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本提到的12種昆蟲,現在的孩子能摸到的僅僅三四種

2021-01-08 範太少

前言:

前幾天,跟兒子分享童年那些不花錢的遊戲時,除了說到拍三角、滾鐵環、玩玻璃球,我還額外分享了一個小昆蟲,土話叫土鱉,現在也叫土元。相信很多人都不認識了吧。

那個時候,這個土鱉可是很多人的最愛。彎一根鐵絲做鉤,找一所廢棄的或者上了年紀的老房子,在牆角的洞裡鉤啊鉤,總能勾出許多的土元來。攢夠了當中藥曬乾,就可以換很多的零花錢……

可是現在,很多的孩子,有些昆蟲叫不上名字,有些昆蟲即使見過圖畫,可實際上,從來就沒有摸過。

我統計了一下,部編版語文小學教材一到六年級,與昆蟲相關的課文就有12篇之多,裡面的昆蟲即使耳熟能詳,真正觸碰到的也是寥寥可數。

01

蝸牛——一年級上冊《小蝸牛》

小時候經常在雨後,可以抓到很多的大蝸牛,餵它們青菜吃。玩它們的含羞草一般的觸角。最重要的是,把它們放到紙上行走,會畫出很多銀閃閃的絲線來。

對了,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叫《蝸牛與黃鸝鳥》,那個年代的孩子幾乎都會唱。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蝸牛與黃鸝鳥圖片蝸牛與黃鸝鳥圖片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02

蜻蜓——一年級下冊《小池》

記得以前的教材插圖,只要是抓昆蟲,肯定少不了蝴蝶和蜻蜓。抓蜻蜓難度不小,但下雨前很容易,最喜歡看它的腦袋,尤其是神奇的複眼,從來沒見過,一個昆蟲會有那麼多的眼睛。

03

蚜蟲——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

蚜蟲其實沒什麼好玩的,主要是小時候因為都喜歡葫蘆娃,所以萬分痛恨蚜蟲。說到蚜蟲,不得不提它們的天敵,七星瓢蟲。現在的孩子幾乎見不到了吧。很多瓢蟲背上的星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益蟲,有的卻是害蟲。

04

天牛——二年級下冊《我是一隻小蟲子》

天牛連我都很多年沒見過了。一般見它們,都是因為去抓知了(蟬),天牛的甲殼很硬,牙咬人很疼。

05

蜘蛛——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

小朋友們認識蜘蛛,大部分是因為它會織網,小時候一大惡趣味就是破壞蜘蛛網,然後看它們再一點點織起來。還記得有種蜘蛛不愛織網,我們叫它跳虎,看到蒼蠅蚊子,都是餓虎撲食一般直接下嘴咬。

06

蟈蟈——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

蟈蟈的認知度挺高的,因為市場上有賣的,叫聲也挺好聽,就是挺難養活的。當然,抓也跟不容易,不過很少有孩子知道怎麼去抓它。

07

蜜蜂——三年級下冊《蜜蜂》

蜜蜂的辨識度也挺高,一是稱讚蜜蜂的文章很多,二是現在的小朋友都會背「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我們認識小蜜蜂除了生活中經常接觸之外,那時央視還有版動畫,就叫《小蜜蜂》(或者小蜜蜂找媽媽),主題曲現在都能哼唱出來。

08

蟋蟀——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

蟋蟀跟蟈蟈差不多,叫聲好聽,而且數量多,比較好抓。小時候抓它們都是玩鬥蟋蟀。以前有個著名的動畫片,講的是小男孩化身蟋蟀的故事。現在的文言文以後還會學到。就是出自《聊齋志異》的促織。

09

蒼蠅——四年級下冊《琥珀》

蒼蠅蚊子沒啥說的,幾乎是辨識度最高的昆蟲了,之所以說到這個,是因為記得有一段時間,很多人都以買到蟲珀為榮,畢竟小時候,誰的零花錢都不多。

10

螢火蟲——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

螢火蟲大家耳熟能詳,動畫片中也常見,只是生活中越來越難見到了。像囊螢映雪一般的抓一袋子,幾乎是神話了。

11. 螞蚱——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

玩螞蚱是童年的樂趣之一,就像祖父的園子裡提到的那樣。黃的螞蚱我們叫蝗蟲,青的螞蚱我們叫它扁擔,抓住雙腿,可以做出挑水的動作。小時候烤著吃過,清香稍苦。現在在鄉下應該還能看到很多,城裡的孩子怕是無緣了。

