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為兄報仇殺嫂前,為何先扯開她的衣裳?

2020-12-03 老王的歷史觀點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很多非常困擾的問題,我們時常因為各種原因自己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反覆思考,只能想著有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人會幫助我們的。我們自己的問題還是得自己想清楚,還是得自己找出解決辦法。每個人都想要在自己困難的時候能有人幫助自己,但是事實上有誰會這麼巧的出現呢。經常是沒有人的,我們經常是要自己幫助自己,自己走出困境,自己解決了問題,自己學會了一些道理,以後努力避免這樣的問題。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看看歷史,我們會想著歷史上有沒有人遇到這樣的問題,至少,歷史上,應該會有人遇到和我們一樣的人生困境,古人都是怎麼做的,都是怎麼走出自己的人生困境的。

武松打虎

小編認為在歷史上,有一個人物非常的聰明,表面看起來五大三粗,其實是一個非常心思縝密而且善於謀略的人,這個人就是武松。他也經歷過自己的一生中非常悲痛的時刻,那就是他的哥哥去世,而且是被人毒死的。他的哥哥是他一生中最愛他的人了,他們從小相依為命,在當時的時代裡,父母早亡,他們的生活一定過得非常苦,在沒有吃的也沒有親人的時候,他們兄弟二人非常孤苦無依。作為哥哥,武大郎雖然長得不好看,但是他的心底非常好,對自己的弟弟更是疼愛。所以,在知道武大郎被人毒死的時候,武松的悲痛心情難以想像。

武松殺嫂戲曲

所以,武松發誓報仇。我們都知道,武松在殺死潘金蓮之前,先是把她的衣服扯開,然後才把刀插進了她的心臟,潘金蓮死在了武松面前,武松終於報仇了。但是,為什麼武松沒有直接殺死潘金蓮,而要先把她衣服扯開呢?第一個想法就是武松為了羞辱她所以故意這麼做的,這個說法也能說得通吧,比較潘金蓮是個毒婦,手段殘忍。第二個想法就是武松殺她就像殺畜生是一樣的,要把衣服扯開為了方便插刀子,這個說法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潘金蓮西門慶

但是事實上,真實的情況都不是這樣的。武松是一個英雄好漢,他看到哥哥死了,第一反應是報官。可是當時的官府為了維護西門慶,所以直接給拒回去了,這簡直是令人氣憤。當時的大宋律法規定,如果是通姦,在打鬥中殺人是可以接受的,就是不違法的,可以要證明是通姦就比較困難。所以,武松逼迫王婆寫下坦白書,證明二人通姦並且害死了武大郎。在這之後,他就殺了潘金蓮,為了做出打鬥的場景,所以扯掉了她的衣服,這就不用承擔罪責了。不得不說,武松還是非常聰明的。

