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可貴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而不論你想獲得怎樣的成就、還是你現在擁有著怎樣顯赫的地位與金錢,這些的前提都是需要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如今的許多學生卻是「視生命如草芥」
我們不難在平時的報導中聽到一些學生輕生的新聞,其中主要包括跳樓、跳河等現象,而引發這種事情的原因,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外部的原因,這些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學生輕生,需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比如12月8日,廣東省東莞市光正實驗學校內,一名年僅14歲的初三男生從一棟教學樓的五樓墜下身亡。而根據男生的父親及同班同學反映,在男生墜樓前,語文課上唐老師涉嫌存在不點名批評學生的情況;12月15日,四川瀘州一小區內一個學生留下字條後跳樓。而字條上寫著∶「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經絕望」等文字,至於這位學生為什麼而跳樓,進一步的情況還待警方調查通報。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中,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聽到這些消息非常的痛心疾首。但是我們靜下心來分析一下這類案件就會發現,這些選擇輕生的學生大多都處於青春期,而原因大概有∶考試不利、與家長有矛盾,想不開、受到老師的批評刺激等因素。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因為這種事情而選擇輕生呢?又如何杜絕這種事情在孩子身上發生呢?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發現,如今許多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個別家庭也只有兩個孩子。這就造成了父母和祖父母一輩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使得許多學生都成為家庭中的「山大王」,甚至一些孩子在家裡說一不二。但是這種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卻只會尋求家長幫助,根本就沒有一點抵抗挫折的能力,這對於孩子自身發展來說是非常非常不利的,甚至可以說是孩子的一種畸形發展。
對此有相關人士表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內心不夠強大,情緒波動起伏較大,受到挫折容易產生消極的思想情緒,甚至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障礙。說白了想要預防和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那麼我們要在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01要培養和磨練孩子的意志
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提高難度、變換要求等方法,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從而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學生取得成績後,在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時,就會降低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提高難度,來讓學生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態度。
02培養學生「接受不公平」
在各個行業,在各種職場之中都存在著不公平。而教師就可以在學習中培養孩子這種「接受不公平」的能力。教師在小組評比的時候,可以將失敗的那一組萍為獲勝組,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不公平」,讓學生自己學會如何處理這種事情。在這之後再告訴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公正觀,從而鍛鍊學生的胸襟、考驗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03培養學生「耐得住寂寞」
如今的許多學生都是嬌生慣養,在家裡可以說是唯一的「焦點」。而到學校甚至以後走向社會之後,自己不再受到那麼矚目的關注,心裡就會受不了。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孩子要「耐得住寂寞」。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故意的冷落一下學生,同時在表揚一部分學生,從而產生對比。讓學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樣以後才不會因為一點挫折而一蹶不振。
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在平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這種「抗挫力」。這不論是對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還是以後的發展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大家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