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情事家事國事管窺川渝百年滄桑史

2021-01-09 聽透

談段不成功的戀愛,卻感動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你做不到,我做不到,但四川省宣漢縣馬渡鄉百丈崖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民不經意間做到了。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

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

月亮彎彎,看上溜溜的她喲。

一來溜溜的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喲,

二是溜溜的看上,會當溜溜的家喲,

月亮彎彎,會當溜溜的家喲。

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愛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喲,

月亮彎彎,任你溜溜的求喲,任你溜溜的求喲。

2018年3月下旬,突得幾天假期,我決定去民歌沃土川渝看看,《康定情歌》裡唱的「跑馬溜溜的山上」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下重本只為一首歌

只為一首歌,我花了近一周時間,飛重慶、去閬中、下南充、往康定、轉成都,最後飛回廣州,這成本落得夠狠的。

3月21日從廣州飛重慶,當日到閬中,結果未看到我想看的閬中民間歌舞《亮花鞋》(參見我的【聽透】《亮花鞋》)。當地汪小姐說過了春節,也過了農曆二月二,平時是難看到有演出的。豎日,我南下南充,23日一早徑直往西奔康定。

長途客車從上午9點半一直坐到晚上7點半,其中有5個多小時是在大山峽谷裡緩緩穿行,左邊是大山,右邊是河,河右邊又是大山,還不時要避車。廣州是夏天,閬中、南充是春天,到康定卻仍停留在冬天。雨雪打在臉上,說話時牙齒是顫的,舌頭不聽使喚;再厚的牛仔褲也裹不穩發抖的腿。

外甥燕生說,這種天氣,明天怕是上不了山了。

但第二天晴了。

走在康定的街上,不時會聽到播放的《康定情歌》。據稱這是康定的市歌,是康定的名片。

康定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有「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之說。它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川藏咽喉、茶馬古道重鎮、藏漢交匯中心。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就是康巴藏區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信息中心和交通樞紐。居民以藏族為主,漢、回、彝、羌、蒙古、苗、壯、布依、滿、瑤、白、土家、侗、傣、黎、納西等多個民族在此聚居。

「康定」系漢語名,因丹達山以東為「康」,1908年滿清政府時期取「康地安定」之意;藏語稱康定為「打折多」,意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兩河交匯處」。又有人說是「打箭爐」的音譯。康定古為羌地,三國蜀漢諸葛亮西徵擒孟獲時,軍情緊急,派郭達在這裡安爐造箭,製備兵器,郭達一夜造箭三千,諸葛亮大喜,封郭達為幕下將軍,因而此地得名「打箭爐」。

踏雪尋歌終未果

《康定情歌》誕生於康定情歌風景區?我首選這個地方去看看。

旅遊資料顯示,木格措康定情歌風景區離康定城區約17公裡。

大清早,的士出了城區,一路基本無車無人,跑得歡。司機大哥有問必答,一路介紹康定的風土人情。

資料介紹,康定情歌(木格措)風景區系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由芳草坪、七色海、杜鵑峽、藥池沸泉、木格措(野人海)和紅海、黑海等景點組成。景區以高原湖泊、原始森林、溫泉、雪峰、奇山異石及長達8公裡的千瀑峽,構成了秀麗多彩的景觀。

景區大巴從山腳繞山行一兩道後,駛入了銀妝素裹的世界,滿山的霧凇(俗稱樹掛)如夢如幻,這種景象我還是小時候在老家江西修水見過,仿佛又回到了純真的少年兒童時代。

「木格措」是藏語,漢語的意思是「野人海」。這個水域面積近4平方公裡、水深逾70米的高原湖泊是川西北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水源大部分來自身後女媧雪山的融化積雪水。藍天、藍水,深黛色的山,風起雲湧時,山崖上的佛像異常奪目。

相傳很久以前,塔公草原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扎西,女的叫卓瑪。扎西長得英俊剽悍,能騎善射;卓瑪姑娘如花似玉,溫柔善良。

這對萬裡挑一的俊男美女在勞作中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情早已在他們心中生根開花。

但好色的部落頭人一看見卓瑪姑娘的身影就渾身發熱,語無倫次,整日裡朝思暮想要把卓瑪佔為已有。

頭人有一個女兒,跟卓瑪一般大,心地善良,和卓瑪是朋友。

有一日,頭人找來最貼心的朋友商量如何佔有卓瑪,不巧被帳篷外的女兒聽見。女兒大吃一驚,急匆匆跑去告訴了卓瑪。

卓瑪一聽,淚如雨下。那年月,天是頭人的天,地是頭人的地,娃子是頭人的娃子。頭人要想得到的東西誰還敢阻攔呢?

萬般無奈,扎西只有帶上卓瑪逃走。往哪裡逃呢?大路是不敢走的,只有選無路的崇山峻岭而去。

他們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河又一河,誰也記不起走了多少天、多少路。

這一天,他們又翻過了一道山梁,眼前突然一亮,恍如進入了一片夢境:這裡不僅有寬大的海子,而且四周古木參天,杜鵑花盛開,林中鳥音不絕,海中遊魚成串。

扎西同卓瑪都看呆了:這難道是真的嗎?扎西讓卓瑪使勁地打他,他感到了痛。他們相信了這世上還真有這麼美的地方,於是決定在此安家。

每天,扎西出去打獵,卓瑪就在家用獸皮縫製衣物。雖然他們食的是野果、穿的是獸皮,但忠貞的愛情和美麗的環境讓他們感到了滿足,他們在這裡生兒育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他們的行蹤被上山打獵的人發現了,獵人誤認為他們是野人,於是下山之後便傳揚開來,此後這片海子就被稱為「木格措」(即「野人海」)。木格措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徵。

這故事讓我想起了法國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參見我的【聽透】《Alla Figaro》(費加羅頌))。

《費加羅的婚禮》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阿瑪維瓦伯爵家:男僕費加羅正直聰明,即將與美麗的女僕蘇珊娜結婚。沒想到好色的阿瑪維瓦伯爵早就對蘇珊娜垂涎三尺,居然想對她恢復早就當眾宣布放棄了的初夜權,因此千方百計阻止他們的婚事。

為了教訓無恥的伯爵,費加羅、蘇珊娜聯合伯爵夫人羅西娜設下了巧妙的圈套來捉弄伯爵。蘇珊娜給伯爵寫了一封溫柔纏綿的情書,約他夜晚在花園約會。伯爵大喜過望,精心打扮後如期前往。

在黑暗的花園裡,正當伯爵喜不自禁對「蘇珊娜」大獻殷勤的時候,突然四周燈火齊明,懷抱中的「蘇珊娜」竟是自己的夫人——羅西娜!伯爵被當場捉住,羞愧無比,只好當眾下跪向羅西娜道歉,保證以後再也不犯。

聰明的費加羅大獲全勝,順利地與蘇珊娜舉行了婚禮。

幾乎是同樣的情節,但中國人選擇了認命,法國人選擇了抗爭;中國人選擇了逃避,法國人選擇了迎面智鬥。結果雖然都很幸福,但中國人的幸福估計是理想的,法國人的才是現實的。

這難道是佛教徒與基督教徒處事與思維的區別?

