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著急媽媽為兒報17個培優班
曾花費12萬元為孩子報了17個培優班的武漢「著急媽媽」,最近又著急了。3年前,徐女士的「著急式」培優,讓5歲的兒子Jerry成了幼兒園小朋友眼中了不起的「神童」:他提前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知識。然而,升入小學後,Jerry成績卻不斷下滑,變得「中不溜」。徐女士失落又著急:「耗費這麼多心血,真的白搭了?」
進校之初優秀 如今厭學明顯
2013年,新華社報導的「著急媽媽」,讓武漢徐女士成為全國家長議論的焦點。她幾年累計花費近12萬元,先後為5歲半的兒子報了17個培優班。這些課程包括英語、數學、識字、聲樂、畫畫、表演、手工等。
為何如此著急?徐女士說:『孩子需要專業的幼教,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徐女士的教子之道引發爭議。有人表示理解,更多的人則是質疑,認為「貪多嚼不爛,欲速則不達」。這些聲音絲毫未影響徐女士,「培優會讓孩子的學習成為條件反射,等他上小學、初中、高中,我就不用再操心了。」
剛開始,徐女士確實收穫了一些自信。在幼兒園裡,Jerry琴棋書畫樣樣會,還在全國性的英語話劇表演中拿了大獎。但自從Jerry上了小學,事情卻沒有朝徐女士預計的方向發展。
徐女士說,2014年9月兒子剛上小學時,因為識字多、算術好,進校之初表現非常優秀,成績排前三。但他會經常抱怨「上學沒意思」「學校老師在課上講的,不聽我也會」。擔心Jerry因不認真聽講而落後,徐媽媽只好繼續給他報培優班,提前讓他學習小學課本知識。
去年夏天,徐女士被老師請到學校談話,原因是Jerry上課調皮不聽講,放學不寫作業。徐女士跟老師解釋說,她放學後送孩子去培優,有些作業沒有時間做。這一年,Jerry的成績滑到班上中遊。
如今,到了小學二年級的下學期。眼看學習任務不斷加重,Jerry的厭學情緒越來越明顯,成績也呈下滑趨勢。徐女士很著急。她說,非得緊盯著,「如果不監督,他就完全不好好學習」。
「吃飯在路上,永遠像打仗」
「為了培優,我們連周末都搭進去了,下雪天都沒有請過假。為何到頭『竹籃打水一場空』?」原先信心滿滿的徐女士,現在有點「迷茫」。「Jerry班上44名學生大部分都參加了培訓班,只不過他們報的班數量不同。」
如今,徐女士仍在堅持給Jerry培優,已報了5個培訓班,學的項目主要有數學、國學、陶藝和英語。僅英語這一項,徐女士就報了兩個班,一個是為「應試」,一個是「口語」。她說:「一個班每學期平均要3000元,又花了1.5萬元,周末只能休息半天。」
在全國各地,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每逢周末,總能看到家長們忙碌地送著孩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上各種培訓班。
武漢市民李女士的兩個女兒從進入小學以來,周末就沒有與家人一起在餐桌上悠閒地吃過飯。「大女兒上小學六年級,每個雙休,她要上兩個英語班,其中一個是跟外教一對一的口語。此外,培優還有奧數、作文、跆拳道、花樣滑冰和鋼琴。小女兒因為才上一年級,只報了兩個英語班和一個舞蹈班。」
面對繁重的補習課程,儘管兩個孩子沒有表現出怨言和不耐煩,但李女士自己已經吃不消了,「每個周末想睡到自然醒從來都只是夢想,雙休日的早中晚三頓飯都在外面解決,而且吃飯在路上,永遠像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