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 安氏中獸了解一下

2020-11-26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 安氏中獸了解一下 安氏中獸 又名安氏中爪獸或安氏獸,是一種原始、身體粗壯的偶蹄類哺乳動物,它們有鋒利的牙齒及扁平的頰齒,可以用來咬碎骨頭。安氏中獸生存於4500-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 始新世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的第二個主要分期

  原標題: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 安氏中獸了解一下

 

  安氏中獸 又名安氏中爪獸或安氏獸,是一種原始、身體粗壯的偶蹄類哺乳動物,它們有鋒利的牙齒及扁平的頰齒,可以用來咬碎骨頭。安氏中獸生存於4500-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

 

  始新世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的第二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5780萬年前,終於3660萬年前,介於古新世與漸新世之間。在始新世,各大洲繼續飄移向它們當今所在的位置。

 

  由於地球地質歷史現有記錄中出現的一次最快、強度最大的全球變暖事件,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發生,地球溫度迅速升高,始新世就此開始。

 

  模式種

 

  蒙古安氏中獸

 

  A. mongoliensis
 

  復原圖

  安氏中獸的化石是於1923年6月在蒙古戈壁沙漠曼汗發現,這個沒有下頜骨的頭顱骨現在存放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復原的頭骨以及頭部特徵

  基於牙齒及頭顱骨的相似性,之前它被分類在中爪獸目中。據此估計它像中爪獸或中國中獸般是有蹄的。

  安氏中獸屬有蹄哺乳動物,以往認為它們在親緣關係上更接近於綿羊或山羊,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被戲稱作「披著狼皮的羊」。但實際上安氏中獸與河馬、鯨的關係更密切。

  安氏中獸是以化石發掘者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來命名。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1884年1月26日-1960年3月11日),常被稱作安得思,美國探險家、博物學家,曾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他以20世紀初對中國、蒙古等地的科考探險而知名,從中他得到了許多重要發現,包括首次發現了恐龍蛋化石。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安得思是印第安那·瓊斯這一角色的最初原型,不過無論是喬治·盧卡斯還是電影的其他創作人都未曾對此予以證實。

  長達120頁的電影文字記錄中也未曾提到過安得思。史密森頻道的一項分析認為兩者的聯繫是間接的,安得思(與其他探險家)是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一些探險電影中英雄形象的原型,而這些形象又賦予盧卡斯等人靈感從而創造了印第安那·瓊斯這一角色。

  安氏中獸可能是最大型的陸上哺乳類肉食性動物。若安氏中獸按照中爪獸的體型來計算比例,從鼻端到盆骨就可長達360釐米,而肩高則達160-180釐米。重量估計在200-450公斤之間。

  它的四肢很短,而身體很長,有長的尾巴,腳上有蹄。

  安氏中獸的化石是一個長83.4釐米及寬56釐米的頭顱骨及一塊骨頭。

  頭顱骨很像較為細小的中爪獸目,故推測它的鼻端很長,有鋒利的牙齒及扁平的頰齒,可以用來咬碎骨頭。不過由於只有頭顱骨被發現,故究竟安氏中獸是掠食者,或是食腐肉的則不清楚。

  依據化石復原的安氏中獸骨架,它像其他的史前動物般,有著看起來與身體不成比例的大頭,頭蓋骨長約有阿拉斯加棕熊的兩倍,但較為窄。

  對於安氏中獸的外觀及行為差不多是完全不知道的,在古生物學家之間就此已有很多討論。有指安氏中獸的牙齒很鈍,並非掠食者的特徵。

  它有可能是雜食性多於肉食性的,會吃腐肉、骨頭、植物或軟體動物,而非獵物新鮮的肉。若安氏中獸是吃腐肉的,它可能會以其龐大的身型來嚇走細小的掠食者。

  但是安氏中獸的顎骨在陸上哺乳動物中很特別,可以咬碎大骨頭。根據顎骨的形態及發現其化石的海岸地帶,因此而開展的研究表示安氏中獸有可能是獵食原始鯨魚、貝殼動物、龜及其他同期的大型哺乳動物。

