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鄉下的老家經常可以看到,隔壁親戚家自己製作豆腐。把白色的豆漿放在一口鍋中,加上一點叫滷水的東西,然後鍋中就像變魔法一般,一段時間過後就會變成一塊完整的嫩嫩的豆腐了,非常的神奇。於是豆腐變成了我從小時一個非常好奇想要了解的東西。也因此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被它非常好吃的味道所吸引,嫩豆腐入口即化,又有著淡淡的豆香,再拌上一點蔥花或者是醬油之類的調料,味道可口,也無比誘人。
北方過年的時候常常會提前煎好一些豆腐,這樣的話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只需要再加工一下,就可以很快的上桌了,煎過的豆腐更容易入味,可以把湯汁全都吸收進來。但是這樣雖然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是做起來難度比較大的。因為豆腐本身就非常的脆弱,無論是嫩豆腐還是老豆腐下鍋煎的話,非常容易粘到鍋底。沾到鍋底了,用鏟子用筷子都很難處理,而且非常影響美觀。所以怎樣才能讓豆腐煎的不粘在鍋底,做出完完整整,四四方方,漂亮又好吃的豆腐呢。其實只要掌握這一步,不要直接把豆腐放入鍋中。這樣做出來的豆腐香嫩可口,完整又好看。
【操作與過程】
第一步: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塊老豆腐,然後用刀快狠準的,切成0.6毫米的薄片。也不能為了追求入味,把它切太薄,這樣燒起來就比較容易碎了,然後下面就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盆中加入清水,加入兩勺鹽攪拌均勻,成淡鹽水,然後把豆腐放入其中。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去除豆腥味,同時也可以讓豆腐變得更加的牢固,這樣的話下入鍋中煎炸的時候就不容易碎了。
第二步:過了10分鐘以後,用吸油紙吸乾豆腐表面的水分,這樣的話下入鍋中就會比較平靜,不容易濺出油,也不容易破壞豆腐的形狀了。然後鍋裡稍微多加一些油,將豆腐一塊一塊小心地放入鍋中,不要重疊,如果覺得有些粘底稍微晃動鍋,不要用鍋鏟去鏟。覺得差不多了,用木鏟將它翻面煎到兩面金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