從芳草坪,到七色海、杜鵑峽、溜溜山,踏雪走遍康定情歌(木格措)風景區,我都沒有找到《康定情歌》的半點影子,完全想像不出李依若(李天祿)在近百年前創作這首影響世界的歌曲的情境。

從景區藏族牧民嘴裡得知,康定情歌(木格措)風景區是廣東人開發的。後來上網一查,果真:成立於2007年10月的康定木格措旅遊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宇鵬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與康定市(原康定縣)人民政府籤署《木格措景區旅遊項目開發合同書》所成立的,註冊資金9500萬元,是一家實行現代企業管理的旅遊企業……投資2.3億元人民幣。公司以打造世界知名旅遊品牌為己任……

不出我所料,又是廣東人玩的商業噱頭。

驀然回首在城邊

那《康定情歌》到底誕生於哪兒呢?跑馬溜溜的山上到底在哪兒呢?

當地人告訴我:康定城有個跑馬山,就在新老城區的交界處,位於康定市爐城鎮東南邊。

乘著纜車上山,山上多是白楊、針葉松,康定城盡收眼底。出了纜車,左前方就是吉祥禪院。從右繞過禪院,穿過白楊林,爬過「情」牌,就是跑馬坪,兩匹馬比豬還溫順地呆在邊上。馬場旁的飛雲廊是典型的中原漢族紅柱木榫架,但兩頭拉起無數條黃色經幡,在少人的時候,尤其肅穆、冷寂。

看了詠雪樓、凌雲白塔、浴佛池、東關亭(觀音閣與五色海未去),我猜想這些與《康定情歌》都無關,大「情」牌與跑馬坪相信也都是歌曲揚名之後新添的,真正打動李天祿的,我相信是他當時身邊的李英姑娘、山上俯瞰康定城的一覽無遺,以及曲折山路上一塊接一塊被踏得凹凸不平的白條石。

有朋友一早就提醒我:看了跑馬山會很失望。但我並不失望,我在微信朋友圈裡說:「李依若,真正懂你的,只有我。」

熱戀中的男女,未必要世界罕見的景致,有時一片雲、一株草、一句話、一個動作,只要觸動了他/她當時的心情,靈感就會噴薄而出,文思泉湧。所以我相信《康定情歌》是創作於跑馬山上,或者說李天祿與心愛的姑娘因到了康定跑馬山而創作了《康定情歌》。

據考證,《康定情歌》最初就叫《跑馬溜溜的山上》,也有人說叫《跑馬歌》。

據說當年李英在給李天祿介紹這座山時是說「帕姆山」,結果李天祿聽成了「跑馬山」,後來因他的歌太出名,人們將錯就錯,都叫「跑馬山」。

「帕姆山」全稱「多吉帕姆仙女山」。站在康定城內觀山,山似無脊,諧稱「南山無脊山」。這山頂有高山湖泊五色海,所以又名「五色海子山」。

跑馬山腰臺地,藏名「登託」,意為墊子。清代,明正土司每年於農曆五月十三日在「登託」山坪祭山神。此後人們在山腰拜地祭奠山神,並舉行賽馬會,民間稱此為跑馬山。此外,每年農曆四月八日,這裡舉行「轉山會」,康定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群眾匯集到跑馬山下進行活動,這樣的活動經過長期的發展,便約定俗成「四月八轉山會」,延續至今。

跑馬山公園正前面的「跑馬山」3個字,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2004年來此題寫的。

為什麼是李依若?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不知《康定情歌》是誰創作的,「西部歌王」王洛賓的兒子王海成就力爭《康定情歌》是他爹整理和改編的。1997年4月,四川《甘孜日報》刊登了該報總編輯郭昌平研究《康定情歌》的文章,指出《康定情歌》並不是王洛賓創作的。

同年5月,《甘孜日報》刊登啟事,懸賞1萬元尋找《康定情歌》的原作者。消息被《四川日報》及全國數十家報紙爭相轉載。

5年後的2002年4月下旬,已兼任四川甘孜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的郭昌平從北京回到甘孜後宣布:他根據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兩位教授方輝盛、文有仁寫的《〈康定情歌〉出山記》,找到了第一位唱紅《康定情歌》的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喻宜萱教授,第一位為《康定情歌》配伴奏的原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以及親手將該詞曲編入《中國民歌》(第一集)的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王振亞教授,並由此發現了《康定情歌》的採編者是當年重慶國立青木關音樂學校聲樂系學生吳文季。

上世紀40年代,吳文季在瀘縣偶爾收集到了《跑馬溜溜的山上》。1947年,南京音樂學院舉辦師生聯歡會,回南京學習的他把這首歌獻出來,請江定仙老師配鋼琴,改歌名為《康定情歌》,首次由武正謙老師演唱。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後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1948年,喻宜萱將《康定情歌》帶到巴黎,由此唱出了國門,在海外廣為流傳。

上世紀70年代,《康定情歌》入選美國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十首歌曲」,隨著「旅行者二號」太空船升空播放;90年代後期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十首民歌之一,被不少國家選入教材。

2001年5月29日,世界歌王、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演唱會。6次謝幕被2萬多聽眾6陣掌聲請出後,多明戈與女高音歌唱家凱倫-艾斯普裡安對唱了《康定情歌》,為多明戈3001場個唱會劃上圓滿句號。

1997年夏天至1998年,《四川日報-天府周末》刊登了自貢市文化名人、老音樂詞人熊仲文與四川輕化工學院(現四川理工大學)副教授宋方信的來信,披露了《康定情歌》作者為李依若的線索。

李依若(原名李天祿)1929年在成都中法大學(一說是「志誠法學院」。之前在岷江大學,因該校太紅被國民黨政府停辦)就讀時,儀表堂堂、思想活躍,發表過《楊杏佛之死》《反法西斯蒂》《恐怖線下》等小說、散文、雜文作品,抨擊反動統治,深受同學喜愛。來自康定的女同學李英就愛上了他,兩人出雙入對,情意綿綿。那年暑假,李英邀請李天祿到她的家鄉康定作客,見見她的父母親。

