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雙渦輪增壓技術,它的實現原理與特點是什麼?

2021-01-10 小雯雯汽車

導讀:什麼是雙渦輪增壓技術,它的實現原理與特點是什麼?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什麼是雙渦輪增壓技術,它的實現原理與特點是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雙渦輪根據不同的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布局形式組成,例如雙渦輪串聯解決方案,雙渦輪並聯解決方案,雙渦輪拆分解決方案等,不同的組合也決定了它們的不同特性;一般來說,大型發動機以後將採用雙渦輪增壓設計方案,因為一些小型汽車根本不足以提供如此大的空間來布置兩個渦輪機! V型發動機將使用並聯,而L型發動機通常將使用雙渦輪增壓系列!

通過發動機的布局,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V型發動機的排氣在兩側,而L型發動機的排氣在同一側。簡而言之,V型發動機具有兩組排氣歧管,而L型發動機只能使用。一套排氣歧管就足夠了。從上圖可以看到,這是一臺v6機器,其兩側都有三個氣缸,每隔三個氣缸共享一組排氣歧管,每組排氣歧管推動一個兩個渦輪增壓器,因此兩組排氣歧管驅動兩個渦輪增壓器分開。可以說,這種並聯雙渦輪增壓解決方案不會互相影響,因為兩組排氣歧管彼此獨立,所以這就是並聯雙渦輪增壓器!常見的機器是日產GTR上使用的3.8T雙渦輪增壓和保時捷2.9T雙渦輪增壓!幾乎所有的V型雙渦輪並聯!

這是V型發動機中的渦輪的布置與L型發動機中的渦輪的布置之間的差異。兩組排氣歧管用於排氣。布置兩個渦輪機比較容易。布置一臺渦輪機比較麻煩!我們不能再將兩個排氣歧管放在一起來驅動渦輪嗎?因此,一般而言,對於v6,v8等發動機,要麼具有增壓器布局,要麼直接讓發動機曲軸驅動增壓器,然後將增壓器系統邏輯上插入v6,v8,v得v形角度類型角的神奇效果之一是更容易容納機械增壓器!渦輪增壓的v6和v8都將使用雙渦輪增壓器!

雙渦輪增壓方案

這很容易理解。通常,它是由高等級增壓器和低等級增壓器組成的兩級增壓系統。請注意,高檔增壓器是小型渦輪增壓器,而低檔增壓器是大型渦輪增壓器。這兩個渦輪機由一組排氣歧管驅動,因此也稱為串聯雙渦輪機。通常,這是在直列式發動機中廣泛使用的雙渦輪布局,因為直列式發動機的廢氣在一側,通常由一組排氣歧管組成。排氣管就足夠了(到六缸的直列式機器幾乎處於開發的盡頭),因此它只有一組排氣歧管,並且不可能分別推動兩臺渦輪機。因此,該組排氣歧管推動兩臺渦輪機,一臺大一小。通常,這些系統有兩臺渦輪機,一臺大一小!

雙渦輪並聯繫統的特點

兩個並聯的渦輪增壓器,兩組排氣歧管各自驅動一個渦輪(兩個渦輪增壓器完全相同,尺寸相同),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幹擾,並且沒有疊加效果;想像一個v6雙渦輪增壓器對於發動機,每組排氣歧管的驅動效果實際上是發動機的一半,因此,儘管有兩個相同的渦輪機,但每個渦輪機都由發動機的一半驅動,因此實際上與兩個排氣歧管。推進渦輪機具有相同的效果,因此這是並聯增壓雙渦輪機的特徵。儘管有兩個渦輪機,但每個渦輪機均由一組排氣歧管(相當於半個發動機)驅動。因此,兩個渦輪機不能重疊。渦輪增壓器固有的問題,例如磁滯,喘振以及這種雙渦輪增壓器布局,同樣多!

