、狂放不羈的過性,自認為混個一官半職並不是他的追求,而是要施展更大的報負,有所作為,這從他後來的「天生我財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等詩句中可以得到印證!李白這首《古風·碧荷生幽泉》自命才高道潔,如出一轍。
此詩以荷喻人,雖已是秋季,作者筆下的荷花依然楚楚動人,這麼好的荷花要有人舉薦,在更好的環境中綻放!實際就荷花本身來說,到了秋季,就很少見到碧綠的荷葉和鮮豔的荷花了,作者把秋荷寫得絕世空前,自然是比興言志,參雜了自己的主觀願望。聯想到自已滿腹詩書、心懷家國、志向高遠,正是風華正茂,施展抱負的時候,這時就需要伯樂來引薦自己,並且人的最好華年也如荷花一樣容易凋謝。因此寄望能早日得到重用。事實證明,他的意願最終還是付之東流!
《折荷有贈》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裡,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李白的《折荷有贈》這首詩,似乎與其詩《古風·碧荷生幽泉》有異曲同工之妙。《古風·碧荷生幽泉》寫美好的荷花是以看觸感,含蓄表達自己出類拔翠的才華和品格,生怕被埋沒而無用武之地,想有人舉薦他、重用他。而《折荷有贈》這首詩,也是寫秋荷,則是遊玩所想,愁思滿腹!作者在詩中以女子的口吻寫出了輕舟蕩漾在山光水色中,特別明豔的荷花令人憐愛,產生了欲將鮮花送給所掛念的人,然而所念之人遠在天際,相見無期,只能在秋風中遙望。
這首詩寫秋荷,作者以女子的口吻來寫,更能表達出遊玩的情韻所在,女人愛花的天性,加之細膩的情感,使思而不得的愛情宜發悽美。然而這首詩是李白寫出來的,寫這首詩時二十九歲,已是有家室之人,正圖放開手腳施展報負,這就不難理解李白是託美人以言志,古人用情詩喻政治的不乏其人,李白以其才華此時未能實現願望,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情是多麼的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