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農業科技!「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2020-12-05 農視網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科技是根本性決定性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實現歷史性「十六連豐」,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這其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0%,支撐保障糧食產量五年保持1.5萬億斤以上的水平,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做出了巨大貢獻。11月20日,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正式發布。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開創了水稻研究從傳統遺傳圖譜向全基因組水平轉變的先河,引領了水稻精準設計育種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產中產量與多個重要性狀之間相互制約的世界性育種難題,突破了水稻超高產與高品質協同改良的理論和技術瓶頸。那麼,這項成果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據了解,這項成果奠定了我國在水稻新品種創製理論和技術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是農業領域重大基礎理論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義。

畝產突破1000公斤超級稻

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全國水稻各科技創新團隊,選育了多個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超級稻新品種,年均推廣面積超過1.3億畝,有力帶動了全國水稻單產水平的提高。它是確保稻穀所需之時能夠產得出、供得上,能夠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這是從數量上來講,另一方面從質量上來講,適口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上能夠滿足人民對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需求。

截至目前,咱們可以冠名超級稻的品種大概是133個,年均推廣面積是1.3億畝,約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應該說實現了大跨越、 大發展。

H7N9禽流感疫苗

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禽流感疫苗研發創新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研發出高效H5/H7二價禽流感滅活疫苗。

據了解,疫苗還阻斷了H7N9病毒從動物向人類傳播,是「從動物源頭控制人獸共患傳染病」的成功典範。

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

轉基因玉米大豆培育成功,自主研發的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對草地貪夜蛾有良好防效,耐除草劑大豆獲得阿根廷種植許可,奠定了現代種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耐除草劑大豆可以節約成本,增加效益,然後對生態安全是有幫助的,節約成本在10%-20%,那麼增產,也在15%以上。這個成果,應該是說十年磨一劍。

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

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攻克了3種豬腹瀉病毒疫苗創製和生產中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一針防三病」的效果。

首先解決了中國生豬沒有輪狀病毒疫苗的問題,還有一個就解決了三種病毒混合感染的問題。這兩個冠狀病毒,尤其是難以分離培養。

據統計,該產品累計推廣應用超過6000餘萬頭母豬,為我國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

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攻克了節水品種不優質、不增產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小麥「節水、省肥、簡化、高產」四統一。

在小麥整個生育期當中 春季只澆一到兩次水,在這個少澆水,少施肥,節水節肥的條件之下,實現了高產穩產,也減少了用工,所以把這套技術 稱之為「節水 省肥 高產 簡化」四統一技術。據統計,該成果5年累計推廣1.1億多畝,為破解華北地區水資源匱乏、地下水超採做出了重要貢獻。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攻克了宜機收品種選育、收穫時籽粒破碎率高的產業技術難題,審定了一批優良新品種,提出了從病蟲害防治到專用聯合收穫機械的綜合解決方案。

據統計,我國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推廣面積從「十二五」末的零星起步,發展到2019年的2000多萬畝,實現了育種目標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機藝融合、聯合攻關、協同推進,從品種、栽培的制度、包括耕作制度,還有一個就是技術路線,還有機具的配套,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機運行制。最終就是在各個環節或者是各個層面上,實現投入最少,收益最大。

黃瓜 番茄 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攻克了利用多組學研究作物複雜性狀的重大難題,打通了從基因組到蔬菜新品種的技術通路,引領了國際蔬菜育種新方向,奠定了我國優良蔬菜品種培育的理論基礎。

找到黃瓜的苦味基因,從而培育了葉片是苦的,可以抗蟲,而果實不苦 品質優質的品種。

利用番茄基因組,構建了番茄分子育種的技術體系。

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重大進展,攻克了油菜生產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穫的機械化技術難點,創建了在全國油菜主產區可複製、可推廣的高產高效生產模式,全國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從2007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3.6%。

把品種,把這個機械化的播種技術,無人機的這個管理技術,加上這個機械化的收穫,再然後全新的加工的技術和裝備,就實現了這麼一個全程的油菜的一個機械化和高產高效的生產的模式。既可以增加單產,也可以實現機械化。

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系列新品種選育及運用

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系列新品種國際領先,開創了寒地早粳稻育種的獨特理論與技術體系,在優異種質材料創製、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據統計,該項成果在黑龍江省內外已累計推廣1.37億畝。