相關焦點

  • 都說武松是莽夫,但他為兄報仇中做了一件事,證明他有勇有謀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武松為兄報仇,殺死潘金蓮時做了什麼,證明他有勇有謀,在我們的印象中武松就是一根筋的人,也比較魯莽,但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看到的片面,真正的武松是有勇有謀的。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他也比較對腐敗政權、貪官汙吏認識深刻,不抱幻想。不好財,不好色。
  • 《水滸傳》中武松為兄報仇的橋段,卻有不合理之處
    新水滸傳和原著還是有一個比較大的差距的,應該說在西門慶和武松的這一段打戲當中,兩者有著一個比較大的差距和不同。在書中武松和西門慶的這一番打架還是比較簡單的,也就是說西門慶是單方面被武松一個人給打了,而在新水滸傳裡面他的武功居然還要比武松要高一點。
  • 武松為哥哥武大郎報仇冷靜、血腥、周密、痛快,勝卻職業殺手
    何九叔給武松證據當武松帶著何九叔和鄆哥一同來到縣廳,對知縣說:「小人親兄武大被西門慶與嫂通姦,下毒藥謀殺性命。這兩個便是證見。要相公做主則個。」「(潘金蓮)那婦人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
  • 其他人都被武松秒殺,為何殺飛天蜈蚣用了十個回合
    武松和梁山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成為他的敵人,不會受到折磨,很快就會被秒殺。在武松的殺人名單上,西門慶和武松交手時,其實也就是一兩個來回,大概就是武松挑了帘子衝進去,一個不小心被西門慶踢飛了手中的刀,然後武松將西門慶打落到樓下,撿起刀就把對方給割了。但是在電視版的水滸傳中,似乎武松殺西門慶用了很大力氣,甚至有一種差點沒打過,被西門慶給殺了的感覺。
  • 金聖歎讀《水滸》:武松是一類人,宋江和時遷是另一類人
    梁山好漢的形象之所以能夠在數百年來深入人心,除了那些盪氣迴腸的故事和一位位豪氣萬丈的英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說中所刻畫的人物非常具有代表性,人們很多時候就像看武俠小說一樣看《水滸》,在其中能夠把自己和身邊的人進行代入。武松、宋江和時遷都是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也是不同人性的代名詞。
  • 潘金蓮為什麼撩撥武松?你看武松幹了什麼事
    《水滸傳》中有這麼一段,潘金蓮撩撥武松的片段,且看原文: 武松自此只在哥哥家裡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賣炊餅。武松每日自去縣裡畫卯,承應差使。不論歸遲歸早,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服侍武松,武松倒過意不去。那婦人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 《水滸傳》大結局悽慘,武松最後為何選擇待在六和寺?
    《水滸傳》大結局悽慘,武松最後為何選擇待在六和寺?還記得小時候上學在課堂上聽老師講中國的四大名著,那時候還只是看過《西遊記》的電視劇,當時喜歡也是被孫悟空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對於老師說的這些名著是經過時間的檢驗後依然廣受好評的經典,那時候還沒有看《水滸傳》。
  • 《水滸傳》武松到底是個英雄好漢還是一個暴力分子?
    依黑水布衣來看,在《水滸傳》中的武松,正是從英雄好漢到暴力分子的演變過程,也是逐漸失控的一個過程。從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整整十回都是武松的章節,這在整部著作中是罕見的,可見作者對於武松的重視。
  • 施恩富甲一方,為何卻採取三步走,恭請武松醉打蔣門神
    武松是水滸傳裡深受大家喜愛的角色,他在景陽岡打虎,在陽穀縣當了都頭,後來又為兄報仇,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接著武松被發配到牢城營安平寨,又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最後讓武松徹底地放棄做個良民的想法,不得不落草二龍山。事情的結果是武松醉打蔣門神,後來又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並且題字表明身份。
  • 《水滸傳》中王婆為何罵潘金蓮是「咬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水滸傳》裡,王婆罵潘金蓮為「咬蟲」,唐牛兒罵閻婆為「老咬蟲」,到底什麼是「咬蟲」呢?有人說,咬蟲就是母老虎的意思,因為蟲在《水滸傳》裡就是老虎,武松打虎也可叫作武松打大蟲。可聯繫當時語境,這樣解釋似乎不妥。
  • 宋江為何冷落武松,重用燕青?在燕青身上有三絕,哪個領導都喜歡
    《水滸傳》中,有兩位好漢以精明和辦事能力強悍而著稱,一位是武松,另一位則是燕青!武松是心思縝密,頭腦冷靜,辦事滴水不漏。這點在他為兄報仇這事上,就體現得非常清楚。以一人之力對抗了整個體系,不但把仇報了,還引得一片叫好,就連拿了西門慶好處的縣令,都不得不輕判武松,否則他這官就別想當了。
  • 老版《水滸傳》還有多少朋友記得裡面的那些精彩!影評