雙渦輪增壓系統的特點

滯後問題一直困擾著渦輪增壓發動機。回顧幾十年前,渦輪增壓發動機僅存在於賽車比賽領域。所有渦輪增壓發動機均具有大慣量渦輪。特點是功率顯著增加,但對廢氣的需求卻很大。在低速範圍內,滯後現象嚴重且轉矩較弱,因此它只能存在於比賽領域(賽道可以提高速度並保持高速,這可以避免滯後問題。一次,你就輸掉了比賽。),所以這種早期的大慣性渦輪機具有嚴重的磁滯,低扭矩和薄弱的特性,很難進入民用車輛領域!

後來,工程師有了一個主意。由於民用車不需要如此高的極限功率(高速爆裂),因此無需配備如此大的慣性渦輪機。從那時起,它們進入了小型慣性渦輪機的時代。功率提升不大,但是由於慣性小,所以對排氣量的依賴性較小,排氣量少時可以旋轉,產生明顯的增壓效果。因此,民用汽車已開始廣泛使用小型慣性渦輪機,這可以彌補滯後問題並縮短時間。低速時扭矩不足的問題;對於普通的雜貨店購物車來說,這當然是出色的選擇,但是對於要求在低速時既有足夠的扭矩又在高速時需要大功率的豪華跑車,一臺小型慣性渦輪機顯然是不夠的!

由於小慣性渦輪只能覆蓋低速和中速範圍,而大慣性渦輪更傾向於高速範圍。然後,只要將大慣性和小慣性渦輪機串聯組合以形成兩級增壓系統,它們就可以同時覆蓋高,中,低速三個速度範圍。低速和中速時扭矩足夠大,高速時功率大,因此這款發動機非常完美!原理很簡單。發動機排氣排出後,首先要通過先進的增壓器(小慣性渦輪機),以確保足夠的扭矩;隨著速度的不斷提高,排量變得越來越大,達到了先進增壓器的水平。在最高值時,高級增壓器的旁通閥打開,並且更多的廢氣繼續驅動低級增壓器(大慣性渦輪機)的運行。此時,一組排氣歧管驅動兩個渦輪機同時工作,因此它們可以彼此疊加。寶馬的3.0升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採用這種布局!

簡而言之,雙渦輪增壓布局有多種形式。實際上,還有雙渦輪增壓分體驅動器。這種布局方法在民用車輛中非常少見,只有那些大型多缸發動機才會使用這種方法。常見的是在線模型中使用的twin-turbo系列,而v6等模型中使用的twin-turbo並行。使用哪種形式與模型和設計期望密切相關;沒有辦法談論哪種形式更好。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 v6的排氣形式使得串聯連接兩個渦輪增壓器變得不切實際,而且串聯連接的並聯機器也更加困難。將來,還會出現更多形式的曝氣系統,例如渦輪增壓器和增壓器。多種形式的串聯連接,例如電動助力等!

