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講述了各種常用的牛肉類食材,簡單的聊了聊在八角、桂皮、小茴香的前香框架下,在面對不同的食材特質時,應該如何簡單的調整矯香和輔香的香料,以達到更佳的契合度,如果對於基礎前香架構不了的朋友,可以翻看下前兩天的文章。
今天我們分享的內容,主要是針對雞鴨鵝的,而羊肉,在上述的前香框架中,其實並不合適,因為羊肉和八角在味道的契合上其實不高。下面,我們便從幾個方面開始來說說。
首先三種禽類食材,可以在肉質上是各有優劣,三種食材中,雞肉的嫩滑度最高,鵝肉第二,而鴨肉的嫩滑是最差的,在腥味方面,鴨肉是最高的,鵝肉依舊是第二,而雞肉的腥味是最輕的,在肉質纖維上,鴨肉是最為粗獷的,鵝肉次之,而雞肉的肉質纖維最為纖細。在使用香料搭配前香框架時,想要有更好的針對性,便需要從各種肉質的特點出發。
雞肉最為嫩滑,腥味不高所以矯香的應用上可以選擇生薑來應對,生薑具有一定的去腥效果,同時姜科香料也具有一定的穿透性,雞肉本身的肉質比較纖細,生薑作為矯香是完全可以應對的,對於常見的雞肉是可以適用的,除非是一些腥味較重的雞種,要不然不推薦使用白芷。而輔香方面可以使用草蔻,因為雞肉的嫩滑已經夠了,不需要使用肉蔻來增加,也不要用白蔻來不足去腥的效果,當然了除非是腥味較重的雞種才需要選擇白蔻,這一點和矯香是否選擇白芷的判斷原則一樣。
與雞肉不同,鴨肉的纖維最粗礦,腥味同時也是最重的,嫩滑度是三種禽類食材中最差的,但是它在咀嚼後散發出本身肉質的香味是最濃鬱的,所以在面對鴨肉的時候,矯香應該選擇白芷以應對腥味,而輔香上還需選擇生薑來搭配,以生薑的滲透力不足白芷滲透上的不足,以此來擊破鴨肉粗獷的纖細,鴨肉嫩滑程度不高,所以在輔香上還需要選擇肉蔻,以此來改善肉質較硬的缺點,增強嚼時的肉香。
鵝肉與雞肉、鴨肉對比,它可以說是一個中庸的角色,雖然不顯得突出,卻同時具備了兩者的有點,鵝肉的肉質在大型禽類中屬於嫩滑度高的,同時它咀嚼時的口感和香氣十分的清新,面對鵝肉的時候,因為鵝肉的腥味並沒有太重,結合鵝肉本身的特點,在矯香上並不合適使用白芷,反而是以提高鮮度的南姜更為合適,而輔香上可以選擇肉蔻來讓它的肉香更加的突出,鮮滑的口感得到更好的詮釋。
上面講述了中,有些朋友一定會發現,幾種豆蔻類香料,它們在功能上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化為它們在一組配方中複合應用提供了空間,而在上面講述如何在前香架構中針對性的使用它們時,卻是偏向於單一化,儘量不出現同時應用的方式,其實只是為了讓新手朋友可以簡單的理解,畢竟複合並不適合對於料性不太了解的朋友們,複合應用涉及到其他的搭配因素,今天的分享便到此處,明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影響複合應用的其中一個因素——定香,若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