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時評】雪豹數量持續增加是對生態改善的有力肯定

2020-11-28 大眾網

  日前,新疆雪豹保護公益團隊荒野新疆在烏魯木齊舉辦了公益圖片展,展出了七年來,該團隊持續對烏魯木齊周邊山區雪豹及其他野生動物調查保護時所拍攝到的珍貴照片。

  素有「雪山之王」美稱的雪豹,生活於亞洲中部山區,新疆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由於雪豹處於高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亦被人們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長期以來,受多種人為因素影響,雪豹的數量正急劇減少,已成為瀕危物種。

  不過,根據荒野新疆多年的觀測和分析數據顯示,近年來,烏魯木齊周邊山區雪豹數量持續增長,已突破了100隻。對生態尤其是高海拔生態環境極其「挑剔」的雪豹數量持續增長,既是烏魯木齊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最有力的現實證明,也是對烏魯木齊踐行新發展理念、確保生態優先的有力肯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近年來,烏魯木齊不斷從小處、細處、點滴之處用力,取得了一個個令人可喜的生態改善成果:柴窩堡湖湖面面積由2014年的0.18平方公裡逐步恢復至20.92平方公裡;烏魯木齊縣通過綜合提升田、水、路、林風貌,使全縣生態環境質量節節攀升;經開區(頭屯河區)除舊立新,使曾經的荒溝土坡變成今天的綠谷遊園;水磨河生態景觀廊道的修建,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體驗文化、親水休閒、享受自然生活的優美環境……生態改善環境提升為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雪豹這個「雪中之王」不再是高山上孤獨的「王者」,當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重新回歸昨日家園,相信大自然一定能夠銘記下我們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吳楊)