感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請記得給小編點個讚哦,小編收到大家愛的鼓勵,一定會元氣滿滿,繼續給大家推送每天不同的精彩內容的。長得好看的人都聚集過來啦,你還在等什麼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自吸發動機和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有什麼優缺點?
    現在的汽車市場主要有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種發動機,很多消費者在買車的過程中無法準確區分兩者的區別,有的迷惑,有的買不適合自己的車,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有什麼區別?我們應該怎麼選擇?今天一起看吧。首先需要了解發動機的動作原理。
  • 山葉渦輪增壓三缸引擎深度解讀,機車未來是增壓的天下?
    搭載渦輪引擎的機車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新聞了,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本田HONDA的CX500 Turbo,首款搭載渦輪引擎的機車,可見這項技術與可行性其實很早就有,近年如201 3年鈴木SUZUKI也有公開其搭載渦輪增壓並列雙缸引擎的概念車Recursion。
  • 技術解析:渦輪風扇提高散熱原理分析
    技術解析:渦輪風扇提高散熱原理分析 2007年11月30日 04:09作者:白樺編輯:白樺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散熱器頻道
  • 從綜合角度看,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哪種更優秀?六個細節給你解釋
    平時關注汽車的朋友可能或多或少都知道,市場上常見的發動機增壓技術大致離不開三種:機械增壓和廢氣渦輪增壓以及複合增壓,而這當中渦輪增壓技術相對較為普遍,機械增壓因為出身較貴通來說只有在高端豪華車型上見到,而複合增壓呢因為結構複雜,技術含量較高,在維修保養方面稍微麻煩些,那麼從普及性來看,發動機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哪種更好呢
  • 無葉風扇是什麼工作原理,它有什麼特點?
    無葉風扇的原理無扇葉風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葉風扇,這種風扇的靈感是來源於空氣葉片幹手器,基座中的馬達將空氣吸入然後通過氣旋加速器加速,使得空氣流通速度和空氣量為15倍,無葉風扇的山頭換新內唇分布有「切口」一樣的東西,讓空氣流產生環繞力進入扇頭再高速往外吹。聽起來是比較複雜,不過大家知道這是採用了噴氣式飛機引擎和汽車渦輪增壓技術就可以了,據說是戴森的發明呢。
  • 買家用車時,選「渦輪增壓」還是「自然吸氣」
    大家在買車的時候,除了關注汽車的外觀外,還最關注汽車的性能,汽車的性能主要受汽車發動機的影響,現在有兩種發動機,分別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特點是性能非常好,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特點是,在加速駕駛時,可以更加順暢,而且可以非常耐用,買家用車時應該選擇「渦輪增壓」還是「自然吸氣」?
  • 梅賽德斯-AMG新車將引入F1電動渦輪增壓技術
    本文轉自【新浪汽車】;奔馳日前確認,梅賽德斯-AMG下一代高性能車型的發動機將引入eTurbo電動輔助渦輪增壓技術。eTurbo技術直接來自於梅賽德斯-AMG一級方程式賽車車隊,與渦輪增壓器製造商加勒特(Garrett)共同開發,除了渦輪增壓器比目前使用的渦輪增壓器更大之外,還將配備一臺渦輪安裝式電動機,以提高響應速度。
  • 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有什麼區別?老司機提醒:堵一次車你就懂了!
    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之一,進入普通家庭後,車不像以前那樣是大家的奢侈品,現在汽車市場最主流的車是自然吸氣發動機和渦輪增壓發動機,很多車的車主都非常喜歡渦輪的車,小排氣量的渦輪增壓,車種已經得到大家的支持,我也是大多數買車的人的首選,買車的時候真的應該無條件選擇渦輪嗎?
  • 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哪個好 按需選擇是關鍵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述的是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哪個好,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可能對於一些非車主朋友來說,幾乎都不清楚什麼叫自然吸氣,什麼叫渦輪增壓,而對於買過車的人來說,恐怕也曾糾結過買自然吸氣好,還是渦輪增壓好吧?別著急,小編以下將從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各個方面的表現,來給大家講講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的不同之處。