龍粳系列品種育成,對黑龍江全省產量大概提高了7.6%,應該就是增產幅度是很大,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對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意義重大。

除了「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還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等6個專項研究報告,線上線下展示了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與會專家表示,未來農業科技將重點從提高抗風險能力、優化農產品結構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三個方向上繼續發力。「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收穫滿滿,「十四五」我們充滿期待,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上,農業科技能夠進一步發揮其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編輯 | 陳春曉 責編 | 康軒山 監審 | 鍾倩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發布「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新華社南京11月21日電(記者黃垚、董峻)農業農村部日前總結並發布了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等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20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這10項成果: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是根本性決定性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實現歷史性「十六連豐」,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這其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哈獸研兩項成果入選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了「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等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兩項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超級稻、禽流感疫苗等上榜
    農業農村部20日發布「十三五」期間十大重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十大重大標誌性成果是這十大重大標誌性成果是從2018、2019年公開發布的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十大引領性技術以及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二等獎的成果中遴選出的。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佔兩項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了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兩項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 「十三五」農業科技十大標誌性成果發布!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此次論壇是目前國內農業科技領域的最高層次活動,也被譽為農業科技領域的「香山會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出席論壇並講話。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 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辦
    11月20—21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出席論壇並講話。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發展大局,堅持「四個面向」,以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基點,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關鍵,以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支撐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 發揮科技優勢 中國農業科學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再上新臺階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李楠) 12月17日, 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會議全面總結「十三五」中國農業科學院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成效,謀劃部署「十四五」工作思路和目標舉措,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新希望六和在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展示其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北京2019年4月26日 /美通社/ -- 4月24日至27日,在成都世紀新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新希望六和全面展示了自身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研發成果及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綜其展示內容,新希望六和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來自以下五個方面。
  • 農業科技創新中的政府責任
    在農業發展的長期過程中,農業科技創新滲透農業發展的各個領域,並為其提供必需的經濟服務活動。要保持這種經濟服務活動的社會最優水平,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農業科技創新本質上是利用各種科技創新要素來生產科技創新成果產品的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營利性企業在選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投資領域時,必須要求投資收益能被其自身全部佔有,並且投資的預期收益應大於投資的成本。
  •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佔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和「卡脖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撐。
  • 農業科技發展定期報告,關注一波科技展看看
    農業科技發展定期報告,關注一波科技展看看,看看科技界最新動態:湖南長沙【生物科技專題分享】1.生物技術將引領巨變,病毒力量將加大2.「北大青鳥」代碼背後的科技沉澱3.智能裝備與青年拔節【「中國人民大學生物科技論壇」】1.生物治療如何解決癌症?
  • 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在11月20日舉行的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對外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利用大芻草挖掘玉米密植增產基因」等十大進展入選。
  • 科技農業:讓生活更美好
    與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不同,今年的活動更注重展現都市型現代農業,秉持趣味性、知識性、科技性、參與性、創新性、前瞻性的目標定位,以現代科技裝備和科學發展技術為支撐。展覽共分為八大展廳,記者在現場發現,無論是展示瓜果的「瓜樣年華」,還是尋找奇蔬的「紫菜探秘」,或是蘑菇薈萃的「磨幻王國」,以及草莓滿布的「草莓天瀑」……各個展廳都被科技所武裝。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發起中國植物園聯盟,實施「本土植物全覆蓋計劃」,對我國生物多樣性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保護起到重要支撐。中科院戰略生物資源網絡建設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科學研究,對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和應對國際生物資源競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東營搭建平臺創設環境 農業科技創新要素集聚黃河三角洲科技賦能...
    原標題:東營搭建平臺創設環境,農業科技創新要素集聚黃河三角洲科技賦能,鹽鹼地變身豐收田   在5‰的鹽度下,魯鹽稻69達到畝產量498.17公斤!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十三五」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科技水平更高,農民挑上「金扁擔」,豐收底氣更足。
  • 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十三五」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科技水平更高,農民挑上「金扁擔」,豐收底氣更足。
  • 達州這個基地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名單
    ,成為我市唯一的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 1、發揮基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基地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先進技術集成示範推廣,推動先進農業技術傳播,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示範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