在康定玩了10多天,李英的家人尤其是父母都覺得李天祿不錯,認可了他倆的關係。

李天祿心情大好,在與李英把臂同遊帕姆山時,觸景生情,文思泉湧,根據老家宣漢縣馬渡民歌的「溜溜調」創作了《跑馬歌》。他在康定唱、回成都的學校後也唱,很快就在康定與成都的高校裡流行開來。

1950年9月,李依若以宣漢縣文聯的名義,與宣漢縣文化館館長符風、宣漢師範音樂教師冉永紀合作,主編出版了32開本的《宣漢民歌選》。該書收集的32首民歌中,第1首《蘇二姐》和第2首《跑馬溜溜的山上》都署名李依若。此書出版了500本,在書店發行300本,文聯內部發行200本。

「李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

李天祿在創作《跑馬歌》時,是「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李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因繼母嫌他們是本家不同意這門婚事,他後來改唱「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為什麼改成了「張家溜溜的大哥」?據說是他的母親姓張,生前對他很好,他在心裡把自己改跟母親姓了。

張氏是四川達縣青寧鄉人。青寧地處川東北大巴山深處,隸屬通川,寓意「山清水秀,寧靜優美」, 素有「川東梨花之鄉」美譽。也因為窮,青寧曾流傳著「種田夠飽肚,養豬縫條褲。稱鹽打油靠賣谷,場鎮只有兩大步」的民謠。

還有一個說法是他跟張瀾的關係很好,情同父子。

張瀾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建國初擔任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張瀾是四川西充縣蓮池鄉人,1872年4月2日出生,清末秀才,上世紀30年代在重慶創辦《新蜀報》,李天祿曾在他的報社任文藝副刊編輯,張瀾對他很是關照。50年代初,已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張瀾因公由南充到通江,路過馬渡時,曾在李天祿家住了1晚,兩人相談甚歡。

李天祿之後受了諸多委屈後,曾想去北京找張瀾申訴,但聽說張瀾1955年2月9日去世後,他再也看不到希望,沒幾年,死了。

有人指責李天祿的族人尤其是繼母魏氏反對他與李英同姓結婚是封建思想作祟。我的觀點正好相反。

前面說了,宣漢地處四川(後來分出個重慶)、湖北、陝西交界處,人員來往複雜,思想也更先進,他們堅持同姓不可通婚,是在堅守物種進化論。

同姓表示家族血脈相近,從商周開始就嚴格執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左傳》:「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同姓不婚,懼不殖也。」意思是,同姓結婚會影響到後代的生育,生出來孩子身體殘缺、病痛纏身,甚至連生孩子都可能有問題。臺灣除同姓不婚外,還有一些其他忌諱,例如:蕭、溫、葉,許、柯,周、蘇、連,陳、姚、胡,徐、餘、塗等,因緣於同祖先,所以也嚴格執行不通婚制度。

但至今,仍有一些落後地方開展近親繁殖,結果矮化成災、智障頻仍、人口遞減。

學政法、玩文字出身的李天祿,對樂曲估計沒多少研究,有專家說他的《跑馬歌》主要套用了湘西的「溜溜調」。

宣漢與湖南並不接壤,何來湘西的「溜溜調」?

先秦時期居住在陝東南、鄂西、湘西、四川盆地東部山區的民族基本上都是巴人,他們淳樸而強悍。他們曾建立的巴國先滅了殷,春秋時打敗了楚,公元前316年被秦所滅。

歷史上,宣漢、湘西一帶戰亂不斷,兩地人的骨子裡都充滿血性:紅33軍及其前身川東遊擊軍就是宣漢人民的子弟兵;湘西剿匪是全中國出了名的,追剿湘西最後一個土匪是由宣漢人、吉首軍分區副司令員羅斌虎擔任剿匪指揮部總指揮的。1965年3月24日上午,湘西臭名昭著的匪首覃國卿與老婆田玉蓮被解放軍、民兵及群眾7000多人包圍在湖南省桑植縣利福塔公社棉花埡大隊苦竹寨後山的缸缽洞內,這個親手殺害了100多人的積匪當場斃命。在追剿他的15年中,國家前後動用了30萬人與計不清的物資。

準確講,馬渡民歌「溜溜調」叫土家族民歌「溜溜調」。

為什麼是土家族?

在宣漢縣的雞唱、自由、龍泉、渡口、三墩、漆樹等鄉生活著大量的土家族人,2000年人口普查有30565人。2005年9月2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宣漢縣龍泉、渡口、三墩、漆樹4個鄉建為土家族鄉。

土家族民歌「溜溜調」多是反映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男女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等方面的內容,歌詞既有現成的版本,也可即興發揮現編歌詞,見啥唱啥;可單唱、對唱、合唱。1984年,宣漢縣文化館收集了1000多首民歌,挑選600多首匯集成《宣漢縣民歌選》,其中馬渡及附近幾鄉即佔了相當大的比例。50年代,西南音專教授徐傑在宣漢10天,即收集到民歌200多首。

李天祿創作《跑馬歌》時,調子基本上是在宣漢馬渡民歌《十把扇子》的基調上進行改編的,特別是「溜溜」的音調高低都和《十把扇子》一樣。《十把扇子》也屬愛情歌曲,歌詞從1—10把扇子借喻1年的1—10月時令節氣,以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戀之情。歌詞分為10段,每段的襯詞都是「溜溜」「連連」。除了「溜溜」,《康定情歌》的一些詞句也完全採用了宣漢方言土語,諸如「端端」「一來」「二來」(沒有「三來」「四來」)「看上」「人才好」「會當家」「月亮彎彎」「世間」……等等。

《康定情歌》每段有兩句歌詞、3句旋律。第1樂句前兩小節「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全曲的主調,後兩小節是它的變化重複。第2樂句的前兩小節與第1樂句的前兩小節相同,後兩小節是對主要音調的對換,具有收束性。第3樂句是第2句的變化重複,從低音區起腔,感情真摯、委婉。不僅在節奏上後寬1小節,而且音調的起伏增大了,加重了深切、舒展的情感。第3樂句運用「月亮彎彎」3小節的「襯腔過渡句」導致襯腔過渡句的起音,對上句未盡樂意做補充性的反覆,然後再回到句末終止音。運用這種手法,使旋律更加抒情、婉轉,同時也加強了這首情歌濃厚的地方特色。

有人這樣對4段歌詞逐一分析:

跑馬山上一朵雲,端端罩在康定城,月亮彎彎……(歌曲起勢段)

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月亮彎彎……

(開始發展段,歌手「人稱變換」。甲唱:「李家大姐(她)人材好,乙唱:張家大哥(他)愛上她。這裡的「張大哥」與「李大姐」既指李(張)天祿與李英,也可乏指,和漢語裡的「張三李四」類同。這裡的人稱其實都有歌手「我」的含意)。

一來看上人才好,二來看上會當家。月亮彎彎……

(「一來」、「二來」應是對唱中甲唱「一來」,乙唱「二來」,是「一來二往」之意,意即甲唱「她一來就看上他人材好」,乙對唱「他二來就看上她會當家」,歌意進一步發展)。

世間女子任我愛,世間男子任你求。月亮彎彎……

(到達「即興」發揮的高潮,形式上有了「挑逗」、「自我標榜」的善意成分。甲唱:「世間女子任我愛,」意思是你有什麼了不起,世間女子我都可以去愛。乙唱:「世間男子任你求」,角色由第一人稱換成第二人稱「你」,意是「他」有什麼了不起,賢妹「你」,實指自己,世間男子隨便讓你選)。

這點我不同意,我認為「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愛喲/世間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喲」是李天祿與李英在炫耀、在傳經:「我們都愛得這麼歡娛,你們也趕快去找你們的意中人戀愛吧!」

有人說,李天祿這兩句歌詞是抄襲了中國著名白屋詩人、四川江津籍人氏吳芳吉上世紀30年代前作北大教授時發表的一首長詩《婉容詞》中的「世間的女子任我愛,世間的男子任你求」的句子。

這有可能,因為李天祿也喜歡寫詩,後來還做過重慶《新蜀報》時間不短的副刊編輯。

如果將《康定情歌》想像成一個鄉土氣息濃鬱的「愛情故事」,它的第一段(起勢)就是男女相遇相識和同意交往的開始;第二、三段是男女雙方相互了解,表明各自尋找理想愛情的「條件」,希望對方人才好、會當家,達成共識(發展);第四段,男女雙方通過交心熟悉成為朋友,都大膽無慮地向對方坦露自己的性格和對愛情的摯著追求。表現方式則是富有特色的「自我標榜」、「抬扛」、「打情罵俏」,並將人性本能的追求毫無保留地交流,從而達到了只有真正的戀人才能表露的心跡。至此,整個愛情故事達到完美高潮。

這裡我想強調一點:對女方要求「人才好、會當家」(也即「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恐怕是世界上各色人種男人對女人的共性要求。估計也正是因為這點反映了男人的心聲,這歌才在全世界傳揚。

一首歌彰顯百年滄桑史

世界上最美的愛情一定都是悲劇。李天祿與李英也不例外。

徵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後,一個學期後的春節,李天祿帶著李英回自己在四川省宣漢縣馬渡鄉百丈崖村的家,結果家人、族人尤其是繼母魏氏堅決反對,理由是:女方姓李,同姓,屬家門,不可結婚。

李天祿為此與父母大吵大鬧,但沒用,最後還被繼母斷絕了經濟來源,父親偷偷給他寄點錢。在他回成都考入警監學堂讀一年書時,主要靠李英及他的義父石體元(時任四川省財政廳廳長)接濟才完成學業。李天祿從此改名「李依若」,據說源於他對李英的承諾——「雖然不能在一起,但依然如若以前一樣愛你」。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李天祿的家史。

李天祿祖籍四川省平昌縣筆山吳家壩,清代大文豪、大才子李調元是他的祖先,唐代兵部尚書李德裕是他的遠祖。

平昌縣筆山吳家壩與宣漢縣馬渡鄉百丈崖村一河之隔,據說三國時蜀國武將張飛曾星夜拍馬揚鞭一躍飛過沙溪河。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三國猛將張飛進軍巴州,經瓦窯壩、戰隘口,行至沙溪河時突遇河水陡漲,大軍滯留。軍情緊迫,張飛心煩意躁,借酒澆愁。或許是酒壯英雄膽,或許是軍務不敢怠慢,醉意朦朧的張飛遂於三更時分綽矛揚鞭,策馬飛渡。這一躍,竟飛渡一河兩縣。鄉人驚異,感其神勇,於渡處勒石刻碑「張飛躍馬飛渡」,並更場名為「馬渡關」。

李家遷徙到此是在李天祿的爺爺手上。

宣漢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處川渝鄂陝結合部,古為巴國。東漢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104年)分宕渠縣北部地方置宣漢縣,取義「宣揚漢王德威」。

馬渡位於宣漢縣西北邊境一隅,為宣漢、達縣、平昌、通江和萬源結合部的重鎮,是四川盆地北進中原的交通要道,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唐朝天寶九年(750年)就在此置閬英縣,後屢遭戰亂,直到清朝乾隆初年才百廢待興,重新建場,初名「碑牌」,源於一衣帶水的河中巨石林立,如豐碑、如牌坊。嘉慶初年(1796年),因百蓮教義軍在毗鄰的今巖口鄉方山坪、慶雲鄉大鑼坪、紅嶺鄉香爐坪和明月鄉重石子等地風起雲湧,前來徵剿的清軍將領額勒登保、德楞泰、惠齡和恆瑞在戰時的宣漢縣衙(即今大成鎮大成寨)成立大本營,嘉慶三年(1798年)對以大鑼坪為根據地的巴州白號羅其清部分兵四路,發起總攻。寨破兵敗的羅其清突圍藏匿於碑牌河邊曲折幽深的魚洞處,被搜捕的德楞泰生擒。清軍為慶祝此役大捷,取三國名將張飛騎馬夜渡沙溪河直取巴州大捷的掌故,將碑牌改名「馬渡關」,因以鄉名。

馬渡的懸崖最有名氣要數百丈崖,又名「和尚崖」。懸崖百丈,中呈白色,衣錦襞積,似僧之袒胸露腹者,且念珠佛塵無一不備。中有洞,如之肚臍,外狹內廣,可容百餘人,誠天然避亂所也。據傳說,清朝末年,百丈崖洞外曾多次盛開吉祥如意的蓮花,鄉人謂之「天開蕊榜」,稱文曲星下凡於此。

李天祿的爺爺年輕時在縣府裡當差,和知事(縣老爺)的母親有曖昧關係,後來弄了一筆錢在馬渡百丈崖村用300石穀子買了100多畝田地。李家不但在馬渡有錢有勢,在宣漢縣城也有莊園。那莊園在宣漢西門上靠近中學那裡,是當時四川省財政廳廳長石體元賣給李家的。