  • 給油無力,EPC燈亮起,第三代EA888渦輪增壓故障的奧迪Q5
    故障:給油無力,EPC燈亮起(或時亮時不亮),渦輪增壓故障。維修:更換渦輪增壓總成。第三代的EA888發動機,渦輪增壓發生故障的車輛在這個階段是越來越多(多高發於10W公裡左右裡程的車輛)。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車子給油無力,EPC亮起(時亮時不亮)。今天這輛Q5使用專檢給出的答案就是渦輪增壓故障。
  • 渦輪增壓發動機更容易壞嗎?以下幾種行為,最傷增壓器
    跟朋友聊天時,很多朋友依然對渦輪增壓發動機有成見,覺得渦輪增壓容易壞。渦輪增壓自1961年開始,在小轎車試探性的安裝,1977年問世的薩博99汽車,渦輪增壓技術走向成熟,已經有40年的時間了,經過40年的改進和發展,渦輪增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只要按時保養,正確駕駛,渦輪增壓器可以和發動機做到同壽命,那渦輪增壓器如何正確保養才能做到和發動機同壽命呢?
  • 蝸牛快跑 改裝專家談渦輪增壓系統改裝(圖)
    菲亞特的Bravo(博悅)已經進入中國並且已經開始接受預定,該車最大的看點在於,它搭載了一臺最大功率達到110kW的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故有「小鋼炮」之稱。因為它裝備了1.4T高功率發動機,使它的身價「倍增」。
  • 為什麼幾乎所有車企都愛用渦輪增壓?想當年,它曾主宰世界!
    從F1、勒芒到拉力賽舞臺,渦輪增壓技術為賽車運動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影響所及往往相當駭人……幹了這一杯,敬雷諾!確切點說是敬雷諾創始人路易斯·雷諾(Louis Renault),他於1902年12月為一種機械增壓設計註冊了專利。機械增壓技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已應用於戰鬥機上,儘管利用廢氣壓縮進氣以提高引擎動力輸出的概念仍須等上一段時間。
  • 汽車渦輪增壓器構造原理,每天一點汽車知識!
    由於自然吸氣發動機有著先天性的不足,那就是發動機每次吸氣所需的新鮮空氣量要大於實際吸入的新鮮空氣量,也就是說發動機始終處於一種"吃不飽"的狀態,造成這種現象是由於空氣濾芯,進氣道,進氣歧管,節氣門對空氣的阻力,為了解決這個先天性的不足,於是就引入了渦輪增壓這種技術。
  • 日本人為什麼自己不用渦輪增壓?
    在渦輪增壓的大趨勢下,不少初次購買汽車的消費者開始有些迷惑了。似乎沒有渦輪增壓,就缺乏了高技術,也缺乏了選車的眼光。本文著重分析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存在的安全隱患。看幾幅渦輪增壓發動機工作時的圖片:資料顯示:普通渦輪發動機能夠在啟動後不久輕鬆達到600攝氏度,而使用AVG技術的渦輪會產生1000攝氏度的高溫:
  • 為什麼日本人發明了渦輪增壓,自己不用
    似乎沒有渦輪增壓,就缺乏了高技術,也缺乏了選車的眼光。本文著重分析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存在的安全隱患。  看幾幅渦輪增壓發動機工作時的圖片:資料顯示:普通渦輪發動機能夠在啟動後不久輕鬆達到600攝氏度,而使用AVG技術的渦輪會產生1000攝氏度的高溫。
  • 心有渦輪,開啥都帶「T」,這個T到底是什麼東西
    說起渦輪,其實很多地方都用的到,就比如大家做的飛機就上,那裡邊就有,當然是看不到的,所以還是很不直觀,說起渦輪的工作原理,這是個很龐大的家族,有很多的形式樣式,但我們汽車裡用到的還是很固定的,就是兩個扇片,其中他們是剛性連接的,一個旋轉可以帶動另一個旋轉,這就是渦輪,和飛機中的那種又有些不一樣。共同的特點就是他是一個把流體中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量,算是廢物利用的高手。
  • 奔馳將使用電子渦輪增壓器,和傳統廢氣渦輪有什麼區別
    奔馳旗下高性能品牌AMG宣稱,將推出一種新型電子輔助渦輪增壓器,未來新一代的AMG車型將使用電子和廢氣組合的渦輪增壓系統。據信,這項技術最初由AMG高性能動力總成部門為梅賽德斯F1一級方程式賽車開發,出現在量產車上也表明賽車技術的前瞻性,據信下一代2.0T四缸發動機和4.0T V8發動機都將採用該技術。全新電子渦輪增壓器目前處於開發的最後階段,其設計和製造由AMG和蓋瑞特共同完成。
  • 奧迪S8L正式上線 :4.0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48V輕混系統
    新車外觀完美地結合了運動和穩重。中網橫置條幅+「S8」Logo是終極張揚,車身底部特別添加了鍍鉻飾條,凸顯動感。新車配備4.0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和48V輕混系統,最大功率571馬力,峰值扭矩800牛·米,搭配8AT變速箱和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此外,官方公布的百公裡加速時間僅需4秒。配備四輪獨立控制的主動式懸架和四輪轉向,並可以配備碳陶瓷製動系統。
  • 日本人發明渦輪增壓卻幾乎不用,專家說出實情,終於明白了
    還是渦輪增壓?所以有些車在給車主買的時候比較用力,不知道是不是給車主買的比較重?日本人發明渦輪增壓幾乎不用,專家說出真相,終於明白了!當然,日本車的一部分使用渦輪發動機,不過是少數,還是使用了自然吸氣引擎,為什麼不使用渦輪增壓引擎呢?據專家認為,渦輪增壓可能不會達到1600度。