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抑鬱症焦慮症狀態下的人們,是讓無意識主宰自己的行為,意識療法裡提到,當我們滿懷期待,而那些期待未被滿足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憤憤不平,就開始變得有攻擊性,我們充滿了對自己跟他人的評判,我們在頭腦無意識層面胡思亂想讓自己深陷過去而不能自拔,迷失流浪在未來而不自知,我們害怕來自對方的攻擊,於是不可救藥的糾葛在彼此之間。我們慣於摒棄責任,卻又怨天尤人,滿腹愧疚,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裡, 我們的心身極度的失去了平衡,我們害怕失去的同時又懼怕未知,我們無一例外的執著於人跟物,這讓我們感覺不被愛,不被接納,我們拒絕感受自己的痛苦,於是我們決定去給別人製造同樣的痛苦,以此來逃避自身的痛苦,我們迷失在頭腦幻象的世界裡,卻無比堅信這個世界是真實的。
在無意識的主導下,你在頭腦的世界越陷越深,而在向外追尋的路卻越走越遠,這樣導致的心身對抗越來越劇烈,心身間的縫隙越來越大,痛苦越來越劇烈,當縫隙大到難以彌合的時候,你想到了用自殺來解脫,你向周遭所有人渲染你的痛苦:我是如此的痛苦!要知道除了自己沒人會為你的痛苦買單,而所有痛苦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痛苦運行於頭腦思維的層面,除了自己沒有人會強迫你去做這過度的毫無意義的思考,可笑的是你甚至連自己為什麼要受苦都不知道,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受苦,讓意識進來,否則你一直在受苦,受苦不是我們人生的意義,發現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然後溫柔的回歸,讓意識多一點,無意識就少一點,最後所有無意識的痛苦像是冰雪般消解,匯流成河流,歡快地流向意識的海洋!
有人說我能意識到自己的痛苦,但是得不到解脫,跟當下激越的情緒不同,如果有人讓你很生氣,氣憤是一種情緒,你意識到了,你會立刻停止你的生氣,痛苦之所以如此頑固,痛苦是諸多被內化的負向情緒在頭腦潛意識層面的固化,我們集匱乏貪婪恐懼控制操縱嫉妒怨恨憤怒以及責備於一身,在意識強度不夠的情況下,對於痛苦如同蚍蜉撼大樹,是無可奈何的,在痛苦掌控之下,我們一直在向外界尋求快樂,快樂是一種情緒,猶如夏天的冰激凌也能讓我們獲得快樂,但情緒是好壞的二元對立的周期,情緒起起落落,來來回回,快樂走了,痛苦又回來了,所以有人藉助與毒品酒精或者性來獲得短暫的快樂,這個過程就是上癮,找到心的本體,那就是喜悅平和的狀態,將你的意識從身邊的人身上拉回來,去感受你的身體感受,關注你的身體對它好一點,因為長期的對抗它顯得很僵直不放鬆,讓它重新恢復柔軟,可以從關注呼吸開始,每當你要進入頭腦的胡思亂想,先意識到,然後開始關注你的呼吸,改變會慢慢發生,死亡從來不是解脫!是對抗失敗的屈服!
所以意識療法裡提到要提升你的意識,只有堅持做的人才能體會到,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喝喝雞湯打打雞血的事,它需要巨大的勇氣走進黑暗,絕對誠實的和自己坦誠相見,不修飾,不偽裝,不壓抑,不逃避,不自欺,對每一個起心動念的覺知,日復一日的練習,唯有這樣才能從意識提升到覺知從覺知上升到觀照,那麼療愈就會自動發生,就像培育種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大大的回饋於你。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每天多努力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