李天祿的父親叫李冰章,育有4個兒子,分別是天福、天祿、天壽、天貴。天福、天壽、天貴都是抱養的,唯有天祿是李冰章同其弟媳于氏所生,所以天祿最受寵,書讀得最多,還認了石體元廳長作義父,18歲時被石廳長推薦到了成都岷江大學讀書。

梳理完紛繁的資料,我發現這家人的關係比較複雜。李天祿是父親與嬸嬸于氏所生,而他名義上的母親是張氏,張氏待他如親生。張氏去世後,父親娶了魏氏。繼母魏氏對李天祿可沒那麼好,後來借李英之名卡斷他的盤纏正是繼母作的決定。

10多歲時,父母給李天祿包辦了婚姻,讓他娶了宣漢南門上一女子鄧氏。但在他去成都讀書後,鄧氏守不住寂寞,跟鄰家的張裁縫暗通款曲。被戴綠帽的李天祿並沒有惱羞成怒,可能一是他在成都也愛上了同學李英,二是他崇尚戀愛自由。於是他主動退了婚,成人之美,還補償了鄧氏一筆錢財。

李英資助李天祿在成都讀完書,曾經愛得要死要活的兩個人好像從此就斷了音信。我從《四川文革研究》的一份資料裡,查到康定在文化大革命武鬥時的「李英事件」:

1966年12月28日,外地來串聯的一支紅衛兵隊伍——研究生長徵隊,衝進康定縣委,要查封運動初期四清工作團搞的群眾的「黑材料」,遭到所謂保守派的抵制,紅衛兵隨即宣布絕食,要求康定四清工作團機關分團團長、州委部長級幹部李英出來見面。

李英出面後,紅衛兵要求李英跟他們一起上省、上京,面見中央文革首長,李英半推半就的答應跟「長徵隊」一起去見世面。

30日,「長徵隊」湧著李英上了一輛解放牌貨車,朝成都方向開去。在康定立刻傳出「李部長被綁架」的消息,成為特大新聞。保字號「革命群眾」組織人馬,開著吉普車追趕解放牌,還沒到雅安就追上了,把李部長「救」回來了。

這就是所謂的「李英事件」。

「李英事件」的直接後果就是「四清工作團」領導運動的局面發生了改變,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成立組織搞革命、批鬥走資派……

我不知道這裡講的李英是不是曾與李天祿戀愛的李英。我就納悶:康定城巴掌大一個地方,《甘孜日報》滿世界找《康定情歌》的作者,打聽李依若(李天祿)的下落,為什麼不採訪身邊的李英或李英的後人呢?莫非記者採訪了,但李英家有什麼難言之隱不肯見報?

在與李英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卻無果而終後,父母安排李依若與租自己家田耕的佃戶之女趙蓮芝成家。

趙蓮芝是四川開縣人,5歲隨舅父逃荒到馬渡百丈崖住下,成為李天祿家的佃戶。在李家,與她一樣租田種的佃農有十幾戶。

趙蓮芝嫁給李依若那年16歲。她喜歡李依若,因為他真的是高富帥:家裡有錢;人也長得高,1.78米,白白靜靜,長方臉,五官端莊,十指修長,儀表堂堂,舉止儒雅。他能寫能唱,二胡也拉得好,宣漢縣馬渡鄉文化站站長魯仕伯十三、四歲時跟他學過拉二胡。

應該說,李依若也喜歡趙蓮芝,經常牽著馬,讓趙蓮芝騎在馬背上在村前村後走,尤其愛在魯班河邊走。

1939年由重慶回到宣漢在隘口任鄉長期間,李依若喜歡上了花池鄉一名國大代表的女兒彭氏,並娶到家中。後來彭氏與正房趙蓮芝產生糾紛,彭氏服鴉片而死。

回到馬渡後,李依若又欲與馬渡鄉一鄉長之妹于氏再續,兩人纏纏綿綿,省府擬讓他任開縣縣長他都婉拒。但他想娶此女作妾又遭到女方族人的阻撓,未果。

李依若與趙蓮芝未生育,解放後抱養了招弟和擁弟。後來招弟夭折了。擁弟家人擔心李家成分不好被牽連,也將擁弟領走了。

李依若1959年病死後,妻子趙蓮芝改嫁到宣漢縣雙河鎮南橋村。他家的土地在「土改」時已收歸村集體;住的四合院後來也充公,分給了居無定所的貧下中農。

我是可憐李依若的:這麼有才的一個書生,情感屢屢受挫,事業也受盡折騰。如果有個單位或有個領導讓他安安心心一輩子整理民歌,發揮他的專長,估計他的名聲不在王洛賓之下。偏偏命運戲弄人,讓他做學問又讓他當官,在他耍性子的當兒又遇上了「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時代,結果逃不脫小知小民的悲慘命運。

李依若讀完成都中法大學後,分到重慶當科員。那時他挺牛逼的,回家時身邊還帶著兩個兵。不久又有人(估計又是他的義父石體元)推薦他到上海一所軍官學校讀書,他不願意去,便推薦自己一位姓劉的同學去讀。

民國十九年(1930年),他到重慶《新蜀報》任副刊詩歌編輯,後在達縣《月季花》雜誌任編輯,發表詩歌甚多。

後來他到達縣任青年團主任,幹一段時間後又改行在西聖寺教書。

解放前,李依若曾任宣漢縣的慶雲、馬渡、隘口三鄉聯立高小校長,還在宣漢中學教過書。期間,除收集、整理、創作山歌和民歌外,他還創作了兩首振奮師生抗日民族精神的校歌。

他在縣城和馬渡街道組織青少年搞川劇票友活動,並主唱生角和司鼓,還修改過多本川劇折子戲。

李依若還任過宣漢縣民教館主任。

解放前,一個30歲左右姓劉的地下工作者打扮成貨郎,在李依若家住了一段時間。後因有人向反動當局告密,李依若掩護他離開了馬渡關;在達縣期間,他也曾掩護過地下黨員、達縣《今報》社社長潘廣德安全轉移,被國黨達縣專署委員會審查,因見李有國黨老黨員證件作罷。

解放前從事地下鬥爭時受過李依若不少幫助的專署公安處苟司令(解放初達縣城防司令),1950年介紹李依若找地委第二書記、宣傳部長魏文引安排工作。因魏部長當時出差,李依若被宣漢縣縣長王家棣留下,選為宣漢縣首任宣傳隊隊長,後又任文聯主委、文協主委、劇協委員等多個職務。