相關焦點

  • 新疆生態環境改善 雪豹狼群狐狸頻現 牧民愛恨交織
    中新社烏魯木齊十一月十九日電  新疆很多地方由於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平日裡普通民眾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開始頻繁現身,不管是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雪豹,還是與人們井水不犯河水的狼群,近幾日都不斷搶佔當地報章的頭條,讓人歡喜讓人愁,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這幾日,一對小雪豹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 烏魯木齊周邊雪豹數量超過百隻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饒俊華)11月23日,記者從新疆雪豹保護公益團隊荒野新疆獲悉,該團隊近年來持續對烏魯木齊雪豹個體進行監測分析,從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雪豹個體分析來看,在烏魯木齊周邊的雪豹數量已超過百隻。
  • 烏魯木齊周邊山區雪豹數量超過百隻
    ,該團隊近年來持續對烏魯木齊雪豹個體進行監測分析,從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雪豹個體分析來看,在烏魯木齊周邊山區的雪豹數量已超過百隻。他說,荒野新疆連續多年開展對烏魯木齊周邊雪豹保護調查,獲得了大量的影像資料,他們監測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南部山區後山一帶,而在烏魯木齊東部山區也生活著雪豹,還有一些如硫磺溝這樣更隱蔽的山裡沒有開展監測。近年來,政府部門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雪豹繁殖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 雪豹為何被稱為高原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
    雪豹為何被稱為高原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在生物學上,指示物種是指對某一地區的環境特徵具有某種指示特性的物種。例如,如果樹幹上的地衣消失,說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中的食蚜蠅幼蟲出現時,說明水體受到了嚴重的有機物汙染;當某一處溼地棲息的鷺科鳥類增多時,說明該溼地的生態系統良好。而雪豹,這種美麗的貓科動物,則是高原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指示物種,也有人將雪豹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
  •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
    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基於新的雪豹種群調查數據,將雪豹從瀕危類別「降級」為易危類別。該調整一度引發熱議:這是否意味著雪豹種群狀況已經改善,不需要特別保護了呢?  記者日前在廣東深圳召開的國際雪豹保護大會上獲悉,由於氣候變化、人為活動影響、盜獵和非法貿易等因素的威脅,雪豹保護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加強國際合作,刻不容緩。
  • 鹽池灣溼地生態持續改善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明顯恢復
    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將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鹽池灣136.41萬公頃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區,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鹽池灣黨河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完整性得到維護,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提升。
  • 甘肅鹽池灣溼地生態持續改善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明顯恢復
    2017年,祁連山(600720,股吧)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將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鹽池灣136.41萬公頃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區,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鹽池灣黨河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完整性得到維護,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提升。
  • 黃南州境內再次發現雪豹蹤跡
    雪豹被譽為雪山王者,高寒山地生態系統中的頂級物種。2018年至今,澤庫縣森林公安局為防止不法分子盜獵、偷獵,在澤庫縣多禾茂鄉等地設立了警示牌、開展不定期巡護,通過一系列保護工作,澤庫縣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種類及數量逐年增加,
  • 青海省澤庫縣境內再次發現雪豹蹤跡!!!
    並在我縣多禾茂鄉秀恰村內一處鳥類棲息地通過設立警示牌、不定期巡護、為防止不法分子盜獵、偷獵及其他野生動物傷害鳥類設立網圍欄等保護措施,此地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種類及數量年年有增加,發現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丹頂鶴、黑頸鶴、大天鵝等。由此反映出澤庫縣生態環境逐漸好轉,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動物種類、數量都有所增加。
  • 生態持續改善 大群灰鶴留在新疆越冬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報告會上了解到,新疆首次「2020年新疆冬季鶴類資源同步調查」顯示,近年來,隨著新疆各地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部分灰鶴不再南遷,「留」在新疆環塔裡木盆地周邊溼地棲息越冬。
  • 【環保督察進行時】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在本市團泊溼地、大黃堡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也呈現出較大幅度增加,團泊溼地鳥類種類由2015年的113種增加至2020年的200種,每年棲息在這裡的鳥類總數達到5萬餘只;大黃堡溼地目前共有鳥類219種,去年以來東方白鸛、白鶴、白枕鶴
  • (環境)祁連山國家公園內近距離拍到雪豹攀巖場景
    新華社蘭州11月19日電(記者何問)記者從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了解到,11月17日,該分局工作人員用手機近距離拍到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內雪豹攀巖視頻
  • 四川貢嘎山首現雪豹 紅外相機記錄足跡(圖)
    雪豹是中亞高原特有物種,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在國際IUCN保護等級中被列為「瀕危」。其行蹤詭秘,常於夜間活動,專家只能根據其棲息範圍和每隻雪豹的領地範圍,推算出全球約有3500—7000隻野生雪豹。這次監測到雪豹活動痕跡的相機,在海拔4500米左右。十分幸運的是,這臺相機才剛剛設立沒多久。」周華明告訴記者,貢嘎山西坡曾發現過不少巖羊的活動痕跡,這是雪豹的主要獵物,因此在西坡出現雪豹的概率很大。生態環境好轉 臥龍也曾發現雪豹雪豹作為一種瀕危物種,在四川不是第一次現身。
  • 「中央媒體看甘肅」祁連山國家公園內近距離拍到雪豹攀巖場景
    新華社蘭州11月19日電(記者何問)記者從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了解到,11月17日,該分局工作人員用手機近距離拍到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內雪豹攀巖視頻視頻畫面中,一隻雪豹在向上攀巖,偶作停留,而對於拍攝者的口哨聲引逗,它未作反應,動作不緩不慢。視頻拍攝者、該分局祁豐自然保護站祁青資源管護站工作人員省新東介紹,雪豹出現的位置位於他負責巡護的轄區頭道溝內,海拔大約在2900米。該分局野生動物管理科科長馬堆芳表示,雪豹是祁連山生態環境變化的「旗艦」物種,其分布及種群數量是衡量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是否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
  • 國際雪豹日:環保機構報告稱雪豹生存最顯著威脅並非來自獵殺
    10月23日是國際雪豹日。今日,中國17家民間自然保護機構、保護區、科研單位與高校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雪豹調查與保護現狀》報告。而事實上,雪豹的基礎數據缺乏,幾乎是所有雪豹分布國面臨的首要問題,導致很難制定詳實的保護目標和保護計劃,保護工作不能有的放矢。報告指出,全國的雪豹數量調查覆蓋面積佔雪豹棲息地的1.7%,距離20%的目標相差甚遠,但與全世界調查的平均水平2%差距不大。
  • 「世界雪豹日」雪豹家園 生態雜多
    ,作為中國雪豹之鄉的雜多縣自2017年瀾滄江源園區開展雪豹自然體驗試點工作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然體驗者在園區的昂賽大峽谷內拍攝到大量雪豹活動影像,包括珍貴的雪豹母子合照以及雪豹進食的照片。 昂賽大峽谷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分布有高寒針葉林、高寒草甸等多種生態系統類型,是金錢豹和雪豹等珍稀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 從「劫難」到「天堂」 三江源地區生態修復力度持續加大
    巍巍崑崙是萬山之宗,江源活水是水中「鑽石」,高原淨土是生物「天堂」,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生態擔當下,如何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青海智慧,成為青海省當前及今後最重要的使命。保護好生態,對青海來說既是服務全國大局的需要,也是青海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青海海東首次發現雪豹
    此外,北山林場年遊客量可達30萬人次,且當地村莊和居民數量較多,農業和牧業並重,人為活動頻繁,雪豹的出現標示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 「雪豹母子的發現,證明該區域內有穩定的雪豹家庭群,且食物資源豐富。路線調查結果也揭示了雪豹主要食物——巖羊的數量應有三四百隻。」連新明說。 趙昌宏表示,北山林場內轄一鎮一鄉,居住人口13000餘人。
  • 青海海東地區首次發現雪豹
    此外,北山林場年遊客量可達30萬人次,且當地村莊和居民數量較多,農業和牧業並重,人為活動頻繁,雪豹的出現標示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雪豹母子的發現,證明該區域內有穩定的雪豹家庭群,且食物資源豐富。路線調查結果也揭示了雪豹主要食物——巖羊的數量應有三四百隻。」連新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