12. 黑甲蟲——六年級上冊《草蟲的村落》

黑甲蟲種類太多了,提起它,我倒是想起來小時候一種常見的黑甲蟲來,那就是屎殼郎,它滾出來的糞球又大又圓,就像現在的四喜丸子一般。(汗一個)也幾乎是現在的學生見不到了。

仔細想來,也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我給孩子買了一本法布爾的《昆蟲記》,閒來無事,就一起朗讀一篇,偶爾我還能回憶一下往事,我想,我現在能做的好像只有這麼多了吧。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爾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

讀這本書,我並不考慮是不是因為它是課標推薦的讀物,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離大自然更近一些。

你的童年,有哪些記憶深刻的小昆蟲呢(比如螳螂),一起來說說吧!

相關焦點

  • 新版小學語文課本,為什麼還是不盡如人意?
    比如我指摘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那四篇課文的不合情理,難道我們都習焉不察,安之若素?如果認為我對某個句子的表達誅求過深,那也是順帶的吧。總之,能放進教材的文章,應該像頂級晶片一樣,儘可能完美無瑕。要說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現在誰能比他更深?魯迅做《中國小說史略》是開創性的,魯迅整理《嵇康集》也是真愛,是真正的心領神會,非今天基金申請狂們所能比。
  • 親悅讀|小學語文課本裡有多少種生物?都在這本書裡了!
    你留意過沒有,小學課文裡出現過多少動植物?都有哪些種類?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沒注意過吧。有一位老師和她的團隊,專門進行了梳理,發現小學6年12本語文課本中,涉及的動植物共有250種之多!當然,他們不是沒事兒數著玩的,他們把這些生物以及它們背後的知識,以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還出了一本書,叫做《小學語文裡的生物世界》。今天,索菲爸爸就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 一隻蛐蛐11萬,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裡的蟋蟀嗎
    在文學作品中,蟋蟀是被寫得很多的一種昆蟲。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之所以有趣,不正是因為在那短短的泥牆之下,恰有「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麼?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很多關於蛐蛐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小學課本裡的小「蛐蛐」們。
  • 一隻蛐蛐11萬,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裡的蟋蟀嗎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很多關於蛐蛐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小學課本裡的小「蛐蛐」們。該文章載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7課、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6課,目前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中,安排到了四年級上冊第11課,該文章主要介紹了蟋蟀洞穴的特點和修建過程等內容。在本篇課文中,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向我們真實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讚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蔡亮,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甚是喜歡。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目前海外的許多華人家庭和臺灣地區,還以此書來教育孩子。」
  • 小學新生語文教材變臉 傳統教育增多難度降低
    此前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是2001年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的,如今已使用15年。現在島城很多小學新生拿到的語文教材就是修訂後的版本,記者留意到,在拼音學習上新教材有一定程度調整,進一步突出情境和語境的整體設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降低漢語拼音學習的難度。拼音學習過程中配以文字兒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廣州小學新版語文課本大變臉:不學拼音先識字
    昨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今秋開學,廣州小學新生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上學歌》「唱」進語文課本
    小學一年級上冊使用的教材為教育部2016年審定,將要先學漢字,再學拼音,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不僅新增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時古詩文選篇的題材也更加多樣化。     「以前這首歌在音樂教材裡,現在卻出現在了語文課本中。」在歐陽固全看來,它的出現也意味著語文教學或許將從以往的死記硬背中走出來,更傾向於讓學生感受到文字悅動的魅力,「類似的情況在新版教材中還有多處體現。」
  • 你知道小學語文課本裡的插畫和配圖,都是出自哪些畫家之手嗎