1950年8月參加川北區音樂戲劇工作者代表座談會時,李依若即席清唱了自己改編的「放牛調」民歌《蘇二姐》。《蘇二姐》是從通江傳唱過來的,有一個長工幫李家栽秧,唱起《蘇二姐》,被李依若聽見了,便記錄下來,重新改編,成了新的《蘇二姐》。後來,此歌傳唱全川、全國,並被收入全國中師音樂教材,得到了川北區胡耀邦等領導和文聯的嘉獎,獎金80萬元。李依若私自挪用了20多萬元,結果被收監。

但沒多久,李依若出來了,還被選為川北區文聯和民歌研究會委員,又多次被川北大學請去演講,得到師生們一致好評。

1957年,宣漢民歌《蘇二姐》被達縣地區文工團專業歌手郝羽霞唱到蘇聯「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並獲得金獎,50年代還被著名音樂家時樂蒙全曲引用到《英雄們戰勝大渡河》裡。

「三反」「五反」運動期間,李依若被審查。據他家原馬夫、租田佃農魯中立回憶:有一天,我親眼看見李依若一個人在家裡焚燒書稿。他一邊唱,一邊流淚,一邊把書稿撕成一張一張的丟進火堆中,燒了整整一個下午才燒完。

1956年秋的一天,李依若在村民劉樹仁家裡玩耍時被胡家的郭區長帶走了,並在宣漢判勞改兩年。據說是因為貪汙。考慮到他解放前對革命有功和解放後的貢獻而被輕判兩年。

劉樹仁懷疑是他跟當地一霸雷雨蒼有過節導致的。他回憶說:

他在宣漢時我曾去找過他,我買了十幾畝田需要蓋印,我讓他幫我印一下約。去時雷雨蒼也在,我聽雷雨蒼在說他:「你在重慶搞臭了,在宣漢又搞臭了,看你到了馬渡後又啷咯搞?」當時有人勸李依若:富不與官爭,文不與武鬥,莫跟雷雨蒼兩個翹起。再後來,李依若回到本地辦學,做了慶雲鄉、馬渡鄉、隘口鄉聯立高小校校長,所以有人稱呼他「李校長」。

雷雨蒼在川東遊擊軍裡當過兵,後來叛逃,我分析他回鄉當地痞流氓的可能性較大。

據達州傳媒網宣漢頻道公布的《中國共產黨宣漢縣革命歷史概要》,1933年10月,在紅9、紅30軍展開的宣達戰役中,在宣漢人、川東遊擊軍總指揮王維舟的領導下,由蔣群麟、雷雨蒼率領的左路川東遊擊軍截擊宣漢馬渡、雙河、胡家、黃金一線逃敵……1933年12月初,一場由張國燾發起的「肅反」運動在川陝蘇區展開。張國燾認為,紅33軍成分複雜、歷史不清,是「肅反」的重點。他派陳昌浩、周純全到紅33軍軍部坐鎮「整軍」,以是否上過中學、是否在國民黨政權中做過事、手掌有無繭疤等作為劃分好人、壞人的標準,層層擴大懷疑、清查、打擊對象。這次「肅反」,逮捕殺害紅33軍官兵近400人,包括師長冉南軒和團長吳志太、牟慈帆,291團團長唐全弟失蹤、299團團長雷雨蒼因「肅反」餘悸叛逃。

服刑期間,李依若在監獄裡任總學習組長。受達縣地區文工團委託,他在監獄裡創作了宣漢本縣歷史劇《王三槐造反》和《袁廷蛟鬧糧》,受到有關領導表揚,1958年被提前釋放回馬渡百丈崖養病。

回到家中,李依若生活處境非常艱難。他勞改時就長了痔瘡,被釋放後也無錢治病,1959年死在家裡。臨死時,李依若對妻子趙蓮芝說:「感到惋惜的是,自己證件丟失了。」

估計他死不瞑目,最終都想證明自己有多革命、多清白。唉!

除了創作者李依若結局悲慘,收集《跑馬溜溜的山上》的吳文季也難逃厄運。

吳文季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洛陽古鎮人。上世紀40年代,吳文季在中央音樂學院前身的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學聲樂。1946年暑假,經同學介紹,他到重慶附近的瀘縣給準備出徵緬甸的國民黨青年遠徵軍駐在這裡的一個師當音樂教官。在這個師中有一批來自西康的戰士,平時他就教這些戰士學唱民歌,閒暇之時他又從他們那裡收集民歌,《跑馬溜溜的山上》就是他從這些西康來的戰士那裡收集到的。抗戰勝利後,吳文季回南京繼續學音樂。1947年,南京音樂學院要舉辦師生聯歡會,他把這首歌獻出來,請江定仙老師配鋼琴。見了女人就臉紅的江定仙將歌名改為《康定情歌》,首次由武正謙老師演唱。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康定情歌》於是唱響。

解放後,吳文季調入總政文工團任男高音領唱。

1953年,吳文季因早年參加過「國民黨抗日遠徵軍戰幹團」,被懷疑有政治歷史問題,肅反時被取消了領唱資格;後來又被貶回原籍到泉州文工團,讓這位懷有衣錦還鄉傳統觀念的知識分子顏面掃地。文革中,又因先前的那個歷史問題屢遭批鬥。

當尼瑪月珠等5人憑演唱《康定情歌》從世界青年聯歡節為祖國捧回銀質獎時,歌的採編者吳文季正扛著鋤頭,踽踽獨行,墾荒在東海之濱漳州的山坡上;當「跑馬溜溜的山上」那稔熟了的旋律從半導體收音機傳出時,坐在泉州藝校一臺舊風琴後的吳文季先是一怔,而後是一聲長嘆。他收下彈琴的一隻手,按住疼痛的肝部;當美國太空局發射的宇宙飛船向宇宙深處傳送《康定情歌》歌聲時,吳文季早已長眠於地下……他終生未娶,孑然一身,病死在惠安的一所破廟裡。

值得欣慰的是,改革開放後,政府為吳文季平反昭雪,泉州市政府為他在惠安重新修墓立碑,墓碑上鐫刻著:「他終生為自由而歌唱」。

挑起話題,發展音樂產業

在四川康定雅拉溝,有一位所謂的「溜溜調」傳承人——藏族民歌手毛永剛,他見山唱山、見水唱水、見人唱人,日復一日傳唱著「溜溜調」。我認為他唱的「溜溜調」是生活,不是藝術。

