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剛經》裡面經常會遇到這麼一個詞:如是我聞,什麼叫如是我聞呢?意思說我是這樣聽說的。為什麼佛經開卷語大多都是:我是這樣聽說的,而不是我就是這樣說的呢。很多人會感到疑惑,既然你也是道聽途說的,那我為什麼還要去相信你呢?
在《金剛經》裡面經常會遇到這麼一個詞:如是我聞,什麼叫如是我聞呢?意思說我是這樣聽說的。為什麼佛經開卷語大多都是:我是這樣聽說的,而不是我就是這樣說的呢。很多人會感到疑惑,既然你也是道聽途說的,那我為什麼還要去相信你呢?
臣服接納當下狀態
實際上這裡面蘊含了一個大智慧,包含了臣服接納的態度,傳達的意思是這樣的:我是這樣聽說的,我覺得很有意義,所以我來說給你聽。希望對你有幫助,至於有沒有用,那在於你自己!同時,也知道每個人他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成長背景,他的人生閱歷,他的認知方式不一樣,他對某件事情的解讀當然就不一樣了,也許對某些人來講是救命良方,也許對某些人講只不過是過目的雞湯!
要成為自己的神
同時他告訴你,不要來崇拜我,而是來學我,我通過這個方法能夠悟到了,覺醒了,你其實也可以的!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到的,以及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感受到的,本質上都是同樣的東西,意識療法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成為自己的耶穌,成為自己的佛陀!這也是他們的初衷,只是我們慢慢的把自己活成了基督徒,活成了佛教徒。南懷瑾就這個現象講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兩家人打官司,他們求佛保佑,那麼佛也比較為難啊,難道說看你們誰家奉獻的豬頭大,誰家上供的香火粗,他就保佑誰家打贏這場官司嗎?我經常在工作室裡面接待前來求助的人們。他們的經歷讓人唏噓,他們也曾經找過不少的方法花了不少的錢,因為他們信誓旦旦都拍著胸脯打了包票的,但最終都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讓自己的希望一次次落空,所以他對所有的心理諮詢非常的警惕。意識療法的觀點就是:人只能被自己療愈,您也只會相信自己選擇相信的東西。心理諮詢師的作用只是引導你看到你自己看不到的一面,引導你將潛意識下的思維模式,認知方式,以及未被滿足的欲望,被壓抑的情緒為你一一浮現上來。有人採取催眠療法,有人採取認知療法,又能採取森田療法,而我採用的是意識療法。就拿催眠來說,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被另外一個人催眠,人只是被自己所催眠,催眠師所塑造的只是一個引導你進入深層次意識的一個環境,引導你進入潛意識的一個方法,他並不是有什麼魔力,只不過是一個心靈嚮導。
激發內在力量
心理諮詢師的作用就是引導你內在的力量,幫助你看清生命的實相,與內在的自己建立橋接與對話。有人在踐行意識療法的過程當中反饋說,我剛開始的時候感覺很好。我想一直保留這種感覺,我說這不是療愈,這是你頭腦在追求一些讓自己感到愉悅的東西。這是你一直都在做的事情,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你再一次落在了頭腦思維層面。你一直在取悅你的頭腦!
出離頭腦幻象
基於這種取悅頭腦的動機,我們在不斷的找形而上的方法,我們就是不去踐行這些方法。只是讓我們的頭腦獲得短暫的愉悅感後棄之如敝屣。這就跟我們每天看視頻。看新聞看小說是一樣的道理,讓我們處在一種渾渾噩噩的無意識狀態。或者是淺嘗輒止,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就下判斷。所以並不是方法不好,很多時候是你自己做的不好。我們經常去找外部的原因,實際上很大部分原因在於我們自己。所有的大道理都孕育在一些簡單的方法裡。意識療法也都是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開始心身合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在佛門裡稱為方便法門,怎麼方便怎麼來,並不是形而上的大道理。禪宗故事裡面提到,如何才能成佛,無非兩件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但芸芸眾生,真正有多少人做到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的呢?王陽明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在幾百年前的王陽明況且有如此感慨,更何況信息泛濫的現在!只要你切實的去做了,你才能體會到內心的美妙,那不是情緒,不受制於二元的規律,所以它是恆定的,是一種寧靜,一種祥和。當然也有人會問啊,我從今天開始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了,但是為什麼還是沒有改變呢?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你要去看參加馬拉松比賽,你還抱怨說:為什麼跑不快呢?內心的成長就好比是一株幼苗,需要你精心的呵護跟培育。需要假以時日的,不斷的精進跟踐行,才會枝葉繁茂,才會根深蒂固。你才能成長為一棵蒼天大樹!
活在當下解脫痛苦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放不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受苦而來的,但是痛苦事似乎成為我們人生的常態,做人其實並不複雜,也並不痛苦,真正複雜痛苦的是我們煩躁的難以安放的內心。「此心不動,相機而動」,放開對過去的執著,對未來的擔憂。過好當下的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的人,才足以談生活。做人,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
只有當你不念過去,不畏將來,你才能夠不困於情,不惑於心,這也是意識療法裡從意識到覺知的轉變,從心身合一到知行合一的過渡,如是我聞,如是我思,如是我行,如是我見。有用的拿走,沒用的姑妄言之,你且姑妄聽之。
陳了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創始人,自我心理療愈發起人,意識療法跟森田療法認知療法CBT一樣是心理療愈的體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識療法它是自我心理療愈的體系,旨在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處在各種心境障礙下的人們,肉體的痛苦可以通過生理治療,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遠的,當每個人長大時都會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為人的一種常態。通過意識療法的踐行讓更多處在痛苦煎熬中的人們,獲得內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於情不惑於心的力量,不戀過往不畏將來的力量,出離頭腦活在當下的力量,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