    1《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這部電視劇呢也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時代的小說家!當然裡面的很多精彩故事情節和人物都是讓人喜歡和懷念的!譬如:忠厚純樸、功夫了得的林衝、疾惡如仇的武松、聰明絕頂、才思敏捷的吳用……武松報殺兄之仇、魯智深反惡霸,林衝火併王倫……這些人,這些事,生動演義出了一場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所以最近又看了一遍。主人翁宋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大部分的戲都是由他牽引!當然宋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角色!有人覺得他忠義兩全,有人又不喜歡,畢竟那麼多兄弟的性命都是因他而去!
  • 武大郎和武松是親兄弟嗎?為何差距這麼大?
    我們只談論《水滸傳》,武大郎和武松確實是親兄弟,書中原文寫得比較詳細,這裡不再重複。雖然他們長得差別很大,武大郎又矮又醜,武松生得高大威猛,但這種差別也是符合現實的,有的雙胞胎兄弟還差別很大呢,何況他們並不是雙胎。
  • 水滸傳中唯一提到的武功絕學,非同小可,是武松的絕技
    但是《水滸傳》不一樣,魯智深厲害吧,但是他慣用什麼招式和武功我們不清楚,不只是魯智深,林衝、楊志等人的獨門絕技是什麼我們都不知道。讀者單是知道這些人物武功很是了得,至於用的什麼武功,則不清楚。在《水滸傳》中,唯一提到的武功招式被叫做玉環步鴛鴦腳,是武松使出來的,並且在全書也唯一使用過一回。那是在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時候,當時武松把蔣門神引到大街上,為了快速打倒蔣門神,武松使出了平生絕學,書中說這招非同小可,果然一招就把蔣門神打趴下了。書中唯一一次提到了「玉環步鴛鴦腳」,之後再未提起過,也沒見武松再用過。
  • 武松能打死老虎,可為何打狗時卻洋相百出?金聖歎說:武松是天人
    《水滸傳》中的武松,毫無疑問是位英雄,只在《水滸傳》中,自第23章起,武松和宋江在柴進處相遇,到第32章結束,武松作為主角,就佔了10章篇幅。由此可見,施耐庵為塑造武松,是傾注了巨大的心血,什麼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蜈蚣嶺……以至於連金聖歎在批註《水滸傳》時,都翹起大拇指,狠狠地給了武松兩個字的評價:天人!即,武松是《水滸傳》中,天神一般的人物。這評價連魯智深都沒得到,堪稱是水滸108將中,最高的評價了。
  • 《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原型,竟然是店小二打狗
    讀過《水滸傳》的人對武松這個角色應該很熟悉,書中描寫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那麼作者施耐庵是根據什麼來描寫此段精彩故事的呢?據說,有一天,施耐庵在書房內進行創作,寫到武松因在家鄉誤傷人命,無奈遠離家鄉逃到了滄州地界飄蕩。後來武松聽說他打的那個人並沒死,他就認為雖然打人難免有訴訟官司,但不至於發配充軍,而且他鄉哪有家鄉好,於是他就決定回家。
  • 「打虎開始,打狗結束」——水滸英雄武松跌宕起伏的人生路
    武松在《水滸傳》的108將中,三順認為是知名度最高的,他的每一場戲都十分精彩,不僅使觀眾感覺暢酣淋漓,而且整體布局頗有藝術性和美感。他在《水滸傳》中的第一場重頭戲就是「景陽岡打虎」,這齣戲雖然並非他的自願,卻成就了他的英名,也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成就。
  • 武松打虎的原型居然是一名莊丁打跑了一隻黃狗!
    說起《水滸傳》,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就是武松打虎這個情節了,景陽岡上武松痛飲十八碗,赤手空拳擊殺吊睛白額猛虎。武松也成為整個水滸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收穫粉絲無數。他嫉惡如仇醉打蔣門神;有仇必報,手刃潘金蓮,痛扁西門慶為哥哥武大郎報仇。
  • 《水滸傳》中的白酒是什麼酒?為什麼武松、魯智深喝不醉?
    在小說《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幾乎人人愛飲酒,而且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寫到吃飯,酒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肉和菜,即使只有一個人吃飯也不例外。梁山好漢不僅喝酒的頻次高,而且酒量也異常的大,比如說武松一頓飯的功夫可以喝掉十五碗白酒,魯智深一次可以喝掉一桶白酒。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兩位梁山好漢的酒量實在太大,令人感到難以置信。
  • 武松到底算不算英雄?根據施耐庵的描寫,武松也不過是虎頭狗尾
    提到《水滸傳》,就不得不提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可以說是《水滸傳》中名副其實的主角,無論是故事所佔篇幅還是故事精彩程度,都沒有哪個好漢可以與之相比。再加上一些影視劇在創作時,刻意去掉了武松身上的缺點,而把武松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所以武松在民間才擁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