他還介紹了他爹的「輝煌」往事:早先康定城有個漢族「張裁縫」,有個藏族「李涼粉」,張裁縫之子張自才愛上了李涼粉之女李桂蘭,終於喜結良緣。毛永剛的父親依據這段佳話編成「溜溜調」在婚禮上演唱,為此張家答謝了他一套新帽新鞋新大褂,李家的答謝則是涼粉一盆。

毛永剛這裡說的這「溜溜調」是指《康定情歌》。

他爹「獲獎」我相信是有可能的:唱了一首學來的歌,自已添油加醋改動一下,而聽者不知情。

其實藏族人以前是不唱「溜溜調」的,說雅拉溝人唱「溜溜調」也是指康定雅拉鄉一個漢族村寨的人,他們唱《康定情歌》式的「溜溜調」,但在一些裝飾音和尾音上有較大不同,更顯悠揚婉轉多情的西部韻味。這顯然是歌曲傳唱後的變調與各自發揮了。就像我這次選用的四川籍女歌手譚唯唯演唱的《康定情歌與溜溜調》,顯然不是李依若的原創版,要不然,怎麼會有總結式的「男才的溜溜女喲貌,都雙的溜溜全喲/跑馬的溜溜情喲歌,代代溜溜的傳喲」呢?

不僅康定與宣漢爭歌權爭得熱鬧,王洛賓、吳文季、江定仙、鄭沙梅、陳士林以及上面講到的毛永剛之父也都爭得火星四濺。

有人說,1944年秋,在重慶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教授的音樂家鄭沙梅,也在界石場國立邊疆學校任教。在採集民歌時,康定學生曹素芳、喬淑媛、李培源、孫玉華等給他唱了不少民歌,其中就有《跑馬溜溜的山上》。

北京市民陳朝迪2003年約見記者說,1950年7月,他父親、我國著名民族語言學家陳士林參加了以鄧小平為團長的中央西南民族訪問團,深入大小涼山訪問調查,在當地聽到了這首《跑馬溜溜的山》。他覺得特別好聽,於是就借用自己給訪問團擔當錄音工作的機會將這首歌錄了下來。回到北京後談及此事,陳士林的一位同事吳小琳教授很喜愛這首歌,並說自己與文藝界較熟,就將磁帶借了去給京劇大師梅蘭芳聽。

……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貴州畢節市赫章縣、遵義市桐梓縣、銅仁市石阡縣以及湖南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都爭認「夜郎」的事。夜郎國曾東至湖南西部,西括滇東地區,北以長江為界,南括廣西西北部。成語「夜郎自大」是說漢代在西南方夜郎國的人都以為自己國家天下最大,被比喻為膚淺自負或自大。一個貶義的東西都爭得臉紅脖子粗,無非是為了發展旅遊產業。

《康定情歌》之爭,還讓我想起了英國蘇格蘭北部有若有若無的尼斯湖怪獸。

尼斯湖水怪被炒成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謎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古代一些人甚至宣稱曾經目擊過這種怪獸,有人說它長著大象的長鼻,渾身柔軟光滑;有人說它是長頸圓頭;有人說它出現時泡沫層層,四處飛濺;有人說它口吐煙霧,使湖面有時霧氣騰騰各種傳說頗不一致,越傳越廣,越說越神秘,聽起來令人生畏。傳聞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奇異。

深厚的本土文化積澱和大量的移民遷徙帶來的多元因素,使得四川民歌資源之豐富令人稱奇。早在1萬多年前,巴蜀祖先在這片沃土上創立了獨具魅力的音樂文化。按照區域地形分,四川民歌有平地山歌和江河山歌;按民歌體裁分,有號子、山歌、小調。有一套書《四川民歌採風錄》,採集了四川181個縣(區、市)的3080首民歌,是我國第一部以省為單位、集聲像文譜於一體的民歌總集。

在旅遊產業、文化產業越來越重視的今天,深耕民歌產業,將它把音樂、演出、服裝、旅遊、民宿、餐飲及網際網路等結合起來,分歌、分人規劃線路,是挺有意思的。你看,為了《康定情歌》,我來回折騰兩三千公裡、花了一周時間。中國愛唱歌的人數以億計,旅遊的人也數以億計,市場多大!

四川的音樂人才也是出奇的多,遠的不說,現仍在樂壇走紅的歌手就有張靚穎、刀郎、張杰、郭峰、譚維維、李宇春、李丹陽、容中爾甲、紀敏佳、王錚亮、吉克雋逸、雲朵、吉傑、魏雪漫、戴嬈、蒲巴甲、李易峰、梁博、降央卓瑪,等等。如果四川的文化部門能充分利用這些人才資源,創造出一些有特色的項目(節目)來,那也是嗨翻天的!