    還記得開學第一天拿到《語文》課本的好奇與欣喜嗎?是否曾盯著插圖入迷走神,是否曾「費盡心思」為課本上的畫作「改頭換面」。這些語文課本中的插畫,幾乎承包了我們上課時所有的開小差時間。你知道小學語文課本裡的經典插畫和配圖都是出自哪些大師嗎?比如這幅被人惡搞了無數次的《杜甫像》,作者為水墨人物畫一代宗師蔣兆和。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12年教育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正在吵不休。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
  • 人教版小學課本遭吐槽
    月球塵土也能殺菌?月球年齡比地球還大?……開學第二天,一名網友通過微博上傳了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兩篇課文:《燕子專列》和《月球之謎》。網友吐槽課文內容違反常識。記者昨天採訪得知,深圳的小學採用的正是人教版教材,對於網友質疑的教材出錯,老師們認為教材整體結構和內容沒問題,網友存在誤讀。
  • 全本拼音 認知簡單 一年級的科學新課本到啦!
    浙江在線8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戈倩 通訊員 胡勝平)今天下午,浙江省內多所小學的科學老師先後收到一年級的科學課本,這是教育部發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後,老師們首次拿到正式的紙質課本。
  • 民間另類語文書:《Q版語文》、民國語文課本等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Q版語文》和民國語文課本(包括「開明」、「商務」和「世界書局」三個版本)。   無釐頭的爆笑顛覆:《Q版語文》  《Q版語文》並不是語文書,而是搞笑類圖書。有「出版界周星馳」之稱的林長治繼《沙僧日記》後的又一搞笑力作。作者將31篇讀者耳熟能詳的語文經典課文徹底打造成無釐頭爆笑故事,內容詼諧幽默,情節出奇,對白趣怪。
  • 小學語文教材收錄周杰倫《蝸牛》
    翻開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記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一年級語文第一頁是導學部分,《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當記者問他:「你覺得《我愛學語文》好,還是《我愛上學》好?」小學生抬頭回答:「《我愛學語文》好。」「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的是語文課啊!」    「這就是常識啊!」聽了孩子的話,語文出版社社長、語文版課本修訂版主編王旭明在一旁感慨道,「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是品生課、社會課、自然課、科學課,但就不是語文,所以必須改。」
  • 現代社會中,魯迅作品是否應該撤出小學課本?
    魯迅,一個耳熟能詳和家喻戶曉的名字,街上任意拉一個人來問,他也能搖晃著腦袋嫻熟地背出「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大家對魯迅可謂是「愛恨交織」了,在單純懵懂的年紀時讀他如此晦澀難懂的文字,不可不說是精神上的一種「凌遲」。
  • 小學語文:一年級26個拼音字母表讀法,教孩子學拼音的最好方法!
    在小學階段抓好基礎很關鍵,特別是語數外這三大科。小學語文的重要基礎,便非要屬漢語拼音、漢字字形字音的考核。但是,值得注意一點的是,剛剛步入小學的很多小同學都覺得拼音學不懂!相信輔導過小同學的家長知道,孩子經常會在拼音這塊栽跟頭。雖說學校有老師教,但是老師要管很多學生,哪能每個同學都兼顧!對於小同學來說,學拼音的負擔很重。想要學好拼音,既要掌握各種聲母、韻母,又要學習各種聲調的發音,還要會靈活運用雙拼、三拼及各種拼讀規則,這對小同學來說,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
  • 湖湘自然歷丨那隻從小學語文課本裡飛出的小鳥
    湖湘自然歷丨普通翠鳥 2021年1月16日星期六 小寒第12日 那隻從小學語文課本裡飛出的小鳥 一個冬日的早晨,在幾近枯竭的水塘邊,一隻豔麗的翠鳥守在一支木墩上,輕盈的身子,翠藍發亮的羽毛,專注地看著小片水域。
  • 小學課本中的「寒號鳥」原來不是鳥 和阿爾泰山罕見飛鼠是「親戚...
    這是小學課本中描寫寒號鳥的段落,很多人都以為寒號鳥是一隻懶惰的鳥。然而,最近,網民「hellohutao」卻在網上發帖說,在給孩子檢查作業時,發現插圖中的「寒號鳥」竟然不是鳥,是一隻像松鼠一樣的鼠類動物。  此帖一經發出,立刻在網上引起熱議。那麼「寒號鳥」究竟是個什麼動物?
  • 幾個想讓小學課本變美點的年輕人做出了不一樣的語文書 CBNweekly
    美感細胞團隊的實驗課本在新竹大湖國民小學發布。為什麼是語文課本?從那時到現在,美感細胞團隊在兩年內已經做了5本教科書,前兩本試驗課本做的是五年級上下冊,都在山區的大湖國民小學發布,其設計也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轉載。但兩年後再看,這兩本試驗課本未必是很好的課本設計範例,儘管它們的確在美感層面邁出很大一步。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該校一年級語文吳老師告訴記者,這個《上學歌》在八九十年代的課本中就有了,後來安徽所用的蘇教版裡沒有了這篇文章,而部編本又恢復了。「上學歌可以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接觸語文知識更加輕鬆。」「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賀冬梅說,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很難理解「聲母」「韻母」等知識,重複練習容易讓孩子感到無趣,甚至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先學一段時間漢字,再學拼音,孩子們會發現原來用拼音還可以去讀不認識的字,這會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