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思想,現代醫院策略與資訊。
探秘醫療本質,了解醫療資訊,解惑醫療航向軌跡,影響全球醫療發展方向的微型雜誌,你,值得加入!
歡迎免費訂閱或轉播朋友圈和微博,請加微信號:zgyj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灣如何確定醫生的工資標準?
來源:39健康網;作者:武寶玉
核心提示:現在的我們大都知道自己的固定薪資,安全指數較高,可這樣的我們還有多少工作的積極性,還有多少業績壓力?
醫院薪酬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確是基礎。
現在,薪酬設計理念在醫院裡是複雜的,但在全世界歐美進步的國家醫生薪資都是較高的,不幸的是,在東方的國家,尤其是臺灣與中國一樣,醫生很難受到尊重,也很難接受醫生要錢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們有必要弄清醫生的價值所在。薪酬制度首先是保證基準性薪資,另外是職務性,再就是績效,最後是技能。
臺灣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
多勞多得做得好就多拿
在中國過去的十幾年來看,績效制度分的越來越細,也分的不錯。但可能在細節上沒有想到為什麼要這樣做,或是以後是否需要調整,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要先了解維持外部公平性,要符合市場行情,依據公平理論外部公平部分。怎麼做到呢?外部薪資調查系統,了解行情多少。職務基準性薪資,需要做我們自己的職務評價系統了解,各個醫院不同,但理論基礎還是公平理論,內部公平,我們整體的薪資跟外國比起來我們是中等,中上,或者比外面好很多,但是在院內還是要做水平比較,與院外做水平比較以後也要與院內做,根據各項職務的相對價值,對職務評價的分數。績效基準性薪資是激勵員工工作動機,多勞多得,這個部分就是績效評估。
但現在的醫院,為維持質量,應該加上技能,這個必須佔有一定的比例,醫療是日新月異的,要保證員工持續學習,這在醫療上是較為重要的,雖不能馬上見效,但是重要的醫院力量表現。
拿不拿錢,職責都在
薪酬分經濟性薪酬和非經濟性薪酬,非經濟性薪酬就是滿足感、地位、學習的機會和挑戰性。工資、獎金、分紅,多勞多得,做的好就多拿。
臺灣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說:「為什麼臺灣醫院的管理細緻,實際上從上到下都做了薪酬比例,這是大陸醫院不需要考慮的,考慮投入後產生多少,這是目前大陸醫院最為關注的。但在臺灣就算我給10塊錢可以得到100塊,重點是我有沒有這個10塊,這是目前的。薪酬設計要考慮的事,薪資調查跟獲利能力,職位評價和相對貢獻,個人績效和年資,醫院支付限制,績效獲利能力,有60%以上醫院是不盈利的,屬於持平狀態,但如果加上折舊,便會影響到其他的發展。」
現在,大部分人都是知道自己的薪資,優勢在於收入固定,有安全感,忠誠度高,沒有業績壓力,較能注重患者需求,固定薪水徵才較容易;但其劣勢在於不意配合醫院政策。臺灣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固定薪,基本是純浮動薪制。
臺灣早期公立醫院,醫師工資由政府編列預算支出,醫院不能再向病人收取醫師診療費,教會醫院等私立醫院也比照公立醫院的工資制度,但當時醫師薪資並不高,便衍生出一些現象,以補足其期望薪資。在其他醫療院所兼差,在家私設診所,臺灣是可以允許私人設診所的,沒有申請或與別人合開,與患者收受紅包,增加收入。
臺灣是根據醫師提供的門診、住院、開刀及檢查等,給予一定金額或比率的醫療費用作為醫師酬勞。臺灣是以量,而不以金額。
張煥禎說:「臺灣開藥是沒有錢可收的。當時為避免開藥就有錢收,以整個金額抽成,那麼,如果看了20個病人,20000萬抽10%的醫師費,很可能會造成胡亂開藥的現象,所以我們設計的是看一個病人抽成多少錢,並不是固定的。所以你開藥是沒有錢的。開檢查有沒有錢,醫生必須要跟患者說明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必須跟患者說做這個檢查有什麼後遺症,這是責任所在。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給這個醫生一個費用。」
本該用的藥就要用,不該用的藥就不能用,醫院與醫生不談藥,不管制度怎麼改,醫生開藥就是沒錢。
現在不管是在澳大利亞,還是英國、法國,各國醫生現在基本都沒有拿固定薪資了。醫生的基本薪酬至少要高於社會平均水平5倍,臺灣則是20倍、30倍,所以都去當醫生。可醫生也是人,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是常人難以了解的,在沒有一定物質保障的情況下,很難會為此作出犧牲。
「三甲醫院那麼多好醫生,大陸的三甲醫院的好醫生遠遠不足以14億人口,應該是現在的10倍、100倍,而現在的基礎醫生也應該是現在1000倍數。但不是說現在不好,我國大陸醫生開刀技術是世界一流的,但不足以服務我們的百姓。」張煥禎在會上這樣說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醫界,有你更精彩,免費訂閱請加:zgyj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