相關焦點

  • 具有幸福感的小城,全城沒一人外出打工,一首情歌風靡全國
    甘孜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部,說到它的州府康定,大家都會很熟悉。一首歌《康定情歌》讓這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縣城風靡全球。康定,古有「打箭爐」之稱,是川藏咽喉,古茶馬古道沿線重鎮,是一座熱情如「火爐」的城。5月的康定市被高原和冰川包圍。
  • 康定老地名,勾起了康定人的共同回憶(讀者留言選編)
    作者每一期的《康定老地名》,如同在我腦海裡再次臨摹一般栩栩如生……60多年過去了,離別康定已有47年之久……但是康定卻一直在作者的筆下不斷的翻新重建……老康定依舊那麼風骨堅毅,新康定卻不失熱情風雅……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思念、溜溜的情歌……溜溜的跑馬山、溜溜的折多河、溜溜的康定城……溜、溜、溜、溜、溜!
  • 康定城區驚現亞洲黑熊
    甘孜日報訊 6月24日,一段「康定城區熊出沒」的視頻在康定人的微信群、朋友圈傳開。從這段時長2分24秒的視頻中可以發現,一開始,僅能粗略看到河對岸的黑點、模糊的熊臉,在手機不斷通過調焦放大後,熊的輪廓、熊的一系列動作愈發清晰可見。其間,它的嘴裡不斷咀嚼著食物,「淡定」與市民對望,間或「手腳並用」,拉扯翻折著周圍的樹枝。
  • 我們徒步康定五色海
    康定五色海,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這也是今年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翻車隊的小可愛們、二峰隊友、領隊小吳哥還有其他兄弟夥們18號晚上八點左右從 成都 出發,在時針已指向一點的時候,我們才躺在床上準備入睡。順便欣賞某位同志的睡顏10月份的 康定清晨,仿佛進了冬天。揣著凍僵的手,背著二十斤的大包,一群人朝著跑 馬山 走去。在此不得不提小吳哥這個坑貨,讓我們從 康定 入城的客棧一路走到跑馬山 ,再到營地,全程走了九個半小時過墳場,穿樹林,我們背著大包一樣身手敏捷。
  • 家事調查員制度助力淄博高新區法院破解家事難題
    家事調查員在當事人家中詳細詢問當事人的相關情況。近日,淄博高新區法院首次啟用家事調查員制度,由家事調查員對案件中的有關事實進行調查,輔助法官破解家事糾紛難題。此舉在淄博市法院系統中尚屬首例。2010年,馮某和李某登記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女兒。2020年,丈夫馮某以婚後雙方脾氣性格不合為由,向淄博高新區法院起訴離婚,要求單獨撫養小女兒。
  • 川渝共享便捷生活②丨註冊企業不用「折返跑」,川渝市場準入暢享新...
    領到了登記機關為「重慶市渝中區市場監管局」的營業執照,公司員工張蘭表示,真切感受到川渝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立等可取」的便利。視頻由重慶日報提供幕後川渝兩地一體化發展決心堅定營業執照異地互辦互發,是「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的實踐,更體現出川渝兩地一體化發展的決心。
  • 康定地震已致5人遇難54傷 震區急需保暖性好帳篷
    新華社記者 李橋橋 攝截至23日20時,四川康定「11·22」地震已造成5人死亡,54人受傷。地震還造成康定、道孚、丹巴、九龍、瀘定、雅江6個縣、55個鄉鎮受災嚴重,受災群眾7.9萬餘人。四川省地震局統計,截至23日16時,康定地震災區已記錄到餘震407次,無3級以上餘震。11月22日16時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8公裡。
  • 青島觀象山的歷史記憶:穹臺窺象風雲百年(圖)
    1931年,中國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圓頂天文臺又在此誕生,併入選當時的青島十景之一「穹臺窺象」。而這座幽靜的小山不僅是中國氣象學會的誕生地,還有青島人熟知的「望火樓」。也許您不知道,其實珠峰的海拔也是由此測得,青島的城市坐標也設在山巔,而山下蜿蜒的兩條小路上還有眾多的名人故居。下面,讓我們穿越百年風雲,走進這座氣象萬千的小山。
  • 情歌詞人聊圈內愛情:王菲勇敢
    姚謙情歌作者負責為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風花雪月描影也讓每一個在愛情裡沉淪的人,都能在情歌裡找到精神的支撐。每一個情歌作者都不該被標籤化,多思、敏銳、深情而充滿哲思的他們,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叫做——愛情歌頌者!(文章部分節選)姚謙: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身份:華語流行歌壇寫詞人、製作人、音樂經理人。
  • 溫州:巧解千千結 溫情斷家事 - 人民法院報
    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全國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的試點法院,堅持「中院主導、立足基層、全面推進」的原則,大力推動溫州兩級法院家事審判機構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家事審判柔性專區設施,積極探索家事審判體制機制創新,引導全市法院整體推進家事改革試點,家事審判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 川航集團、川航股份與四川康定機場集團及廈門翔業四方籤署戰略...
    康巴傳媒(康定機場集團 供稿)11月19日川航集團川航股份康定機場集團與廈門翔業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經過前期友好協商,秉承「平等協作、互惠互利、多方共贏」的原則,川航集團、廈門翔業集團、川航股份、四川康定機場集團四方
  • 川渝高竹新區,未來什麼樣?
    來源: 重慶日報1月12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消息《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以上《方案》指出,川渝高竹新區的發展目標如下:到2025年,城市形態初步形成,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機制更加完善,基礎設施內暢外聯,現代產業加速集聚,公共服務全面融合,空間利用效率逐步提升,示範引領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作用充分凸顯。常住人口15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以上。
  • 為何情歌最能動人?
    姚謙認為情歌相比文學、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的優勢在於,後者是用眼睛看,再通過大腦進行分析,「而音樂是通過耳朵對人體直接刺激,情歌中的很多內容也與生理直接相關」。阿肆覺得情歌可以「給人一次角色扮演的機會」,董冬冬和陳曦認為情歌的感染力來自「歌曲和畫面的結合」。
  • 雅家埂新磨榆路路況好,雅康高速通車,康定周末遊多了條環線
    熟悉川西自駕的朋友一定在關注雅康高速全線通車的消息,沒錯,在2018年最後一天,雅康高速瀘定到康定段全線通車了。記得2018年1月,瀘定段通車的時候,行攝漫記就率先踏上過雅康高速瀘定段,時隔一年,康定段也通車了。至此,成都到康定實現了全高速,單程只需3.5小時,甚至一天可以從康定打個來回。
  • 文筆好高質量的「民國」小說,誰人許少年情事,留一段刻骨銘心
    《百年家書》《百年家書》是瘋丟子所著的民國言情小說。作品描述了抗戰過程中國共合作與民族奮起,以及不同階層的人們身上流淌著的民族大義與抗爭精神,並向那些從古至今承載民族精神的脊梁致以崇高的敬意。內容簡介:她還記得外公渾濁的雙眼望著外面的車水馬龍,那眼神透過窗戶和高樓,映出來的,卻是古鎮中的一葉扁舟和小河上的一縷夕陽。
  • 宋代的家事審判藝術(上)
    在眾多的民事判例當中,家事案件又佔比甚大,其中的理念與藝術,就是放到今天,也屬上品。所以本篇就專門談談《名公書判清明集》所體現的宋代的家事審判藝術。一準乎法。家事糾紛雖然常常是一筆「糊塗帳」,甚至不宜太過於「丁是丁,卯是卯」,但在法律規定比較明確的情況下,首先還是要「一準乎法」。我們舉葉巖峰「已有養子不當求立」判為例,在這道不太長的判詞中,竟然四次引用了有關收養立嗣的法條:照得阿陳,嫂也,張養中,叔也。嫂欲立遺棄子為孫,叔欲以自己子為嗣。嫂叔相爭,族義安在哉?在法:「戶絕命繼,從房族尊長之命。」又云:「夫亡妻在,則從其妻。」
  • 12月2日川渝地區麻雞價格行情
    原標題:12月2日川渝地區麻雞價格行情   聲明:以下所報青腳大雞、雞苗
  • 川渝兩地間註冊企業不必「折返跑」
    1月8日,四川人劉寧在江北區政務服務大廳「川渝通辦」服務窗口拿到了成都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頒發的四川有聲自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她喜出望外,對工作人員連聲道謝。1月8日,重慶市江北區行政服務中心,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楊光(左)為四川有聲自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劉寧(右)頒發了「川渝互辦互發」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