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攝
近日,有人在南運河瀋陽航空城附近發現了1隻雌性鴛鴦和12隻剛出殼的小鴛鴦,小鴛鴦在媽媽的帶領下在河水裡覓食、玩耍,給南運河帶來了勃勃生機,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據了解,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次是南運河首次出現鴛鴦幼鳥。正所謂「春河水清鴛先知」,目前,瀋陽市動保協會猛禽救助中心計劃在河中央製作人工「浮島」,供鴛鴦夜晚棲息,動保部門也將在附近設立警示牌,提醒市民不投食、不驚擾、不傷害,保持距離,文明觀賞。
「下鴛鴦水餃」成名場面
5月29日,有市民發現,在南運河靠近東塔公園附近的一棵大樹上,有很多小鴛鴦正在陸續往下跳,地面站著一隻雌性鴛鴦。樹上一共跳下來12隻小鴛鴦,它們紛紛聚攏到媽媽身邊然後跟著下了水。很快,就遊到了一個1米多高的水壩附近。由於水流比較急,13隻鴛鴦被衝到水壩下,圍觀市民戲稱現場是「下鴛鴦水餃」。
自打小鴛鴦現身那天起,就吸引了大批粉絲,很多人聞訊趕來圍觀、拍照。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在市民拍攝的視頻中看到,鴛鴦媽媽非常緊張,它盡力減緩水流,讓小鴛鴦輕點掉落,等它最後一個到達水壩下時,趕緊清點孩子的數量。
兩隻小鴛鴦「掉隊」引擔憂
小鴛鴦們邊吃邊玩,雖然分散在媽媽周圍,但只要媽媽遊走了,它們便迅速集合跟在媽媽身後。有時候,小鴛鴦會在媽媽身後排成一排,有時候排成兩排或三角形,有的小鴛鴦遊累了,乾脆伏在媽媽身上。
攝影愛好者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平時很喜歡拍鳥,這還是第一次在南運河看到鴛鴦幼鳥,「南運河的河面比較窄,這些鴛鴦能選擇在南運河安家,絕對是對瀋陽環境的認可。」由於距離岸邊較近,附近圍觀的人有的會向它們投食,受到驚嚇的鴛鴦媽媽趕緊帶著寶寶躲到大橋下,但遊出來時只剩下10隻小鴛鴦。有熱心市民特地查看,發現橋下有排水口,兩隻小鴛鴦有可能被衝進了排水口,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動保志願者輪流守護
瀋陽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接到市民的求救電話,瀋陽市動保協會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常務理事韓斌等動保志願者先後趕到現場看護。6月2日17時許,就在志願者「交班」期間,鴛鴦媽媽突然不見了,留下10隻小鴛鴦。一個多小時後,鴛鴦媽媽又飛了回來。大家猜測鴛鴦媽媽的短暫失蹤,可能與找鴛鴦爸爸有關。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負責人王唯彥告訴記者,鴛鴦在繁育後代前都是成雙成對的,產卵後撫育幼鳥的工作由雌鳥獨自完成。鴛鴦屬於雁鴨類候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北方水邊的樹洞裡築巢產卵,幼鳥破殼後被帶下水,夜晚在岸上過夜並不安全,除了會受人幹擾,還存在野貓、野狗和黃鼠狼的威脅。救助中心準備安排志願者輪流看守,並嘗試在河中央製作人工「浮島」,讓鴛鴦一家休息、過夜,這樣它們就不必再上岸了。
給您提醒文明圍觀共同守護
據王唯彥介紹,去年,東陵公園曾發現一窩鴛鴦,樹洞裡剛孵化出來的小鴛鴦往樹下跳時,被鍛鍊的大媽撿回了家,一位好心市民搶回一隻,送到動保部門。由於小鴛鴦只能在親鳥的養育下生存,因此被撿回家的小鴛鴦根本無法適應生存環境。「如果鴛鴦能成功在一個地點繁殖一年,第二年還會回來,但可惜的是,東陵公園今年沒有看到鴛鴦。」王唯彥提醒市民,不要給小鴛鴦投食,因為吃人類的食物容易死亡;也不要追打和捕捉小鴛鴦,畢竟傷害、捕捉保護動物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瀋陽動保站打算在附近設立警示牌,提醒市民文明圍觀,共同守護。
據記者了解,杭州、北京都出現過小鴛鴦,在當地動保部門和志願者的積極保護下,每年都有大量鴛鴦來繁殖,其中杭州西湖今年已有15窩,共計139隻小鴛鴦,成為城市新的風景線。為了保護鴛鴦平安長大,從2017年開始,浙江野鳥會、杭州市鳥類與生態研究會帶頭成立了西湖鴛鴦護衛隊。每年,鳥類專家和志願者都會以家族為單位給小鴛鴦取名字,今年的名字出自宋代柳永《望海潮》。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