  當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在始新世晚期或漸新世早期碰撞時,形成了喜瑪拉雅山及隔離了特提斯洋,繼而影響了氣候,使中亞洲乾涸,最終令動物群滅絕。而安氏中獸亦相信是因此而滅絕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最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安氏中獸
    基於牙齒及頭顱骨的相似性,之前它被分類在中爪獸目中。據此估計它像中爪獸或中國中獸般是有蹄的。安氏中獸屬有蹄哺乳動物,以往認為它們在親緣關係上更接近於綿羊或山羊,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被戲稱作「披著狼皮的羊」。
  • 消失的史前猛獸——安氏中獸,長蹄子的絕世兇獸,是披著狼皮的羊
    安氏中獸的頭部足足有83釐米長,全身長度可達5米,體重超過1噸,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食肉哺乳動物之一。作為踝節類動物,蒙古安氏中獸常被描繪成外形似大狗、腳上長蹄的猛獸,相當於「披著狼皮的羊」。然而,它們雖有令人生畏的巨頭和有力的雙頜,嘴也大得嚇人(而腦量不大,可能智力不高),但卻缺乏積極掠食者動物應具備的一些特質。
  • 遠古猛獸探秘——安氏中獸
    然而生活中可不會有這麼聰明的狼,這不過是作者的豐富幻想罷了。但是世界上卻存在過「披著狼皮的羊」,和披著羊皮的狼那是恰恰相反!這是怎麼回事呢?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始新世可怕的怪獸——安氏中獸。
  • 5大史前龐然巨獸,史前最大的哺乳動物曾出現在中國
    蒙古安氏中獸,是近代科學家所發現到的又一大型肉食性哺乳動物,在大約三千多萬年前這種頂尖的掠食者就生存在中國,而且它們的身形與現代的亞洲象相差無幾,依靠著自身長達近一米的深淵大嘴統治著史前亞洲大陸。洞熊,這種大型的熊科動物在更新世時期主要活躍在亞歐大陸,約距今兩萬多年前走向滅絕,人們經常在洞穴之中發現到洞熊的骨骼,因而它被人稱為洞熊。相比現代最大的熊科動物,洞熊還要大上百分之三十左右。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為什麼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型沒有大型化,出現體型堪比獅子、老虎甚至大象的品種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恐龍的存在。恐龍作為當時最具優勢的陸生脊椎動物,已經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完全壓制了新生的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給哺乳動物大型化的可能性和空間。
  • 史前最兇悍的幾種動物,第三種能捕獵大多數大型動物
    1.鱷雀鱔,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能長到3米。體延長,上下頜亦長,鱷雀鱔是肉食魚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2.鬣齒獸,在三千萬年的發展歷程中,鬣齒獸家族興旺,種類繁多,其分布遍及亞洲,歐洲及北美洲,時代約為晚始新世到中中新世的上千萬年時間,從鬣齒獸的頭顱骨可知它們有敏銳的嗅覺,一些物種可能專門是吃腐肉的,但其他的明顯是主動的掠食者,鬣齒獸是非常成功及多樣化的動物,但隨著環境和獵物的改變和食肉目的興起,它們約於早新近紀滅絕。
  • 遠古猛獸探秘——鬣齒獸
    我相信喜歡史前動物的朋友都見過它,是的,這個傢伙就是前不久在各大新聞中瘋狂刷屏的新物種——「史前巨獅」。作為最新發現的史前巨型食肉獸,關於它的介紹一時鋪天蓋地。讓我們再重溫一下它的簡介:史前巨獅,獅子的祖先,生存於史前的非洲, 肩高1.5米,身長3米,體重1.5噸。
  • 揭秘海洋中最早的哺乳動物的起源
    一直以來,很多海洋生物研究者們也在不斷探索這些方面的問題,並且發現了海洋中第一次有了哺乳動物的過程,而這種哺乳動物大約出現在5000萬年前,也是最早的鯨魚。在一些研究者對所發現的化石進行檢測之後發現,那些來自於大陸之上的生物是如何在始新世時期(約距今5300萬年~距今3650萬年)進化成海洋鯨魚的,而且這些生物僅僅用了2000萬年的時間,就從原本體長為2.4米、生活在水邊、以捕魚為食、能行走的哺乳動物轉變成了當下存在於海洋之中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鯨魚過程。其實研究者發現這些鯨魚類動物,這種生物的祖先就是中獸。
  • 新生代生物圖鑑:哺乳動物頑強對抗恐龍後代,人類先祖出現
    很快各種巨獸也相繼出現比如肉食性的巨獸——安氏中獸人家作為一個吃肉的肩高超過2米、體長可達5米四腳著地就已經有姚明那麼高 安氏中獸的食物遠古的魚龍是爬行動物它們都長得跟魚類差不多因為流線型的體型在水裡阻力是最小的 劍齒也是一樣用牙捅血管、捅喉嚨一下就死了那不比你用爪子揍死獵物省事多了所以大家開始爭先恐後長劍齒
  • 肉食性恐龍是怎樣捕食獵物的
  • 新研究發現三疊紀巨型哺乳動物「表親」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瑞典和波蘭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在波蘭一個村莊發現了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二齒獸化石,這種身形似大象的巨型動物是哺乳動物的「表親」,曾與巨型恐龍共存,這表明恐龍並非當時地球陸地上唯一的龐然大物。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01北半球的鳥獸爭霸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中的真獸下綱迅速多樣化,中獸類首先稱霸。傳統觀點認為真獸在大型化進程上落後於地棲鳥和陸棲鱷,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但這很可能不是事實。竊鶴很多方面很像它們的老前輩——獸腳類恐龍。它們翅膀短小,沒辦法飛起來了,只能起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主要狩獵武器是彎曲而尖銳的嘴喙,能一下就將小型哺乳動物的骨頭敲碎。巨大腳爪上有利爪,用來撕碎屍體。竊鶴在大地上追逐小型哺乳動物,宛如恐龍時代沒有結束。這場鳥獸爭霸到晚始新世(約4000萬年前)已經分出了勝負。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十分不容易」的過去吧!據科學家研究,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獸孔類動物變得越來越像哺乳動物,它們的腿從身體向下伸展,而不是向側面伸展。有些動物,如布拉塞龍,是大型獸群,而另一些則是小型穴居動物。
  • 現存陸生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大的
    大部分非洲象體重為2.7-5.5噸之間,7.3噸是發現最大個體的非洲象,非洲象是現存陸生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大的,比亞洲象稍大,可以通過大如蒲扇的耳朵將其同亞洲象區分開來。亞洲象耳朵更圓、更小。大象的耳朵可以散發熱量,保持身體涼爽,但有時非洲大陸的溫度實在太高了,所以非洲象需要非常大的耳朵散熱。大象對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喜歡將水吸入象鼻,然後噴到全身。
  • 消失的史前巨獸——巨犀,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體形到底有多大?
    古生物學家曾根據所發現的化石建立了許多不同類別的巨犀種屬,但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現在認為其中的多數都可合併到巨犀、副巨犀與準格爾巨犀三個屬中。而後期種類中最著名的就是發現於我國新疆吐魯番和內蒙古地區的天山副巨犀,它們主要生活在早漸新世,身長能達到9米,肩高5米多,抬高頭能吃到六七米高的植物,體重可達10~15噸,是目前已知個頭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